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劉慈欣:將目光投向無垠宇宙

2021-01-08 環球網

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

將目光投向無垠宇宙(走近文化人)

他是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獲得者,被稱為將中國科幻文學推向新高度的人。

他對中國科幻的未來充滿信心。國力的增強、科技的進步、影視市場的擴大,都賦予了中國科幻早日實現繁榮發展的可能。

所有人都叫他大劉,不管跟他熟不熟,他也樂於接受這個稱呼。而他更為人熟知的,是憑藉《三體》獲得了世界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雨果獎,被人們看作將中國科幻文學推向新高度的人。

他始終低調、謙和,一如人們慣常想像中的「理工男」,但一聊起與科幻有關的問題就變得很健談。談及多年來創作的經驗,他說自己只是一個科幻文學愛好者,樂於與大家分享自己想像中的世界。

中國科幻作品會在世界上擁有自己的位置

有人說,2019年的中國電影春節檔是屬於劉慈欣的。大年初一,將有兩部由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登上大銀幕,一部是由他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流浪地球》,另一部是由他的小說《鄉村教師》改編的《瘋狂的外星人》。

《流浪地球》講述了一個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故事。看完電影,劉慈欣給出了挺高的評價:「從《流浪地球》開始,中國科幻電影正式啟航了。」他說,以前中國的科幻片成本較低,構想相對簡單,影響力也有限。而《流浪地球》是第一部工業級別的大片,為中國未來科幻電影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的開端。

科幻電影是世界電影中很重要的一個類型,但這麼多年來,我國一直沒有出現有代表性的科幻片。劉慈欣認為,這與國家的綜合實力有一定關係,「比如《流浪地球》裡中國人拯救了世界,這在以前的國產電影視角裡從未出現。」他說,這種劇情,只會發生在中國快速的現代化進程中,發生在中國迅速崛起背景之下。

對於中國科幻影視的前景,他很樂觀。「科幻影視作品面對著巨大的市場和觀眾群,不用說世界上,單單國內的市場就相當大。」劉慈欣認為,中國科幻影視遲早會迎來繁榮期,並且在世界上也會有自己的位置,「作為科幻小說家,我們要做的就是為科幻影視作品提供最基礎的文學想像。」

國力的增強、科技的進步、影視市場的擴大,賦予了中國科幻影視在不遠的將來實現繁榮發展的可能。「美國科幻大片曾經創造了很輝煌的歷史,但是近年來在流水線生產中漸漸失去了活力,遲早會讓中國觀眾厭倦,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劉慈欣說,把握住機會並不容易,「首先特效必須和好萊塢一樣,甚至超過它,其次得有精良的、能打動人的故事。」

優秀的科幻作品能啟迪人們的想像力、拓展認知邊界

對於中國的科幻文學,劉慈欣卻心存憂慮。他認為,雖然中國科幻文學有多種多樣的風格,然而讀者量小、作家群體小、有影響力的作家作品少。劉慈欣坦言,「中國作協有1萬名會員,長期寫作、有一定影響力的科幻作家只有二三十位,一本科幻小說賣出一萬冊、五萬冊就很不錯了。」他勉勵寫科幻的年輕作家,要寫出好作品,功夫應在技巧之外,「不要只看到周圍的瑣碎,視野要廣闊。」

近年來科技的飛速發展,讓公眾更多地對未知世界產生興趣,也在推動著科幻文學中科學和人類關係的調整。劉慈欣認為,最初的科幻作品中,新的科學和技術都是正面的形象,可發展到現在,卻變得越來越負面。「但我覺得在中國的科幻小說裡面,科學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形象。從長遠的未來看,人類要想生存下去,人類文明要想繁衍下去,都不能離開科學。」劉慈欣說。

中國的科幻文學、科幻電影怎樣才能將中國人的價值觀和中國的文化基因更好地融入其中,更好地向世界展現?劉慈欣認為,中國的科幻文學要表現自己的文明和文化的背景,優秀的科幻作品將啟迪人們的想像力,激發人們的好奇心並拓展認知邊界。

「中國文化對宇宙的看法與西方不大相同,西方的科幻文學有濃重的宗教文化背景,而中國文化對宇宙的看法更多是天人合一。另外,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方式,比如中庸之道,也在科幻文學中有所體現。以前提到中國人的情感文化裡有小家意識,強調一畝三分地,但在科幻作品中,我們更需要把中國人的情感放大到廣闊的太空背景下。」劉慈欣感慨。

