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活著》作者餘華不吃不喝也要讀的世界巨著,到底有何魅力?

2020-12-05 縱筆畫江山

《活著》作者餘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是二十來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到它的,當時我不吃不喝不睡,幾乎是瘋狂地讀完了這部巨著,然後大病初癒似的有氣無力了一個月。

究竟是怎樣一部小說能夠讓餘華這麼入迷呢?這本小說就是《基督山伯爵》。有可能很多人沒聽過這本書的名字,但是這本書在文學界的地位可不一般。這本書的作者是大仲馬,相信大家肯定也有所耳聞。

哥倫比亞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百年孤獨》作者馬爾克斯,也向柯林頓推薦過《基督山伯爵》。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是一個文學發燒友。有一次,他邀請幾位作家到白宮做客。交談期間,他問在座各位最喜歡的長篇小說是什麼,馬爾克斯的首選就是《基督山伯爵》。

中國已故武俠大師金庸先生,更是在自己被稱為"中國的大仲馬"時,謙虛地表示自己跟大仲馬無法相比,並多次說他是從大仲馬的小說中獲得靈感,在某種程度上,是大仲馬教會了他如何去寫通俗小說。

大文豪雨果曾經這樣盛讚道:"沒有人能比大仲馬更受歡迎了,他的名字已經勝過了法國,勝過了歐洲,他是整個世界的。"

通俗小說,在世界文壇一直受到輕視。但大仲馬僅僅憑藉著通俗小說,就名正言順地進入了法國先賢祠,與大文豪雨果"同宿"一間,受到全世界讀者的景仰與讚譽。

而這部作品——《基督山伯爵》可以說是大仲馬所有作品中最經典,也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作品,被奉為"世界通俗小說的扛鼎之作"

《基督山伯爵》出版至今始終暢銷不衰,成為世界通俗小說的典範。

這是一個復仇故事。講述法老號的大副鄧蒂斯,受老船長委託幫拿破崙給巴黎的拿皮侖黨帶信,卻被小人告發被迫入獄,後在獄中結識了法利亞神父,並得知巨額財寶的秘密,越獄後找到財寶搖身一變成了懲惡揚善的基督山伯爵的故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迂迴曲折,帶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糅合了傳奇與俠義等元素,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它雖不是武俠,卻像武俠一樣給人閱讀的快感,還帶著言情的浪漫,就像童年的油畫,濃墨重彩且賞心悅目。

這麼一部優秀的作品,人生不讀一讀,難免會有遺憾。你想想,在你追劇的時候,追到情深時是不是也不吃不喝不睡?一邊看劇一邊吃飯,通宵熬夜也要把這部劇看完,這部劇就像是那樣精彩的一部劇吸引著眾多文學界的大咖,讓他們入迷,讓他們永遠忘不了!

而迷人的東西向來都是經久不衰,被一代一代傳下來,這本書也不例外,之前有看到過一位家長在假期買給孩子來這本書看,孩子看完後說這比《哈利·波特》還好看,好的東西,是沒有年齡性別界限的,換句話就是老少通吃,因為它本身就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吸引著你,所以很難逃脫。

從這本書中,你能讀到力量

《基督山伯爵》中寫盡了人世間所有的人性之美和人性之惡。書中非常著名的最後一段,時至今日仍振聾發聵:

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有的只是一種境況和另一種境況的比較,如此而已。只有體驗過極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嘗到極度的幸福。只有下過死的決心的人才會知道活著有多好。人類的智慧就包含在這五個字裡面:等待和希望!

