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炮轟餘華:他的作品優秀,無非就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襲

2020-12-05 楊田說育兒

新京派代表作家王朔,自出現在大眾視野以來,一直以敢說,能說,咄咄逼人且肆無忌憚的姿態,表露自身的思想動態,尤其是體現在對於其他文化名人的評價上。

他習慣公開批評眾多文化名人,言辭激烈,因而被稱作「文壇惡評家」。那些年確實得罪了不少人,比如他就曾公開言辭激烈地批評過著名作家餘華。

王朔炮轟餘華:他的作品優秀,無非就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襲

在一次採訪的過程中,王朔針對餘華的為人以及他的作品曾作出如下的評價:「餘華,他要沉不下來,就沒戲……關鍵是他看不得別人好……躺在屋子裡打不開自己的內心世界……那點假淚無非就是看完別人的東西留下的一點聯想而已……前者寫不過《活鬼》,後者寫苦難,也寫不過閻連科、劉震雲……餘華是跪得最狠的,都跪出膝蓋印……無非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襲,就這點區別。」

對於這樣的評價,有的人認為他評價的很到位,有的人認為他這樣的評價不太恰當。雖然各人有個人的看法,也不能一下就否定別人的努力,況且餘華的實力和才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餘華大家應該即便是沒有讀過他的作品,對於他這個名字也絕不會陌生。

代表作《活著》一書自1993年出版以來就暢銷不衰,2019年登頂京東圖書暢銷榜榜首,豆瓣上給出了9.4分好評,1994年的同名電影也獲得了9.2的高分。

到今天,已被譯介至英、法、德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橫掃國內外10項大獎,作者餘華也憑藉這部作品於2004年獲得法蘭西藝術和騎士文化勳章。

《活著》主要講述了福貴由一位吊兒郎當的地主少爺,變成家裡一貧如洗的普通佃農,後來又被隊伍抓去當了壯丁,最終回到家經歷妻子、兒子、女兒、女婿等一系列人離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的故事。

這本書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餘華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如何對生加以崇敬,如何對死敬而遠之,如何去理解活著的意義。

很多讀者在閱讀的時候,都會被書中的苦虐情節所感染,其實苦難才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人生不是處處稱心如意,充滿了苦難和挫折,但生活又會常常給予驚喜,苦難和快樂並存。

小說雖然只有12萬字,卻將其歷史性和文學性表達得淋漓盡致!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

這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因為當你翻開這本書以後,就會被裡面的內容所感染,直到看完。

《活著》通俗易懂,幾乎沒有任何閱讀門檻,識字就都能讀。它的篇幅非常簡短,三四個小時就可以讀完。

但讀完之後,帶來的心理衝擊和震撼,不僅是讓你流下熱淚,更讓人若有所思、難以釋懷。

每天見慣了車水馬龍、紅燈酒綠,有誰真正的去思考過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想只有在讀過《活著》後,我們才能真正地去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既然要活著,那就好好地去活著,去真正地讀懂活著的意義。

