轉眼間中秋節已經到了,就在大家都為三天假而高興之時,遠在三十八萬公裡以外的月球背面,玉兔二號也結束了「加班」,開始進入休眠狀態,不過在休眠之前,玉兔二號向我們送來了一份驚喜禮物,也讓全世界目光再次轉向東方!
就在今天,9月13日的11點5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傳了一張玉兔二號在月球上畫月餅的圖片,照片中玉兔二號的行駛軌跡恰好形成了一個正圓,不少網友和官媒在底下留言說這是玉兔二號在「畫餅充飢」犒勞自己,是一份來自月球的中秋節大禮!這份大禮可實屬難得,半年以來,有不少國家揣測玉兔二號是否已經結束任務準備退休?機器壽命已經到了?可玉兔二號的這份大禮卻讓他們不再唱衰,更讓不少正為下一次登月計劃做準備的中國科研工作者感到了一絲心安,讓他們在這個中秋佳節也能感受到溫暖。
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可以說是由來已久,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禮》禮記·月令一章便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的描述,當然,那個時候祭月還是由帝王主持,是一種官方活動。隨著秦漢文化與習俗的發展,祭月也逐漸向下流傳,魏晉樂府詩歌《子夜四時歌》中,便有《秋有月》一首,抒發的便是情人之間借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唐朝,祭月習俗達到巔峰,詩人們詠月、贊月的詩詞猶如滔滔江水一般湧出,如著名的《春江花月夜》、《靜夜思》等詩歌。不過請注意的,關於何時祭月?何時詠月?卻始終沒有定論。這種情況直到兩宋年間方有好轉,孟元老作為兩宋之人,就曾在《東京夢華錄》裡回憶了家家戶戶,不論貧窮貴賤紛紛在八月十五祭月的盛況,可謂是奢華浮靡之景斐然若紙頁間。元明清三朝,中秋祭月已經成為了固定習俗,而中秋節祭月時的吃食也有了規定,如毛豆、月餅、團圓飯等等,這些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說回當下,作為我國探月的功臣,玉兔二號與嫦娥四號自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開始探月以來,已經工作了大半年了,根據統計,玉兔二號月球車在9月6日4時12分完成了第九月晝的探測工作,並將按照計劃進入第九個月夜休眠期,此次發布的照片應該是上個月晝所提前拍攝好的。但這點點小瑕疵也並不妨礙我們接收到玉兔二號從月球帶來的祝福。
不過這次休眠相比以往,玉兔二號身邊想必會非常熱鬧,畢竟在這半年時間裡,先有以色列「創世紀」探測器登月失敗,在距離月球表面149千米的地方出現故障,隨後高速撞向月球表面,不過根據以色列媒體反映,在其上搭載的緩步動物仍有可能存活下來;接著又有失聯的印度月船二號著陸器被發現硬著陸在月球表面,如今的月球上已經有著數個國家的探測器。在這麼多「小夥伴」的陪伴下,這個中秋節玉兔二號會過得更有意義吧!讓我們在遙遠的地球向玉兔二號道一聲:中秋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