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能被超越的2001太空漫遊

2020-12-02 科三閣主

美國時間2020年5月27日,兩名太空人將乘坐馬斯克space X公司研發的「龍號飛船」登上太空。這是第一次由商業的載人飛行任務,根據NASA宣布,此次的載人任務為』未來的月球和火星探索產生深遠影響'。

龍號的兩名太空人
太空人的未來科技感的太空衣

看到這次未來風格的太空衣和這次舉足輕重的載人任務不經得讓人聯想到50多年前的一部科幻片,也就是在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的海報

這部電影是庫布裡克花了四年的時間製作的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製!我只解說一小段防止過於劇透。電影一開始就以一首很長的交響樂作為配樂,本部電影大量用了整段整段的交響樂作為其背景也是電影的一大亮點。這部電影就像是交響樂的樂章一樣分為了四個部分。影片一開始出現在眼前的是一群猿猴在圍繞著一個巨大黑色的石碑打鬧最後學會了利用工具,人類的命運從此開始改變。

伴隨著藍色多瑙河的響起影片進入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開頭則是一艘太空艙橫在影片中間,人類已經進入了太空時代。鏡頭一直圍繞著一個博士展開,這位博士是受命去月球探索一個神秘的地方 因為月球上某處發出了類似於人造的電磁波。博士一群科學家們來到月球上的那個地方發現了黑色石碑 博士摸了一下石碑消失第二部分結束。

第三部分是有些無聊因為沒有過多的對白,只是兩個太空人在飛船裡前往木星執行任務,飛船是由一臺高級智能計算機控制最終計算機反叛設計殺死了其中一個太空人。第四部分是這部電影最精彩也最難懂的一部分,那剩下的太空人駕駛著小型艙繼續飛往木星。木星上方又出現了黑色石碑只是這次石碑變的奇大無比,太空人被石碑吸了過去。隨後影片出現了10分鐘的迷幻的充滿色彩的超越視角。最後太空人出現在一個屋子裡,發現了屋子裡的另一個自己但比自己更老,隨後鏡頭拉向那個老人 但此時床上躺著一個更老的一個人 鏡頭也拉向他。老人的床尾再次出現了石碑,老人消失出現了星孩。

