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講庫布裡克不是我喜歡的大師類型,單純通過電影表達方式看覺得此人有一種刁鑽的聰明勁,應該常常不屑於這個世界,以至於大多數時候都是45度角斜望著天空吧。
在今天之前我看了他的《閃靈》、《光榮之路》、《發條橙》、《奇愛博士》四部片子,每部片子看得各有各的糾結熬人之處,除了《閃靈》,沒有一部片子是一口氣順下來的,但是我常常在各種哪怕稍微對電影有點點興趣的人那裡聽到:庫布裡克,庫布裡克,庫布裡克啊……我想可能是我太low了,這些著名的電影裡,我除了看到個極有天才但是幹活兒卻極不認真甚至隨心所欲的導演形象來,沒覺得有多NB啊,在我以諾蘭為我心目中嚴密認真派導演標杆的前提下,庫布裡克的電影簡直漏洞百出,不知所云。
所以,在一直聽說2001太空漫遊是牛叉中的牛叉的情況下,我一直拒絕這部牛叉。在我想來,那一定是比庫布裡克更庫布裡克化了的極致庫布裡克吧,搞不好會看得我過敏。直到昨天我打開了這部片子,足足5分鐘的音樂作為開篇,一開始我以為自己的電腦壞了要不就是片源太老舊暴風播不了了,直到一群大猩猩出現在畫面上,嘶吼著打著手語,作為一名對電影畫面頗為敏感的人,我才覺得這大概是一部講述人類進化史的片子,可是跟太空跟2001又有什麼關係?
事實證明牛叉的庫布裡克依舊用著他繼續用慣的看似毫無邏輯性和關聯性的庫布裡克式剪接,在地平線第一縷陽光的指印下,大黑石如同先知一般屹立在人類最早的祖先面前,理查·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宏偉而莊嚴,人類第一次拿起骨頭當工具,由此也代表著人類這個物種朝著自己獨有的物種性邁出了微弱的第一小步。
隨著那揚起的骨頭越拋越高,畫面倏忽一下切到了太空船裡。
雖說我對庫布裡克詭異的畫風早有心理準備,可是這一切還是讓我停頓了一夜。作為一個把電影學院和一切的所謂電影準則都只用一個詞「shit」來解釋的人,企圖讓他用影片的故事性來吸引我,那基本上就是下輩子的事情了,不過意料之外的,2001到我所停止的那刻為止,攝影還算很棒,竟然有種庫布裡克終於不再自說自話有那麼點點考慮觀眾感受的感恩感了。
直到那個說話非常緩慢(因為他說的句子我全部聽得懂)語音慈祥但是電影看多的人一聽就知道不是好人的hal乖順地出現,我的一雙膝蓋才終於是給庫老給跪下了——快60年過去了,從《終結者》系列到《駭客帝國》,原來一切牛叉的科幻片的原梗在這裡,竟然在60年代就已經提出了智能是否會有自己的意識和思辨這種終極問題。同時他那個太空艙和宇宙的特效和畫面感也太現代了,60年之後,看過那麼多導演重新打造之後,竟然沒有一點點的落伍感和簡陋感,相比同樣經典的30年前的《星球大戰》,現在重新來看簡直是慘不忍睹,我無法想像6、70年代的人們看到這部影片時的震撼感。同時我心中給了自己一個可怕的答案——這麼多年過去了,在踩在《2001太空漫遊》這樣一部牛叉影片的肩膀上,我們整個大時代的天體物理片是沒有任何進步的,還在原地踏步。
這是個多麼細思極恐的答案啊,在一個全球範圍內都是飛速發展的產業裡,裡面佔比很重的一支竟然60年都不曾進步過,庫布裡克你究竟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奇蹟?
到這裡也就罷了,已經足夠讓人吃不消了,可是!神來之筆還沒到呢!到影片最後太空人似乎是穿越過了無數黑洞的臨界點而站在了一個時間維度的拐角上,清晰的看到若干年後的自己,和若干年若干年後的自己,以及代表了人類新紀元的胚胎中的嬰兒,和那一塊像墓碑一樣的神秘大黑石。
到這裡好像已經沒有人能夠解釋什麼了,我相信一萬個人,會有十萬個答案,因為我自己就有三個——他的目的達到了:不在於告訴你什麼,而是讓你思考什麼,你能自圓其說的,就是他要告訴你的。
究竟是什麼?
我所感興趣的是,等到另外一部足夠牛叉到將該片拉下神壇的電影問世時,真正的我們人類又是什麼樣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