在這裡給朋友們推薦這一本《活著》,正版書籍現在只要28元!僅僅一頓飯錢,讓我們不再深陷泥潭,去體會活著的真實的含義,去擴寬自己的眼界。

相關焦點

  • 王朔:魯迅光寫短篇是可疑的,被認為是雕蟲小技?
    都說"文人相輕",在文學界中,有一人用"犀利的毒舌"評遍文壇,不管是誰都敢侃:說中國作家"沒幾個及格的",說郭敬明是"小偷"、餘秋雨"冒頭裝大師"、餘華"無非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襲",甚至還出了本書,專門用來挑戰金庸:初讀金庸是一次很糟糕的體驗:情節重複,行文口囉嗦永遠是見面就打架,一句話能說清楚的偏不說清楚,而且誰也幹不掉誰一到要出人命的時候
  • 劉慈欣: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在電影史和文學史上,有一部雙雙封神的神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
  • 莫迪亞諾獲諾貝爾獎 王小波致敬王朔模仿(圖)
    原標題:王小波致敬,王朔模仿   衡量一個作家的地位,譯本的多寡是標準之一,莫迪亞諾在30年間被反映出版了十來種著作,《暗店街》更是有了四種譯本之多,或許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讀者對他的熱情。與此相應的,是兩位中國流行作家,王朔和王小波都曾經公開表達莫迪亞諾對自己的影響。
  • 賈玲應該懂:借鑑、模仿和抄襲,這是三個不同的概念!
    5月4日,百家號發布資訊《賈玲抄襲事件持續發酵,過往言論被扒!稱抄襲僅佔1分鐘無傷大雅》。該資訊稱,有網友曝出賈玲之前的小品涉及抄襲的消息,震驚一眾網友。看到此資訊,我們吃驚:賈玲翻車了嗎?我不信!除非有確鑿證據!
  •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 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據出版方介紹,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中國以來,《2001:太空漫遊》影響了幾代中國讀者和科幻作家,劉慈欣、韓松、吳巖、陳楸帆等知名科幻作家都是它的擁躉。這本書是作者克拉克對人類探索太空和自身作出的終極而恢宏的構想。克拉克的作品以翔實精準的科技描述著稱,成為「硬科幻小說」的代名詞,尼爾·蓋曼就將克拉克視為「最硬核的科幻作家」。
  • 音樂人小蟲炮轟王力宏就會抄 藝人抄襲大盤點
    音樂人小蟲炮轟王力宏就會抄 藝人抄襲大盤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3日 19:04 來源:新浪     花兒樂隊(聽歌,blog)越抄越火    說起「抄襲」開始被人廣泛關注甚至後來成為炒作妙方的源頭,應該就是花兒樂隊了。當年小小的花兒樂隊曾是令中國搖滾樂壇眼前一亮耳邊一震的朋克新勢力,2004年憑藉《我是你的羅密歐》成功轉型為流行演唱組合讓許多人大跌眼鏡,接受採訪時大張偉拿F4(聽歌)作例子說,「他們的歌不好聽卻有幾百萬歌迷,歌再好只有幾千聽眾有什麼用?」
  • 抄襲、借鑑、挪用和模仿的界定
    他回答:小時候有一次在外面玩得口渴了,偷了別人地裡種的兩個西紅柿。我說我也偷過西紅柿,還鑽過瓜田。  偷竊就是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悄悄據為己有,從這個角度來看,抄襲當然也屬偷竊之列。人人都抄襲的「基因」,因為人人都有「自私的基因」,但自私在這裡不具備道德上的貶義,正如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察·道金斯膾炙人口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所告訴我們的那樣。
  • 雨果獎《三體》作者: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拙劣模仿
    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影視作品,是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2001:太空漫遊》不止於一部科幻小說,它還將科幻上升到哲學高度,用劉慈欣的話說就是"空靈的高度"!
  • 餘華作品賞析
    《餘華作品賞析》《世事如煙》餘華曾坦言: 「《世事如煙》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往事, 是我年輕時曾經有過的夢幻迷離的生活, 那時候我相信故事和人生都是不確定的, 它們就像隨風飄散的煙一樣, 不知道會去何處, 也不知道會在何時再次相遇。回憶在歲月消失後出現,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到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僅僅只是象徵。
