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模仿《詠鵝》寫《詠雞》,獲得獎金一萬元,他究竟寫得如何?

2020-12-06 騰訊網

駱賓王是浙江義烏人,「初唐四傑」之一。如今但凡是上過學的人,大都會背誦過他在七歲時寫的《詠鵝》。

這首詩用詞雖然淺顯,但是抓住了鵝這種動物的特徵,運用動靜結合的方式,讓春水白鵝的形象躍然紙上。因此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全國數以億計的人小時候都背過它。

然而,誰也想不到。就在2016年,湖南有一位叫危勇的老農,居然因為模仿這首《詠鵝》寫了一首《詠雞》,一舉奪得第二屆農民文學獎,並拿到了獎金一萬元!

消息爆出之後,許多網友前去觀摩了危勇的這一首《詠雞》。一些人看完,當時就沉默了。而另一些人,則默默地提起了筆。

一、《詠鵝》與《詠雞》

駱賓王的《詠鵝》正文是: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危勇的《詠雞》正文是:雞,雞,雞,尖嘴對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

農民文學獎的主辦方覺得危勇寫得特別好,於是給他發了一個大獎,獎金一萬元。有網友看了感覺他這一萬塊賺得太「隨意」了,於是不服氣,就跟風寫了一大堆類似的詩歌。

比如,「猹,猹,猹,趁晚偷西瓜」、「狗,狗,狗,出門跟著走」、還有「雞,雞,雞,一身五彩衣」之類的打油詩,來嘲笑老農。其實,網友們的行為雖然很可愛,但是難免對老農民有一點苛刻了。

據說,危勇是湖南鄉下的一個老漁民,他出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小時候沒有條件讀書,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雖然他的作品對駱賓王原創的模仿程度極高,但是不能因此說他抄襲。

中國古代歷來有寫「詠雞詩」的傳統,因為公雞會打鳴報曉,雞蛋和雞肉能供人食用,所以農民的生活和雞密切相關。

長時間共同生活,農民對雞產生了感情,就會寫一些「詠雞詩」。創作詩歌和創作普通文章一樣,是從模仿開始的。危勇文化程度不高,他選擇模仿小時候背過的《詠鵝》就很自然了。

有人說,危勇七十歲了,還只能寫出駱賓王七歲水平的詩,不應該得到獎項。那也是因為不了解情況。你得考慮到參加比賽的,都是湖南鄉下的普通農民。

駱賓王寫詩的時候只有七歲,正在上學。而危勇寫《詠雞》的時候,至少已離開學堂五十多年所以拿駱賓王和危勇比,就是拿一個天才級的「專業選手」和一個資質普通的「業餘選手」來比,這是不公平的。

而危勇所得的這個「農民文學獎」,只是湖南岳陽一位青年作家組織、發起的私人獎項,並非是什麼「國家級大獎」。所以,網友大可不必那麼較真。

二、關於《詠雞》的詩

拋開危勇的學歷和身份不談,專門談一下詩歌。這首《詠雞》讓我想起中國歷史著名的農民皇帝朱元璋,他也曾創作過一首「詠雞詩」。

相傳,朱元璋當上皇帝後,有一次到雞鳴寺旅遊。遊興上來了,他就想給寺廟題一首詩。於是命令大臣拿來紙筆,提筆就寫下一句:雞鳴一聲撅一撅。

頓時把大臣們看得無語了,心想:這是啥玩意兒?這都能叫詩!可是這才只是第一句,說不定下一句就會出彩。於是,大臣不說話。朱元璋看了看大臣,提筆寫下第二句:雞鳴兩聲撅兩撅。大臣們對視了一眼,心中想笑,又不敢笑。

結果,朱元璋把第三、第四句一氣呵成。只見他落筆之處寫道:「三聲喚出扶桑來,喝退殘星與曉月。」於是雞怎麼叫,雞叫了幾聲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雞最後叫出來了「喝退殘星與曉月」的氣勢,頓時讓整首「詠雞詩」化腐朽為神奇。

