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詩·詠終南山

2021-01-07 騰訊網

自由詩·詠終南山

忘卻紅塵的模樣,

吞吐這裡的霞,

無論早和晚,

把心中的餘氣融化。

竹籬茅舍,

這不是家。

這只是寄居紅塵的畫,

由一條小徑,

牽引一段修煉生涯。

當鳥鳴籠照四野,

當蟲吟布滿山窪,

當翠葉蕩漾山頭,

當枯枝鋪墊腳下,

才確信遠離了都市的繁華!

「行到水窮去,

坐看雲起時。」

融入王維的情境,

抹去心中一個個疙瘩……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刪,謝謝原創!

相關焦點

  • 詠物詩的題材很多,但這首唐代詠物詩很特別,因為詩人寫的是鷓鴣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有一種喜聞樂見的體裁,那就是詠物詩。詩人們將對自然萬物的熱愛融入筆端,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山川樹木、花鳥蟲魚都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詩人們在細緻描摹自然萬物的同時,也寄託著自己的種種感情。像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就是一首借碧綠的垂柳贊詠溫暖的春風的詠物詩,賀知章膾炙人口《詠柳》也被選進小學語文課本,成為家喻戶曉的詩篇。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①】詩詠山東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②】詩詠四川省南充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⑤】詩詠河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⑥】詩詠廣東翁源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1、《風》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 元稹《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賞析
    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唐代】元稹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譯文寒露來臨,驚訝發現時光已走到了晚秋;早晨看見菊花次第變黃。千家萬戶前,風兒好像掃著落葉,晴空萬裡上,大雁好像隨著太陽南飛。
  • 七律·詠銀杏樹|連天一樹黃金葉,笑看文人詠拙詩
    久久站在銀杏樹下不願離開,聽著鳥兒的啁啾聲,純淨亮麗、深情宛轉,似乎在訴說著它與銀杏樹的故事……銀杏樹的黃,與世間任何的黃顏色都不同,它黃得是那麼金光閃閃,那麼驚心動魄,我想寫下一首詩,來記錄這一樹的金黃,但怎麼都不能完美表達它的美。不知道這樣的拙詩,會不會被這它笑話呢?七律·詠銀杏樹古寺名園寒露滋,群賢仰面口稱奇。
  • 無情最是天上月——淺談《紅樓夢》裡的詠月詩
    其實,書中寫月亮意象,更多還是體現在人物的詩詞歌賦裡,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面三處詠月詩。一、賈雨村的「小人之月」書裡第一回,便是賈雨村的兩首詠月詩,首先一首是五律: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只是,倒生生辜負了這玉樹臨風般的堂堂相貌;還有那一首有帝王之氣的詠月詩;以及甄士隱嬌杏的慧眼識英雄。這一輪皎皎無塵的清輝皓月,與賈雨村卑汙陰暗的人格,恰好形成了鮮明對比和絕妙諷刺。讓人簡直如脂硯齋一般,忍不住要在他的詠月詩旁,大書一句:我為明月一大哭!
  • 詩詠南湖 | 磅礴南湖:一支槳,以一種精神在加長
    詩詠南湖 | 磅礴南湖:一支槳,以一種精神在加長  2020-12-21 06:03
  • 李商隱10首詠物詩:穠麗詩風下的別樣情懷!
    他在詩的美感上顯得尤為「刻意」,構思清奇,纏綿穠麗,尤其是廣為流傳的《錦瑟》和五首《無題》,內容隱晦,涵義迷離。他還有一類詩稍顯小眾,但也非常值得我們品讀,那就是詠物詩。詠物詩在古詩詞中很常見,託物言志,借物抒懷,抓住物體的某一特點,融入作者自身的情緒或志向,這樣的手法簡單明確,容易激發讀者的認同感。
  • 五代十國最美詠物詩,你會背誦哪幾個?
    五代十國最美詠物詩,你會背誦哪幾個?五代十國時期應該算是我國詩歌發展最為鼎盛的黃金年代之一,各類文人墨客,詩詞歌賦層出不窮,其中詠物詩更是別具特色,本期盤點為大家帶來五代時期的幾首詠物詩詞。此詞詠調名本意,通過對一座神廟外部環境和內部景象的描寫,蘊含撫昔傷今之意。柳枝·解凍風來末上青作者晚唐五代詞人牛嶠全詞四句二十八字,名為詠柳,實是寫人。詞的首二句寫冬去春來,柳枝綻出鵝黃嫩芽,低垂著如拂袖拜人。後二句在前兩句的基礎上,為柳發出了深沉的感慨:為什麼在人來人往的大道上,迎風飄蕩,迎送行人度過自己的一生呢?
  • 劉禹錫的一首詠鷺詩,全文只有一個鷺字,卻寓意深遠,令人遐思
