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三體》被拍成電影處境比較險惡

2020-11-27 搜狐網

《三體》英文版

 

  《三體》獲「雨果獎」,鈦媒體對話劉慈欣:《三體》電影要麼大成要麼被罵死


  中國作家劉慈欣憑《三體》獲國際科幻大獎「雨果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獎。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曾在數月前與劉慈欣有過一次深度對話,這也是劉慈欣最近一次系統性的講述了其對於科技、科幻以及《三體》電影的思考。他也坦言,《三體》的電影要麼是非常成功,要麼是被人罵死。


  北京時間23日下午1時許,第73屆雨果獎在 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 正式揭曉。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 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由於 劉慈欣 並未親自前往美國參加本屆世界科幻大會,作為譯者的 劉宇昆 代表劉慈欣上臺領獎。


  劉宇昆表達了獲獎的興奮和期待:「翻譯科幻作品很少進入美國作品,更不用說獲得雨果獎了。與很多書一樣,很多人和機構對這本書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很期待後續部分能夠繼續出版」。

  鈦媒體註: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系列《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被譽為迄今為止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本次獲雨果獎的是該系列的第一部《三體》(英文版)

  故事以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為背景,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四光年外,「三體文明」正苦苦掙扎—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的百餘次毀滅與重生逼迫他們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三體人龐大的宇宙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同為科幻迷的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曾在數月前與劉慈欣有過一次深度對話,這也是劉慈欣最近一次最系統性的講述了其對於科技、科幻,以及《三體》電影的思考:

劉慈欣

  中國當代科幻作家

  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

  山西陽泉長大

  代表作有《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地球往事」系列(《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及《三體Ⅲ:死神永生》)等。曾多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

  「網際網路是人類歷史第一個異度空間,降維論的初衷是先升級再降級」

  趙何娟:大家都知道大劉老師的《三體》裡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降維理論,這是一種毀滅文明,讓人類文明指數降低的攻擊手法。但是這種理念被堂而皇之的搬上了中國網際網路,成為光明正大的商業競爭法則,且備受推崇。當黑暗森林法則成為網際網路經濟常態,因為他能夠更快速和短期內實現成功,但這種讓商業文明倒退的方式,符合大劉老師您的預期,或者說這是您寫此書所願意倡導的嗎?

  劉慈欣:科幻小說一個很有趣的特徵,他的經濟觀念非常薄弱,某一個科學家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擁有一個實驗室,裡面有一個人或者一個助手,做一些很神奇的科學實驗,包括歐美俄國前蘇聯的科幻小說都有這樣的情形,但從來不會去追究這樣大一個實驗室由誰來建的,類似這種設施規模大的驚人,這些錢是從哪來的,它的效應是什麼?

  科幻作者對這種經濟規律很忽視,我寫作三體的理論很少考慮經濟的因素,我寫降維理論的初衷,想考慮下宇宙中最偉大的武器是什麼,想到最偉大的武器就是宇宙規律,宇宙規律可以改變光速,可以改變人類常數,這種最有視覺震撼力的是改變宇宙的維度,由三維降為二維。

  但現在網際網路行業經常所談的規律,卻是「我的層次很低,我把你拉到同樣的層次來消滅你這麼一個策略」,這個策略是不是正常的一個策略呢,這很難回答,但是這肯定是一個階段性的策略。

  網際網路經濟是一個新興的經濟,但還處於比較野蠻的階段,現在野蠻爭霸的時代已經過去,理性和規則的因素越來越多,網際網路經濟也是這樣,網際網路創造的虛擬世界,是我們的平行世界之外的第一個異度空間世界,以前的大航海時代也發現有許多新的疆域,但那還是現實地球世界。

  當然,以後我們還要進入其它的新世界,比如進入太空,進入太陽系。

  然而,在我們舊世界發生的每一件事情,是否在新世界都要重新發生呢?這樣是一個很殘酷的事情,二次世界大戰是否要在太陽系的疆域裡爆發?