人和人的差別其實就在於"等待"和"希望"中。在被命運狠狠嘲弄的時候,能夠蟄伏在低谷、潛心等待的人,能夠永不放棄希望、永不放棄愛的能力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基督山伯爵》之所以能成為一本世界級名著,成為一本真正能改變人生的偉大小說,秘訣也就在於這句話。

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無時無刻不在經歷著等待和希望。

有的人放棄了等待,沒等到希望,而高手始終懷著希望,等到了翻盤的機會,也迎來了新的生命。

只要32元,就能讀到全部上下2冊,不僅實惠,還能欣賞到世界巨著,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就可以。

相關焦點

  • 讓餘華不吃不喝,幾乎是瘋狂讀完,這部小說憑什麼成為世界著作?
    提到《基督山伯爵》這部小說,很多人應該都有印象,它的作者大仲馬是世界知名作家。正如蕭伯納對大仲馬的評價,「大仲馬之於小說,猶如莫扎特之於音樂,已達藝術的頂峰」。作為「復仇系列」的經典巨著,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在文學史上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 豆瓣9.6,讓餘華瘋了般讀完的巨著!
    甚至有痴狂的讀者, 不惜重金賄賂報紙印刷廠的排版工人, 只為了在第二天來到前,隔夜先睹為快故事的新情節。 《活著》作者餘華在看完這本書說:「當時我不吃不喝不睡,幾乎是瘋狂地讀完了這部巨著,然後大病初癒似的有氣無力了一個月。
  • 讀餘華的《活著》:再一次讓我理解關於生命的意義
    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向我推薦了餘華老師的短篇小說《活著》。初次讀餘華老師的《活著》,用了四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全文。這本小說並不長,全文只有9萬字。可就是這短短的九萬字,讓人讀完後卻久久不能忘懷。並不是他的語言有多麼華麗,也不是故事情節有多麼的精彩。
  • 餘華:西方讀者並不只想讀「中國政治書」
    《活著》出版10年了,現在每年還能賣三千多本。在韓國銷售最好的是《許三觀賣血記》,出版了十多年了,現在每年還能銷售一萬多冊。在義大利就都差不多,三部長篇都差不多,在西班牙《兄弟》跟《活著》打了個平手。從銷售上看,都差不多,但是用西班牙一個評論說———《兄弟》是餘華第一個國際性的重要作品。也不是沒有道理,確實那時候英語世界、法語世界、德語世界好評如潮,尤其是英語世界。
  • 《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人生在世要活得明白點,越早明白越好
    但是,縱然生活有一百個磨難,我們也得咬緊牙關堅持到底。也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生命的無常,就一定要讀餘華的《活著》。這本書讓我看懂了,人活著的三個層次: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活著活著首先要解決溫飽,不餓著。在過去,餓不著即為「富」;吃得飽就是「貴」。吃飽飯後,才要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全。
  • 餘華《活著》:有些人看到了悲傷,有些人看到了希望
    《活著》,餘華代表作之一。餘華的作品並不多,他的作品大都真實有力,讀時酣暢淋漓,讀完心情沉重。《活著》就是一部讓大多數人讀完之後,感覺心情沉重的書。有人說,餘華的《活著》就是把大量悲傷的故事,往一個人的生命裡堆砌,這個人越悲慘,就容易引起讀者的同情與悲憫。以此來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我不認同這種說法。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後來我就想開了,覺得也用不著自己嚇唬自己,這都是命。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想我的後半截該會越來越好了。
  • 餘華《活著》:人一生要明白的三個道理,越早知道越受益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越早知道越受益活著,要學會珍惜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就連上學都要人背著去。
  • 餘華作品《活著》被無情命運之輪碾壓之後,生命不屈的歌謠
    《活著》應該是餘華最有影響力的作品。餘華作品《活著》《活著》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叫富貴的老人坐在田間地頭,娓娓敘述著自己的一生,也曾靠著祖上留下的財產,過著大少爺的日子,風光一時,也曾輸光家產,生活落魄,莫名被潰散的國軍拉上戰場,逃跑就是死,不逃是生死難料
  •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餘華的《活著》,用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撰寫出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出生活的真實,讀完這本書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想自己的生活。從《活著》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兩個畫面,福貴牽著一頭買來的接近暮年的老牛在田壟上坐著眺望遠方,以及福貴一家那大大小小的幾座墳墓。那麼《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請隨我往下看。首先是活著的力量,《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
