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科幻電影歷史的《2001太空漫遊》為何備受推崇

2020-12-02 阿山帶你觀電影

對於很多人來說,有一些電影,一生中非看一次不可的,而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就是其中之一。

這部電影的內容及其重要成就無須再贅述;電影劇本由亞瑟克拉克的原著同名小說改編,長達160分鐘的影片則分成三段,並由代表高智慧生物的神秘黑色石板貫穿。

人類之黎明,身處於豐饒之中卻逐漸饑渴致死的人猿們,經由神秘石板的啟發而學會了如何使用工具,因而能殺死動物、開始吃肉。

經典的獸骨切接太空船之後,是一系列的現代科技成就(在當時是想像) 經由巨輪轉動的太空站、紅白分明的室內擺設、太空人食物及無重力廁所、月球上發現的被故意埋進地底的黑色石板極致地表現。

之後緊接著漫長單調的木星任務(或者說前往木衛泰坦星尋找石板任務),兩位太空人和哈爾9000型電腦之間令人毛骨悚然的角力,惡夢的實現。

在這趟旅程的最後,大衛毀掉了電腦並被力場吸入另一個空間之中,看見了難以描述的放射狀閃亮星群、超越視覺經驗的彩色空間,並最終來到人類生活的空間。

這個人類的空間,經由搭乘飛行器、穿著無重力裝備的太空人對比,卻同樣顯得不真實、沒有現實感。

它雖然有著家居的擺設(床、餐桌、雕像和壁爐),卻被由地板打出的白色光線照耀得極陌生,藉由這種極抽象的表現和古典西方的擺設(仿佛是要以古典藝術的成就涵納所有人類生活的狀態),竟創造出另一種意義的永恆和太空人相互輝映。

大衛在這個奇怪的白房間裡一層又一層地看見自己的生老病死,最後化為嬰兒的胚胎,人類的地位和巨大星體互相凝視。

這個鏡頭雖是一種對人類科技地位裡程碑式的刻畫,在我看來卻有種極端的暴力與悲傷、一種法西斯式的美學,經由個人微小不足道的毀滅,成就全人類的藝術。

這部電影到底來說還是太美了,從誕生到今日被盛譽不已,它不僅包含不可思議的技藝和製作、也同時在當代知識的最前端上。

以今日的電影發展史來看,它影響著眾多導演及科幻電影,例如,《星際大戰》的導演喬治魯卡斯(George Lucas)。

在當時還是個電影學生,無疑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也使他決定要在自己的科幻片中做得更好。

此外,這部電影讓當時觀眾第一次認真看待科幻電影。

美國好萊塢六零年代的科幻電影幾乎都是B級片,就是有龐大可笑的怪物和等待救援的美女那種,是屬於娛樂效果、沒有太大重要意義,庫布裡克進入科幻電影的類型拍了太空漫遊,卻也讓科幻電影和其他更宏偉議題連結在一起。

超乎想像之外地,庫布裡克本身對科幻小說並無太大興趣,他拍這樣的電影總是有自己的理由,他說:我想要拍一部電影來改變既有的形式。

在電影敘事的方式上,則用精心設計的剪接挑戰了我們的理解,例如兩位太空人躲在艙裡秘密進行交談,鏡頭在兩人無聲的嘴唇間橫搖來去。

接著切接到代表哈爾眼睛的閃爍著紅燈的鏡頭,我們才突然理解到電腦竟能讀懂唇語。

包後半段透過大衛的眼睛觀看,卻也同時交叉剪接他的眼睛大特寫、每眨一下就變換一種顏色。

整部電影,籠統地說來都是關於觀看,但這種電影語言前所未見,觀眾必須自行組織理解,但是,即使無法理解意義也仍然完全被影像佔據,跟隨著鏡頭經歷一趟太空旅程。整個太空旅程之所以使人信服,相當程度必須歸功於模型。

那些飛行器都非常寫實,而流線型平滑的太空船設計,在當時並非由好萊塢的工作人員設計,而是由科技工程師來操刀;特效也使用了當時最好的技術。

例如法朗克和大衛兩人在三百六十度旋轉的太空艙中移動一鏡,旋轉的其實不是背景,鏡頭貼在實際旋轉的前景,因此創造出背景的無重力艙旋轉的錯覺。

另外一個有趣的例子則是哈爾(HAL這三個字母正好在IBM之前)本身,六零年代電腦的發展還十分原始,哈爾的眼睛、按鍵(而非能輸入文字的鍵盤) 都是當時對於未來電腦的想像。