因此一首詩歌好不好,還不能只看它開頭,得從整體上去分析。那麼,我們再看駱賓王七歲時寫下的《詠鵝》詩,發現這首詩之所以出彩,與朱元璋詩中的「氣勢」全不相干。

事實上,作為一個七歲的孩童,駱賓王的長處是「擅於觀察」,描摹傳神。抓住鵝脖子的特徵,寫出了「曲勁」又把鵝的叫聲比喻成了「向天而歌」。

接下來,運用顏色描寫,讓人看到「靜態」的一團白雪,輕輕地飄浮碧綠的潭水之上,接著又用鵝的「紅爪」去撥動綠水,最終達到了動靜結合的藝術效果。其創作看似簡單,其實技巧純熟。沒有接受過格律詩寫作訓練的人,很難掌握。

朱元璋乞丐出身,沒有什麼文學功底,他寫詩憑藉的是一股王者之氣。駱賓王寫詩,靠的是紮實的基本功。而危勇只是一個普通打漁人,既沒有紮實的古詩創作功底,也沒有「王霸之氣」。他明顯為了參加這一次「農民文學獎」比賽而臨時創作的作品,只能以生活中常見的雞作主題。

不客氣地評價危勇這首詩,形式上完全模仿了駱賓王,全詩的內容也乏善可陳唯一能說的,只是他在詩的最後尚能用「三更」對「五鼓」,「皓月」對「晨曦」,做到了最基本的對仗「工整」。

但是危勇全詩都是大白話,基本的修辭都沒有。能夠得獎,只能說明他是參賽者中的佼佼者。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中國學校一般不教大家創作古詩詞。填詞作詩耗時費力,所以現在的詩人都開始寫「梨花體」。

農民詩人中也有出彩的詩人,比如最近幾年特別紅的餘秀華,她的成名作為《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儘管內容有點「粗鄙」,但是「特別有想法」,所以支持者眾多。

日前,還曾看到有人在魯迅先生的《失戀詩》下面誇獎餘秀華說:「秀華一出,全中國的詩人都要退居二線。」餘秀華這麼火,我就去查了一下她的來頭。卻發現,原來危勇是這個農民文學獎第二屆的獲獎者,而餘秀華正是第三屆的獲獎人。

結語

這個「農民文學獎」並非一個國家級的大獎,發起者是湖南岳陽的一個作家,主辦方不明,頂多是湖南地方文化部門。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使「國家級大獎」真的發給了危勇,我都不會覺得奇怪。

因為現在的中國人早就不會創作古體詩了,能模仿成這樣已經很好了。你看那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開得多麼紅紅火火,轟轟烈烈。但是,比賽的內容卻只是「背誦古人的詩」,而不比詩詞的創作。