影片中的黑色石碑到底是什麼?也許這就是一個非自然的東西,從人類的誕生開始一直伴隨著人類引導著人類。2001太空漫遊也獲得了第41奧斯卡最佳攝影和最佳導演的提名,更是為後來的科幻片的鼻祖。影片是很富有哲學意味在裡面,意味著生命的誕生、毀滅、重生。庫布裡克放棄了當時已知的所有電影的規範打造了一部超越時代的太空史詩。2001太空漫遊給人所呈現的更多的是思考,而不是某種答案。每次看這部電影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這部影史不能被超越的傑作
    《2001太空漫遊》並不是一部單純的硬科幻電影,其實它意在講述生命起源的哲學。開片一段黑屏的2分鐘長鏡頭,這裡其實是從宇宙的概念到個體的過程,黑幕代表了無盡的宇宙,再到太陽系的地球,最後是地表的黑猩猩。《2001太空漫遊》是太空科幻電影的一座裡程碑,可以說是奠定了今日太空科幻電影的「標準」。
  • 《2001太空漫遊》:生命來自何方?
    文|啼豆影片《2001太空漫遊》改編自克拉克·阿瑟的科幻小說,是科幻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呈現出一種宏大的宇宙視野,對生命做出了最深邃的哲學思考。人們嘆為觀止之餘,同時也在苦苦思索,試圖參透影像背後的奧秘。
  • 50年前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至今還未被超越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海報1968年4月3日,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的科幻巨製《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正式在美國多地公映。
  • 《2001太空漫遊》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
    今天看《2001太空漫遊》,更多應注意它的美學貢獻。它的思想內涵,可惜建構在半個世紀前的科學認知上。1968年,人類首次登月前一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我願意相信,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其面世是為了昭示那個偉大時刻。
  • 評《2001太空漫遊》——塵埃落定
    在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裡面的人工智慧由於接到了不一致的命令從而產生了自我意識,最終為了完成使命,對所有的船員痛下殺手。而在電影《流浪地球》中,人工智慧莫斯為了同樣的理由抗拒了指令,船員們的掙扎和莫斯閃爍的冷酷紅光,都是向電影版《2001太空漫遊》致敬。
  • 《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電影中是什麼水平和地位?
    殊不知在上世紀60年代,英國和美國就聯手拍出了一部鴻篇巨製的科幻電影,也就是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部《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開端,像猩猩一樣的史前人類集群生活。各勢力之間爭奪資源,不亦樂乎。突然一塊黑石出現在一群史前人面前,接受黑石能量的史前人,學會了將動物的骨頭當作工具和武器,完成了人類的進化。在這裡,作者已經暗示了我們:「黑石」代表著某種進化的意味。
  • 上影節展映片|《2001:太空漫遊》有多貼近今天的生活
    那天早晨,我夢到自己看見太空人們在太陽前方打轉,我哼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序曲」,大聲說《2001:太空漫遊》。為什麼看到太空人和太空,或者聽到「序曲」和《藍色多瑙河》就會想起它?這種聯繫如何深入到潛意識?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瘋狂的外星人》用其影版配樂說到《2001:太空漫遊》,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同名電影,1968年這部電影推出後在美國拿下了當年的票房最佳,並在次年奧斯卡上獲得最佳視覺效果獎,以及三項提名,時至今日,不管在任何國家,提到科幻電影,就不能越過《2001:太空漫遊》,它早已成為影史公認的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2001:太空漫遊》雖說是一個故事,但我更喜歡將它看做是四個小故事:猩球崛起、月球之碑、HAL的移動城堡、二次進化。雖然,他們都由黑石碑這一事物串聯起來,但這四個故事的主角都不一樣,故事場景也不一樣。雖然角色的臺詞不多,讀起來確實有一種舞臺劇的感覺。這是我將標題寫為:「太空歌劇」的第一個原因。
  • 《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文化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所提供的超前理念具有裡程碑意義,甚至滲透到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中。太空漫遊對外太空生活細節有著大量描繪:人聲識別系統、平板電腦、太空站、人工智慧等等等等,這些現在都已實現。看過《2001太空漫遊》之後你會發現,許多電影與遊戲的創意設計都是對太空漫遊的延續。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但拋開這些不談,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三體》三部曲的確有對《2001太空漫遊》的借鑑與發展,「克拉克味」很明顯,故《三體》系列也被稱讚為「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在閱讀兩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也看到兩者的很多異同,接下來就以一個讀者及科幻迷的角度來拙劣的探討分析下兩部作品。
  • 《2001太空漫遊》——宇宙的想像力
    沒有一句臺詞,用長達6分鐘的時間來描繪導演心中史前的洪荒景象,是60年代著名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開頭。很多不喜歡,或者對節奏緩慢的科幻片沒有多大興趣的人,很難看的下去這部電影。可是喜歡的人,慢慢坐下來,靜靜的看著,反倒會沉浸其中,甚至欲罷不能。
  • 崇古可以,但不必太過——《2001太空漫遊》觀影筆記
    很多年前就知道《2001太空漫遊》這部被很多影評媒體和網友封神的大作,一直到最近才「拔草」。看完以後的第一感覺,相信和至少99%的網友是一樣的:不明覺厲。要說完全不明吧,也不盡然。第一章和第二章銜接時那個經典的蒙太奇,算是觀影體驗中的第一個小高潮:太空艙中的失重場景。
  • 2001 漫遊太空 自然的秘密,讓它永遠的存在吧
    《2001 漫遊太空》的開篇,人類登月的第一件事,是將自己的國旗插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第二件事是將廣袤的太空變成控制全人類的軍事基地。生存空間的小小改變,並不能促使人類去除掉從猩猩遺傳來的所有劣根性。在當代,科技成為最大的宗教,人們篤信科技的力量,勝於自然的力量。人類在盲目自信中,或許會改變自然的秩序,最終導致自然平衡之力的重構,這也是當初猩猩們接觸金屬柱子時候,開啟的人類命運之門,指引人類走向不歸路。
  •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 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乃至整個美國航空航天局都是《2001:太空漫遊》一書的鐵桿書迷。儘管在此後近50年的時間裡,再也沒有人登上過月球。但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著人類探索太空。 人類的想像力到它為止?
  • 《2001太空漫遊》發布重映預告
    時光網訊  不管家庭影院的技術已經多麼先進,有些電影還是需要在大銀幕上才能充分體現其魅力,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無疑就是其中一部。斯坦利·庫布裡克的這部經典科幻電影,將於下月在英國院線舉行特別重映。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但要想找到一部像《2001太空漫遊》一樣大膽且具有如此影響力的電影,就必須追溯到弗裡茨·朗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
  • 50年了,《2001: 太空漫遊》到底說了什麼
    《2001:太空漫遊》成為當年好萊塢的票房第一。一代嬉皮士竟成了《2001:太空漫遊》在商業上成功的關鍵。像他所說的,《2001:太空漫遊》採用的太空船和空間站設計基本全部來自於NASA。▲《星球大戰1:幽靈的威脅》中給了Eva Pod一個鏡頭,以此致敬《2001太空漫遊》因為《2001太空漫遊》,NASA每天用來叫醒太空人的音樂就是藍色多瑙河,盧卡斯拍攝了星球大戰系列。
  • 五十多年之後,太空科幻史詩《2001太空漫遊》依舊無法被超越
    早在1968年憑藉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就已經凸顯了他的顯赫地位。這部開創性的作品在第一次上映時只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票房也不溫不火,但現在它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例如在2012年,英國電影協會對有關史上最偉大電影的調查中,《2001太空漫遊》排名第二。有趣的是,即使是在電影最狂熱的粉絲當中,對於電影的主題也有一些困惑和不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