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過去了,《2001太空漫遊》仍是最酷的科幻電影

2020-12-02 澎湃新聞

半個世紀過去了,《2001太空漫遊》仍是最酷的科幻電影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戀水

2014-10-23 17:37 來源:澎湃新聞

《2001太空漫遊》最新版預告片(01:59)

       庫布裡克的舊作《2001太空漫遊》將與《發條橙》、《1984》、《妙想天開》等一同參加11月8日英國電影學會舉行的科幻電影展。為此,英國電影學會(BFI)與華納兄弟公司聯手推出了119秒鐘的《2001太空漫遊》預告片,為46年來的第一次。

       預告片中,科幻導演們紛紛向其致敬。阿方索·卡隆說:「美麗又神秘,它是電影史中的黑石。」 克里斯多福·諾蘭說:「世界上只有一個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純粹的電影。」

       和影片一樣,聲音和影像的結合依然是預告片最攝人心魄的地方。智能電腦HAL的聲音如同一隻冷靜的眼睛注視著角色們、《藍色多瑙河》是靜謐宇宙的優雅註腳、《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則開啟記憶閘門,讓人回憶起半個世紀前的這次宇宙奇幻之旅。

       1968年問世以來,《2001太空漫遊》從未丟失其「最佳科幻電影」的桂冠。這部極其漫長枯燥,又極其璀璨震撼的電影,其實已經脫離科幻電影的範疇,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

       當年阿瑟·克拉克和斯坦利·庫布裡克共同構思這個故事,小說和電影幾乎同時面世,卻大不相同。克拉克的原著裡人物豐滿,有血有肉,庫布裡克的影片卻冰冷如宇宙,無論是人物還是智慧電腦HAL都被抽離了多餘的情感,視角有如上帝。

       甚至有人認為庫布裡克之所以把原著中金字塔形狀的Monolith黑石改成長方形,有一個原因就是當觀眾聽著開場和中場音樂的時候,這塊象徵無上智慧和永恆的黑石就如同無所不在的上帝,在影院靜靜地注視著觀眾。向尼採的同名哲學作品致敬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是黑石發出的聲音,或者說它是來自上帝的歌聲。

       和庫布裡克的其它影片一樣,《2001太空漫遊》是完全開放的。當一群猿人們在黑石的神秘注視下靈光乍現,以獸骨作工具踏入智慧大門後向空中一擲,獸骨成為宇宙飛船的一瞬,人類發展的一場大夢就這樣被濃縮進了這個史詩般的蒙太奇中。

       在隨後的影片中,無論是電腦HAL殺死人類獨自執行任務,還是波曼船長卸掉電腦的內存條繼續尋找黑石,掉入星際大門,目睹自己老死最終成為永生的智慧體,都是庫布裡克呈現的一個無善無惡,無因無果的世界。你可以用宗教的思維來解釋,亦能冷眼旁觀,將之看作宇宙中無意義的一瞬。

       看《2001太空漫遊》是需要耐心和寬容的。冷寂的時候,全片對白少於40分鐘且大都無情感且缺乏敘事主旨,大量古典音樂作配樂,以冷酷的環境音樂填補聲音和情感上的空白;狂亂的時候,那段十來分鐘的墜入星際門之後的景象,瑰麗的光影劇烈交織,宇宙因異常的光線和詭異的色彩而變得扭曲和瘋狂。

       看《2001太空漫遊》亦需要想像力。它帶來的是和傳統西方文藝作品全然不同的體驗。缺乏對話、人物、衝突,長鏡頭裡只有很少的動作,大面積的白色,以及對細節的執著,都需要觀者全情投入其中,才能進入這個脫離日常的世界。

       1968年影片首映的時候,評論家們分為兩個陣營:認為它是裝腔作勢的虛偽之作,或者將之視為超越科幻電影範疇的神作。事實是,影片放映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之後,仍有觀眾不斷地重回電影院,像吸毒成癮一般重溫這部影像和音樂結合的作品,或者僅僅為了再看一遍最後的那場視覺盛宴。

