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獎《三體》作者: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拙劣模仿

2021-01-08 阿凱閱讀

《2001:太空漫遊》是眾多科幻迷心中的神作。

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影視作品,是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2001:太空漫遊》不止於一部科幻小說,它還將科幻上升到哲學高度,用劉慈欣的話說就是"空靈的高度"!

關於阿瑟·克拉克,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阿瑟·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小說家。

關於斯坦利·庫布裡克,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在電影神殿的最高處,在上帝的下面,坐著斯坦利·庫布裡克。

這樣的兩位偉大人物幫助我們探索了這三大世界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去哪裡?

作為《2001:太空漫遊》原著作者阿瑟·克拉克的忠實"迷弟",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的劉慈欣,曾在採訪中說,自己的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拙劣的模仿。

劉慈欣在讀過《2001太空漫遊》後仰望星空,深覺震撼,

說到:"從此以後,星空在我的眼中是另一個樣子了,那感覺像離開了池塘看到了大海。這使我深深領略了科幻小說的力量。"

2015年8月,《三體》在美國摘得科幻小說界最高榮耀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的雨果獎。但劉慈欣沒有去現場領獎。

但是,三年後,他拿下由《2001:太空漫遊》作者阿瑟·克拉克創立的"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這次大劉慈欣不僅親自前去領獎,而且還用一段長達15分鐘的演講表達了對克拉克的崇拜!

由此可見,阿瑟·克拉克對劉慈欣的影響之大!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偉大人物作為自己的偶像,才會成就現在的劉慈欣。

有人說,好的科幻小說,要求作者既懂得科學,又懂得寫作,既要思考科學對於人和人類社會的意義,換句話說,既要懂得科學的界限,又要有著科學在未來發展的視域。阿瑟·克拉克做到了,他的"迷弟"劉慈欣也同樣做到了,這或許是榜樣的最高境界。

《三體》系列長達 88 萬字,這部帶有史詩色彩的作品不僅結構龐大、情節複雜、氣勢恢宏,更呈現出對倫理、道德、善惡、生存法則等終極問題的追問。

在科學和技術方面,劉慈欣在《三體》中引入大量科學概念和科技幻想,如黑洞和黑域、宇宙的生與死、"智子"和量子通信、物質的深層結構、降維打擊、曲率驅動飛船、二向箔等,賦予了整部史詩強烈的科技理性色彩。

劉慈欣在崇尚科技理性的同時,也同樣懷有崇高的人文情懷,那就是對人類的終極問題的叩問。

劉慈欣的《三體》借著科幻的外殼,對社會秩序、倫理道德、價值體系、人類積累起來的普世原則來了一次大思考。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宇宙的起點和邊界是否存在?這是哲學和科學共同關注的根本所在。

在他的作品中,在充滿恐懼的未知異域的宇宙面前,人類儘管渺小無助,但卻因對強大力量的敬畏而迸發出力量,獲得崇高之美感。

讀完《三體》會讓我們學會仰望星空,用自己的腳步衡量宇宙,創造自己的未來!

獲獎之後,柳傳志、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周鴻禕等這些網際網路大佬當時都瞬間迷上了《三體》。

馬化騰和雷軍聲稱要將《三體》中的哲學引入到企業的管理當中,

由此可見,《三體》不僅提高了中國科幻文學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讓科幻進入普通人的生活。除此之外,還邀請了國內 96 位知名的插畫師,用 111 張藝術品級別的插畫,來為我們講述《三體》中的那些經典場,絕對還是一場視覺盛宴!

