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凡林閣的第13篇書評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笑笑朗讀音頻
寂寞的歲月,不再寂寞的人類
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一種在漫長歲月中得以進化產生高妙的思維、有情緒和意志、有發明和發現能力的生物。
是否曾經產生過孤獨?
在那漫長的幾百萬年裡,人類不斷進化著,第一次產生領地意識、第一次發現火、第一次使用工具、第一次直立行走……
這些偉大的進展、歷史性的進步沒有其他物種可以分享可以交流,我們只有我們自己。
但是阿瑟·克拉克打破了這種永恆的孤獨。
他為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的人類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科幻意義上的答案:
世界上早有更高明的文明,並且是那種更先進的文明引導和促進了人類的進化。
他說在那幾百萬年前的非洲大陸,一塊完全透明的石板從天而降,啟迪了第一個猿人領袖,開發了他的心智,操縱他做更複雜的動作。
就像一位「老師」,牽著猿人這個進化史上的嬰兒的小手,教他邁出了試探性的第一步。
人不過是高等文明玩弄宇宙的傑作。
於是在那本該寂寞又漫長的歲月裡,人類不再寂寞。
有了「良師」的陪伴,人類快速發展,直到已經完全掌控了地球,擁有了在宇宙之中探索的能力。
註定孤獨的宇宙之旅
也許你會被宇宙的博大、恢弘所震懾感到戰慄,或者對那璀璨又遼遠的星海感到痴迷。但是在阿瑟·克拉克筆下,宇宙仿佛成了一種難以具象化的氛圍。它永恆而在時間與空間上都無盡頭,它是一段註定孤獨的旅程,它是一次無回頭路的冒險,是一個朦朧的絕境。你會在宇宙的宏大與自身的渺小的對比之中感到恐懼,在孤身一人置身浩渺宇宙的幻想之中進而獲得永久的平靜與安寧。科學家戴維·鮑曼和他的同伴在執行一項艱難的任務:去探尋火星的衛星。他的同伴在事故和人工智慧哈爾的叛變之下一個個死去,而他在終止了哈爾的程序之後,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身一人。「星辰和星雲,以一種無法言說的速度,從他身邊流瀉而去。隨著他像個影子般穿過一個個銀河的中心,魅影般的太陽紛紛炸開,又落在他的身後。宇宙塵這種冰冷的黑暗廢物,曾經令他驚懼不已,現在則不過是太陽前方飛掠的渡鴉翅膀的鼓動罷了。星星逐漸稀疏,銀河耀目的光亮也黯淡下來,逐漸從他相逢過的燦爛光華,化為一種淡淡的魅光——但是將來等他準備好之後,會再度與那燦爛光華相逢。」人類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只是渺小的一粟,只是宇宙茫茫時間線上一個不足道的微塵,沒有任何的掌握權和控制權。戴維·鮑曼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的屏息凝神,在孤獨之中去往未知的地點。在孤獨中審視人類自我
阿瑟·克拉克筆下的宇宙和更高等的文明是古典的、優雅的、冷峻的、精煉的、克制的,不會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就像人類在月球深處發現的那一塊具有1:4:9的優雅幾何比例的黑色板塊。
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神秘性,就是那一種具有絕對碾壓能力但卻十分溫柔的至強存在。
或者說,他筆下的宇宙和更高等的文明具有著神性。
可以說這本書跨越了人類所能達到的科幻的極限,在恢弘的想像力之上拓展出美學和哲學的新境界。
他引導人們去思索自身的渺小與宇宙的無垠,去深入思索人類存在的意義。
如果人類原來只是高等文明一時興起之下的作品,那人類自以為偉大的發展史和進化史還是真實的嗎?人類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意義為何?
他同時試圖去為人類和人工智慧的未來做出警告。
在他的書裡人工智慧哈爾的絕對忠誠也會被病毒打破導致人類反受其害。
他還以敏銳的眼光,看到了電腦發展所帶來的對於人類身體與精神之間關係的質疑。
如果我的身體都被電腦和人工製造的其他產品代替,只剩下我的意識和精神僅存,那麼我還是我嗎?
這本書太博大、太震撼,它引導人類在孤獨之中審視自我、探尋人類存在的意義。
我只能鬥膽從一個小角度去窺見阿瑟·克拉克筆下奇幻的世界的一斑。
至於戴維·鮑曼未來的命運以及更多內容我無法用貧薄的筆力描繪,只能點到為止,靠諸君去自行閱讀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