       不管是否真心喜歡,所有的電影導演都承認它對之後科幻電影的影響,尤其在主題的選擇與特效上——人工智慧成為日後科幻電影的最重要主題;影片中所有被認為是「電腦繪圖」的特效,都千真萬確地是由手工繪製而成的動畫手稿,而全數的連續鏡頭特效,都是以傳統手法,利用幻視及模型來達成效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太空漫遊

相關推薦

評論(31)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100 多年之後,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在他執導的電影《2001 太空漫遊》中,首次將《藍色多瑙河》與浩瀚的宇宙相接,流淌的音符仿佛在訴說廣闊太空的深邃與神秘,使人沉浸其中。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部影片早已是眾多影迷心中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同時也開啟了科幻電影新的大門。
  • 電影 | 《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許多人以為《2001太空漫遊》是2001年後的電影,其實影片於1968年上映的,它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一部科幻片,根據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2001太空漫遊》被稱為科幻電影的終極,半個世紀過去仍然很牛
    尊重電影本身,還原真實劇情,大家好,這裡是尊說影視,我是尊寶。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在遼闊的東非大草原上,生活著這樣一群猩猩,他們每天除了辛苦的覓食之外,還要隨時提防著更大的食肉動物的捕殺。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
  • 影視點評:《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太空科幻電影
    《2001 Space Odyssey》,即《2001太空漫遊》,被稱為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學涵義無人能懂的科幻電影。就是這部電影讓我期待了很久,終於完完全全地看完了整部電影,發覺有很多東西都已經被抽乾一般,需要不斷地重複才能更在文本中發掘出來。
  • 美國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庫導的《2011太空漫遊》也是早有耳聞,伴隨著這部電影的永遠都是「哲學」「經典」這些高深莫測的形容詞。我好不容易抽出一整段時間看了這部電影,看之前還平復了幾次心情,就差沐浴更衣了。1968年以前,類似的電影真的不多,庫導算是開創者,開創了兩點:1、當時驚為天人的特效;2、嘗試從高維度層面審視人類的視角。這兩點把電影工藝往前推進了至少20年。第一點往後的不少科幻電影都有它的影子,比如《銀翼殺手》、《星球大戰》這樣的。
  • 《2001太空漫遊》賞析:依然是科幻電影史上最亮的那顆星!
    、海因萊茵齊名的世界三大科幻作家,也是公認的硬科幻大師,以前番薯哥對那些什麼所謂的大師都嗤之以鼻,覺得都是捧起來吹起來的,就那回事吧,但是克拉克不一樣,我是先看了他的小說,後來才知道他是個大師,那他真是大師,記得番薯哥最早接觸的科幻書籍就是《與拉瑪相會》和《拉瑪二號》,這兩本書是拉瑪系列叢書,真的是讀得如痴如醉,把地球和外星球的那種劍拔弩張的對峙寫到了極致,當然,要說起克拉克老爺子最著名最經典的小說
  • 來自50年前科幻的魅力,被稱科幻電影教科書—《2001太空漫遊》
    《樹葉看電影》主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些1895-1976年的優秀電影藝術作品。說到電影類型,科幻一直都是樹葉最喜歡的題材。以科學假設虛構的故事,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幻電影中經常性的會出現未來世界、宇宙飛船、時間穿越以及外星人等元素。
  • 科幻迷們有福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文/半島記者 黃靖斐電影《流浪地球》的火爆點燃了中國影迷、讀者對科幻電影、小說的期待,引爆了閱讀科幻小說的狂潮。但很多人不知道,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都受到一部「科幻神作」的影響,就是《2001:太空漫遊》。正值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讀客文化推出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讓處在閱讀狂潮之中的國內讀者,再次領略這部「科幻界」曠世之作的魅力。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偉大的科幻電影
    《2001太空漫遊》自從上映以來就被有被冠為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稱。詹姆斯卡梅隆在節目裡提到,他曾經在電影院看了五遍《2001太空漫遊》,其中一次,有一個人直接衝到銀幕前大喊「It's God,It's God」。2001因為他所提出地問題之尖銳和深刻,也被我們稱為硬核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品,他包含了,人類進步的源泉,對科技的恐懼,人類的定義,宇宙對於人的無限。