  • 被劉慈欣稱為「拙劣模仿的對象」,他是怎樣把科幻寫「死」的
    宇宙和文明的意義是什麼?這不僅是科學家孜孜不倦研究的課題,也是科幻小說家冥思苦想的問題。亞瑟·查爾斯·克拉克是世界科幻史上劃時代的偉大人物,被劉慈欣先生稱為「只能拙劣模仿的對象」。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寫就的《2001太空漫遊》,即使在今天也被視作世界科幻史上不朽的高峰。
  • 魯迅先生和餘華,誰筆下的悲劇更揪心?是《活著》還是《吶喊》?
    ,他們就是魯迅先生和餘華。餘華是中國近代文壇的一個神話,即便是在今天國人普遍沒有讀書習慣的前提下,他的作品依然是人盡皆知的文學瑰寶。而且和魯迅不同,餘華的成功和在中國人民心中的聲望完全是憑藉自己的一支筆桿,創出了這片江山,由此可見餘華文學功底和文筆多麼優秀。
  • 優秀學生抄襲別人作品,居然還得了設計獎?
    這年頭誰還抄襲啊,LOW不LOW,現在都流行直接搬運,就是把你直接設計好的作品複製,粘貼,甚至還去參加設計比賽,甚至還得了獎!就問你怕不怕?近日博主均川在微博發布了一條求助帖,稱自己辛苦設計的作品,居然被人直接拿去參加比賽,還獲獎了!
  • 豆瓣9.0《棋王》:莫言把他當偶像,王朔稱他為人精,阿城是誰?
    王朔在一篇談阿城的文章裡寫道:「阿城,我的天,這可不是一般人,史鐵生拿我和他並列,真是高抬我了。我以為北京這地方每幾十年就要有一個人成精,這幾十年養成精的就是阿城。這個人,我是極其仰慕其人,若是下令,全國每人都必須追星,我就追阿城。」令王朔崇拜的作家不多,想必阿城其人其文自有其魅力。阿城的作品算不上高產,但非常經典,一本能頂有些作家多本,這是我個人的感受。
  • 方舟子新年「第一炮」 炮轟吳曉波新書抄襲
    鳳凰網文化訊 「打假專家」方舟子新年伊始便轟響第一炮,在1月11日凌晨5點40分,他發了一篇博客,炮轟吳曉波《吳敬璉傳》抄襲吳敬璉前助手柳紅的《吳敬璉評傳》,指出吳曉波與柳紅已經開打官司,訴訟到法院大半年,至今還未開庭。
  • 抄襲作品竟然還敢參賽,他哪來的膽?
    我們不需要浮誇的、功利化的「天才」,隨處可見、源於生活的優秀,更令人心動。潘俊松解決的,是「人人眼中有、人人筆下無」的難題——書包問題。書包沉,書包重,這是老大難問題了。「沉」和「重」,已經有人考慮,有了專利發明,比如給書包安上輪子。
  • 痞子一樣的王朔:懟天又懟地,卻在女兒婚禮上慫的躲在家餵貓
    他們以自己的生活為實例,拍攝創作出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談起他們的人生經歷,必不可或缺的就是從小的生長經歷和成長環境。獨特的成長的空間讓這一群共同成長的孩子養成了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王朔,本篇文章的主人公。他的經歷可謂是叛逆少年的經典案例。
  • 餘華《活著》:有些人看到了悲傷,有些人看到了希望
    《活著》,餘華代表作之一。餘華的作品並不多,他的作品大都真實有力,讀時酣暢淋漓,讀完心情沉重。《活著》就是一部讓大多數人讀完之後,感覺心情沉重的書。有人說,餘華的《活著》就是把大量悲傷的故事,往一個人的生命裡堆砌,這個人越悲慘,就容易引起讀者的同情與悲憫。以此來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我不認同這種說法。
  • 餘華:童年在太平間睡午覺,8部作品寫死29人,連做夢都在殺人!
    就這樣,從小受到周圍環境影響的餘華開始對生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經常去到醫院中,甚至還因為太平間中比較涼快,還曾在裡面睡過午覺。可以說,看慣了哭喊和血淋淋的他是死亡的見證人。這也就造成了他相對常人來說較為陰暗的心理。
  • 小蟲炮轟王力宏:他就會抄別人的歌
    (資料圖片)6月30日的「蒙牛酸酸乳音樂風雲榜風雲新人」濟南賽區評委覆審現場,一名參賽選手無意中說起王力宏的《大城小愛》和周華健的《讓我歡喜讓我憂》旋律非常相似,伴奏也幾乎一樣,為證明這一點該選手將這兩首歌接連唱了出來。評委小蟲當即毫不忌諱地直言道:「王力宏的歌曲全都是一個調,他就會抄別人的歌。」語氣中充滿不屑。
  • 於正劍指TFBOYS抄襲?借鑑和抄襲應該如何界定?
    於正微博炮轟tfboys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人人皆可上網,按照道理說抄襲會越來越少的,可我們知道現實並非如此。為什麼國內抄襲事件頻頻出現?到底什麼是界定抄襲的標準呢?很多時候抄襲、借鑑、融梗都是混在一起的根本分不清誰是誰非。一件作品你說它是借鑑,融梗,他說這作品是抄襲,一般遇到這種情況下往往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網絡抄襲事件的判定是很麻煩的,很多人都聽說過調色盤,調色盤常用於文學作品的判定。調色盤是指將抄襲文與原文進行對比的表格,是解釋一篇文章是否抄襲的有用利器,因與現實中的調色盤在某種意義上相似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