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遊》影評:電影與小說同看樂趣無窮
從小就喜歡看《黑客帝國》,有一天偶然看到《2001:太空漫遊》的推薦,看完之後很是莫名其妙,雖然看不懂但是依然覺得很震撼。在整部電影中最隱晦的莫過於最後一幕,戴維的經歷和星孩(書中稱為星童)的凝視。電影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就是指導《閃靈》的那個)和小說作者亞瑟·克拉克兩位大神共同創作而成的傳世佳作,而克拉克的書籍《2001:太空漫遊》更是殿堂級神作。
《2001:太空漫遊》電影和小說是同步推進的,兩者都比較晦澀難懂,對於超越人類認知範圍的神秘只能用神秘主義來詮釋它,同時小說和電影進行欣賞會有相互促進,容易理解兩部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
電影和小說有許多不同的地方,但是不要擔心,只是一些小細節的處理,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小說最後一塊石板出現在土星而電影中所展現出來的是木星,原因是當時科學技術有限,在膠片中所展現出的土星光環十分不理想,所以改用了木星,在克拉克後續的作品中也很有意思的把目的地改成了木星。
克拉克是科幻宗師級的泰山北鬥,想像力豐富且科學性十足,他的作品影響著後來眾多的科幻作家,觀看《三體》就能感受到大劉對《2001:太空漫遊》的致敬,一顆小小的水滴讓我們想到《2001:太空漫遊》中那塊表面平滑的黑石板,紅岸行動則是向地球各國想提前接觸到的外星文明的行為致敬,具體的例子很多,就不過多贅述,由此可見克拉克對後人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這部電影整體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整部影片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是與黑色巨石有關係,黑色巨石象徵什麼,幾十年來爭論不止,我更傾向於象徵著高等文明對於人類進步的指引路標。四大部分象徵著人類進步的幾個階段,從猿人到星童的脫離肉體的限制仿佛就是最終戴維的經歷一樣,可能只是僅僅幾個瞬間而已。
作者克拉克給我們帶來的宏偉的宇宙觀給我們帶來了深深地思考,是不是真的有高等文明來引導人類的進步?人工智慧最終給人類帶來的是毀滅還是福報?人類接觸外星文明給人類會不會帶來災難?這些問題我想會一直困擾著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