  我們或許能從網際網路的發展中得到一些答案。

  如果用降維攻擊來比喻商業戰爭,我其實最初想這個理論,是想說人類文明是先升級再降級,就是先從三維升級到四維,再從四維向下攻擊到第三維。人類的文明最終能升級到十一維。不過很遺憾,我最終困頓於自己的想像力不夠,人類的想像力都不夠,我已無法想像人類升級文明之後的世界是怎樣的,所以就只能直接降維了。但降維是向下攻擊,不是「我的層次很低,我把你拉到同樣的層次來消滅你這麼一個策略」。

  文學的作者很大的目的在追求一個很好的故事,而它所代表的哲學意義、社會學意義是這個故事本身所蘊含的,前提是一個有好看的故事,我的降維理論就是這樣。

  「《三體》被拍成電影處境比較險惡,要麼非常成功,要麼被人罵死」

  趙何娟:不知道大劉老師有沒有一些新的正在構思的作品?

  劉慈欣:  作為一個作者認真去構思創作一個小說的話,一輩子寫不出幾本書來,有的人一輩子就寫出一本來。《三體》寫完之後的兩年,第一年我寫了一部分,結果寫到後面自己不滿意,就廢掉了;第二年我又重新開始寫,寫了一部分之後,又不滿意,又廢掉了;這一年我還在寫,能不能寫到滿意,我也不知道。

  趙何娟:  那你有什麼樣的標準來判斷這個東西能不能再繼續寫?

  劉慈欣:  這個很好判斷,你寫出的小說故事,你自己感到興奮震撼,最可怕的事情是,半夜醒來,一下子就對自己的故事失去信心了,這個真是噩夢般的經歷。

  周圍的一切都在飛速變化,用三體中的一句話來說,「奇蹟跟隨著奇蹟」,我們的奇蹟在周圍不斷發生。

  趙何娟:  中國的科幻電影可以用貧瘠來形容,無論是創意、製作還是產業鏈條都很貧瘠。但聽說已有電影公司正在把您的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您對這部中國原創電影製作的期待是什麼?您最希望哪個導演來導,誰來當男女主角?

  劉慈欣:我對國內的影視情況還是有所了解的,大成本的影視製作是很難的,我們對中國的科幻電影應該採取一種寬容的態度,關鍵是有一個好的開始慢慢趕上差距,《三體》的電影製作可以用兩個字形容,險惡。

國內的影迷對他很期待。成功或者失敗,風險都很大。

  大製作電影有一個成功方法是不溫不火,沒有賺錢沒有賠錢,但這條路在《三體》這是被堵死的。

  《三體》的電影要麼是非常成功,要麼是被人罵死。  對成功的 希望和失敗的可能,要有一個客觀的估計。所以在我的預期中,《三體》這個項目所面臨的其實十分險惡。

  關於女主人公的問題,三體的小說中有很多形象像科學家,在以前的傳統電影中很少出現,目前我想不起來曾經創造過這種角色的演員,使美國科幻電影起飛的不是當時美國的主流導演,他們都是一些很非主流的邊緣的,有很深的科幻情懷,但位置很邊緣,直到他們創造了科幻電影的輝煌之後,科幻電影才變成主流。

  我目前對中國科幻電影不抱什麼希望,但希望能有一個很好的開端。

  「科幻被科技催生,但最終也會被科技所消滅」

  趙何娟:  現在的矽谷正在發生很多事,比如我們現在創造的機器人未來都會進化到自我意識機器人的階段,這是跟人類的大腦差不多的智慧機器人產品。如今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以及類似谷歌的可穿戴設備,谷歌眼鏡等的出現,很多過去的科幻都在變成現實。這些越來越前沿技術和產品的出現,會限制我們對科幻作品的想像嗎?還是說會打開另一扇窗?同時,尖端科技也會伴隨越來越多的社會倫理問題,在美國的科幻界也產生過類似問題,作品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會反映到社會倫理的考驗上,劉老師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劉慈欣:  科學發展對科幻有很大影響。美國科幻就是在登月成功之後才慢慢衰落的,在登月之前美國曾經拍過一部科幻電影,好像名字就叫《登月》,最大的特點就是技術細節特別的精細,場面也都不錯。但就因為登月實現了,現在完全被人遺忘 了。

