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童年在太平間睡午覺,8部作品寫死29人,連做夢都在殺人!

2020-12-06 王老師教育說

提到作家餘華,可能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可能在讀者的眼裡,他的寫作風格偏於敘述化,讓人讀起來有一種超越文字的真實的感覺,也因此受到了很多讀者的歡迎。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他有著這樣的文筆是因為什麼。

餘華的童年其實並不幸福。

他出生於浙江的一個小家庭裡,他的父親是一名牙醫,按道理來講,他應該過著平淡的生活,但是,他的父親為了自己的工作,舉家搬到了一個叫做海鹽縣的小地方。

而餘華的人生也就因此改變。

在搬家之後,餘華的家就住在太平間對面,從小他就面對著人的生死離別。

眾所周知,太平間是停放屍體的地方,來來往往的人們也都是哭喊不止。

這樣的情形可能會給小孩子帶來心理上的陰影,但是對於小餘華來講這不算什麼。

就這樣,從小受到周圍環境影響的餘華開始對生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經常去到醫院中,甚至還因為太平間中比較涼快,還曾在裡面睡過午覺。

可以說,看慣了哭喊和血淋淋的他是死亡的見證人。這也就造成了他相對常人來說較為陰暗的心理。

他對於"死"這個字眼非常的敏感,在他筆下的很多人物都沒有逃脫死亡的命運。

當然,最初的餘華並不是一位作家,而是一名牙醫。

不過,對於這個看上去平淡的工作,他並不感興趣,反而對於小說的熱愛日漸增強。

他愛看小說,也想寫出自己的作品,於是他便毅然決然的辭了職,開始在家創作。

不過,他並不是幸運的那個,他投稿的很多作品都被退回了,這是因為他的筆下只有陰暗和暴力,"死亡故事"佔了絕大多數,甚至,在8篇作品中,就有29個人死亡。

他越寫越憤怒,甚至他的精神開始崩潰,連做夢都在殺人。

這樣的狀態他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天在夢中他站上了處決臺。

此後,他的文筆慢慢的開始發生變化,不再是暴力血腥的死亡,反而開始對生命有了反思。

漸漸地,他的文字開始有了深度,《活著》這本書也就因此誕生了。

這本書可以說是中國人一定會讀的一本書。

書中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感,但是生動的描寫了人物悲劇的一生。

主人公福貴本來是個有錢的少爺,但是偏偏好賭,這使得他傾家蕩產。

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破,父親被氣死,母親得了重病,而他也在外出途中被抓走當了苦力。

從此,他的人生一片灰暗,妻子死了、孩子死了就連孫子也死去了。

可以說,他活到最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可他卻又仿佛留下了什麼。年老的福貴已經不再是那個輕狂的小夥子,反而變成了一位更加堅韌的老人,留下了不屈的精神。

看完這本書,讀者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會感受到活著的力量。因為,活著就是活著,不是為別人活,甚至不是為自己活,活著沒有理由。

如果在你的人生中遇到了什麼挫折和苦難,如果你已經分辨不清生活的方向,那麼不妨來讀一讀《活著》,這部作品也許充斥著悲傷與無奈,但卻點明了人生的真諦,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部人生的手冊。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喜怒哀樂都會經歷,酸甜苦辣都會嘗遍,福貴的人生也許沒有幾個人經歷過,但是福貴的心理經歷確實能夠讓人產生共鳴的。

讀完這本書,你會變得更加堅強,會對人生充滿希望。

這不僅僅在他所寫的小說《活著》中體現,《兄弟》《許三觀賣xue記》《在細雨中吶喊》等作品中都有體現。

你所理解的活著,或者是為了夢想,或者是為了激情,亦或者是為了享受陽光與快樂。

但是餘華告訴你活著,並不是為了什麼,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只需85元就體會餘華的4部作品,一本也就20元,還不夠一頓飯錢。

