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有感,他拿春事換禪意

2020-12-06 百家號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彈指一瞬,屈指流年。染幾筆清淺水墨,氳一場韶華花事,風月琳琅。他寫的是酒。酒,可以酣暢淋漓,一場宿醉,也可以於清淡的時光裡,與友人醉臥花間,晚風送涼,清風習習,月色柔美。李白飲酒,不需要笙歌,也不需要浮華,他要的只是內心濃厚的情懷,要的是浮世之中偷得的清歡,要的是對酒當歌,仰天長嘯。李白這一生,只願棲居山林裡,枕著田園清歡入眠。

少年時,我尚不懂「流年」二字何意,只知昌盛是美,清淡為孑然。待過了些時日後,時令更替,我才知曉,攜著溫柔的暮色歸家,踏著皎潔的月光在鄉間庭院裡乘涼,才是悠閒,才是清歡。正如他筆墨娟秀鋪陳的如下句:「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讀來極是清幽靜美,讓人神往終南山的靈秀避世的旖旎風光。冶豔豐盛,壯烈繁華,那是屬於年少時光的。現在要的,是寧靜安穩,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孤高不清絕,立於世俗之外。滾滾紅塵又如何?千軍萬馬又怎樣?皆是剎那繁華,不過爾爾。

李白之於月,是有著獨特情懷的。月,潔白無瑕,不染汙垢,亦不合汙同流。他可於月光明朗、微風習習的光陰裡月下獨酌,自斟自飲,亦可於美景良辰,備一壺美酒,幾碟小菜,舞劍寫詩,吟風頌月。是的,續的是那一盞雲水光陰,一翦桃花往事,你是我筆下的滄海,我用盡一生都無法把你飲完。對於月,對於李白創作的組詩《月下獨酌》,今人傅庚生說:「花間有酒,獨酌無親;雖則無親,邀月與影,乃如三人;雖如三人,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雖不解飲,聊可為伴,雖徒隨身,亦得相將。及時行樂,春光幾何?」。

整首詩以「暮」字開頭,「醉」字結尾,寫得極精雅用心,為後來詩人與農人把酒清談做了引線。賞心美事,於此刻得到了它理應有的恬靜解讀。「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詩人回頭望見剛剛踏過的石階,暮色深濃,漸有霧氣氤氳,看不清前方的道路,時有幾枝橫斜過來的樹枝,影影綽綽地包裹在蒼茫的青翠之中。你看,詩人只是用了幾筆清淡的墨水,看似簡潔,卻極其精練,真可謂是「看似尋常最奇崛」。

他是情感豐富敏感的李白,詩句清新,寓意幽深,讓人讀後極是明媚歡喜。當時,李白正在長安供奉翰林,為浮生勞碌。從詩的大致內容來看,詩人寫的應是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造訪一位避世清修的隱士。全詩淡雅高潔、清麗婉轉,詩人創作獨樹一幟,以田園飲酒為題材,明月山水為背景,相遇斛斯山人,山人相邀陋舍做客,兩人秉燭夜談,暢飲美酒,放聲高歌。而詩仙李白因這浮生之中難以言喻的清歡而打消了世俗名利、聲色犬馬的浮誇情懷,他淡泊而悠遠,不爭不鬥,內心喜悅、平靜。

蒼翠秀美的終南山是世代隱者的最佳選擇。環境清幽,遠離塵世,能藏得住浮世之中的悸動燥熱的心。終南山沒有南方山脈的清秀,也沒有北方山川的豪邁,它淳樸有靈氣,宛如空谷幽蘭,舉世皆濁時,與俗世保持著距離,清淡幽雅,素有「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雅稱。信手拈來的是垂髫孩童、幽徑柴扉、蒼翠綠竹。攬一彎清月,採一束時花,摘幾顆桃子,煮一杯佳釀,與斛斯山人雅集小院、醉臥田園、飲酒賦詩。於是,「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佳句天成。此刻的李白是紅塵之外的隱逸人,情懷曠達,情意簡樸,與斛斯山人下棋煮茶,清談韶華光陰。