還沒有看過《三體》這本書的朋友們,強烈推薦大家看一下,會給你帶來視覺的震撼、閱讀的震撼、思考的震撼。會對你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有啟迪。

《三體》系列書籍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精裝版三本只要58元,一頓飯錢,就可以近距離的看到這本宏偉巨作的震撼人心之處。

相關焦點

  •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 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據出版方介紹,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中國以來,《2001:太空漫遊》影響了幾代中國讀者和科幻作家,劉慈欣、韓松、吳巖、陳楸帆等知名科幻作家都是它的擁躉。這本書是作者克拉克對人類探索太空和自身作出的終極而恢宏的構想。克拉克的作品以翔實精準的科技描述著稱,成為「硬科幻小說」的代名詞,尼爾·蓋曼就將克拉克視為「最硬核的科幻作家」。
  • 劉慈欣: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1981年,正值高考的劉慈欣,第一次讀到了《2001:太空漫遊》,由此開啟了他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的起點。時至今日,劉慈欣仍然時時懷念《2001:太空漫遊》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更不放過任何一個場合瘋狂表達自己對這本神作的崇敬,他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這自然是大劉的自謙,但也足以證明《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界無法逾越的地位。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劉慈欣從2006年到2010年,劉慈欣相繼完成了《三體》三部曲的創作,2015年更是憑藉《三體》獲得雨果獎,取得了科幻文學的最高成就。無論獲獎前後,面對媒體的多次採訪,大劉曾無數次向心目中的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致敬,並謙虛地將自己的科幻成就歸功於對克拉克的模仿:「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2001太空漫遊》發布重映預告
    11月18日,《2001太空漫遊》將與《發條橙》《妙想天開》《1984》等一同參與英國電影學會舉行的科幻電影展。為此,英國電影學會(BFI)與華納兄弟公司聯手推出了119秒鐘的《2001太空漫遊》全新預告片。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隨著人類進入外太空和實現登月等重大科技進展,世界影壇上掀起了一輪太空科幻電影的新高潮。而《2001太空漫遊》作為20世紀最經典的科幻片之首,給後世的很多作品以啟示,如史匹柏和喬治·盧卡斯,他們執導的《第三類接觸》和《星球大戰》系列就深受《2001太空漫遊》的影響。而像《機器人總動員》乾脆直接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
  • 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但很多人不知道,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都受到一部「科幻神作」的影響,就是《2001:太空漫遊》。正值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讀客文化推出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讓處在閱讀狂潮之中的國內讀者,再次領略這部「科幻界」曠世之作的魅力。談到再版的初衷,讀客文化總編輯許姍姍透露:「讓更多的讀者喜歡上科幻,甚至像劉慈欣那樣走上科幻創作的道路。」
  • 確認過眼神 這部《2001:太空漫遊》是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艾薩克·阿西莫夫是提出「機器人學三大定律」的「神一樣的人」,《銀河帝國》系列作者;阿瑟·克拉克是偷了上帝劇本,想像力無法無天的太空預言家,《太空漫遊》系列作者;羅伯特·海因萊因是「高達之父」、「星際爭霸之父」……《雙星》《時間足夠你愛》作者。三位粉絲能繞地球一圈,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要奉為座上賓的泰山北鬥,肩扛科幻黃金年代。
  • 《流浪地球》和《三體》並非劉慈欣第一部成功作品,而是這部
    第三期讓我們走進獲得雨果獎的《三體》作者劉慈欣的青年時光。「在太陽即將吞噬地球之際,人們決定帶上地球逃離太陽系,帶上地球去流浪。」這一「浪漫」的幻想,來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宏大的故事設定、突破天際的想像和盪氣迴腸的敘事,讓《流浪地球》這部硬科幻電影,成為春節檔的票房黑馬。毫無疑問,劉慈欣是中國科幻文學的引領者,他是星空時代的宇宙詩人。
  • 《2001:太空漫遊》:一本連劉慈欣都自嘆不如的科幻巨作
    這是凡林閣的第13篇書評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笑笑朗讀音頻我相信不知劉慈欣和他的《三體》的人已然很少
  •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
