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有些人看到了悲傷,有些人看到了希望

2021-01-14 長願我心如流水

《活著》,餘華代表作之一。

餘華的作品並不多,他的作品大都真實有力,讀時酣暢淋漓,讀完心情沉重。

《活著》就是一部讓大多數人讀完之後,感覺心情沉重的書。

有人說,餘華的《活著》就是把大量悲傷的故事,往一個人的生命裡堆砌,這個人越悲慘,就容易引起讀者的同情與悲憫。以此來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

我不認同這種說法。

01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個人的閱歷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也不同。

餘華的《活著》,有些人看到了悲傷,有些人卻看到了希望。

餘華說:「我們會來到這個世界,是不得不來;我們最終會離開這個世界,是不得不離開。」

這句話似乎是《活著》這部書的基調,整部書中充滿著這種悲涼的無奈,似乎在告訴你,命運面前,一切都是塵埃,你只能死去或者接受。

福貴是《活著》的主人公,他的一生是悲涼無奈的一生。

他不斷地在失去。

02

福貴因為惡習,失去全部的財產。從此,他踏上了失去的旅程,源源不斷地失去一個又一個親人。

直到最後,他身邊僅剩的外孫苦根,也因為一場急病,離他而去。他曾經擁有很多,卻一點一點地失去,而且,大都是意外。

然而福貴卻依然活著,踏實地活著。支撐他活著下的力量,就是希望。每一次失去,福貴都能重新找到希望,並因此而坦然活著。

我覺得這希望的力量,也正是作者餘華想要展現給讀者的。

餘華在《活著》日文版自序中寫道:

「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福貴在經歷了悲慘的一生後,他能感受到幸福嗎?

福貴說:「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

03

福貴還說:

「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裡人都知道這十元錢,是給替我收屍的那個人,他們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當他垂垂老矣,為自己買了一頭牛,取名「福貴」,耕地時,他常和牛交談,並吆喝道: 「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福貴能夠感受到幸福嗎?心中有歸屬,也有希望的人,一定也能感受到幸福。

許多人都說,《活著》太過壓抑,太過沉重,似乎是在傳遞一種頹廢的價值觀,但我卻覺得文章所展現的,是希望的力量。

希望的力量恰恰是現代人所稀缺的。

在不久前,年僅52歲的博納影業副總黃巍跳樓,或許是因為影院停業100多天,給他帶來太大的壓力。

在更早之前,類似黃巍一樣的原本風光無限,最後在壓力下縱身一躍的企業家,不在少數。

04

有句話說,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活著》裡的福貴,他面臨的絕望處境還少嗎?但他依舊很坦然地活著,在他的身上,你難道看到的不是希望的力量嗎?

《活著》無疑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曾經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等榮譽。

張藝謀導演以《活著》為劇本改編的同名電影,豆瓣評分9.1,同樣改編自《活著》的電視劇《福貴》,豆瓣評分9.4。

這都說明了《活著》的優秀。

但在許多人眼中,《活著》不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的影響力確實更大一些。

無論是商界大亨馬雲、地產大佬潘石屹,還是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作家陳忠實,都對《平凡的世界》讚不絕口。

05

但我覺得,《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受追捧,是因為該書更多的是強調個人的奮鬥,宣揚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這很符合當下主流的價值取向。

