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高中女生寫科幻小說獲金獎 頒獎人是劉慈欣

2020-12-01 騰訊大浙網

11月19日下午,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宋慶齡青少年活動中心未來劇院舉行,金華東陽中學語文老師劉祖國代表自己的三位學生前去領獎。他的三位學生是張嘉琪、鄒葉、樓俊涵。張嘉琪憑藉《人類復活學院》一文斬獲「清大紫育杯」最佳青少年作品獎金獎,鄒葉憑藉《一杯星塵》一文榮獲優秀獎,樓俊涵憑藉《革新》一文榮獲優秀獎。這三位學生都是東陽中學2017屆理科實驗班的學生,今年6月剛從東陽中學畢業,如今都是大一學生,張嘉琪在鄭州大學讀臨床醫學專業,鄒葉和樓俊涵都在浙江大學就讀。

據悉,本屆星雲獎共設七大獎項及科幻電影創意獎、青少年優秀作品獎兩大專項獎,有來自中國大陸各省、港臺地區及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新加坡等海外地區的作家、產業實業家、科幻愛好者上千人參加,該獎由新華網、時光幻象和壹天文化主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語文老師代替去領獎

出席此次盛典的有中國當代科幻創作的領軍人物劉慈欣、王晉康、韓松、董仁威等,海外華人科幻作家有劉宇昆、黃海、三豐等。新華社副社長劉思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徐延豪、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院士等到場祝賀。

劉祖國老師開心地對記者說,他去領獎特別光榮,一次就領三個獎,而且其中之一是最高的金獎,獲獎人數之多,質量之高,引起了大賽組委會和多家媒體的關注。

「我在接受現場採訪時就說,作為一個縣級市的中學,能在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這樣高級別的賽事中有多人入圍,並問鼎青少年組最高獎,是偶然也是必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學校是一個以科學教育見長的學校,出了嚴濟慈、潘建偉等一大批理科人才,同時我們對學生的人文素養也很重視,我們語文組特別重視學生的文學創作,並在多種全國性的作文賽事中獲得大獎,金遠晴同學榮獲第十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陳可馨同學在第四屆新東方『優能杯』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王雨寬同學在第六屆新東方『優能杯』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金曉慧獲得第十五屆『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冬季決賽特等獎……2015年秋天,我參加自主招生政策解讀會時,獲知有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這麼一個賽事,回校後我們便將相關資料印發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報名參賽。在初賽和複賽階段,語文教師和學生一起積極閱讀科普科幻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劉慈欣的科幻作品《三體》成為東中學子借閱率最高的書籍。期間各班級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比如『介紹一本書』的課前演講,以及藉助網絡的力量,查找、研讀往屆獲獎者的作品,經過長時間的閱讀沉澱,學生再寫起科普科幻作文就有感覺多了。那時候,我是這麼想的,浙江省實施新高考改革方案,為了讓學生能在自主招生、三位一體招生中增加自己的分量,提倡多參加一些各類大賽,讓學生能在經受鍛鍊的同時,還能拿一些獎回來,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學校和家長也格外關注各種賽事,其中就有各類作文大賽,我們鼓勵學生專注於自己喜歡並擅長的領域,在升學和自我發展的路上,走得更順,飛得更高。」通過參加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劉祖國老師教的兩個班級裡,有6人獲得全國一等獎,大賽方將作品集結出書後,從中遴選優秀作品參評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東陽中學又有三人獲獎,其中張嘉琪的《人類復活學院》斬獲最佳青少年作品獎金獎,也是唯一的金獎。

金獎作品《人類復活學院》是啥樣

劉祖國老師說,頒獎大會上,是劉慈欣給他頒的金獎,並當場宣讀了評委會對張嘉琪作品《人類復活學院》的評語:

「自古以來,追求長生是許多人的夢想,但這一夢想不過是人類『欲望』的一種表現罷了。如若真的可以長生,人類必然會掠奪其他物種的生存資源。可能不久後地球上會只剩人類,其他物種只能在博物館、動物園或圖書館所藏的資料中找到了。張嘉琪的《人類復活學院》以人類復活學院為對象,描繪了未來科技對人類教育及生活的影響,並將物種介紹穿插其中,對未來的想像中不乏生態倫理性思考。文章融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思想深刻,結構巧妙,能引發讀者深思。」

記者看了《人類復活學院》這篇短篇小說,文章講的是一個高中畢業生根據非侵入式基因評測儀測出的結果分配到不同的學院,以便學生找到最根本的興趣點和潛能。「我」被分配到「生命工程學院」,遇到了神奇的菲茲博士,帶領大家參加學院的「人類復活工程」。做工程的過程驚心動魄,屍體在「我」和同學的手中漸漸地有了復活的可能。但是作者卻在思考,人類是否應該做這樣的事情,佔領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而長生不老?

張嘉琪對記者說,她的這篇文章是她在高二的時候參加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的決賽現場寫下的,每屆大賽都分初賽、複賽、決賽,她獲得了複賽一等獎,要到北京參加現場總決賽。後來大賽方在今年五月份,又將她和另外2名同學的作品拿去角逐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這才有了最近的這個星雲獎金獎。

她告訴記者,因為是參賽作文,所以是有考題限制的,科普科幻作文決賽題目要求寫一篇以未來學校生活為主題的科普或科幻文章,要求有科學依據,展開想像。「我認為文章一定要有現實意義,就結合人文主題,在敘述故事的同時,加入了一些前沿科技,並涉及了對人類無視自然規律的思考。」

喜歡探索,好奇心強,還想創作

張嘉琪說:「我是一個很喜歡探索新鮮事物、了解未知的人,對前沿科技和未來暢想很感興趣,這和科幻有關聯,接觸科幻作品完全出於好奇心。科幻非常有意思,雖然是對未來的想像,但要基於科學知識,不是憑空想像。前段時間科學家探測到引力波,是個大新聞,其實引力波在科幻作品裡早就有涉及。《人類復活學院》涉及許多醫學內容,我現在讀的專業就是臨床醫學。」

張嘉琪告訴記者,大賽作品裡反映了自己一些平時喜歡讀的作品,比如主人公的名字就取自喜歡的一些影視作品和書,還有裡面的一些情節,比如用基因儀分學院的部分,靈感也來自小時候看得的《哈利·波特》。

在教了她三年語文並擔任理科班主任的劉祖國老師眼裡,張嘉琪是一個很聰明很勤奮的學生,特別自律,她愛讀書,摘抄本寫滿一本又換一本,字寫得很漂亮,批閱她的摘抄本簡直就像在欣賞一件藝術品。「這孩子還很愛好運動,運動會裡參加很多項目。她在高一的時候就立志要學醫,屬於那種目標明確的學生。理科實驗班在高二時曾有一個閱讀分享活動,讓每個學生上臺給大家推薦一本讀過的好書,輪到張嘉琪時,她推薦的作品是兼具科幻性和人文性的《擺渡人》。」

劉祖國老師說,理科實驗班裡學霸雲集,但學霸的世界裡並不只有刷題,他們中很多人喜歡閱讀,而喜歡科幻作品的,多數是男生,這些孩子的共同特點就是思維特別靈活,想像力豐富,而科幻作品正好滿足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未來世界的想像。

考上大學之後,張嘉琪對科學的興趣只增不減,專業讀的是臨床醫學,她告訴記者,即使這樣,她平時也參加科研實驗組,方向竟是前沿科技。「我對科幻寫作有興趣,或許將來還會動筆寫一寫。」她說:「科幻,讓我的生活變得神奇。」