    這部被認為直接影響了人類登月的作品,被前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湯姆•派恩大為讚賞:「《2001:太空漫遊》為我們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識動力。」據悉,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書迷。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人類探索太空。
  • 《2001太空漫遊》50周年:一部電影和一整個時代
    還是它,啟蒙當今深度學習大牛Yann LeCun走上AI研究之路,啟發了蘋果的整個產品線……它是《2001:太空漫遊》,今年整整50周歲了。若影片的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還健在,老人家應該剛好80周歲。「好萊塢電影描繪的大部分場景都很可怕,但我喜歡《2001:太空漫遊》中的HAL,並不是因為它變成了瘋狂的殺人狂魔,而是因為看電影時我只有9歲,並因為這部電影而深深迷上了AI。」LeCun曾這樣評價。
  • 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經典的科幻史詩巨著,《2001太空漫遊》,這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影響了其後所有的科幻片創作。無論是在拍攝技術還是內容的立意方面,讓50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然讓人嘆為觀止,這麼多年來,大家對這部片子的的討論也從未終止過。
  • 【悅讀】2001:太空漫遊
    他一生創作過100多部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作品總銷量1億多冊,並多次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等科幻至高 獎項。1986年,獲得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協會終生成就獎——大師獎。克拉克也被譽為偉大的太空預言家,獲得過數學和物理學一等學位。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2001:太空漫遊》雖說是一個故事,但我更喜歡將它看做是四個小故事:猩球崛起、月球之碑、HAL的移動城堡、二次進化。雖然,他們都由黑石碑這一事物串聯起來,但這四個故事的主角都不一樣,故事場景也不一樣。雖然角色的臺詞不多,讀起來確實有一種舞臺劇的感覺。這是我將標題寫為:「太空歌劇」的第一個原因。
  • 現代科幻電影鼻祖,2001太空漫遊,時隔51年現在看依然經典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是所有人公認的一部現代科幻電影鼻祖,毫不誇張的說,這部電影影響了很多後續科幻片的創作,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內容立意,十幾年後的今天我們再看,依然可以把它稱之為佳作喜歡這部電影的朋友對它的討論
  • 這本書是劉慈欣眼中的神作,獲得國際科幻獎項數量超出三體1
    然而大劉一直保持謙虛態度,聲稱自己自己的所有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從某種意義上這並非大劉妄自菲薄,因為阿瑟·克拉克乃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是「黃金時代」科幻的代表人物,他在科學預言、作品構思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都非普通科幻作家可比。
  • 電影娛樂:《2001:太空漫遊》:電影與小說同看樂趣無窮!
    《2001:太空漫遊》影評:電影與小說同看樂趣無窮從小就喜歡看《黑客帝國》,有一天偶然看到《2001:太空漫遊》的推薦,看完之後很是莫名其妙,雖然看不懂但是依然覺得很震撼。電影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就是指導《閃靈》的那個)和小說作者亞瑟·克拉克兩位大神共同創作而成的傳世佳作,而克拉克的書籍《2001:太空漫遊》更是殿堂級神作。《2001:太空漫遊》電影和小說是同步推進的,兩者都比較晦澀難懂,對於超越人類認知範圍的神秘只能用神秘主義來詮釋它,同時小說和電影進行欣賞會有相互促進,容易理解兩部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
  • 《2001太空漫遊》賞析:依然是科幻電影史上最亮的那顆星!
    ,非《2001太空漫遊》莫屬了。》是這種鏡頭的開山鼻祖,這種鏡頭的代入感非常強,它之後的眾多電影都在模仿,我甚至在想,現在流行的第三人稱視角遊戲會不會也是模仿這個電影的......《2001太空漫遊》全解析」的節目(優酷上有),解析的很詳細,看完後,我也是受益匪淺,但就像是1000個哈姆雷特一樣,我對影片也有自己的理解:簡要說就是外星高等文明用一塊石頭戲耍地球人,最後讓一個地球太空人變身的故事,更多的就不劇透了。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這也是繼2015年8月22日劉慈欣《三體》獲得雨果獎後的又一喜訊。劉慈欣在頒獎現場用英文發表了全長近15分鐘的獲獎演講。劉慈欣到美國華盛頓頒獎現場領獎,並全程用英文發表了全長近15分鐘的獲獎演講。但對於劉慈欣來說,可能這個獎比雨果獎、星雲獎,都重得多。早在《三體》獲雨果獎時,劉慈欣就曾說,「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而如今他所獲得的克拉克獎正是由阿瑟·克拉克基金會創立的,這對於他來說更是意義非凡。獲得這個來自對自己的寫作可謂啟蒙者的獎,自然讓劉慈欣難掩激動。劉慈欣發表獲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