劉 陽

相關焦點

  • 科幻作家韓鬆開玩笑:河南元素都被河南作家劉慈欣、王晉康寫完了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喜歡看科幻小說的讀者都知道中國科幻「四大天王」——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而四個人中兩人都是河南人:劉慈欣祖籍信陽羅山縣、王晉康是南陽人。韓鬆開玩笑地說:「河南確實有很多優秀的素材,我也特別想以河南文化來創作,但是都被劉慈欣和王晉康寫完了。王晉康甚至認為未來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希望都在河南,河南人拯救了宇宙。」2019年,大河網記者採訪了獲得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高榮譽獎項終身成就獎的河南科幻作家王晉康。
  • 科幻作家劉慈欣講「航天的意義」:這是生命本能
    在劉慈欣看來,這是生命的本能——不斷向外擴張。  「不要問具體有什麼用,中國的科學和很多方面曾經的落後,就是因為幹什麼都要問有什麼用。有些東西,是作為人的最根本的衝動,是不需要問有什麼用的。」劉慈欣說。  12月2日凌晨1時30分,在距離發射點外3公裡的彝族小村子裡,科幻作家劉慈欣和3000名遊客一起,舉著望遠鏡等待著。
  • 我與共和國共成長|劉慈欣 在平行宇宙生活著的硬核科幻作家
    是劉慈欣的出現,以一部部作品告訴讀者,科幻是與科學相鄰,與想像力相關,可以承載未來訴求和表達價值觀的文學形態。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一邊在山西省陽泉市娘子關發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出版了13本小說集。
  • 科幻作家劉慈欣:外星人可能已是「電腦人」(圖)
    科幻作家劉慈欣:外星人可能已是「電腦人」(圖) 2015-08-19 15:24:2318日,國內科幻作家頂尖代表劉慈欣、王晉康亮相南國書香節,求籤名求合影的隊伍繞了上千平方米的8號會議室好幾圈……  《三體Ⅰ》或明年上映  可以說劉慈欣正是以史詩級巨作《三體》三部曲奠定了自己在國內乃至全球科幻界的大腕地位,改變了不少人對中國沒有好科幻作品的印象。如今《三體》的英文版在海外既叫好又叫座,電影也緊鑼密鼓地開拍了。
  • 國星宇航「科幻世界號」衛星成功發射 劉慈欣等科幻作家現場見證
    北京時間12月20日11時22分,在劉慈欣、何夕、謝雲寧、寶樹、楊晚晴等中國著名科幻作家的共同見證下,全球首顆以科幻機構命名的衛星——「科幻世界號」 AI衛星(星時代-8)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直到2000年,在唐風的鼓勵下,劉慈欣又將之翻找出來,寄給了唐風。這次成功了,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該書。「送給我的女兒,她將生活在一個好玩的世界」《超新星紀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位於御夫座的一顆超新星突然爆發,強烈的輻射使人類普遍患病,並大量死亡。
  •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透露 正創作與《三體》風格不同的科幻小說
    今日(11月3日)上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採訪,透露了他正在進行的科幻創作,他計劃寫出和《三體》風格和題材都不一樣的科幻小說。談到成都,劉慈欣非常熟悉,這裡有孕育了很多科幻作家的《科幻世界》,有非常濃厚的科幻色彩,他說:「《科幻世界》在成都落戶有很多歷史的原因,它也讓成都成為了一個和科幻很密切的城市。而且成都市政府對科幻產業非常的重視,對於全國其他城市來說,這方面的科幻色彩就少了一些。」
  • 劉慈欣再獲國際科幻大獎,卻對當今科幻小說很失望
    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厄修拉·勒古恩△此後五年時間,包括劉慈欣在內共有四位作家獲得該獎項:分別是五次贏得雨果獎、《環形世界》的作者,美國科幻作家拉裡尼文;因20世紀最經典的幻想小說《使女的故事》享譽世界的加拿大小說家
  • 為什麼我的作品很少有月球當主角 專訪科幻作家劉慈欣
    就像著名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協會員劉慈欣,在12月4日現場觀摩嫦娥三號發射後感慨的:與想像中的航天發射現場不同,觀摩臺更像一個集市:有賣火箭和玉兔車模型的,有賣方便麵和小吃的,有在炭火上支著架子烤大塊肉的,還有圍成一圈打撲克和坐在地上喝酒的……中國航天事業越來越從一個壁壘森嚴的地方,變得走向大眾。
  • 中國新生代科幻,不只有劉慈欣
    科幻作家由科研工作者兼職,負責普及科學知識。作家本人歸科研單位領導,各地科普創作協會附屬於科技協會 (而非作家協會) ,科幻刊物由各地科協和科技出版社創辦。科幻作家只能做科學神殿裡的卑微婢女。
  • 劉慈欣:暗物質給科幻小說留下了巨大創作空間
    潘寧/攝  □科幻作家就是這樣,要具備兩種能力:一是孩童般的天真,對宇宙未知、技術奇蹟的好奇;二是閱歷  □世界上最離奇曲折匪夷所思的故事不是遊吟詩人嘴裡的,不是作家筆下的,而是世界宇宙本身發生的  □他渴望著這些科學衛星到太空裡帶回新的故事,仰望火箭,看它消失在天際,就好像看見一個「故事大師出發了,不知他將來會給孩子們帶來多少奇思妙想多少石破天驚的真理呢?