    白鷺是古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意象,它象徵著自由、高潔和悠閒自得。唐代張志和曾熱情地吟誦,「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白鷺飛行時從容不迫,姿態優雅挺拔,令很多詩人都非常喜愛。李白有詩讚美其為秋日添彩,「白鷺秋日立,青映暮天飛」;王維也喜歡白鷺為輞川的美景增色,「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下面這首詩雖然也描寫白鷺,卻很特別,先一起欣賞! 白鷺唐代:劉禹錫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
  • 終南山下,黑水河畔,這座古寺竟然是《長恨歌》誕生地
    仙遊寺,位於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終南山黑水河河畔,是隋唐時期存留下來的名勝古蹟;是歷代關中地區佛教活動勝地之一;是唐宋以來文人學士聚遊之所;是史詩《長恨歌》的誕生地。仙遊寺的歷史上可追溯至周秦,下迄明清。
  • 松城雜詠,溫麻雜詩,霞浦的詩與茶
    與林仰的詩句不同的是,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季時飲茶細節,雖是在春季,但作者的心情卻很低落,壞塌、火寒,飲茶的環境糟糕,但只要茶香瀰漫,靜靜地坐下,纏身的煩惱煙消雲散。等雨,也等人,細看窗外春雨,看得到還巢的燕鳥。聖水庵(明傅汝舟)遠客入山門亦關,老僧愛客長入山。泉香茗細難相卻,虎嘯猿啼獨自還。
  • 讀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有感,他拿春事換禪意
    整首詩以「暮」字開頭,「醉」字結尾,寫得極精雅用心,為後來詩人與農人把酒清談做了引線。賞心美事,於此刻得到了它理應有的恬靜解讀。「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詩人回頭望見剛剛踏過的石階,暮色深濃,漸有霧氣氤氳,看不清前方的道路,時有幾枝橫斜過來的樹枝,影影綽綽地包裹在蒼茫的青翠之中。
  •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古詩詞唱出年輕態
    這首傳誦千年的經典詩篇,近日因為《經典詠流傳》第三季裡的一段演繹,再次煥發新生,成為社交媒體的最熱話題。而康輝、撒貝寧、朱廣權、尼格買提四人首度同框合唱《嶽陽樓記》,更是受到廣大網友的歡迎和喜愛。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製作推出,旨在為大眾奉上兼具時代性和時尚性的文化盛宴。「走進我們的內心,才有可能從流傳走向流行。」
  • 王維的詩:終南別業
    分類標籤:田園詩 唐詩三百首  作品賞析  【評析】:  ??這首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閒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第一聯敘述自己中年以  後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第三聯寫心境  閒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後一聯進一步寫出悠閒自得的心情。
  • ...謝榛、崔銑重陽時節登高詩賞析〔附〕當代文人詠龍山及畫龍山作品
    儘管「餘雪未消」之景甚妙,但古代文人、官員們卻偏愛暮秋登山,有詩為證:興來攜酒一登攀,滿徑秋花照客顏。醉舞天風人不見,白雲飛度九龍山。詩題《秋暮登九龍山》,是明代「嘉靖七子」成員謝榛寫的一首五絕。明代「嘉靖七子」布衣詩人謝榛謝榛(1495—1575),字茂秦,山東臨清人。
  • 模仿《詠鵝》寫《詠雞》,農民憑18字獲得文學獎,引來反對聲一片
    唐貞觀十九年,在客人的考驗下,一個七歲的孩子祭出了史上最為著名的神童詩:《詠鵝》。2016年,年近七旬的農民詩人危勇憑藉一首《詠雞》斬獲詩歌大獎,頓時名聲大噪,風光一時無兩。相傳朱元璋有一首經典的《詠雞詩》,是這樣寫的:「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危勇說,五更時分喚出了晨曦;朱元璋說,三遍叫聲喚出了紅日。這首詩不管是不是朱重八所寫,但它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流傳度很廣,是有借鑑可能性以及可實現性的。
  • 老農模仿《詠鵝》寫《詠雞》,獲得獎金一萬元,他究竟寫得如何?
    就在2016年,湖南有一位叫危勇的老農,居然因為模仿這首《詠鵝》寫了一首《詠雞》,一舉奪得第二屆農民文學獎,並拿到了獎金一萬元! 消息爆出之後,許多網友前去觀摩了危勇的這一首《詠雞》。一些人看完,當時就沉默了。而另一些人,則默默地提起了筆。
  • 大暑時節,賞析元稹的《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
    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唐】元稹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菰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譯文大暑來了,秋天也就不遠了,「林鐘」律音起,夏天就要過去了。一輪圓月開啟子夜時光,螢火蟲憑空翻飛照亮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