  • 現代科幻電影鼻祖,2001太空漫遊,時隔51年現在看依然經典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是所有人公認的一部現代科幻電影鼻祖,毫不誇張的說,這部電影影響了很多後續科幻片的創作,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內容立意,十幾年後的今天我們再看,依然可以把它稱之為佳作喜歡這部電影的朋友對它的討論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閒聊老電影 (2)《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
    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終結》《2001太空漫遊》《與拉瑪相會》(最新譯版似乎已經改成《與羅摩相會》了)、海因萊因的《星船傘兵》《異鄉異客》、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銀河帝國》三部曲幾乎都是在50到70年代間創作的——二十世紀上半葉那些偉大的科學突破正在以可見的速度轉化為實用的技術,也許《2001太空漫遊》最經典的鏡頭中猿人擲向天空的骨頭還未落地就進化成宇宙飛船過於誇張,但是一個幼年時還在留著鼠尾辮的人在暮年就得以見到人類登月的
  • ...州發現神秘金屬物體 「撞衫」庫布裡克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媒體將這一發現與斯坦利·庫布裡克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一幕相提並論,引起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實際,這不是世界電影大師庫布裡克第一次上熱搜了。原因是就在前一年,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剛拍完一部登月題材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影片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特效,並且與美國宇航局NASA合作,成就了電影技術與太空探索互相促進的美談。
  • 《2001太空漫遊》50周年:一部電影和一整個時代
    安妮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很難想像,現在大眾對人工智慧的很多印象,其實來源於半個世紀前的一部科幻電影。1968年的4月,這部影片在美國上映。冗長、晦澀、哲學,是電影給人最直觀的感覺。給觀眾留下最深印象的敘事線,莫過於人工智慧「殺人事件」。這段的主線講述了在2000年,人類在月球上發現了一塊向木星發出強烈信號的黑石,美國政府便派出飛船前往木星查看。這艘飛船上個有兩名太空人,3名處於冬眠狀態的科學家,和一臺叫HAL9000(哈爾)的超級計算機。
  • 人生三問——《2001太空漫遊》
    作者丨錦上花看之前,這部電影已經是如雷貫耳。老師推薦過,電影清單裡推薦過,驀地和朋友品茗喝茶的時候,又聽到了它的名字——《2001太空漫遊》。就衝這知名度,這部電影就非看不可,何況是部經典呢。《2001太空漫遊》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影片獲得當年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獲最佳視覺效果獎,獲1968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美工獎。
  • 《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電影中是什麼水平和地位?
    現如今,電影業技術發達,形形色色的科幻電影,特效華麗逼真,讓人審美疲勞。殊不知在上世紀60年代,英國和美國就聯手拍出了一部鴻篇巨製的科幻電影,也就是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部《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開端,像猩猩一樣的史前人類集群生活。
  • 科幻電影NO.1《2001太空漫遊》?有人表示這部電影可以一爭高下!
    談起科幻電影,不得不說的是1968年上映的巨作《2001天空漫遊》。該電影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依據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影片榮獲當年4項奧斯卡電影提名,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電影」之一。
  • 半世紀過去,它依然是最偉大的科幻片 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
    沒錯,《2001太空漫遊》已經是整整半個世紀前的電影了!斯坦利·庫布裡克,任何修飾性的前綴加到這位電影大師的名字前都不過分。        時間閃回到上世紀60年代,美蘇倆國此時處在冷戰白熱化的階段。
  • TANC | NASA紀念「2001:太空漫遊」50周年,從它開始讀懂庫布裡克
    於1968年4月在美國正式公映的《2001太空漫遊》,轉眼已經誕生50周年。半個世紀過去,這部由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電影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幻影迷心中的聖經,影響了後世諸如《黑客帝國》《盜夢空間》《星球大戰》等作品及其導演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