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遊》:生命來自何方?

2020-12-02 啼豆

文|啼豆

影片《2001太空漫遊》改編自克拉克·阿瑟的科幻小說,是科幻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呈現出一種宏大的宇宙視野,對生命做出了最深邃的哲學思考。人們嘆為觀止之餘,同時也在苦苦思索,試圖參透影像背後的奧秘。

《2001太空漫遊》劇照

影片第一幕展現的是非洲沙漠上生活的人類祖先人猿,嚴苛的自然環境和兇猛的肉食動物危及著他們的生命,意外拾到的動物骨頭竟然可以用來防禦動物的攻擊,工具第一次走進了人類的生命之中,並在整個人類歷史長河中以不同形式出現繼續奴役著人類。

《2001太空漫遊》劇照

這一幕的最後,一個人猿向空中拋出骨頭,然後骨頭神奇地變成了宇宙飛船,這就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轉場,這一拋人類已跨越了上百萬年。

影片中最神秘的黑色巨石一共出現了四次,第一次出現在人猿生活的沙漠上,第二次出現在2000年博士登陸的月球上,第三次出現在2001年鮑曼乘坐的宇宙飛船與木星之間,最後一次出現在木星上的豪華房間內。

《2001太空漫遊》劇照

每一次巨石的出現,人類都試圖和它「交流」,然而巨石並沒有做出回應。那麼巨石是什麼?人類駕駛著宇宙飛船到木星究竟去尋找什麼?

影片中人類向外太空不停地探索,看上去像是是尋求宇宙的奧秘和邊界,實際上去尋找生命自身,既生命的起源。巨石就是生命本身,它是生命的過去與現在互相滲透的有機體,當人猿面對它時,人猿就是人類現在對於他們的回填,而人猿同樣地置身於巨石之中。

《2001太空漫遊》劇照

同樣,當博士和飛行員在巨石面前時,他們互相觀照,彼此又是對方。人類不遺餘力地試圖探索生命的奧秘,卻被工具帶入了歧途。無論是骨頭,飛船,還是智能電腦HAL9000,這些工具是人類理性的化身,是把自身置於自身之外去回望,進而迷失了方向。其實答案就在巨石之內,也在自身之中。

《2001太空漫遊》劇照

現在永遠地向過去回眺,過去同樣也向現在滲透並置身其中,二者已無區分,未來已被排除在外。人類不停地向外太空探索的目的不是要尋求人類的未來究竟走向何方,而是要探求生命的起源到底在哪裡。