  這很生動的反映了科技對科幻電影的影響,科幻被科技催生,但最終也會被科技所消滅。

  當我們周圍都是科幻的時候,那我們就沒有科幻了,當我們身邊都是高科技的時候,那我們就沒有高科技了。

  科幻作品面臨的最本質的危機是科技沒有神秘感了。  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緩解:

  第一,需要我們作家自己的想像力,讓我們預想未來的發展再進一步,能夠比現在的奇蹟更像奇蹟,比已有的震撼更加震撼;

  第二個方面,從人類發展的背景的大的方面,把網際網路這種越來越窄的技術向外看,向太空看,網際網路這種技術很可能是非零悖論的一個解釋,很可能最後所有的文明都進入了虛擬空間,大家都看不到真正的實體都沒有了,這是一個危機,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星空的深處,那還是一個很大的未知的世界,這就是我的看法。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社會倫理和科幻的關係。我本人覺得科幻還是一個比較陽光的東西,他的精神內核是人類對新世界的嚮往,新生活的嚮往,對宇宙的嚮往,科幻作品在反映現實的同時,應該把自己的目光投向與人類的未來關係極大的地方,這是一種很好的嘗試,我認為這也是科幻作品的靈魂。

  關於科學技術的正面負面效應,在現在科技誕生之初就有這樣的爭論,以樂觀主義為代表的伏爾泰,以悲觀主義為代表的盧梭,這是一個很鮮明的對立面。對於科學技術要不要發展,很簡單,通過對糧食的評價就能夠看出來,糧食是一個好的東西,但他的負面作用也很大,相當多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就是因為他吃的糧食有問題,但不是糧食是活不了的,如果離開糧食人類大概一星期就會崩潰,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確實要時時警惕,尤其是技術帶來的負面作用。

  趙何娟:

  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業者正在進入這個大時代,科幻對他們能有些什麼啟示?

  劉慈欣:

  對我個人來說,我認為創造力是比黃金還珍貴的東西,真正的創意可遇不可求,但是我們只能努力開拓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思維不受眼前的某些東西的阻礙,從而儘可能的廣闊,這是我一個外行對創業的建議。