這部電影創造了完美的幻覺讓你看見,而且如此緩慢、使人信服,它完全不同於現在過度使用CG技術、動畫特效做出的光速變換的太空,宛如歌劇的配樂。

每一個元素的使用,完全基於寫實主義,甚至包括極為表現性的呼吸聲。

當代沒有任何人能否認,在美國這一代的導演中庫布裡克無與倫比的重要性。

以當今的眼光檢視,還可以發現它是一則預言、對人類科技的憂慮及警告。

在六零年代,美國普遍對科技相當樂觀,正如甘迺迪激昂喚起國族信心的說詞:美國人要登陸月球,並不因為其簡單,而是其困難。

事實上,美國人登陸月球在這部電影誕生之後的一年,電影的設計卻仿佛先知。

糊狀食物、無重力廁所等東西都已被想到、路線甚至超越月球—去到火星;庫柏力克稍稍有點反其道而行:沉悶單調、一圈復一圈的繞行,宛如籠子裡的老鼠,包括哈爾電腦意料之中的叛變,這些設計以它極令人驚嘆的姿態,隱隱對於人類科技表達不信任。

而太空船上的人們都看著螢幕(視頻電話、電影觀賞、操作太空船時也依賴螢幕),這種視覺極依賴螢幕卻不看著其他人的人類新關係,也仿佛預言了現代人依賴電腦所產生的關係危機。

據說2090年時筆記型電腦會擁有全人類的記憶,電影中哈爾電腦的心臟及記憶位於一個狹窄的房間內、記載在透明的晶體上,這對於六零年代是一種幻想,現在卻以一一成真且更駭人——記憶晶體形狀越來越小,人類的記憶則過度依賴科技。