點擊下方連結,讓餘華告訴你為何活著。

相關焦點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投稿5年都被退,8部作品寫死了29人
    究竟活著是為了什麼,也許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或許,我們也可以從《活著》這部作品以及作者的經歷中獲得想要的答案。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外界對他的評價也只剩下了數不盡的誇讚,可是有一個人卻說:莫言寫書只會吹牛!這個人不僅如此調侃莫言,就連魯迅先生他也不放過,他這樣評價魯迅:魯迅從文也是湊巧。
  • 餘華寫小人物火了、路遙今去世70周年:人生沒有試驗,就這麼一遭
    餘華的作品,寫得多是殘酷的社會背景裡,那些底層的小人物,但還是受到讀者的喜愛。但,早期餘華短篇小說裡,充滿血腥和暴力。而後十年裡,小說裡增添了許多溫情和充滿愛意。這下惹來許多中國批評家的爭議「那個血腥和暴力的餘華,為何失蹤了?」。什麼猜測都有,說他娶了個漂亮妻子,改變了;生了一個可愛兒子,受到影響等等。「人紅是非多」越身處顯眼地方,越容易被爭議。
  • 淺談生死;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餘華寫:死亡不是失去生命
    文∣閒時翻書君(文章約700字,閱讀2–3分鐘,感謝閱讀)餘華的作品《活著》中有1句:「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恰如餘華寫的那樣,如果將死亡看作是生命的終點,必然會讓人感到恐懼。這是因為生命是人生上層建築的基礎,所有的擁有必然隨著生命大廈的倒塌而不再具有任何意義。死亡必然是生命的終點,將其視作是對生命的剝奪,是很自然的想法。
  • 王朔炮轟餘華:他的作品優秀,無非就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襲
    那些年確實得罪了不少人,比如他就曾公開言辭激烈地批評過著名作家餘華。王朔炮轟餘華:他的作品優秀,無非就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襲在一次採訪的過程中,王朔針對餘華的為人以及他的作品曾作出如下的評價:「餘華,他要沉不下來,就沒戲……關鍵是他看不得別人好……躺在屋子裡打不開自己的內心世界……那點假淚無非就是看完別人的東西留下的一點聯想而已
  • 餘華作品《活著》被無情命運之輪碾壓之後,生命不屈的歌謠
    《活著》應該是餘華最有影響力的作品。餘華作品《活著》《活著》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叫富貴的老人坐在田間地頭,娓娓敘述著自己的一生,也曾靠著祖上留下的財產,過著大少爺的日子,風光一時,也曾輸光家產,生活落魄,莫名被潰散的國軍拉上戰場,逃跑就是死,不逃是生死難料
  • 餘華:西方讀者並不只想讀「中國政治書」
    羊城晚報記者 黃詠梅 實習生 陳霄著名作家餘華10月13日在暨南大學禮堂舉行題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生活與文學》講座,禮堂座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在講座結束後,餘華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但是,最多的應該是韓國,韓國連我的隨筆散文都出版了,如果韓國現在要出版我的書,我手上已經上沒有新書給他們了。羊城晚報:畢飛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餘華在歐美市場的表現很有趣,他在90年代就開始在歐洲被介紹,但真正在市場上有很好的表現在我看來是因為《兄弟》,因為《兄弟》,他的其他作品被帶起來了。」您認同嗎?
  • 餘華作品賞析
    《餘華作品賞析》02:42來自LearningYard學苑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世事如煙》餘華曾坦言: 「《世事如煙》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往事, 是我年輕時曾經有過的夢幻迷離的生活, 那時候我相信故事和人生都是不確定的, 它們就像隨風飄散的煙一樣, 不知道會去何處, 也不知道會在何時再次相遇。回憶在歲月消失後出現,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到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僅僅只是象徵。
  • 餘華對話澳大利亞作家弗蘭納根:文學,生生不息
    理察·弗蘭納根是澳大利亞著名作家,其作品曾獲英文小說界最高獎項「布克獎」,代表作有《深入北方的小路》《一個巴掌能拍響》等。而餘華的代表作《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上世紀90年代最具影響的十部作品。  《深入北方的小路》好在哪兒?
  • 童年在央視熱播的8部國漫,90後全看過,00後見過幾部?
    許多90後,00後的小夥伴們童年最喜歡的做的事情就是在電視機前看動漫了。那時央視播放的國漫也是很經典的。在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之前國產動漫也有不少好看的動漫。下面這8部國漫,90後應該全看過。00後看過幾部呢?
  • 餘華《活著》:有些人看到了悲傷,有些人看到了希望