相關焦點

  • 八部關於冥王星的小說:葉永烈和劉慈欣都寫過
    八部關於冥王星的小說:葉永烈和劉慈欣都寫過 寶樹 2015-07-15 19:10 來源:澎湃新聞
  • 劉慈欣再獲國際科幻大獎,卻對當今科幻小說很失望
    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這也是劉慈欣繼2015年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後,再一次獲得科幻國際大獎。
  • 劉慈欣為孩子寫科幻科學小說:有專業科學知識解讀
    2015-12-21 11:04來源:信息時報  原標題:劉慈欣為孩子寫科幻科學小說  null  「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和理論物理學家李淼首次聯手為廣大少年兒童創作
  •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中國科幻小說邁進一步
    本報北京8月23日電(記者陳馨瑤)北京時間23日下午1時許,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揭曉的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授予了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小說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之後,他又看了蘇聯作家阿·卡贊採夫的科幻小說《太空神曲》和葉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雲》,神奇的未來想像震撼無比。自此,他偏愛閱讀科幻小說,並飽讀了英國小說家威爾斯的《時間機器》《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書。不過,科幻圖書讀得再多,也無法滿足一顆饑渴的心。劉慈欣索性自己寫起了科幻小說。這一年,他才上高一。
  • 劉慈欣談科幻小說:末日題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雨果獎」在美國頒出,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作品《三體》獲獎,創造了中國科幻文學的一個記錄。近日,劉慈欣做客中新網訪談節目,暢談了《三體》的創作過程,並分享了他對科幻小說的理解。  寫好科幻小說的關鍵是有科幻思維方式  劉慈欣在訪談中表示,之所以走上科幻寫作的道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科幻閱讀愛好者。在他看來,科幻小說是一個類型很豐富的文學題材,很難一概而論。
  • 《三體》紅了 作者劉慈欣自稱五年沒再寫一個字
    劉慈欣,生於1963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曾任計算機工程師的「理工男」,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表科幻作品後,連續八次獲得中國科幻「星雲獎」,並因為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的接連推出,而獲得越來越廣泛的知名度。從2006年,《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連載開始,這部長篇小說就在不斷創造奇蹟。
  • 南京高三女生 從劉慈欣手中接過科幻大獎
    11月2日,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高三(1)班女生隨可馨,代表江蘇中學生赴京,從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手中接過第六屆全國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國家級一等獎的證書。南京十三中共有12名學生獲得此次大賽的國家級一二三等獎,獲獎總人數和層次位列江蘇省各參賽學校之首。
  • 《三體》紅到歐美 劉慈欣:科幻小說是可以共同交流的
    原標題:中國科幻小說紅到歐美導讀:劉慈欣被不少讀者和科幻作家親切地稱為「大劉」,當然更多的科幻迷們是帶著幾乎崇敬的心情將劉慈欣稱為「中國科幻教父」。英文版出版後劉慈欣收到不少歐美當代科幻作家的反饋,「幾乎都是正面的評價」,這讓他很開心,「科幻小說表達的東西是全世界都可以共同交流的。」新聞事件《三體》登全美百佳圖書榜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第一部《三體問題》的英文版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熱議和好評。
  • 劉慈欣:暗物質給科幻小說留下了巨大創作空間
    劉慈欣沒有因為自己在中國擁有眾多粉絲、8月剛剛獲得雨果獎而「膨脹」,而是像當年一樣謙遜隨和,「我來自中國的基層,娘子關比酒泉還要偏僻,所以我寫科幻,場景的想像都來自電影、圖書、網絡,航天設備對我來說很遙遠」。他指著被大漠冷風吹得逃跑的人們說,「讓我近距離看100遍我也不會厭倦」。  「這個機會是世界上最好的禮物了,我就像一個男孩得到了聖誕老人手裡的一塊糖。」劉慈欣說。