  •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中國科幻小說邁進一步
    劉慈欣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次雨果獎的提名中,有一位很令人尊敬的美國作家,他出於個人考慮放棄了這次雨果獎的提名。《三體》做替補、被提名。」劉慈欣認為,中國科幻文學不會因為《三體》的這次獲獎有什麼大的改變,以後的事情就是要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記者了解到,劉慈欣提到的作家馬爾科·克勞斯因文學外原因主動撤回了自己的候選作品《分離線》。
  • 劉慈欣:用思想擁抱宇宙
    此時此刻,筆者似乎明白了這片看似貧瘠的土地為何能夠「滋養」劉慈欣這樣一位贏得了世人矚目的科幻作家。  2015年在劉慈欣的人生當中,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年,從8月獲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到9月獲銀河獎——科幻功勳獎,再到10月獲星雲獎——最高成就獎。劉慈欣一年三獎,橫掃大陸圈、華語界、世界級科幻文學大獎。
  • 西方科幻作家斷言中國人想像力不行,劉慈欣用《三體》狠狠打臉
    一直以來,在西方世界都有這樣一個普遍認知,那就是現代文明起源於西方,而東方的那些文明都是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甚至有西方科幻作家曾斷言稱:中國人想像力不行。 西方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為何他們敢如此有恃無恐地污衊中國人的想像力呢
  • 劉慈欣:《微紀元》,高考語文卷裡的科幻世界
    先行者最初認為人類在災難中滅絕,他是宇宙中最後一個人了;隨後,他在那個聲音的提醒下,注意到地面上透明罩中的城市,突然意識到人類文明可能有另一種他意想不到的結局。在這個過程中,先行者先是跌入絕望的深淵,然後又突然升起希望的巔峰。原作者劉慈欣從寫作思路入手,先是反饋了人物「先行者」在情節上的作用,依託情節而產生心理變化。
  • 劉慈欣又一科幻IP被搬上熒幕:長篇小說《球狀閃電》將拍電影
    據漫傳奇消息,劉慈欣《球狀閃電》將會被改編為電影。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球狀閃電》為重點科幻電影項目。本次籤約儀式中的籤約代表為《唐人街探案3》總製片人錢重遠;以及夢想傳媒董事長兼《遠大前程》製片人董萌。
  • 中國科幻界走向世界的領頭人,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就在2006年,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業餘時間所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並且很快的就受到各方科幻迷的熱烈追捧。於是劉慈欣趁熱打鐵在2008年和2010年又相繼的出版了《三體》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
  • 美國最大科幻出版社:今年將出版劉慈欣科幻短篇小說集英文版
    紅星新聞記者日前獲悉:美國最大的科幻出版社Tor在其官網上正式宣布,將在今年出版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英文版,取名為「To Hold Up the Sky」(暫譯名《擎天》)。新書封面紅星新聞記者在出版社官網上看到,該短篇集選取了10篇大劉的經典科幻短篇,分別為《坍縮》《全頻帶阻塞幹擾》《鄉村教師》《地火》《時間移民》《歡樂頌》《詩云》《鏡子》《夢之海》和《思想者》。這10篇小說的英文版譯者陣容強大,由四位譯者分別擔綱。
  • 劉慈欣稱克拉克讓自己產生寫科幻念頭 至今不過時
    劉慈欣說:「在克拉克之前,西方的科幻文學已經到達一個高峰,可以說,克拉克是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幻作家,他對未來的展望是超前的,哪怕到現在都不過時。」  他讓我產生寫科幻的念頭  劉慈欣回憶起讀罷《2001:太空漫遊》時說:「突然感到周圍的一切都消失了」,「孤獨地面對著這人類頭腦無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這使我深深領略了科幻小說的力量」。《2001:太空漫遊》描寫了一部史,這部在科幻小說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將讀者帶入漫長的時間和無盡的宇宙空間之中,使讀者體驗宇宙與生命的神秘。
  • 劉慈欣深度參與《球狀閃電》,科幻電影「戰國時代」降臨?
    實際上,現在確實是科幻電影改編的最好時機,劉慈欣本人獲了雨果獎,《三體》大賣200萬冊,成為國內科幻圈的一座豐碑;中國的特效技術也在逐漸提高,不少還給好萊塢在代工;中國電影市場異軍突起,20億30億票房的作品逐漸出現;好萊塢科幻電影票房大賺,與之相比的,中國卻沒有一部成功的科幻電影……不知道編劇張小北和摩天輪會如何打造《球狀閃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