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劉慈欣稱為「拙劣模仿的對象」,他是怎樣把科幻寫「死」的

2020-08-30 深度科幻

亞瑟·查爾斯·克拉克

具有超高智慧的神級文明到底在哪裡?文明發展的歸宿是什麼?宇宙和文明的意義是什麼?這不僅是科學家孜孜不倦研究的課題,也是科幻小說家冥思苦想的問題。

亞瑟·查爾斯·克拉克是世界科幻史上劃時代的偉大人物,被劉慈欣先生稱為「只能拙劣模仿的對象」。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寫就的《2001太空漫遊》,即使在今天也被視作世界科幻史上不朽的高峰。特別是其中對文明進程的理解,不僅有著自己深刻的科學洞見,而且充滿著深邃的哲學思考。

太空漫遊石碑

在《2001太空漫遊》中,克拉克通過「神」的歷史將一個文明的發展定義為:化學生命、機械生命(人工智慧矽基生命)、輻射生命和能量生命四個階段。

為什麼化學生命是一個文明最初的形態?這是因為化學反應是自然界中最簡單、直接、普遍的能量交換方式。相較於物理反應,在自然界更容易形成複雜的反應鏈條,並最終成長為智慧生命。因此從科學和理性角度分析,宇宙中的每一個文明最大概率都是從化學生命開始。人類如此,《2001太空漫遊》中「神」也是如此,都來自於海洋。

但化學生命也有自己先天的缺點,譬如說身體不夠堅強,反應不夠迅速,對生存條件要求苛刻,不能承受高溫高壓,進化緩慢等。因此從技術角度來說,化學生命似乎很難走出自己的星系,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宇宙文明。因此任何一個由化學生命組成的文明,在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只能對自身進行改造,逐漸變成類似變形金剛一樣的機械生命。

變形金剛

機械生命雖然能夠讓一個文明擺脫生理上的限制,但終究還存在一個宏觀上有質軀殼;因此沒過多久,他們又將自己改造成了輻射性生命,將生命和意識隱藏在不可觸及的微觀世界。到了最後,為了徹底擺脫物質的束縛,他們又將自己改造成了純粹的能量。時間再也奈何不了他們,他們像神一樣成了整個銀河系的主宰,如一層薄霧在空間浮沉……

最後的「神」究竟變成了什麼,其實沒人能說的清,他們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他們本身已經和整個銀河系融為一體。但從科學角度來說,能量的沉浮和漲落實際決定了宇宙的規律和現象,他們變成了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最底層的鋪墊。這就是文明的歸宿和宇宙的真相,克拉克真的把科幻寫「死」了。

