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作家餘華,可能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可能在讀者的眼裡,他的寫作風格偏於敘述化,讓人讀起來有一種超越文字的真實的感覺,也因此受到了很多讀者的歡迎。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他有著這樣的文筆是因為什麼。
餘華的童年其實並不幸福。
他出生於浙江的一個小家庭裡,他的父親是一名牙醫,按道理來講,他應該過著平淡的生活,但是,他的父親為了自己的工作,舉家搬到了一個叫做海鹽縣的小地方。
而餘華的人生也就因此改變。
在搬家之後,餘華的家就住在太平間對面,從小他就面對著人的生死離別。
眾所周知,太平間是停放屍體的地方,來來往往的人們也都是哭喊不止。
這樣的情形可能會給小孩子帶來心理上的陰影,但是對於小餘華來講這不算什麼。
就這樣,從小受到周圍環境影響的餘華開始對生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經常去到醫院中,甚至還因為太平間中比較涼快,還曾在裡面睡過午覺。
可以說,看慣了哭喊和血淋淋的他是死亡的見證人。這也就造成了他相對常人來說較為陰暗的心理。
他對於"死"這個字眼非常的敏感,在他筆下的很多人物都沒有逃脫死亡的命運。
當然,最初的餘華並不是一位作家,而是一名牙醫。
不過,對於這個看上去平淡的工作,他並不感興趣,反而對於小說的熱愛日漸增強。
他愛看小說,也想寫出自己的作品,於是他便毅然決然的辭了職,開始在家創作。
不過,他並不是幸運的那個,他投稿的很多作品都被退回了,這是因為他的筆下只有陰暗和暴力,"死亡故事"佔了絕大多數,甚至,在8篇作品中,就有29個人死亡。
他越寫越憤怒,甚至他的精神開始崩潰,連做夢都在殺人。
這樣的狀態他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天在夢中他站上了處決臺。
此後,他的文筆慢慢的開始發生變化,不再是暴力血腥的死亡,反而開始對生命有了反思。
漸漸地,他的文字開始有了深度,《活著》這本書也就因此誕生了。
這本書可以說是中國人一定會讀的一本書。
書中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感,但是生動的描寫了人物悲劇的一生。
主人公福貴本來是個有錢的少爺,但是偏偏好賭,這使得他傾家蕩產。
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破,父親被氣死,母親得了重病,而他也在外出途中被抓走當了苦力。
從此,他的人生一片灰暗,妻子死了、孩子死了就連孫子也死去了。
可以說,他活到最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可他卻又仿佛留下了什麼。年老的福貴已經不再是那個輕狂的小夥子,反而變成了一位更加堅韌的老人,留下了不屈的精神。
看完這本書,讀者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會感受到活著的力量。因為,活著就是活著,不是為別人活,甚至不是為自己活,活著沒有理由。
如果在你的人生中遇到了什麼挫折和苦難,如果你已經分辨不清生活的方向,那麼不妨來讀一讀《活著》,這部作品也許充斥著悲傷與無奈,但卻點明了人生的真諦,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部人生的手冊。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喜怒哀樂都會經歷,酸甜苦辣都會嘗遍,福貴的人生也許沒有幾個人經歷過,但是福貴的心理經歷確實能夠讓人產生共鳴的。
讀完這本書,你會變得更加堅強,會對人生充滿希望。
這不僅僅在他所寫的小說《活著》中體現,《兄弟》《許三觀賣xue記》《在細雨中吶喊》等作品中都有體現。
你所理解的活著,或者是為了夢想,或者是為了激情,亦或者是為了享受陽光與快樂。
但是餘華告訴你活著,並不是為了什麼,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只需85元就體會餘華的4部作品,一本也就20元,還不夠一頓飯錢。
點擊下方連結,讓餘華告訴你為何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