《太空漫遊》揭示了最深奧的問題,這個問題超越人文、語言、及信仰,關係到人類的合法性、人類知識的認知與目的,並且挑戰了現在對於宇宙的認識,即:對於上帝的概念。

庫布裡克在訪問中說:神的概念在這部電影中是非常中心的問題,但這個神不同於傳統的定義,而是科學定義上的神。

生命形式之謎、其他星球上生物存在的可能、和高智慧生物接觸,這部電影試圖回應這些渴望,並想著人類在宇宙的未來。

庫布裡克所說的神大概是史賓諾沙式的神、也是愛因斯坦所相信的那種,瀰漫充滿在全宇宙中、掌控著生命形式的最高原則。

人類對神的概念一直以來都被科學影響,透過這部電影,在哲學的層次上,我們進入一種看待未知未來的視角,而人們全部都在其中。

本文由原創,歡迎留言關注。

相關焦點

  • 電影 | 《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許多人以為《2001太空漫遊》是2001年後的電影,其實影片於1968年上映的,它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一部科幻片,根據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100 多年之後,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在他執導的電影《2001 太空漫遊》中,首次將《藍色多瑙河》與浩瀚的宇宙相接,流淌的音符仿佛在訴說廣闊太空的深邃與神秘,使人沉浸其中。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部影片早已是眾多影迷心中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同時也開啟了科幻電影新的大門。
  • 科幻迷們有福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瘋狂的外星人》用其影版配樂說到《2001:太空漫遊》,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同名電影,1968年這部電影推出後在美國拿下了當年的票房最佳,並在次年奧斯卡上獲得最佳視覺效果獎,以及三項提名,時至今日,不管在任何國家,提到科幻電影,就不能越過《2001:太空漫遊》,它早已成為影史公認的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 來自50年前科幻的魅力,被稱科幻電影教科書—《2001太空漫遊》
    樹葉推薦:斯坦利·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大家好,又到了本期公版電影推薦,老規矩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公版比如漫威《毒液:致命守護者》《復仇者聯盟》系列,DC《海王》《正義聯盟》,再比如《變形金剛》《大黃蜂》等等都有諸多科幻元素在裡面,那麼要論「最佳科幻電影」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但樹葉覺得《2001太空漫遊》絕對稱得上「最佳科幻電影」的頭銜。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
  • 美國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庫導的《2011太空漫遊》也是早有耳聞,伴隨著這部電影的永遠都是「哲學」「經典」這些高深莫測的形容詞。我好不容易抽出一整段時間看了這部電影,看之前還平復了幾次心情,就差沐浴更衣了。開頭先來一段交響樂與黑屏,然後出電影公司logo,再來一段黑屏交響樂,開頭便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同時也為欣賞不來的觀眾打了一劑預防針:早離場早幸福。電影的情節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講述一個太空人在更高等生命的指引下成為高維度生物的故事(額,這個好像也不簡單...)
  • 影視點評:《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太空科幻電影
    《2001 Space Odyssey》,即《2001太空漫遊》,被稱為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學涵義無人能懂的科幻電影。就是這部電影讓我期待了很久,終於完完全全地看完了整部電影,發覺有很多東西都已經被抽乾一般,需要不斷地重複才能更在文本中發掘出來。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偉大的科幻電影
    《2001太空漫遊》自從上映以來就被有被冠為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稱。詹姆斯卡梅隆在節目裡提到,他曾經在電影院看了五遍《2001太空漫遊》,其中一次,有一個人直接衝到銀幕前大喊「It's God,It's God」。2001因為他所提出地問題之尖銳和深刻,也被我們稱為硬核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品,他包含了,人類進步的源泉,對科技的恐懼,人類的定義,宇宙對於人的無限。
  • 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經典的科幻史詩巨著,《2001太空漫遊》,這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影響了其後所有的科幻片創作。無論是在拍攝技術還是內容的立意方面,讓50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然讓人嘆為觀止,這麼多年來,大家對這部片子的的討論也從未終止過。
  • 半個世紀過去了,《2001太空漫遊》仍是最酷的科幻電影
    半個世紀過去了,《2001太空漫遊》仍是最酷的科幻電影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戀水 2014-10-23 17:37 來源:
  • 為什麼大家都愛《2001太空漫遊》科幻經典定義時代
    對於那些熱愛電影的人,《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個揮不去的魔咒,它總是不時地從各式各樣,相關或不相關的電影評論裡跳出來,看得你心煩意亂。《荒島餘生》裡漂流荒島的湯姆漢克斯,蹲在岸邊看著衝上岸的快遞箱子,這是向《2001太空漫遊》致敬;《第22條軍規》美女出場時放的配樂,是向《 2001太空漫遊》致敬。就連《少林足球》的片頭,都是以一貫的星爺作風,向《2001太空漫遊》致敬。
  • 《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電影中是什麼水平和地位?
    現如今,電影業技術發達,形形色色的科幻電影,特效華麗逼真,讓人審美疲勞。殊不知在上世紀60年代,英國和美國就聯手拍出了一部鴻篇巨製的科幻電影,也就是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部《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開端,像猩猩一樣的史前人類集群生活。
  • ...州發現神秘金屬物體 「撞衫」庫布裡克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媒體將這一發現與斯坦利·庫布裡克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一幕相提並論,引起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實際,這不是世界電影大師庫布裡克第一次上熱搜了。原因是就在前一年,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剛拍完一部登月題材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影片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特效,並且與美國宇航局NASA合作,成就了電影技術與太空探索互相促進的美談。
  • 現代科幻電影鼻祖,2001太空漫遊,時隔51年現在看依然經典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是所有人公認的一部現代科幻電影鼻祖,毫不誇張的說,這部電影影響了很多後續科幻片的創作,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內容立意,十幾年後的今天我們再看,依然可以把它稱之為佳作喜歡這部電影的朋友對它的討論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1964年,已經名聲大噪的電影大師庫布裡克,邀請科幻之王阿瑟·克拉克出手,兩位天神決定一起創作一部科幻作品。這一幹就是四年!4年後,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從此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科幻電影NO.1《2001太空漫遊》?有人表示這部電影可以一爭高下!
    談起科幻電影,不得不說的是1968年上映的巨作《2001天空漫遊》。該電影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依據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影片榮獲當年4項奧斯卡電影提名,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電影」之一。
  • 閒聊老電影 (2)《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
    太空漫遊》了,如果加上看原著小說(儘管這部電影的創作過程可能談不上「改編自小說」,克拉克和庫布裡克幾乎是同時協助對方完成了各自的作品),那可能就不止六七遍了。前三次我都是努力沉浸在電影中,而這次我試圖抽離出來看,但是我(部分地)失敗了。事實證明《2001太空漫遊》並不像某些人想像中那麼生冷硬核難以融入,觀眾也許會對某些片段感到無聊,但是卻無法移開眼睛——這是一部能夠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時間中完全佔據你的大腦的影片。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2001太空漫遊》賞析:依然是科幻電影史上最亮的那顆星!
    2001太空漫遊要說起番薯哥的科幻愛好的道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作家:亞瑟克拉克,是與阿西莫夫,非《2001太空漫遊》莫屬了。另外,就是感覺好無聊,一半時間都是只有配樂還有各種鬼哭狼嚎,現在再回看,感覺當時的認知好膚淺啊,雖然是距今已有50年歷史的「高齡老電影」了,從很多方面來看,電影放到今天仍然是佼佼者,之前看了很多影評,說這部電影是什麼封神之作,不可逾越的裡程碑,感覺吹過頭了,但是番薯哥再一次看完後,基本認同此看法,至少從影片的前瞻性和思想性上來說,不敢說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幾乎所有後來的經典科幻電影都有它的影子
  • 《2001太空漫遊》——宇宙的想像力
    沒有一句臺詞,用長達6分鐘的時間來描繪導演心中史前的洪荒景象,是60年代著名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開頭。很多不喜歡,或者對節奏緩慢的科幻片沒有多大興趣的人,很難看的下去這部電影。可是喜歡的人,慢慢坐下來,靜靜的看著,反倒會沉浸其中,甚至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