有些人說:危勇這樣的詩我也能寫,為什麼不給我發錢?我只想說:誰讓你當初沒有去報名。

相關焦點

  • 模仿《詠鵝》寫《詠雞》,農民憑18字獲得文學獎,引來反對聲一片
    唐貞觀十九年,在客人的考驗下,一個七歲的孩子祭出了史上最為著名的神童詩:《詠鵝》。2016年,年近七旬的農民詩人危勇憑藉一首《詠雞》斬獲詩歌大獎,頓時名聲大噪,風光一時無兩。危勇自己承認——即使他不承認,我們也能輕鬆地辨別出來,《詠雞》是《詠鵝》精心仿造的複製品。《詠鵝》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詠雞》危勇雞,雞,雞,尖嘴對天啼。
  • 初唐四傑的駱賓王,七歲成詩,《詠鵝》寫得怎麼樣?
    大家從小就會吟誦那首駱賓王的《詠鵝》。駱賓王七歲成詩,少有才名,後來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其實他才名的主因是那篇「討武檄文」(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我們這次只聊聊這《詠鵝》。那麼,他寫得怎麼樣呢?一起來看。
  • 落榜才子愁得睡不著寫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最後5個字驚豔
    兩宋文壇詞手如雲,要找到其中的高手,其實有個最簡單的辦法:讀一讀他們寫雨的詩詞。雨是古詩詞中最典型、最能考驗筆力的意象之一,唐詩中的雨一般都寫得頗為大氣和傳神,而宋代文壇中的雨則別具一番柔腸之氣。這是万俟詠早年的作品,他填詞一直有意模仿柳永,不過這首詞倒是比柳永的很多作品都清新雋永。寫此詞時,万俟詠再次落榜,愁得睡不著。全詞最大的物點是:通篇無一雨字,卻句句都在寫雨。
  • 7歲駱賓王寫的詠鵝毫無情感 為何能流傳千年?鵝鵝鵝三字堪稱一絕
    說起《詠鵝》這首詩,我想大家都會背,這是一首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詩詞。從內容上看,也許很多人不會把它看成一首詩,只會看成一首童謠。那大家是否好奇,這首詩一沒金句、二沒鍊句、三沒情感、四沒思想格局,為何還能流傳千年,登上教科書呢?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詩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詩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
  • 他出一上聯:一不要錢,二不要命,老農加了幾筆
    在清朝乾隆年間,正逢太平盛世,老百姓生活安危,當官的也過得舒服。當時江南有一個書生終於熬出了頭,在科舉考試時成功中得舉人,這意味著他可以進入仕途了。這不他很快就被安排到一個地方當縣令。儘管是個九品小官,但每月能有俸祿可領,終究是脫離了自己原來的階層,社會地位和收入肯定比之前要強很多。
  • 重慶老農挖出寶貝,距今1.5億年歷史,上交後獲得獎狀
    家住重慶市綦qí江古南街的一位老農,名叫蔡長銘。他與自己的兒子扛著鋤頭下地幹活,田地坐落於一個荒山的山腳下,蔡長銘決定挖一條池塘準備養點鱔魚。蔡長銘一鋤頭下去挖出了一個奇異物體,他將物體表面的泥土清理乾淨後,發現這個物體是一節牛脛骨。蔡長銘使用鋤頭猛力錘了幾下,但這節脛骨堅硬無比,毫髮不損。
  • 詠物詩的題材很多,但這首唐代詠物詩很特別,因為詩人寫的是鷓鴣
    古代詩人很喜歡詠物詩的創作,有的詠物詩是對事物的直接描摹,表達詩人的喜好和情趣;有的詠物詩在描摹事物中寄託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生命感悟,亦或在詩歌中寄寓美好的願望,亦或通過生活中的哲理,或表現詩人的生活情趣。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也就是說寫詠物詩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
  • 一學生模仿13種動物聲音,寫動物作文不出彩,3種方法來幫忙
    我曾讓學生來專門寫某種小動物的聲音,是不是很新奇?首先,我請學生來學小動物叫。「嘰嘰嘰」「汪汪汪」「咩咩咩」,就像動物園一樣。最厲害的一個學生竟然能模仿13種小動物的叫聲,原來他特別愛看《人與自然》紀錄片,還經常到動物園去玩耍,所以對動物叫聲有較多的了解。我心想,這孩子對動物叫聲這麼敏感,這次作文寫得肯定棒棒的。
  • 槍手代寫月賺萬元 複製粘貼萬字論文半天搞定
    原標題:槍手代寫月賺萬元 複製粘貼萬字論文半天搞定【摘要】 大學的六月是離別的季節,不少大學生、研究生感嘆時光易逝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肚裡沒有料,畢業論文都寫不出。來自濟南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小林,經同學小潔介紹,於今年4月份開始做論文代寫。 大學的六月是離別的季節,不少大學生、研究生感嘆時光易逝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肚裡沒有料,畢業論文都寫不出。