餘華的《活著》則相對沉重一些,可是,如果你能刨開文章表面的悲傷,讀懂沉重背後希望的力量,你的人生會因此豁然開朗。

所以,如果要在兩者之中選擇其一的話,我會推薦你看《活著》。

如果正值青春年華,正在為自己的未來奮鬥打拼,《活著》會告訴你,挫折和失敗是人生常態,你要做的就是勇於面對,跨過它就是勝利。

如果你在感情面前徘徊,覺得婚姻不值得,人生不值得,《活著》會讓你懂得,婚姻的本質是陪伴,陪伴會讓你找到心靈的歸屬。

如果你人到中年,身體機能開始下降,與伴侶的感情越來越淡,兒女也漸行漸遠,生命的終點線漸漸清晰,那麼,《活著》會讓你明白活著的意義。

餘華的《活著》,是一部值得你用心去品讀的作品,有些人在書中看到了悲傷,有些人看到了希望。

如果,你看到了希望,那麼恭喜你,你的人生會很美。

--END--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作者:長願我心如流水,自由撰稿人,用文字行走江湖,用筆尖觸碰心靈,用溫暖照亮人生。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人一生要明白的三個道理,越早知道越受益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越早知道越受益活著,要學會珍惜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就連上學都要人背著去。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投稿5年都被退,8部作品寫死了29人
    究竟活著是為了什麼,也許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或許,我們也可以從《活著》這部作品以及作者的經歷中獲得想要的答案。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外界對他的評價也只剩下了數不盡的誇讚,可是有一個人卻說:莫言寫書只會吹牛!這個人不僅如此調侃莫言,就連魯迅先生他也不放過,他這樣評價魯迅:魯迅從文也是湊巧。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這個周末閒來無事,我也重新翻出了餘華的《活著》,讀完令我感觸頗深。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
  • 餘華:童年在太平間睡午覺,8部作品寫死29人,連做夢都在殺人!
    提到作家餘華,可能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可能在讀者的眼裡,他的寫作風格偏於敘述化,讓人讀起來有一種超越文字的真實的感覺,也因此受到了很多讀者的歡迎。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他有著這樣的文筆是因為什麼。看完這本書,讀者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會感受到活著的力量。因為,活著就是活著,不是為別人活,甚至不是為自己活,活著沒有理由。如果在你的人生中遇到了什麼挫折和苦難,如果你已經分辨不清生活的方向,那麼不妨來讀一讀《活著》,這部作品也許充斥著悲傷與無奈,但卻點明了人生的真諦,可以說,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部人生的手冊。
  • 10句餘華《活著》裡的經典名句,最後一句講清楚了活著的意義
    這句話說的真好,毫無疑問,餘華的代表作《活著》就是這樣的一部偉大的作品,雖然小說只有12萬字,卻將其歷史性和文學行表達的淋漓盡致!1993年,一部偉大的著作在餘華的筆下誕生了。它們名字很簡單,就叫《活著》,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徐富貴的人在大的歷史背景下一生的悲慘故事,從一個年輕時的地主少爺到老了只有一頭老牛陪伴,一生都在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妻兒老小一個個離奇的死去。在小說中,主人公許富貴活著接受了這一切的不幸,而且算是唯一活著一直見證了這些悲劇的人!
  • 餘華作品《活著》被無情命運之輪碾壓之後,生命不屈的歌謠
    《活著》應該是餘華最有影響力的作品。餘華作品《活著》《活著》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叫富貴的老人坐在田間地頭,娓娓敘述著自己的一生,也曾靠著祖上留下的財產,過著大少爺的日子,風光一時,也曾輸光家產,生活落魄,莫名被潰散的國軍拉上戰場,逃跑就是死,不逃是生死難料
  • 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在死亡與苦難中笑著感受幸福
    當代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殘忍的底層社會苦難人生的生存圖卷。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心靈遭受苦難與死亡之旅的洗禮。這部小說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苦難與死亡的故事,是一個人在無法改變的苦難歷程中,面臨一次一次死亡而含笑活著的悲劇。閱讀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次靈魂的震撼。
  • 為什麼有些人親人去世就是哭不出來?是真不傷心嗎?可算是知道了
    導語:為什麼有些人親人去世就是哭不出來?是真不傷心嗎?有的人突然接受到親人離世的消息會非常震驚,情緒波動非常大,甚至腦袋會一片空白,因為全身心都投入到悲傷的情緒中,其他的器官也就斷了信號。所以我們會經常看到家裡有人逝世後,留下的親人每天沒法做事,只會哭泣,甚至因為追憶離開的人自己也生病了,這個都是因為對逝去的人太掛念了造成的。這種人一般在生活中表現的安全感差,容易驚慌失措。
  • 只有讀了餘華的《活著》,我們才能體會到活著的真諦
    我以前只看過《活著》原版,但我看了張藝謀電影《活著》。就像命運不可抗拒,這就是命運。我經常想,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本書回答說,人活著沒有理由,只是為了活本身,而不是為了任何事物而活著。他說:有時我感到悲傷,有時我會想,有時我會想,我的家人都被我埋葬了,當我到達有一天時,我不必擔心任何人。我似乎看到了福貴,這樣一個意志堅定的人,在經歷了人生中幾乎所有的災難之後,終於變成了一個軟弱無動於衷的老人,他經歷了長路的漫長一生。一個人痛苦的一生可以用幾行字來概括,別人能做什麼?也許你能看到一些悲傷和嘆息兩次。