相關焦點

  • 卡梅隆對話劉慈欣:想看《三體》拍成電影
    本文圖均為 北京頭條客戶端 圖 2月18日,卡梅隆來到北京與劉慈欣對談時,又表示他期待中國可以把《三體》拍成電影。他還笑言,如果小說《三體》在美國銷售得好,要感謝他,因為他沒少為大家安利這部作品。說起來,《三體》的話題還是由劉慈欣引出的,他給卡梅隆介紹,今年中國春節有兩部成本很高的科幻電影上映,且都獲得巨大成功,這可能是中國科幻電影良好的開端。由此他問卡梅隆:「如果中國科幻片繼續發展下去,你想看到怎樣的科幻片?」卡梅隆的回答就是「拍《三體》」。
  • 《流浪地球》都拍成了電影,為什麼當年的《三體》沒拍成?
    根據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2019年上映後,票房和口碑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大劉除了小說《流浪地球》外,還有一部曾經在國內外斬獲眾多大獎的科幻小說《三體》,其優秀程度絕不亞於《流浪地球》。
  • 卡梅隆想看《三體》電影,劉慈欣說你得等
    現場,卡梅隆毫不掩飾自己對劉慈欣小說《三體》的欣賞,並一再催促何時才能看到《三體》電影版,「我特別想看到《三體》影視化,如果你發現《三體》在美國賣得很好,那一定是我的推銷起了作用(笑)。」面對卡梅隆的要求,劉慈欣認為《三體》的創作需要漫長的時間,「對中國目前的情況來說,還是可能會拍一些在故事上和視覺上比較容易的科幻電影,《三體》要影視化是比較困難的,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 《三體》的拍攝有多難?劉慈欣已低價出售版權,卻還是沒拍成!
    這句話出自於霍金之口,而《三體》這部引人矚目的科幻小說很好的詮釋了霍金的這一觀點。這其中的不謀而合可以看作是巧合,也可以理解為《三體》受到大眾歡迎的主要原因。到這裡很多人會產生一個疑問,甚至就連《三體》迷也會有對此感到疑惑,究竟《三體》有什麼魅力會吸引大眾的目光呢?其實在解答這個疑問之後,就會明白為什麼這部小說拍成影視作品有多麼難,就算作者劉慈欣低價出售版權依然無法實現。
  • 卡梅隆對話劉慈欣:《三體》電影起碼得拍六部曲,不然就是打水漂
    在去年,隨著《流浪地球》電影的火爆,國內再次掀起了一股科幻熱潮,作為《三體》的粉絲,大家都希望能夠早日看到《三體》的電影。但是之前透露的《三體》電影從2015年就開始拍攝了,但是至今也沒有見到上映,這讓很多粉絲都失望不已。
  • 劉慈欣、Netflix聯手:《三體》三部曲小說被拍成劇集向老外展示
    據外媒報導稱,Netflix正式宣布,將把《三體》三部曲小說拍成劇集,將由三體宇宙、遊族集團與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奈飛(Netflix)聯合開發製作。原著作者劉慈欣@workership 與英文譯者劉宇昆將共同擔任製作顧問。上述消息已經被官方確認。
  • 劉慈欣訪談錄(中):《三體》有續集嗎?電影進展如何?
    劉慈欣:嗯,沒有,推遲了。  李召:看來,今年是出不來了。  劉慈欣:等明年(2017年)春節吧,不知能否出來(註:由於諸多問題,《三體》電影至今未出)。  李召:對《三體》舞臺劇,您怎麼看?劉慈欣:《三體》舞臺劇比較成功,但只是很小眾的人看,影響不大。
  • 《三體》投資方宣布:劉慈欣小說《超新星紀元》將拍成電影!
    而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應該都有了解,《流浪地球》作為一部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的電影,充滿了家園情懷和大國胸襟,這部電影看哭了很多觀眾。孔二狗也不例外。孔二狗是誰呢?為什麼我要說這個人?因為孔二狗是遊族影業的CEO,而遊族影業在2014年購買了劉慈欣小說《三體》的版權,並投資了12億人民幣來拍攝這部電影。
  • 《三體》拍成電影,有個難題堪稱無解,關鍵是還繞不過去
    《三體》作為一個大ip,一直以來都有拍成電影的消息佔據了各大娛樂媒體的頭條。不僅是美國好萊塢打算拍《三體》,其實早在2015年的時候就有公司想要拍攝,但最終由於種種原因,這個項目就這麼美了。對於很多粉絲來說,對《三體》影視化可謂是既有期待又有恐懼。
  • 《三體》之後 劉慈欣《球狀閃電》將改編成電影
    繼《三體》之後,「大劉」的另一本科幻小說也將被搬上銀幕了。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2016年1月下旬全國電影劇本 (梗概) 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另一本高人氣小說《球狀閃電》名列其中,令不少「大劉」的書迷和「科幻粉」欣喜不已。
  • 把《三體》拍成電影,為什麼這麼難?除了缺錢,這3點也很困難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最近的新聞,《三體》已經和全球最大的付費流媒體平臺Netflix聯手開始製作英文電視劇《三體》!對於喜歡劉慈欣《三體》的讀者和科幻小說愛好者來說,這將是一個好消息。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對這個節目能否成功持懷疑態度。
