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活著》(共餘華):讓我再了解一下生命的意義

2020-12-05 美麗到刺眼啊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好,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困難的了。--餘華

01

我們常說,「既然人都會死去,那麼我們活著的意義又是為了什麼?」。

是的,生命有開始,也有結束,既然末日已經知道,我們現在的存在意義何在?

有一次我被這個問題困擾,卻找不到答案。

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推薦餘華老師的短篇小說《活著》。

我第一次讀餘華老師的《活著》花了四個小時讀完全文。這不僅僅是一部9萬字的小說。

正是這短短的9萬字,讓人久久不能忘懷。不在於他的語言有多少華麗,也不在於情節有多精彩。

相反,書中沒有華麗一詞,語言語調樸素簡單易懂。

也許他就像我們的生活本身,脫下華麗,名利權貴的外衣,留下生命的原貌。

正因為如此,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命」與「活著」的含義是否相同。

讀餘華的《活著》:再認識不同的人生意義。

02

「活著」,和他的標題一樣簡潔,是「活著」。

人類沒有「情感」就永遠活不下去。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我們為父母而活,當我們結婚生子的時候,我們為我們心愛的孩子而活。

生活本身就是美好的。

因為父母、愛人和孩子讓我們知道什麼是愛和被愛,什麼是溫暖和幸福。

愛是生活在一起的一部分。

如果有一天,當愛你的父母先離開你;當你愛人的孩子死去;當你貧窮時,你被疾病所困擾。

當生命的支撐逐漸脫落,落入深淵時,是否意味著我們生命的意義沒有顏色?

03

每個人的生命都回歸其本質,其實就是自己。

我們經常下意識地將自己的生活與一些外部的「物質」在一起聯繫在一起。

例如:情感、健康、金錢、名利……

似乎只有這樣,生命的意義才能豐滿美麗。

一旦我們失去了這些東西,對生活的渴望似乎就不那麼強烈了。

有失戀女孩因為分手割腕跳樓;有人因為交通事故無法接受現實而選擇「殘疾人」;也有創業失敗的創業者。

生活的障礙就像我們在去玫瑰園的路上遇到的荊棘,我們只有在一路上剪斷荊棘才能遇見最美的芬芳。

去掉外在的束縛,「活著」就是生命本身的本義。

因為「活著」是「活著」,我們做「活著」不是為了生命本身,而是為了「活著」。

04

即使生活是不公平的,生活仍然是我一生中最奢侈的願望。

如果這輩子只有一個願望能實現,你想要什麼?

錢?名利?或者永遠不變的愛?

我要健康!

關於知乎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年輕人得了絕症的經歷是什麼?

看看這個題目下的答案,下面有9000多條評論和回復。

一個接一個地閱讀評論,然後一個接一個地閱讀屬於他們的故事的評論。字裡行間,打動我的是他們對生活嚮往,對「活著」的渴望。

他們沒有抱怨,沒有壓抑生活和鞠躬。

除了健康人的身份之外,這些人往往比正常人更渴望生活,更渴望生命的存在。

生命本身的意義不是「活著」?

05

生活中沒有無法克服的困難,也沒有無法實現的明天。

任何困難,只要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就不能戰勝我們。

讓我們崩潰的不是困難本身,而是我們潛意識裡缺乏自信。

「籃球女孩」倩紅豔,失去雙腿,變成飛魚,贏得冠軍!

錢紅豔,出生於雲南省陸良縣的貧困家庭。當我四歲的時候,我不得不在盆骨下截肢,因為我捲入了那輛車。

從四歲起,她的生活註定與眾不同。

面對生活帶來的磨難,她沒有向困難低頭,也沒有放棄自己。依然樂觀,難以面對生活。

爺爺拿起一個籃球,把他切成兩半,放在她下身,她用手走路。

最後,她被殘障遊泳隊的張鴻鵠選中,在平時的訓練中,她付出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最終在「全國殘泳錦標賽」中獲得三枚金牌。