我們其實都活在神的世界!不管科學的盡頭是不是神學,但克拉克早在60年前就已經把科幻寫到了神話時代。

我們都是陰溝的蟲子,但總要有人想仰望星空。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相關焦點

  • 劉慈欣: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1981年,正值高考的劉慈欣,第一次讀到了《2001:太空漫遊》,由此開啟了他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的起點。時至今日,劉慈欣仍然時時懷念《2001:太空漫遊》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更不放過任何一個場合瘋狂表達自己對這本神作的崇敬,他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這自然是大劉的自謙,但也足以證明《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界無法逾越的地位。
  •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 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但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著人類探索太空。 人類的想像力到它為止? 據出版方介紹,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中國以來,《2001:太空漫遊》影響了幾代中國讀者和科幻作家,劉慈欣、韓松、吳巖、陳楸帆等知名科幻作家都是它的擁躉。這本書是作者克拉克對人類探索太空和自身作出的終極而恢宏的構想。
  • 劉慈欣的偶像:科幻巨頭阿瑟·克拉克
    提起中國科幻,大家就會想到《三體》,想到劉慈欣。這個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男人,是無數人內心頂禮膜拜的對象。但在劉慈欣心裡,他頂禮膜拜的,則是另一位科幻大神,那就是科幻界真正的傳奇人物,科幻三巨頭之一的阿瑟·克拉克(另兩位是阿西莫夫和海因萊因)。
  • 劉慈欣稱克拉克讓自己產生寫科幻念頭 至今不過時
    此後,克拉克就像一個始終擺脫不掉的存在,哪怕今天,劉慈欣已是國內科幻文學領域屈指可數的代表作家,他的「三體」系列被評價為「放到國外也毫不遜色」,但劉慈欣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仍重複了一句之前說過的話:「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科幻文學在此達到了一個頂峰,之後再也沒有人能超越,即使是克拉克本人。」
  • 雨果獎《三體》作者: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拙劣模仿
    作為《2001:太空漫遊》原著作者阿瑟·克拉克的忠實"迷弟",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的劉慈欣,曾在採訪中說,自己的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拙劣的模仿。劉慈欣在讀過《2001太空漫遊》後仰望星空,深覺震撼,說到:"從此以後,星空在我的眼中是另一個樣子了,那感覺像離開了池塘看到了大海。這使我深深領略了科幻小說的力量。"
  • 這本書是劉慈欣眼中的神作,獲得國際科幻獎項數量超出三體1
    劉慈欣劉慈欣是當今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被嚴峰稱讚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帶到世界領先水平。然而大劉一直保持謙虛態度,聲稱自己自己的所有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從某種意義上這並非大劉妄自菲薄,因為阿瑟·克拉克乃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是「黃金時代」科幻的代表人物,他在科學預言、作品構思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都非普通科幻作家可比。
  • 劉慈欣再獲國際科幻大獎,卻對當今科幻小說很失望
    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克拉克獎對劉慈欣而言,份量或許比雨果獎還要重。他曾表示過,正是上世紀80年代最初讀到克拉克作品《2001:太空漫遊》和《與拉瑪相會》,使他成為一名科幻作家。並在各種場合表示過:「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作品的拙劣模仿。」
  • 中國新生代科幻,不只有劉慈欣
    新星紀元科幻寫遍了所有對信息社會的希望和恐懼,20年後作品也仍無法超越。 但沉溺網絡也會造成「痴呆症」,在老人看來似被「電老虎」操控了心智。也許,父與子、自然人與賽博人終將和解,一同對付肆虐的網絡病毒。怎麼對付?兩代科幻作家宋宜昌和劉慈欣給出的方案非常一致——弄斷網線。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之後,他又看了蘇聯作家阿·卡贊採夫的科幻小說《太空神曲》和葉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雲》,神奇的未來想像震撼無比。自此,他偏愛閱讀科幻小說,並飽讀了英國小說家威爾斯的《時間機器》《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書。不過,科幻圖書讀得再多,也無法滿足一顆饑渴的心。劉慈欣索性自己寫起了科幻小說。這一年,他才上高一。
  • 王朔炮轟餘華:他的作品優秀,無非就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襲
