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遊》:一本連劉慈欣都自嘆不如的科幻巨作

2021-01-20 凡林閣

這是凡林閣的第13篇書評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笑笑朗讀音頻


我相信不知劉慈欣和他的《三體》的人已然很少,但你可知,讓大劉成為大劉的,正是阿瑟·克拉克和他的《2001太空漫遊》。為了表達對《2001:太空漫遊》的敬意,劉慈欣甚至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從此以後,星空在我眼中是另外一個樣子了,那感覺像離開了池塘看到了大海」。這一部作品被庫布裡克搬上了大熒幕,可謂是劃時代的大作,豆瓣27.6萬人看過,拿到了8.8的高分奇蹟。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科幻小說之王阿瑟·克拉克的這一本奇書:《2001:太空漫遊》。


寂寞的歲月,不再寂寞的人類


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一種在漫長歲月中得以進化產生高妙的思維、有情緒和意志、有發明和發現能力的生物。


是否曾經產生過孤獨?


在那漫長的幾百萬年裡,人類不斷進化著,第一次產生領地意識、第一次發現火、第一次使用工具、第一次直立行走……


這些偉大的進展、歷史性的進步沒有其他物種可以分享可以交流,我們只有我們自己。


但是阿瑟·克拉克打破了這種永恆的孤獨。


他為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的人類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科幻意義上的答案:


世界上早有更高明的文明,並且是那種更先進的文明引導和促進了人類的進化。


他說在那幾百萬年前的非洲大陸,一塊完全透明的石板從天而降,啟迪了第一個猿人領袖,開發了他的心智,操縱他做更複雜的動作。


就像一位「老師」,牽著猿人這個進化史上的嬰兒的小手,教他邁出了試探性的第一步。

 

人不過是高等文明玩弄宇宙的傑作。


於是在那本該寂寞又漫長的歲月裡,人類不再寂寞。


有了「良師」的陪伴,人類快速發展,直到已經完全掌控了地球,擁有了在宇宙之中探索的能力。


註定孤獨的宇宙之旅

也許你會被宇宙的博大、恢弘所震懾感到戰慄,或者對那璀璨又遼遠的星海感到痴迷。但是在阿瑟·克拉克筆下,宇宙仿佛成了一種難以具象化的氛圍。它永恆而在時間與空間上都無盡頭,它是一段註定孤獨的旅程,它是一次無回頭路的冒險,是一個朦朧的絕境。你會在宇宙的宏大與自身的渺小的對比之中感到恐懼,在孤身一人置身浩渺宇宙的幻想之中進而獲得永久的平靜與安寧。科學家戴維·鮑曼和他的同伴在執行一項艱難的任務:去探尋火星的衛星。他的同伴在事故和人工智慧哈爾的叛變之下一個個死去,而他在終止了哈爾的程序之後,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身一人。「星辰和星雲,以一種無法言說的速度,從他身邊流瀉而去。隨著他像個影子般穿過一個個銀河的中心,魅影般的太陽紛紛炸開,又落在他的身後。宇宙塵這種冰冷的黑暗廢物,曾經令他驚懼不已,現在則不過是太陽前方飛掠的渡鴉翅膀的鼓動罷了。星星逐漸稀疏,銀河耀目的光亮也黯淡下來,逐漸從他相逢過的燦爛光華,化為一種淡淡的魅光——但是將來等他準備好之後,會再度與那燦爛光華相逢。」人類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只是渺小的一粟,只是宇宙茫茫時間線上一個不足道的微塵,沒有任何的掌握權和控制權。戴維·鮑曼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的屏息凝神,在孤獨之中去往未知的地點。

在孤獨中審視人類自我


阿瑟·克拉克筆下的宇宙和更高等的文明是古典的、優雅的、冷峻的、精煉的、克制的,不會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就像人類在月球深處發現的那一塊具有1:4:9的優雅幾何比例的黑色板塊。


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神秘性,就是那一種具有絕對碾壓能力但卻十分溫柔的至強存在。


或者說,他筆下的宇宙和更高等的文明具有著神性。

 

可以說這本書跨越了人類所能達到的科幻的極限,在恢弘的想像力之上拓展出美學和哲學的新境界。


他引導人們去思索自身的渺小與宇宙的無垠,去深入思索人類存在的意義。


如果人類原來只是高等文明一時興起之下的作品,那人類自以為偉大的發展史和進化史還是真實的嗎?人類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意義為何?


他同時試圖去為人類和人工智慧的未來做出警告。


在他的書裡人工智慧哈爾的絕對忠誠也會被病毒打破導致人類反受其害。

 

他還以敏銳的眼光,看到了電腦發展所帶來的對於人類身體與精神之間關係的質疑。


如果我的身體都被電腦和人工製造的其他產品代替,只剩下我的意識和精神僅存,那麼我還是我嗎?