    《活著》,餘華代表作之一。餘華的作品並不多,他的作品大都真實有力,讀時酣暢淋漓,讀完心情沉重。《活著》就是一部讓大多數人讀完之後,感覺心情沉重的書。有人說,餘華的《活著》就是把大量悲傷的故事,往一個人的生命裡堆砌,這個人越悲慘,就容易引起讀者的同情與悲憫。以此來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我不認同這種說法。
  • 全球十佳恐怖片,每部都是童年陰影,尤其是最後一部
    NO.8:《驅魔人》;並沒有覺得有多恐怖,但是轉腦袋的鏡頭確實夠驚悚。聖水驅魔這個設定後來在溫子仁的《招魂》裡也出現了,可見這一部對於後世美國恐怖片的影響力之深;再就是惡魔瀆神的鏡頭,對於有信仰的人的視覺衝擊力是不可估量的(把聖母瑪利亞變成扶她,真夠奇思妙想)。綜合考量,本片算是裡程碑式的恐怖經典了。
  • 這些陪伴90後00後長大的動漫,哪部屬於你的童年
    《超獸武裝》這部動漫放到現在再看一遍也是蠻有意思的,看著動漫中的人物們互彪騷話,high到停不下來,劇情也是十分精彩,這些必須兩部都看完,才能體會到。《果寶機甲》《洛洛歷險記》《豬豬俠》作為同是藍弧公司出品的動漫,想必就不用多說了吧,大部分人是都看過的,在我們的童年中也是佔據不小的分量。
  • 80後童年時代的5部經典動畫片,看過的人都已經不小了
    1984年的時候我們家買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那個時候有電視的家庭並不多,一到晚上,我家的小屋裡就擠滿了看電視的人,那時那時人們為數不多的業餘生活愛好。後來電視機大幅度降價,我家裡又換了一臺彩色電視機,但是那個時候,有電視機的家庭已經越來越多,大家都在自己家看電視了。那個時候的我最喜歡看的晚上6點半的《七巧板》,後來改成了《動畫城》,再後來變成了《大風車》。那麼都有哪些精彩的動畫片呢?
  • 豆瓣9.6,讓餘華瘋了般讀完的巨著!
    2005年,有機構邀請《活著》作者餘華給讀者推薦幾本書,餘華說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 「去年我兒子十一歲的時候,我覺得他應該閱讀經典文學作品了,我首先為他選擇的就是《三個火槍手》和《基督山伯爵》。我兒子讀完大仲馬的這兩部巨著後,滿臉驚訝地告訴我:原來還有比《哈裡•波特》更好的小說。」
  • 餘華《第七天》:越過生與死的邊境,是「創世紀」的祥和與美好
    而死者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想必大多人都曾依照個人的心願設想過。在《第七天》裡,就有一個餘華創造出來的死者世界,那是一個「死無葬身之地」,卻是一個人人死而平等的、祥和而美好的所在。死,每個人都見過,卻不曾經歷。而這裡,作者恰巧安排一個「過來人」讓我們講述一切,給人帶來荒誕又真實的感覺。在這裡暗含一個「趕」字,現實生活中的「守時」觀念仍在制約著他。按照規定,他必須趕著去火化。殯儀館是死去的人通往安息之地的必經之路。入土為安,而入土之前首先得火化。
  • 讓《活著》作者餘華不吃不喝也要讀的世界巨著,到底有何魅力?
    《活著》作者餘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是二十來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到它的,當時我不吃不喝不睡,幾乎是瘋狂地讀完了這部巨著,然後大病初癒似的有氣無力了一個月。究竟是怎樣一部小說能夠讓餘華這麼入迷呢?這本小說就是《基督山伯爵》。有可能很多人沒聽過這本書的名字,但是這本書在文學界的地位可不一般。
  • 2014海外中國文學譯作餘華影響最大
    )已經有了20部。餘華的《黃昏裡的男孩》名列第一。  這20部中國當代文學翻譯作品,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壇上基本面貌的濃縮。既有中國傳統文學經典小說《三國演義》、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歌,清代小說《蜃樓志》,也有中國當代純文學作家莫言、麥家、鐵凝、餘華、殘雪的作品,還有新一代青年作家郭小櫓、盛可以的作品,特別是國內文學新秀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也迅速上榜。
  • 盤點童年那些恐怖動畫片,網友:給我的童年留下了陰影
    而下面即將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四部被成為最恐怖的童年記憶中的動畫片,網友:導演,你嚇得我晚上不敢上廁所一、《十二生肖》這部動畫片其實講解的是十二生肖的來歷,並且製作的人應該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十二個生肖英雄般的事跡,但有些生肖的死狀極為慘烈,有些網友抱怨難道就不可以死的委婉一點嗎?要知道某些生肖的死狀現在都還讓我記憶猶新!
  • 看遍鯊魚電影,做夢都被追著咬
    ▲連海報都一模一樣了《食人魚》當然應該感謝《大白鯊》,正因為後者的存在,前者才能有生存空間,才能有更多的受眾。在名義上,《食人魚2》是卡梅隆的處女作,但是他只拍了5天就被劇組辭退了,也沒了影片剪輯權,所以卡梅隆從來沒有承認《食人魚2》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 童年陰影製造機,這些恐怖片都出自同一家電影公司
    佩龍一家搬進了坐落在風景優美的羅德島上的新房子,然而一系列驚悚的事情接連發生,家裡狗的離奇死亡,半夜孩子們被嚇醒呼救,這棟房子變成他們的噩夢,每個人都魂不守舍。《猛鬼街》韋斯·克雷文編劇並執導,一系列影片成功地營造出劇中的主角-變態夢中殺手弗萊迪與一眾演員的鬥智鬥力血腥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