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史和文學史上,有一部雙雙封神的神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
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1981年,正值高考的劉慈欣,第一次讀到了《2001:太空漫遊》,由此開啟了他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的起點。
時至今日,劉慈欣仍然時時懷念《2001:太空漫遊》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更不放過任何一個場合瘋狂表達自己對這本神作的崇敬,他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這自然是大劉的自謙,但也足以證明《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界無法逾越的地位。
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拿下科幻界的最高大獎——雨果獎,但他沒有去現場領獎。
三年後,他拿下「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由《2001:太空漫遊》作者阿瑟·克拉克創立。這次大劉不僅親自前去領獎,還用一段長達15分鐘的演講表達了對克拉克的崇拜!對劉慈欣來說,寫出《2001:太空漫遊》的克拉克,遠比雨果獎重要。
閱讀這本書,已經成為風靡全球的文化現象
從沒有一部作品像《2001:太空漫遊》這樣,憑一己之力,掀起一股風靡全球的文化現象。
1964年,已經名聲大噪的電影大師庫布裡克,邀請科幻之王阿瑟·克拉克出手,兩位天神決定聯手創作一部科幻作品。於是這一幹就是四年。
四年後,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從此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公映當年,斬獲1座奧斯卡大獎、3座英國電影學院大獎,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影響後世一切科幻電影。
受到過《2001:太空漫遊》影響的電影:《星際穿越》《黑客帝國》《降臨》《流浪地球》《阿凡達》《地心引力》《飛向太空》《異形》《第三類接觸》《人工智慧》《終結者》《超時空接觸》《普羅米修斯》......
小說版《2001:太空漫遊》更是紅到發紫,出版之初就以最快速度橫掃所有科幻榜單。被《紐約時報》稱為「科幻小說的裡程碑」,幾乎每個「一生必讀」的書單上都有《2001:太空漫遊》。
劉慈欣說:科幻文學到此便抵達一個頂峰,之後再也沒有人能超越。導演過《銀翼殺手》及《異形》系列的雷德利·斯科特也曾說:《2001:太空漫遊》之後,科幻小說已死。
神作《2001:太空漫遊》對我們的影響,早已不止於一部科幻小說:它對未來航天科技的構想,直接影響了現今人類航空技術的發展;它將人工智慧的發展大大超前幾個世紀;它還將科幻上升到哲學高度,用劉慈欣的話說就是「空靈的高度」!
可以說,《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涵蓋科學、生物、建築、文學等領域的超級神作。
人類對太空的想像到這本書為止
那《2001:太空漫遊》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呢?
如果人類的想像力有極限,那這個極限就到《2001:太空漫遊》為止。它所講述的故事太超乎想像了!關於對人類自身和太空的探索,它已經達到了人類想像力的盡頭,以至於看完書後你甚至會懷疑:
這本書不是虛擬的科幻,而是世界的真相。
故事由一塊跨越300萬年歷史的神秘石板開啟。
300萬年前,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一群猿猴,面對遍地捕食者和緊缺的食物,他們瀕臨滅絕。直到有一天,一塊神秘的黑色石板從天而降。有些好奇的猿猴接觸了石板,結果發生過了質的變化——石板開啟了他們的心智。當晚,他們用工具偷襲並殺死了一隻獵豹。這就是人類的起源。
300萬年後,在月球背面,美國科學家挖掘出了另一塊黑色的石板。石板向土星發射了一段電波,於是五位太空人與一臺超級AI被秘密派往土星,開啟了人類史上最遠的遠徵!
神秘的黑色石板,從300萬年前促使猿類向人類進化,到現在指引人類駛向太空的更深處。一場十億公裡的太空漫遊,帶領我們去解開人類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揮之不去的疑問:
我,從哪裡來?
人類的誕生究竟是自然演化,還是更高級生命的一場實驗?而宇宙文明演化的終點,究竟又在哪裡?
讀完《2001:太空漫遊》,你會看到阿瑟·克拉克給我們留下的恢宏答案。
每個人一生必讀的書單上,都有《2001:太空漫遊》
寫成這本神作的阿瑟·克拉克大師是誰呢?他是 「科幻三巨頭」之一,和阿西莫夫齊名。
他是無數科幻大師的偶像:《降臨》作者特德·姜、《美國眾神》作者尼爾·蓋曼、《三體》作者劉慈欣......
他被稱作「太空預言家」,曾成功預言太陽帆、人工智慧、人類登月。他的《2001:太空漫遊》更是成為了一顆種子,不斷激勵著人類仰望與探索星空。
1969年,代表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就是它的鐵桿書迷,多次受這本書鼓舞。整個NASA上上下下,幾乎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粉絲。
有條至關重要的衛星軌道用他的名字命名: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又稱克拉克軌道,幾乎完全按照克拉克的預言所設立。
時至今日,《2001:太空漫遊》已經成為了一種全世界的文化現象。它代表著人類想像力的極限,代表著人類星辰大海的太空夢,它所承載的意義,就是人們頭頂那片星空。
只要你哪怕只有一瞬間不被這沉重的大地和庸碌的生活所束縛;只要你哪怕只有一瞬間仰望星空;只要你哪怕只有一瞬間嚮往過那片廣袤絢爛的宇宙——那《2001:太空漫遊》就永遠是你最值得閱讀的那本書。
作者簡介: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2008)英國科幻作家,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王,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並稱為「20世紀科幻三巨頭」。他一生創作過100多部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作品總銷量1億多冊,並多次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等科幻至高獎項。1986年,獲得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協會終生成就獎——大師獎。
克拉克也被譽為偉大的太空預言家,獲得過數學和物理學一等學位。他針對太空技術作出的許多預測都成為現實,他曾預言過人體冷凍、大腦記憶備份、全球通訊衛星、地震預測等尖端技術,地球靜止軌道正因他而被命名為「克拉克軌道」。
克拉克的作品以詳實精準的科技描述著稱,並運用其哲學的思考方式,探求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人類與人類技術所能達到的極限。《2001:太空漫遊》是克拉克「太空漫遊」四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他極負盛名和被公認的至高傑作!
他在本書對人類起源和宇宙文明作出了終極而恢弘的構想,並預言了一系列人類目前已達到和未達到的科學技術。自出版以來,本書一直被視為科幻小說的裡程碑,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