  • 劉慈欣又一部小說被拍成電視劇:《球狀閃電》通過備案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很受歡迎,之前電影《流浪地球》國內上映後,票房一路飄紅,最終拿下了近47億元的好成績,所以接下來越來越多他的小說被搬上熒幕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從廣電總局顯示的最新情況看,劉慈欣另一部科幻小說《球狀閃電》也要被拍成電視劇(劉慈欣2005年出版的科幻小說),其預計會在今年9月開拍(製作周期約6個月),共42集。
  • 劉慈欣《三體》這個情節挑戰視覺藝術巔峰,電影恐怕拍不出來
    大家如果看過年初非常火爆的電影《流浪地球》的話,相信應該對劉慈欣這個名字不陌生吧?劉慈欣作為中國科幻第一人,他的很多小說都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流浪地球》僅僅是劉慈欣的一個短篇小說,當它拍成電影的時候,它所展現的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世界觀,會讓觀眾瞬間進入到那個末日地球紀元。
  • 為什麼《三體》要拍成電影這麼難?
    其實《三體》要被拍成電影的消息早在2015年就傳出來了。當時消息一出來,粉絲立刻就炸毛了。為啥?因為這是要爛掉的節奏啊。《三體》的體量太大,難以用電影承載《三體》小說一共有三部,由《三體》、《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三部構成。這三部小說組成了宏大的《三體》宇宙。如果要製作成電影的話,至少也得是《魔戒》三部曲的長度才能夠承載。《魔戒》電影系列時長加起來達到了560分鐘,平均每部電影的長度在三個小時左右。
  • 不止《三體》!劉慈欣《球狀閃電》也將拍劇
    不止《三體》!  劉慈欣小說《球狀閃電》。  繼《三體》之後,劉慈欣另一部科幻小說《球狀閃電》將拍攝電視劇。根據廣電總局6月電視劇備案公示,該劇由上海應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備案。在該公示中,《球狀閃電》定在今年9月份開機拍攝,製作周期6個月,將拍攝42集。而內容提要顯示,該劇講述了從小被外太空勢力「觀察者」劫持、目睹母親慘遭不測的少校林雲帶領專項組攻堅克難,利用球狀閃電引發的核聚變徹底搗毀了觀察者計劃的故事。
  • 《三體》漫畫即將上線,劉慈欣這樣說
    近幾年,《三體》要拍成電影、電視劇的傳聞不絕於耳,但最終都證明是不實傳言。但現在我們卻聽到一個好消息:《三體》動漫已經到來。據官方消息,《三體》漫畫將於2019年11月23日,在騰訊動漫APP和波洞星球APP上正式連載。《三體》漫畫上線,這史上第一次把《三體》的內容以非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三體人究竟長什麼樣?《三體》漫畫對年輕人會有怎樣的影響?
  • 好萊塢導演卡梅隆想拍《三體》電影,劉慈欣:我覺得你們拍不出來
    之前,為了宣傳電影《阿麗塔》,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來到國內出席活動,當時《三體》的作者劉慈欣也參加了。活動期間,卡梅隆多次暗示劉慈欣把《三體》的電影版權交給自己,並且很有信心將他拍成6部。當時卡梅隆非常得意地說:「我知道《三體》有很多的粉絲,但如果在美國這本書銷售量猛增的話,那可能就是因為我把它推薦給了大家。」但是劉慈欣似乎並不給「面子」,明裡暗裡的拒絕了卡梅隆的提議,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覺得,好萊塢是拍不出《三體》電影的。
  • 卡梅隆想拍《三體》,劉慈欣拒絕,國人拍不了,何不給好萊塢?
    好萊塢為什麼不能在中國拍大電影《三體》?詹姆斯·卡梅隆瘋狂地暗示,但劉慈欣笑了。真相是什麼?《流浪地球》流行了整整一年。一開始,大家對此並不樂觀。結果,上映後,超出了預期,電影火爆了。粉絲們驚呼:我們也可以拍出這樣一部宏大、精緻、超震撼的科幻大片。
  • 國人拍不了的《三體》,卡梅隆想拍,劉慈欣卻笑而不語,為什麼?
    國人對於國產的科幻電影一直可以說是恨鐵不成鋼的狀態,有時可以說是毫無期待。直到去年《流浪地球》的上映,才讓人們對國產科幻電影刷新了印象。《流浪地球》其實是劉慈欣在2008年出版的短篇科幻小說。眾所周知,劉慈欣最有名的不是《流浪地球》,而是《三體》。《流浪地球》撐起了科幻電影的市場,那如果《三體》拍出豈不是要封神?於是,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劉慈欣身上,期待他的回應。
  • 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將拍成劇集,原著你看了沒?
    就在9月1日外國媒體報導《三體》三部曲小說拍成劇集,由《權力的遊戲》主創攜手《極地惡靈》第2季運作人全力打造打造。原作者劉慈欣和英文翻譯者劉宇昆任顧問製作人,萊恩·詹森、裴淳華和布拉德·皮特的Plan B任執行製作方,已預訂整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