 

這本書太博大、太震撼,它引導人類在孤獨之中審視自我、探尋人類存在的意義。


我只能鬥膽從一個小角度去窺見阿瑟·克拉克筆下奇幻的世界的一斑。


至於戴維·鮑曼未來的命運以及更多內容我無法用貧薄的筆力描繪,只能點到為止,靠諸君去自行閱讀和發現。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隨著人類進入外太空和實現登月等重大科技進展,世界影壇上掀起了一輪太空科幻電影的新高潮。而《2001太空漫遊》作為20世紀最經典的科幻片之首,給後世的很多作品以啟示,如史匹柏和喬治·盧卡斯,他們執導的《第三類接觸》和《星球大戰》系列就深受《2001太空漫遊》的影響。而像《機器人總動員》乾脆直接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
  •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 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乃至整個美國航空航天局都是《2001:太空漫遊》一書的鐵桿書迷。儘管在此後近50年的時間裡,再也沒有人登上過月球。但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著人類探索太空。 人類的想像力到它為止?
  • 雨果獎《三體》作者: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拙劣模仿
    《2001:太空漫遊》是眾多科幻迷心中的神作。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影視作品,是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科幻迷們有福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文/半島記者 黃靖斐電影《流浪地球》的火爆點燃了中國影迷、讀者對科幻電影、小說的期待,引爆了閱讀科幻小說的狂潮。但很多人不知道,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都受到一部「科幻神作」的影響,就是《2001:太空漫遊》。正值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讀客文化推出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讓處在閱讀狂潮之中的國內讀者,再次領略這部「科幻界」曠世之作的魅力。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劉慈欣從2006年到2010年,劉慈欣相繼完成了《三體》三部曲的創作,2015年更是憑藉《三體》獲得雨果獎,取得了科幻文學的最高成就。但拋開這些不談,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三體》三部曲的確有對《2001太空漫遊》的借鑑與發展,「克拉克味」很明顯,故《三體》系列也被稱讚為「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在閱讀兩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也看到兩者的很多異同,接下來就以一個讀者及科幻迷的角度來拙劣的探討分析下兩部作品。
  • 閱讀微記錄~《2001太空漫遊》
    嘿嘿,您訂閱的殭屍號突然復活😛廢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分享今日閱讀一本忘了啥時候湊單買的科幻小說《2001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2001:太空漫遊》雖說是一個故事,但我更喜歡將它看做是四個小故事:猩球崛起、月球之碑、HAL的移動城堡、二次進化。雖然,他們都由黑石碑這一事物串聯起來,但這四個故事的主角都不一樣,故事場景也不一樣。雖然角色的臺詞不多,讀起來確實有一種舞臺劇的感覺。這是我將標題寫為:「太空歌劇」的第一個原因。
  • 《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文化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所提供的超前理念具有裡程碑意義,甚至滲透到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中。2001太空漫遊這部硬科幻電影上映於1968年,沒錯,1968年,那個越戰還很激烈,甘迺迪遭到暗殺
  • 為什麼大家都愛《2001太空漫遊》科幻經典定義時代
    對於那些熱愛電影的人,《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個揮不去的魔咒,它總是不時地從各式各樣,相關或不相關的電影評論裡跳出來,看得你心煩意亂。《荒島餘生》裡漂流荒島的湯姆漢克斯,蹲在岸邊看著衝上岸的快遞箱子,這是向《2001太空漫遊》致敬;《第22條軍規》美女出場時放的配樂,是向《 2001太空漫遊》致敬。就連《少林足球》的片頭,都是以一貫的星爺作風,向《2001太空漫遊》致敬。
  • 《2001太空漫遊》發布重映預告
    時光網訊  不管家庭影院的技術已經多麼先進,有些電影還是需要在大銀幕上才能充分體現其魅力,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無疑就是其中一部。斯坦利·庫布裡克的這部經典科幻電影,將於下月在英國院線舉行特別重映。
  • 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經典的科幻史詩巨著,《2001太空漫遊》,這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影響了其後所有的科幻片創作。無論是在拍攝技術還是內容的立意方面,讓50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然讓人嘆為觀止,這麼多年來,大家對這部片子的的討論也從未終止過。
  •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
    這部被認為直接影響了人類登月的作品,被前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湯姆•派恩大為讚賞:「《2001:太空漫遊》為我們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識動力。」據悉,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書迷。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人類探索太空。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1964年,已經名聲大噪的電影大師庫布裡克,邀請科幻之王阿瑟·克拉克出手,兩位天神決定一起創作一部科幻作品。這一幹就是四年!4年後,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從此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閒聊老電影 (2)《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
    因而比起講故事,《2001太空漫遊》更像是在陳述一個觀點、證明一個命題。它不必通過故事去隱喻它的主題,它不必圍繞主題去展開情節——它的一切情節都是對其主題本身的呈現。(連惱人的無調性吟唱——實際上更應該稱之為噪音,都沒有),只有鮑曼的呼吸聲,爆炸鏡頭中由於身處真空環境甚至連呼吸聲都沒有了;平均30秒鏡頭才會更換一次,沒有任何特殊鏡頭。
  • 電影 | 《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許多人以為《2001太空漫遊》是2001年後的電影,其實影片於1968年上映的,它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一部科幻片,根據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影視點評:《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太空科幻電影
    《2001 Space Odyssey》,即《2001太空漫遊》,被稱為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學涵義無人能懂的科幻電影。就是這部電影讓我期待了很久,終於完完全全地看完了整部電影,發覺有很多東西都已經被抽乾一般,需要不斷地重複才能更在文本中發掘出來。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
  • 評《2001太空漫遊》——塵埃落定
    它將人工智慧的發展大大的提前了幾個世紀,劉慈欣將此稱之為 "空靈的高度"。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部科幻,還包含了建築、生物、人文歷史……等等。它對我們的影響已經不僅僅是一部科幻小說,特別是它對未來航天科技的構想,直接影響了現今人類航空技術的發展。
  • 現代科幻電影鼻祖,2001太空漫遊,時隔51年現在看依然經典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是所有人公認的一部現代科幻電影鼻祖,毫不誇張的說,這部電影影響了很多後續科幻片的創作,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內容立意,十幾年後的今天我們再看,依然可以把它稱之為佳作喜歡這部電影的朋友對它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