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查爾斯·克拉克
具有超高智慧的神級文明到底在哪裡?文明發展的歸宿是什麼?宇宙和文明的意義是什麼?這不僅是科學家孜孜不倦研究的課題,也是科幻小說家冥思苦想的問題。
亞瑟·查爾斯·克拉克是世界科幻史上劃時代的偉大人物,被劉慈欣先生稱為「只能拙劣模仿的對象」。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寫就的《2001太空漫遊》,即使在今天也被視作世界科幻史上不朽的高峰。特別是其中對文明進程的理解,不僅有著自己深刻的科學洞見,而且充滿著深邃的哲學思考。
太空漫遊石碑
在《2001太空漫遊》中,克拉克通過「神」的歷史將一個文明的發展定義為:化學生命、機械生命(人工智慧矽基生命)、輻射生命和能量生命四個階段。
為什麼化學生命是一個文明最初的形態?這是因為化學反應是自然界中最簡單、直接、普遍的能量交換方式。相較於物理反應,在自然界更容易形成複雜的反應鏈條,並最終成長為智慧生命。因此從科學和理性角度分析,宇宙中的每一個文明最大概率都是從化學生命開始。人類如此,《2001太空漫遊》中「神」也是如此,都來自於海洋。
但化學生命也有自己先天的缺點,譬如說身體不夠堅強,反應不夠迅速,對生存條件要求苛刻,不能承受高溫高壓,進化緩慢等。因此從技術角度來說,化學生命似乎很難走出自己的星系,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宇宙文明。因此任何一個由化學生命組成的文明,在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只能對自身進行改造,逐漸變成類似變形金剛一樣的機械生命。
變形金剛
機械生命雖然能夠讓一個文明擺脫生理上的限制,但終究還存在一個宏觀上有質軀殼;因此沒過多久,他們又將自己改造成了輻射性生命,將生命和意識隱藏在不可觸及的微觀世界。到了最後,為了徹底擺脫物質的束縛,他們又將自己改造成了純粹的能量。時間再也奈何不了他們,他們像神一樣成了整個銀河系的主宰,如一層薄霧在空間浮沉……
最後的「神」究竟變成了什麼,其實沒人能說的清,他們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他們本身已經和整個銀河系融為一體。但從科學角度來說,能量的沉浮和漲落實際決定了宇宙的規律和現象,他們變成了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最底層的鋪墊。這就是文明的歸宿和宇宙的真相,克拉克真的把科幻寫「死」了。
我們其實都活在神的世界!不管科學的盡頭是不是神學,但克拉克早在60年前就已經把科幻寫到了神話時代。
我們都是陰溝的蟲子,但總要有人想仰望星空。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