生命的意義不是名利得失。

面對生活的艱辛,依然可以重拾信心和勇氣去面對他,挑戰他。

相關焦點

  • 讀餘華的《活著》:再一次讓我理解關於生命的意義
    文/八月以南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餘華01以前我們經常會說,「既然人都會死去,那麼我們活著的意義又是為了什麼?」。是啊,生命有始有終,既然結局已知,那麼我們現在存在的意義又是為了什麼呢?曾經我也為這個問題苦惱過,卻苦於找不到答案。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向我推薦了餘華老師的短篇小說《活著》。初次讀餘華老師的《活著》,用了四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全文。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這個周末閒來無事,我也重新翻出了餘華的《活著》,讀完令我感觸頗深。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
  • 暢銷國內外30年《活著》的真實意義: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
    凡是讀過《活著》的,至少是讀過兩遍。讀完餘華的《活著》剛好黃昏,黑暗一點點侵蝕,我仿佛在餘華筆中走完了富貴的一生,見證了他的滿目蒼夷,失無所失。讀完《活著》我們不禁思考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生太多無常,苦難才是常態。
  • TFBOYS帶著甜甜圈,坐上諾亞方舟載著餘華的活著找尋人生的意義
    你以為宇宙真的在意你和我嗎?弟弟:我想吃巧克力味的姐姐:沒問題弟弟:你真的很喜歡吃甜甜圈呢人出生剛來到這個世界,起點確實沒有什麼意義,但為什麼還要活著呢?看過餘華《活著》這本小說的朋友大概能從中找到活著的意義,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
  • 10句餘華《活著》裡的經典名句,最後一句講清楚了活著的意義
    這句話說的真好,毫無疑問,餘華的代表作《活著》就是這樣的一部偉大的作品,雖然小說只有12萬字,卻將其歷史性和文學行表達的淋漓盡致!1993年,一部偉大的著作在餘華的筆下誕生了。它們名字很簡單,就叫《活著》,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徐富貴的人在大的歷史背景下一生的悲慘故事,從一個年輕時的地主少爺到老了只有一頭老牛陪伴,一生都在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妻兒老小一個個離奇的死去。在小說中,主人公許富貴活著接受了這一切的不幸,而且算是唯一活著一直見證了這些悲劇的人!
  • 餘華《活著》:有些人看到了悲傷,有些人看到了希望
    《活著》,餘華代表作之一。餘華的作品並不多,他的作品大都真實有力,讀時酣暢淋漓,讀完心情沉重。《活著》就是一部讓大多數人讀完之後,感覺心情沉重的書。有人說,餘華的《活著》就是把大量悲傷的故事,往一個人的生命裡堆砌,這個人越悲慘,就容易引起讀者的同情與悲憫。以此來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我不認同這種說法。
  • 餘華《活著》:人一生要明白的三個道理,越早知道越受益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越早知道越受益活著,要學會珍惜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就連上學都要人背著去。
  • 淺談生死;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餘華寫:死亡不是失去生命
    文∣閒時翻書君(文章約700字,閱讀2–3分鐘,感謝閱讀)餘華的作品《活著》中有1句:「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恰如餘華寫的那樣,如果將死亡看作是生命的終點,必然會讓人感到恐懼。這是因為生命是人生上層建築的基礎,所有的擁有必然隨著生命大廈的倒塌而不再具有任何意義。死亡必然是生命的終點,將其視作是對生命的剝奪,是很自然的想法。
  • 餘華作品《活著》被無情命運之輪碾壓之後,生命不屈的歌謠
    《活著》應該是餘華最有影響力的作品。餘華作品《活著》《活著》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叫富貴的老人坐在田間地頭,娓娓敘述著自己的一生,也曾靠著祖上留下的財產,過著大少爺的日子,風光一時,也曾輸光家產,生活落魄,莫名被潰散的國軍拉上戰場,逃跑就是死,不逃是生死難料
  • 生命的意義何在?小說《活著》中的幾句經典話語發人深思
    不管處境如何,只要生活仍在繼續,就必須用力地活著。「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餘華的短篇小說《活著》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通過主人公福貴的人生經歷闡釋了生命的意義。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我們到底為了什麼而活?
  • 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在死亡與苦難中笑著感受幸福
    當代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殘忍的底層社會苦難人生的生存圖卷。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心靈遭受苦難與死亡之旅的洗禮。這部小說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苦難與死亡的故事,是一個人在無法改變的苦難歷程中,面臨一次一次死亡而含笑活著的悲劇。閱讀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次靈魂的震撼。
  • 餘華的《活著》告訴了我們什麼?人生的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主人公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於是,「我」們並腿並肩地坐在大樹下,富貴開始給「我」講述他坎坷的一生。
  • 《活著》震撼人心的悲劇其實是生活的意志
    當遇到挫折、遇到不幸、遇到苦難,也許有人會質疑人生的意義,有人甚至因此而放棄生命。那麼,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的《活著》讓我深深地震撼。
  • 王朔炮轟餘華:他的作品優秀,無非就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襲
    雖然各人有個人的看法,也不能一下就否定別人的努力,況且餘華的實力和才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餘華大家應該即便是沒有讀過他的作品,對於他這個名字也絕不會陌生。餘華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如何對生加以崇敬,如何對死敬而遠之,如何去理解活著的意義。
  • 《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人生在世要活得明白點,越早明白越好
    也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生命的無常,就一定要讀餘華的《活著》。這本書讓我看懂了,人活著的三個層次:活著、體面的活著、明白的活著活著活著首先要解決溫飽,不餓著。明白的活著作家餘華說:「我再也沒見過像富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我們雖活著,卻很少有人能活的通透。徐富貴是難得活的通透、活的坦然的人。
  •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從《活著》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兩個畫面,福貴牽著一頭買來的接近暮年的老牛在田壟上坐著眺望遠方,以及福貴一家那大大小小的幾座墳墓。那麼《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請隨我往下看。首先是活著的力量,《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
  • 90年代影片《活著》,詮釋活著的意義,你怎麼理解今天的活著?
    《活著》是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也是跨越年代較長的一部影片,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著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在福貴的一生當中,最初的紙醉金迷,到五顆槍子的恐懼,到兒子夭亡時的悲憤控訴,到女兒意外去世時的無奈接受,影片結尾時吃飯時的辛酸苦樂,個人命運隨波逐流,被歷史牽引。
  • 餘華《第七天》將出版 責編:比《活著》更絕望
    近日,餘華新作《第七天》即將出版的消息引發熱議,昨日,出版方提前曝光了《第七天》的開篇。「濃霧瀰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裡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這是它現在的名字,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我得到一個通知,讓我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我的火化時間預約在九點半。」
  • 魯迅先生和餘華,誰筆下的悲劇更揪心?是《活著》還是《吶喊》?
    是《活著》還是《吶喊》?餘華是中國近代文壇的一個神話,即便是在今天國人普遍沒有讀書習慣的前提下,他的作品依然是人盡皆知的文學瑰寶。而且和魯迅不同,餘華的成功和在中國人民心中的聲望完全是憑藉自己的一支筆桿,創出了這片江山,由此可見餘華文學功底和文筆多麼優秀。
  • 豆瓣9.6,讓餘華瘋了般讀完的巨著!
    《活著》作者餘華在看完這本書說:「當時我不吃不喝不睡,幾乎是瘋狂地讀完了這部巨著,然後大病初癒似的有氣無力了一個月。」 這本書就是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法】大仲馬《活著》作者餘華像瘋了一樣讀完這部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