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06年,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業餘時間所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並且很快的就受到各方科幻迷的熱烈追捧。於是劉慈欣趁熱打鐵在2008年和2010年又相繼的出版了《三體》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三體》系列的作品其中主要講述了地球的文明與文中虛構的「三體」文明之間從最初的信息交流到最終的生死搏殺,以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三體》的出現對中國科幻小說界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它不僅在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贏得了許多的讚譽,而且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之後,同樣的風靡海外,在海外圈粉無數,同時將有著「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收入囊中,這不僅有效地改變了中國科幻界長期以來處於的單向交流的尷尬局面,更是我國文化成功走出國門的典範。
在北京時間2015年8月23日的時候,第73屆的雨果獎頒獎典禮如期舉行。這次的頒獎典禮是由來自地球之外350公裡處的國際空間站中的太空人凱爾·林格倫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 全球宣布的,來自中國的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著《三體》第一部獲得了最佳長篇故事將。同時他也是這個獎項自成立以來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亞洲人。
當這個消息傳出時,全球科幻界開始沸騰不已,而在這個重磅消息公布的同時,我們的大獎得主劉慈欣卻正在他生活的城市中的一條泥濘小路上開著車,他也成了50多年以來唯一一位沒有到場領獎的雨果獎得主。代他領獎的是《三體》的英文版譯者,華裔科幻小說家劉昆,他代替劉慈欣領獎並致辭: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能夠獲得這個獎項。
其實對於劉慈欣獲得雨果獎這件事,有一些人並不顯得驚訝。因為,早在2010年的時候劉慈欣就已經是中國科幻銀河獎蟬聯九屆的得主了。當時復旦大學的嚴鋒教授就對他有一句標誌性的評價「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界的水平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準」,可以說十分的有預見性了。《三體》的獲獎真正的帶領著本土的科幻文學從曾經的亞文化大步地走向了大眾文化與國際舞臺。
劉慈欣所寫的《三體》其主要創意來源於一部有關於天體力學的書籍,裡面有提到過一個「三體問題」:如果將宇宙簡化成為三個有質量的點,讓這三個點引力的作用下進行完全無規則的運動。這樣的現實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之後又受到來自吳巖書寫的《中國軌道》裡所描寫的人類對太空不顧一切探索的啟發,最後劉慈欣結合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在腦海中展開了關於「三顆無規則運行恆星的恆星系」的構想,他將其中的時代背景設定在了20世紀60年代到500年後人類所經歷的一段特殊歷程上。
《三體》的問世在科幻愛好者中掀起了一股追書熱潮,此時有恰逢中國新媒體剛剛興起,在微博、貼吧、豆瓣等等新形態的網絡空間中遍地開花,其熱度一時無兩。小說中的幾句經典語句「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給歲月以文明,而非給文明以歲月」在網上瘋狂流傳,而作者劉慈欣本人更是時常在網上與科幻愛好者們進行友好的交流討論。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小卡片進行購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