    他習慣公開批評眾多文化名人,言辭激烈,因而被稱作「文壇惡評家」。那些年確實得罪了不少人,比如他就曾公開言辭激烈地批評過著名作家餘華。王朔炮轟餘華:他的作品優秀,無非就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襲在一次採訪的過程中,王朔針對餘華的為人以及他的作品曾作出如下的評價:「餘華,他要沉不下來,就沒戲……關鍵是他看不得別人好……躺在屋子裡打不開自己的內心世界……那點假淚無非就是看完別人的東西留下的一點聯想而已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身為一名科幻作家,我現在的責任和使命,就是世界變得平淡無奇之前,把它們寫出來。」但對於劉慈欣來說,可能這個獎比雨果獎、星雲獎,都重得多。早在《三體》獲雨果獎時,劉慈欣就曾說,「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而如今他所獲得的克拉克獎正是由阿瑟·克拉克基金會創立的,這對於他來說更是意義非凡。獲得這個來自對自己的寫作可謂啟蒙者的獎,自然讓劉慈欣難掩激動。劉慈欣發表獲獎感言。
  • 劉慈欣作品漫畫版出版,如何理解「中國科幻新浪潮」?
    而作為一名文學研究者,我也開始萌發了系統研究科幻文學的想法。從2010年左右開始,我陸續寫了一些關於科幻的論文、隨筆和書評,最早寫的一篇是劉慈欣《三體》的第一篇評論,寫了大概有一萬八千字,就是《中國科幻新浪潮》這本書裡的《「彈星者」和「面壁者」》。同時我還寫了關於韓松《地鐵》的一篇書評,發表在《讀書》雜誌上,那也是《讀書》雜誌第一次刊登有關科幻的文章。
  • 科幻作家劉慈欣:將目光投向無垠宇宙
    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將目光投向無垠宇宙(走近文化人)他是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獲得者,被稱為將中國科幻文學推向新高度的人。他對中國科幻的未來充滿信心。國力的增強、科技的進步、影視市場的擴大,都賦予了中國科幻早日實現繁榮發展的可能。
  • 科幻《三體》是利用上班時間偷寫的,劉慈欣:我好像佔了單位便宜
    不會寫小說的IT男不是好工程師,是網友為劉慈欣近30年火電廠工作經歷打上的標籤。有「劉電工」綽號的作家劉慈欣可謂是名滿天下。近日,有網友翻出了劉慈欣早些時候的採訪視頻,按照他當時的原話,曾經電力系統堅守崗位的固定上班制度,是他保證按時創作小說的時間保證,其相當大一部分寫作時間都是在這個崗位上完成的。
  • 東陽高中女生寫科幻小說獲金獎 頒獎人是劉慈欣
    11月19日下午,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宋慶齡青少年活動中心未來劇院舉行,金華東陽中學語文老師劉祖國代表自己的三位學生前去領獎。他的三位學生是張嘉琪、鄒葉、樓俊涵。在初賽和複賽階段,語文教師和學生一起積極閱讀科普科幻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劉慈欣的科幻作品《三體》成為東中學子借閱率最高的書籍。期間各班級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比如『介紹一本書』的課前演講,以及藉助網絡的力量,查找、研讀往屆獲獎者的作品,經過長時間的閱讀沉澱,學生再寫起科普科幻作文就有感覺多了。
  • 《流浪地球》和《三體》並非劉慈欣第一部成功作品,而是這部
    其中,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對他的影響意義十分重大。在《2001:太空漫遊》中,阿瑟·克拉克用他淵博的宇宙知識描繪了未來太空的景象,讓劉慈欣眼中的星空有了不一樣的意義。他第一次對宇宙的宏大與神秘產生了敬畏感,一種宗教般的感覺。劉慈欣曾說過,《2001:太空漫遊》使他走上了科學創作的道路,而他所有作品都是對這本書的拙劣模仿。
  • 劉慈欣:美國是世界科幻中心 中國科幻市場還沒啟動
    劉慈欣:說抄襲過了,模仿都不是,它是一個很出色的原創電影,但是《太空漫遊2001》對它的影響很大,到處能看到它的影子。我們搞科幻的人一看到那個機器人,馬上就想到《2001》那個豐碑了,而且《星際穿越》的結構就是《2001》的結構。
  • 劉慈欣談科幻小說:末日題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雨果獎」在美國頒出,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作品《三體》獲獎,創造了中國科幻文學的一個記錄。近日,劉慈欣做客中新網訪談節目,暢談了《三體》的創作過程,並分享了他對科幻小說的理解。  寫好科幻小說的關鍵是有科幻思維方式  劉慈欣在訪談中表示,之所以走上科幻寫作的道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科幻閱讀愛好者。在他看來,科幻小說是一個類型很豐富的文學題材,很難一概而論。
  • 《三體》紅到歐美 劉慈欣:科幻小說是可以共同交流的
    原標題:中國科幻小說紅到歐美導讀:劉慈欣被不少讀者和科幻作家親切地稱為「大劉」,當然更多的科幻迷們是帶著幾乎崇敬的心情將劉慈欣稱為「中國科幻教父」。英文版出版後劉慈欣收到不少歐美當代科幻作家的反饋,「幾乎都是正面的評價」,這讓他很開心,「科幻小說表達的東西是全世界都可以共同交流的。」新聞事件《三體》登全美百佳圖書榜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第一部《三體問題》的英文版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熱議和好評。
  • 小學生模仿家長籤名「翻車現場」,老師看完忍不住笑,手法太拙劣
    而有些小學生故作聰明,竟然自己模仿家長籤字,可不料卻「翻車」,讓老師一眼識破,我們就來看看這些「翻車現場」。手法拙劣,仿佛看到小時候的我們自己一樣。有的小學生在籤字欄處勾勾抹抹,就好像自己承認了這不是家長籤的字,還有的小學生還學會了「自賣自誇」,自己不僅模仿家長籤字,還寫了一句「作業有進步」。可惜寫的大小不一,老師回復道:「不可以自己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