幽居庭院,閒坐翻書,聽耳畔風聲颯颯。一生坦蕩的李白鶴立雞群、俊逸出塵,他的作品字字珠璣、行雲流水,令時人嘆為觀止。詩聖杜甫評李白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在動蕩不安的時光裡,李白一直都在為內心找尋詩意的棲居,他於這煙雨紅塵之中避世飲酒,只為修得來世的圓滿。接下來的幾句,更是充滿了豁達超然。「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讀起來朗朗上口,讓人讀後若有所思,甚覺如沐春風、神採飛揚。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中評價說「儘是眼前真景,但人苦會不得,寫不出」。他懂得這浮世之中的稀薄清歡,所以他格外珍惜,自知悲歡。

李白的豪邁灑脫、淡泊柔和,恰如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所說「太白山水詩亦帶仙氣」,王文濡《唐詩評註讀本》中亦評價李白說「寫景處字字幽靚,寫情處語語率真」,而朱熹在《朱子語類》中也評價他說:「李太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於法度之中。」在斛斯山人家,他們一起對酌言歡,心情美好。迅疾流逝的時光抓不住美好的韶華瞬間,清晝的賞心樂景讓詩人目不暇接,而傍晚又有如此清雅之人陪伴對飲,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怨懟時光宛如手中流沙,白駒過隙。對月清唱,吟詠松風。一酒一友,寵辱皆忘。

清曠。這是我讀完李白的這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所品悟到的,有一種硬朗平淡的情懷,不渲染造作,自然簡潔,純粹淡定。世間萬物,曲終人散時,留下的,是刻骨銘心的疼痛與哀婉,筆墨渲染的,亦是空前巨大的空虛與悲涼。韶華不負流年。而詩人與斛斯山人飲酒畢,他說:「我盡興而醉,你意氣風發。我們在一觴一詠間,忘卻了良辰錦時,怡然自得。拋卻了世俗名利的機巧之心,甘於淡泊,甘於平凡,甘於不與紅塵爭名奪利。而這歲月的枯榮,全在自己隱居田園的清歡之間,塵埃落定。」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菩提,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心靜如蓮,在歲月裡淡然沉潛,不惹繁華。做一個醉翁,讓美酒來闡釋疲憊的世俗之心,讓田園春事來治療千瘡百孔的紅塵憂傷。焚香,冥想靜坐,不如把酒言歡,與友人傾情話一場歲月山河的春秋一夢。

李白,邀的是明月,飲的是美酒,宿的是田家。曾記否?粗布蔬食,松竹清韻,一琴一笛,孤遊天涯。浮世之中,請宥想我詩人之名。看完首詩,你想到了什麼,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喔。