  • 10句餘華《活著》裡的經典名句,最後一句講清楚了活著的意義
    這句話說的真好,毫無疑問,餘華的代表作《活著》就是這樣的一部偉大的作品,雖然小說只有12萬字,卻將其歷史性和文學行表達的淋漓盡致!1993年,一部偉大的著作在餘華的筆下誕生了。它們名字很簡單,就叫《活著》,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徐富貴的人在大的歷史背景下一生的悲慘故事,從一個年輕時的地主少爺到老了只有一頭老牛陪伴,一生都在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妻兒老小一個個離奇的死去。在小說中,主人公許富貴活著接受了這一切的不幸,而且算是唯一活著一直見證了這些悲劇的人!
  • 閱讀《活著》(共餘華):讓我再了解一下生命的意義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好,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困難的了。--餘華01我們常說,「既然人都會死去,那麼我們活著的意義又是為了什麼?」。是的,生命有開始,也有結束,既然末日已經知道,我們現在的存在意義何在?有一次我被這個問題困擾,卻找不到答案。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推薦餘華老師的短篇小說《活著》。我第一次讀餘華老師的《活著》花了四個小時讀完全文。這不僅僅是一部9萬字的小說。正是這短短的9萬字,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投稿5年都被退,8部作品寫死了29人
    究竟活著是為了什麼,也許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或許,我們也可以從《活著》這部作品以及作者的經歷中獲得想要的答案。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外界對他的評價也只剩下了數不盡的誇讚,可是有一個人卻說:莫言寫書只會吹牛!這個人不僅如此調侃莫言,就連魯迅先生他也不放過,他這樣評價魯迅:魯迅從文也是湊巧。
  • 餘華的《活著》告訴了我們什麼?人生的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活著雖然不易,但也要努力活下去。即便不能活著離開,也要努力給自己找條「活路」。活著的三個層次: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活著,首先要解決溫飽,不餓著。在過去,餓不著即為「富」;吃得飽就是「貴」。吃飽飯後,才要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全。然後才是建立親密關係,彼此依靠、相互取暖。這才構成了生理、安全、社交需求。徐富貴一家兜兜轉轉了那麼久,雖然聚合離散反反覆覆,但最終還是逃不過一個吃得飽。
  • 魯迅先生和餘華,誰筆下的悲劇更揪心?是《活著》還是《吶喊》?
    是《活著》還是《吶喊》?餘華餘華最經典的成名作就是《活著》,雖然很多人覺得《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的代表作,不過單單從兩本書的影響力來看,還是《活著》更勝一籌。於是這幾年的時間,餘華的作品越來越火熱,越來越多的人聽到朋友和身邊的人說起這部悲劇,充滿好奇的翻開了這本小說,從此再也不敢看餘華的其他作品,小編也是其中之一。
  •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讀《活著》這本書之前,我其實已經做了一些思想準備,但看完這本書,我還是長嘆一聲了,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在找尋「活著到底有何意義」的答案,這本書從某個角度給了我一個答案。■■■「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TFBOYS帶著甜甜圈,坐上諾亞方舟載著餘華的活著找尋人生的意義
    弟弟:如果我們早晚是要死去的,那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姐姐:你喜歡甜甜圈嗎?弟弟:喜歡啊,怎麼了?姐姐:那你有沒有想過「反正甜甜圈吃幾口就沒了,為什麼還要吃?」弟弟:......輕鬆地活著,享受各種樂趣我們的人生沒有意義,我們只是宇宙的塵埃,總有一天我們會被人遺忘在這樣艱難的現實下,我們仍然可以活著,享受這個世界的美好,你不覺得這碉堡了嗎?
  • 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在死亡與苦難中笑著感受幸福
    當代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殘忍的底層社會苦難人生的生存圖卷。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心靈遭受苦難與死亡之旅的洗禮。這部小說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苦難與死亡的故事,是一個人在無法改變的苦難歷程中,面臨一次一次死亡而含笑活著的悲劇。閱讀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次靈魂的震撼。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活著》有感7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活著》有感7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他活著,身邊的親人朋友卻一一在這個故事裡死去。   餘華用一種平淡而近似於冷酷的筆調寫完了福貴的一生。主人公福貴是民國時期的地主少爺,因嗜賭成性輸光了家產,父親被氣死後,福貴一家成為了佃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