《2001太空漫遊》劇照

所以影片最後鮑曼迅速地老去,而在黑色巨石後面出現了星孩,生命實現了一次輪迴。看上去人類已經找到了答案,但實際上答案又重新迷失在了新的生命之中。因為人類不能離開「工具」而獨立存在,所以生命永遠無法向內觀看自身,人類也就永遠無法知曉最終的答案。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文化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所提供的超前理念具有裡程碑意義,甚至滲透到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中。太空漫遊對外太空生活細節有著大量描繪:人聲識別系統、平板電腦、太空站、人工智慧等等等等,這些現在都已實現。看過《2001太空漫遊》之後你會發現,許多電影與遊戲的創意設計都是對太空漫遊的延續。
  • 《2001太空漫遊》:傑作何以能歷久彌新?
    《2001太空漫遊》的經典首先來自它的真實,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能夠歷久彌新的首要因素。 看回這些手帳,到今年為止最佳的觀影體驗還是年初在香港電影節看《2001太空漫遊》4K修復版。文化中心的千人大劇場,超大寬銀幕,儘管以前看碟看過不止一次,然而我一直認為庫布裡克這部傑作只有在儘量大的寬銀幕,最大的影廳和最好的音效看過才算真正看過。不久前,曾傳言全國藝聯將引進《2001太空漫遊》修復版,這一被影迷刷屏的消息後來官方澄清消息不實,影迷空歡喜一場。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但拋開這些不談,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三體》三部曲的確有對《2001太空漫遊》的借鑑與發展,「克拉克味」很明顯,故《三體》系列也被稱讚為「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在閱讀兩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也看到兩者的很多異同,接下來就以一個讀者及科幻迷的角度來拙劣的探討分析下兩部作品。
  • 《2001太空漫遊》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
    今天看《2001太空漫遊》,更多應注意它的美學貢獻。它的思想內涵,可惜建構在半個世紀前的科學認知上。1968年,人類首次登月前一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我願意相信,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其面世是為了昭示那個偉大時刻。
  • 《2001太空漫遊》發布重映預告
    11月18日,《2001太空漫遊》將與《發條橙》《妙想天開》《1984》等一同參與英國電影學會舉行的科幻電影展。為此,英國電影學會(BFI)與華納兄弟公司聯手推出了119秒鐘的《2001太空漫遊》全新預告片。
  • 50年了,《2001: 太空漫遊》到底說了什麼
    《2001:太空漫遊》成為當年好萊塢的票房第一。一代嬉皮士竟成了《2001:太空漫遊》在商業上成功的關鍵。像他所說的,《2001:太空漫遊》採用的太空船和空間站設計基本全部來自於NASA。我覺得《2001:太空漫遊》如果可以算是成功了的話,原因在於它影響和打動了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可能不會經常去思考這類問題:人類的命運、人類在宇宙中的作用以及人類跟更高形式的生命之間的關係。
  • 文藝批評·斜目而視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語言: 英語 / 俄語上映日期: 1968-04-02(華盛頓首映) / 1968-05-12(英國)片長: 149分鐘又名: 2001:星際漫遊 / 2001:太空奧德賽這部影片是庫布裡克花了四年時間製作的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製。
  • 永遠不能被超越的2001太空漫遊
    美國時間2020年5月27日,兩名太空人將乘坐馬斯克space X公司研發的「龍號飛船」登上太空。這是第一次由商業的載人飛行任務,根據NASA宣布,此次的載人任務為』未來的月球和火星探索產生深遠影響'。
  • 評《2001太空漫遊》——塵埃落定
    猿人們學會了結繩記事,製造工具……它吸引著人類一步一步來到它的面前,促進了生命的進化,給人類的冒險生活帶來了一種神秘的快樂。在往後的幾百萬年中,巨石不斷地給人們帶來困惑,也不斷的揭示了宇宙的真相。在作品中始終有一塊兒神秘的黑色巨石,它貫穿首尾,仿佛一抹神秘的微笑。
  • 人生三問——《2001太空漫遊》
    老師推薦過,電影清單裡推薦過,驀地和朋友品茗喝茶的時候,又聽到了它的名字——《2001太空漫遊》。就衝這知名度,這部電影就非看不可,何況是部經典呢。《2001太空漫遊》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2001:太空漫遊》裡的確出現了很多超前的概念。比如:視頻電話、空間站中利用自身旋轉的離心力來模擬重力、太空餐的特點以及太空廁所的使用方法等等…這些概念毋庸置疑是超前的,但對我沒有那麼大的震撼。對我產生1震撼的是這樣一種展望:人類以後器官會被機器所取代,當最後機器完全肉體時,我們便可以不再依靠宇宙飛船來遨遊宇宙,甚至到最後,我們可以蛻去肉體,以電磁的形式永生。這種想像衝擊了我。
  • 《2001:太空漫遊》:全新的智慧生命,全新的人類
    小說中寫道,在未來的 2001 年,人類已經可以進行太空旅行了。當時科學家們在月球發現了一塊神秘的黑石——第谷磁場異象一號,巨石將人們的視線引向了土星衛星。兩年後,探索土星的飛船發現號啟程了。無論是人類太空人還是超級電腦,都不知道在這次看似平淡的旅途上其實隱藏著致命的危險和不可告人的目的。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斯坦利·庫布裡克的未來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奇愛博士》、《發條橙》),拍攝於1966年,上映於1968年,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4年後,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從此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2001:太空漫遊》:未來啟示錄
    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電影巨擘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同名電影於1968年先後橫空出世後,毫不誇張地說,科幻小說和電影的領域便矗立著令人矚目的豐碑和燈塔。這兩部作品誕生後直到今天,它們對現實的影響有目共睹,一大批卓越的的科幻小說家和電影導演更是用自己的作品致敬過往與未來。
  • 電影 | 《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許多人以為《2001太空漫遊》是2001年後的電影,其實影片於1968年上映的,它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一部科幻片,根據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2001太空漫遊》:音樂流淌,太空徜徉
    第一次是電影開頭三分鐘的黑暗結束後,音樂伴隨著一顆恆星緩緩升起,將這個場面襯託得極為宏大而壯麗,預示著宇宙的誕生、生命的初生。第二次是在猿人拿起一根骨頭砸碎動物頭骨之時,音樂伴出,將猿人懂得使用工具這一幕彰顯得十分神聖而重大,意味著猿人在進化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100 多年之後,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在他執導的電影《2001 太空漫遊》中,首次將《藍色多瑙河》與浩瀚的宇宙相接,流淌的音符仿佛在訴說廣闊太空的深邃與神秘,使人沉浸其中。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部影片早已是眾多影迷心中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同時也開啟了科幻電影新的大門。
  • 閒聊老電影 (2)《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
    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終結》《2001太空漫遊》《與拉瑪相會》(最新譯版似乎已經改成《與羅摩相會》了)、海因萊因的《星船傘兵》《異鄉異客》、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銀河帝國》三部曲幾乎都是在50到70年代間創作的——二十世紀上半葉那些偉大的科學突破正在以可見的速度轉化為實用的技術,也許《2001太空漫遊》最經典的鏡頭中猿人擲向天空的骨頭還未落地就進化成宇宙飛船過於誇張,但是一個幼年時還在留著鼠尾辮的人在暮年就得以見到人類登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