  • 餘華的《活著》告訴了我們什麼?人生的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主人公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於是,「我」們並腿並肩地坐在大樹下,富貴開始給「我」講述他坎坷的一生。
  • 為什麼有些人會因為愛情自殺
    不得而知,只是看到那些即使受了傷害、經歷了很多磨難的人,仍然在努力活下去,除了好死不如賴活著,就是因為心中還有希望。這些朝聖的人,各有各的苦,也各有各的樂。他們綁上風馬旗,堆起瑪尼堆,幾步一個長頭……或許都是因為害怕壞事發生,是因為寄託,是因為信仰讓他們有期待。
  • 讀餘華的《活著》:再一次讓我理解關於生命的意義
    文/八月以南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餘華01以前我們經常會說,「既然人都會死去,那麼我們活著的意義又是為了什麼?」。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向我推薦了餘華老師的短篇小說《活著》。初次讀餘華老師的《活著》,用了四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全文。這本小說並不長,全文只有9萬字。可就是這短短的九萬字,讓人讀完後卻久久不能忘懷。並不是他的語言有多麼華麗,也不是故事情節有多麼的精彩。
  • 魯迅先生和餘華,誰筆下的悲劇更揪心?是《活著》還是《吶喊》?
    是《活著》還是《吶喊》?餘華是中國近代文壇的一個神話,即便是在今天國人普遍沒有讀書習慣的前提下,他的作品依然是人盡皆知的文學瑰寶。而且和魯迅不同,餘華的成功和在中國人民心中的聲望完全是憑藉自己的一支筆桿,創出了這片江山,由此可見餘華文學功底和文筆多麼優秀。
  • 餘華:西方讀者並不只想讀「中國政治書」
    餘華:應該是這樣一個過程,光靠《兄弟》是不夠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這兩本書在整個90年代在世界給我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這兩本書有些國家是重複的,比如說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主要的語言,而且他們基本都是同一個出版社。但是一些小的國家會將它們分開出,比如捷克、色列、保加利亞等這些小國家基本是交叉出的,因為他們不會出一個作家太多的書,可能出個一兩本,三四本就到頭了。
  • 閱讀《活著》(共餘華):讓我再了解一下生命的意義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好,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困難的了。--餘華01我們常說,「既然人都會死去,那麼我們活著的意義又是為了什麼?」。是的,生命有開始,也有結束,既然末日已經知道,我們現在的存在意義何在?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推薦餘華老師的短篇小說《活著》。我第一次讀餘華老師的《活著》花了四個小時讀完全文。這不僅僅是一部9萬字的小說。正是這短短的9萬字,讓人久久不能忘懷。不在於他的語言有多少華麗,也不在於情節有多精彩。
  • 死亡螺旋: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很難了,貧窮不是原罪,而是不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如今,很多人對窮人都有著一貫說法:「他們之所以貧窮,是因為不努力。」先富的人通過短短一句話,就抹滅了窮人奮鬥的事實,給他們加上了道德的原罪。其實,貧窮並不是罪孽深重的表現,而是一種不幸,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貧窮。
  • TFBOYS帶著甜甜圈,坐上諾亞方舟載著餘華的活著找尋人生的意義
    輕鬆地活著,享受各種樂趣我們的人生沒有意義,我們只是宇宙的塵埃,總有一天我們會被人遺忘在這樣艱難的現實下,我們仍然可以活著,享受這個世界的美好,你不覺得這碉堡了嗎?弟弟:我想吃巧克力味的姐姐:沒問題弟弟:你真的很喜歡吃甜甜圈呢人出生剛來到這個世界,起點確實沒有什麼意義,但為什麼還要活著呢?看過餘華《活著》這本小說的朋友大概能從中找到活著的意義,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
  •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餘華的《活著》,用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撰寫出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出生活的真實,讀完這本書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想自己的生活。從《活著》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兩個畫面,福貴牽著一頭買來的接近暮年的老牛在田壟上坐著眺望遠方,以及福貴一家那大大小小的幾座墳墓。那麼《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請隨我往下看。首先是活著的力量,《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
  • 《龍族》沒人能逃過悲傷,悲傷才是真正的魔鬼,我希望他活下來!
    《龍族V》正在更新中,而這一部裡面,加入了一個新的人物,最開始看到這個人物的時候,我其實印象不太好。覺得師兄是不可替代的,那個又冷又溫暖的師兄,那個又倔強又強大的師兄,可是不管我如何不願意,阿巴斯還是出現了,將楚子航取而代之。
  • 有些人註定是夫妻,而有些人註定了是路人
    世間唯有愛情是最讓人捉摸不透,也因為愛情,有的很幸福,有的很悽涼。每個人都希望和自己深愛的人終生相伴到老,這是每個人都渴望的美好結局。然而,失望和遺憾佔了絕大多數,世間有多少深情是註定了成夫妻?又有多少有情人成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