  • 被劉慈欣稱為「拙劣模仿的對象」,他是怎樣把科幻寫「死」的
    亞瑟·查爾斯·克拉克是世界科幻史上劃時代的偉大人物,被劉慈欣先生稱為「只能拙劣模仿的對象」。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寫就的《2001太空漫遊》,即使在今天也被視作世界科幻史上不朽的高峰。特別是其中對文明進程的理解,不僅有著自己深刻的科學洞見,而且充滿著深邃的哲學思考。
  • 《詠鵝》,藏著寫景狀物的要點
    」這首《詠鵝》是無數中國孩子的古詩啟蒙作品,伴著童聲綿延千年。可是,這首詩雖然是駱賓王七歲時所作,卻不可小瞧。簡明的詩句後藏著寫景狀物的「十六字」要點。這十六字要點是:動靜結合、層次清楚、色彩鮮明、五覺兼備。它們是怎樣滲透在《詠鵝》這十八個字四句詩中的呢?
  • 寫小說、寫書評、寫公文,其實是一回事,只要掌握三個關鍵詞
    因此,對於寫作者來說,不管寫什麼文字體裁,都是一場艱難跋涉的旅行,它們之間不是大於或者小於的關係,而是一個等式,不應該有鄙視鏈的存在。近期,讀美國小說家勞倫斯·布洛克的《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進一步印證了自己的想法。勞倫斯·布洛克被譽為當代歐美偵探推理小說第一人,共出版有馬修·史卡德系列、雅賊系列、殺手凱勒系列等一百餘部作品,獲得了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
  • 他毛筆正楷寫得很漂亮,硬筆書法寫得也很美,名字叫荊霄鵬
    在當今的書壇中,有這樣一年輕的書法家,他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正楷,一手硬筆書法寫得更是令人叫絕,他就是田英章先生的入室弟子,名字叫荊霄鵬。
  • 如何寫好學術研究論文題目?
    什麼樣的題目是能夠讓人眼前一亮?這或許是困擾不少人的問題。有些人為了能夠博讀者眼球在起題目上費了不少功夫,但總是寫不出一個較不錯的題目,或者起了不錯的題目又無法駕馭,使得自己在寫論文題目方面進退兩難。學術研究論文現寫作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題目是不錯的題目,應該如何寫好論文的題目呢?
  • 李商隱模仿杜牧寫贈別詩,同樣寫得很深情,感動了無數的痴男怨女
    李商隱和杜牧那都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而且兩個人的才華也是不分伯仲,特別是他們的愛情詩最感人,無論是李商隱晚年的《無題》,還是杜牧在揚州寫給心愛女子的愛情詩,那都是感人肺腑,寫得極為深情,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 寫春天的詩你知道很多,寫動物的詩你熟悉的有幾首?來看看
    但是以動物為題材的詩,大家恐怕知道的不多,一起來看看吧如唐朝駱賓王的《詠鵝》一詩,兩三歲的幼兒都能用稚嫩的語言誦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宋代歐陽修在《畫眉鳥》這首詩中,借詠誦畫眉抒發自己想要掙脫羈絆,對無拘無束的生活充滿嚮往的心理。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之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 孩子寫不好作文怎麼辦,小學生如何寫好一篇作文
    小學作文是大家最頭痛的,提筆難,畏懼寫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痛,有時候就連個開頭都寫不好,或者寫出的文章就像流水帳似的,讓人不忍直視。有一位大教育家曾經說過,寫作文無非是把所見所想、所聞所感想一想,想清楚了,構成個有條有理的形式,用書面語言給固定下來。那麼,如何才能輕輕鬆鬆寫出一篇好作文呢?
  • 納蘭詞解:納蘭性德塞上詠雪花,應該是寫在什麼時候?
    他的妻子的靈柩七月前還在雙林寺廟寄尚未下葬。所寫的詩詞悲傷悽惻,充滿了近距離感情的悲痛,失落與孤獨間,更重在愛人離開的失落沉痛裡,對於時空的心理距離尚未拉開。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憶取雙飛蝶。」 此時納蘭性德就算冬天陪著康熙扈駕,工作職業之外,他還有感情的餘韻,虛幻的寄託,願意和妻子生死相隨。誓言和願望也有一種虛幻的安慰感。
  • 李白和杜甫各寫了一首詠月名詩,千百年來難分高下,蘇軾力捧杜甫
    千百年來兩人在詩壇的地位究竟誰高誰低,人們爭論不休。但是我們看文學史家給兩人的歷史定位,介紹李白的時候,不忘說一句與杜甫並稱為「李杜」,介紹杜甫的時候,也少不了來一句,與李白合稱「李杜」。可見,在文學史家的眼裡,兩人是「千載難分伯仲間」的存在。那麼,兩人的才華究竟為什麼能夠絕塵詩壇而並駕齊驅呢?今天,我們選兩人各自一首詠月名詩來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