  • 豆瓣8.4分 劉慈欣又一科幻小說將改編電影
    在中國科幻銷售界,劉慈欣已經成為一個招牌。最難的《三體》電影一直沒有拍出來,但《流浪地球》創歷史的票房也刺激了國內科幻電影,劉慈欣又一個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確定要改編電影了。網絡報導,《全頻帶阻塞幹擾》電影已經通過了備案,將由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編劇為易常春。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劉慈欣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科幻大神」劉慈欣又獲大獎了!美國當地時間2018日11月8日晚8點15分,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貢獻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
  • 《科幻世界》姚海軍: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說竟然寫了這些
    那個年代有很多作家也開始寫科幻,像這個人,大家可能很熟,張恨水,是多產作家了,他也寫科幻。這是對未來的我們的交通工具的一個想像,非常單純,這個小說裡沒有涉及到其他的主題。那像鄭文光先生,因為在1949年之後,鄭文光先生就已經開始寫科幻,是當時非常有影響的一個科幻作家,鄭文光先生寫的一部小說,很有名,是《火星建設者》,這是我們國家最早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科幻作品,獲了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會大獎。
  • 科幻《三體》是利用上班時間偷寫的,劉慈欣:我好像佔了單位便宜
    2019年4月18日,「第13屆作家榜」壓軸的主榜單發布,科幻大咖劉慈欣以《三體》系列作品,超過餘華、莫言等人的暢銷代表作,斬獲1800萬版稅收入位列作家榜首富。剛剛拿下2019年春節檔電影票房冠軍的中國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在引發熱議之餘,意外鉤沉出同名原著小說作者劉慈欣的一段電力從業往事。
  • 劉慈欣稱克拉克讓自己產生寫科幻念頭 至今不過時
    劉慈欣說,克拉克的小說很符合大眾心目中科幻的形式,科學幻想在他的小說中並不僅僅是一張皮,而是核心。就這一點而言,「世界科幻三巨頭」——克拉克、阿西莫夫、海因萊因都是很純的科幻。具體到克拉克,他的作品則呈現出廣闊的視野、絢麗的想像力,還有深遠的哲學思想。  「他對東方哲學十分著迷,因此作品中也滲透了許多東方式的哲學思考。」
  • 今日精選書籍推薦—科幻小說
    今日的精選書籍為3本科幻小說類書籍,書名分別為《海底兩萬裡》、《呼吸》、《克萊因壺》。我個人很喜歡科幻小說類作品,讀起來特別帶感。其中最為推薦的是劉慈欣的《三體》,下次為大家專門推薦這本書。所以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當之無愧的《呼吸》作者:(美)特德·姜豆瓣評分:8.6本書介紹:作者出道30年,僅17個短篇,卻四獲星雲獎/四獲雨果獎/三獲 軌跡獎/三獲日本科幻大獎,此外還獲得過英國科幻協會獎/斯特金獎/坎貝爾獎。歐巴馬誠摯推薦:這是優秀科幻小說應該有的樣子。
  • 《古劍奇譚》獲中國版權金獎 《三體》同期獲獎
    據國家版權局近日發布的通知顯示,由北京網元聖唐推出的《古劍奇譚》榮獲「2020年中國版權金獎」,與《古劍奇譚》同時獲獎的有《三體》三部曲小說、電影《攀登者》等。關於中國版權金獎中國版權金獎由國家版權局和世界智慧財產權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當然,很多同學會經常遇到這樣的窘境,寫之前天馬行空,思潮雲湧,可一動筆平時才華橫溢的你卻又無從下手,要想創作出優秀的科幻作品並非易事,怎麼辦?讓我們先來解讀一下科幻的定義,「科幻」由科學和幻想組成,科幻的定義眾說紛紜,比較接近的是:「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
  • 2017科幻嘉年華助力中國科幻走向世界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幻走向世界」國際科幻高峰論壇和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大陸科幻作家vs臺灣科幻作家——海峽兩岸的科幻之路沙龍」以及「大手拉小手——華語少兒科幻老作家與新銳作家對話沙龍」四部分組成。
  • 我與共和國共成長|劉慈欣 在平行宇宙生活著的硬核科幻作家
    是劉慈欣的出現,以一部部作品告訴讀者,科幻是與科學相鄰,與想像力相關,可以承載未來訴求和表達價值觀的文學形態。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一邊在山西省陽泉市娘子關發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出版了13本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