相關焦點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青)篇
    >19、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 唐 · 李白《蜀道難》20、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 唐 · 李白《蜀道難》21、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 唐 · 李白《蜀道難》22、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 唐 · 劉禹錫《望洞庭》23、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 唐 · 李商隱
  • 古人動不動就「一斛酒一鬥米十斤肉」能吃完?問題到底出在哪?
    59.2公斤酒,就是可口可樂也喝不下去這麼多。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古人能吃下一鬥米?首先這個典故是特定指的廉頗,不是說別人。廉頗從小飯量就大如牛,他吃一鬥米很奇怪嗎?最近有個視頻很火,是一個年輕女孩上節目,她的飯量是常人的十倍。
  • 古代文人吟詠月亮,染上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受
    二十六歲,當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離開蜀地時,對故鄉的戀念情懷,使他寫下一首有名的《峨嵋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景色優美的峨眉山上懸著半圓形的秋月,它那皎潔明亮的影子映入平羌江中,和滔滔的江水一樣流動,真是動人極了。「月有陰晴圓缺」。
  • 杜甫送別李白,寫下人生第一首七絕,讀之催人淚下,成為千古絕唱
    詩作第二句「未就丹砂愧葛洪」是寫他求隱的失敗。李白學道求仙,既有他天才的狂想,也有受時代影響的因素。在唐代,由於皇帝姓李,道家的始祖老子也姓李,所以特別尊崇道教。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很多人都燒金煉丹或出家學道,渴望成為長生不死的神仙。所以,李白在感情上自然也會有對神仙的嚮往,因此他說:「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 「李白鬥酒詩百篇」當如何解釋?
    李白不僅是『詩仙』,而且是『醉聖』、『酒星』、『酒仙』。世稱『李白鬥酒詩百篇』。喝下一鬥酒,還能做出一百篇詩,可見一鬥酒居然沒有醉倒李白。」  另一位說:「李白愛喝酒不假,《太平廣記》說李白自幼好酒。但愛喝不等於能喝。李白留下多少詩,不足千首,既然鬥酒百篇,那麼,李白活了六十多歲,一輩子喝的酒不足一石,算能喝嗎?」
  • 斯人已逝,溫一壺月下酒,願君歸來仍是少年!---林清玄
    到了年過半百的年齡,來讀林清玄文章,更是深有體會,就像林清玄在書中寫到「要為重活的高興,不要為死去的悲傷。」在跌跌撞撞的人生道路中,我們受傷的舊痕是不可能完全複合的,不能複合不表示不能痊癒,任何情感與歲月的失敗,總有可以排解的辦法吧!
  • 唐朝三大詩僧之一,貫休這十首充滿禪意禪情的詩,讀懂後淨化心靈
    其中,貫休才華橫溢,他不僅能寫詩,還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畫僧和書法家。貫休的詩大致分為禪詩、世俗詩、邊塞詩,讀他的詩能夠讓人感覺到濃厚的禪意與禪情,影響力巨大。據說,古龍的《三少爺的劍》開篇:劍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十九洲,後一句便是仿效貫休的詩句得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貫休十首充滿禪意和禪情的詩,領悟後淨化心靈。貫休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詩僧及畫僧,自幼聰明伶俐,記憶力超群。
  • 鏡花緣:阮孚用金貂來換酒,卻被上司彈劾,多虧了皇上祖護?
    後來任散騎常侍,這是個很有油水的官,所以冠上裝飾有金璫貂尾,他卻用金貂來換酒,結果被上司彈劾,多虧了皇上祖護,才平安無事。金貂換酒足以見出酒徒的狂放風度,所以古人傳為美談。類似的還有唐代的賀知章,他當太子賓客時一見李白便喜歡上這位「謫仙人」,解下所佩金龜「換酒為樂」(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金龜是高官的金印,印紐為龜狀,誰敢拿來換酒喝?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鶴)篇
    《黃鶴樓》 唐·崔顥5、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難》 唐·李白6、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詞二首》 唐·劉禹錫7、 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宋·嶽飛8、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 大話成語:金龜換酒和金谷酒數是什麼意思,原來都和李白有關
    成語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也有很多,比如與人交談,或者學生寫作文的時候,穿插幾條成語,可以讓文章增色不少。但是我國的成語數不勝數,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也有很多成語我們一知半解,甚至聽都沒聽到過。其中著名的詩人賀知章也很景慕李白,賀知章當時是高官秘書監,詩也寫非常好。他的《回鄉偶書其一》千古流傳:「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寫出了賀知章落葉歸根的情懷。賀知章早就拜讀過李白寫的詩,感覺這個年輕人是文壇不可多得的人才。
  • 《終南別業》這首詩,是王維42歲的作品,景中有情,充滿詩趣禪意
    大家好,我是魚小泡讀唐詩宋詞。王維(701?-761),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一生多才多藝,詩文、書畫、音樂皆所擅長。曾國藩《十八家詩鈔》選錄唐代八位詩人,王維即是其一。他的詩風以清新秀雅著稱,山、水興象迭出,巧於設色,綺麗如畫,且善用擬人,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 王維最耐人尋味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1000個人讀就有1000種解釋
    第一,就是他寫文意境高,作為山水詩人,他總是能將自然間再平凡不過的景色,提煉出精華,再用唯美的文字加工出來;第二,他的文章如詩如畫,詩中有畫是後世對他最大的褒獎,除了他再沒有任何一個詩人能做到每首詩皆是一幅水墨畫;第二,每個字都極盡所用,他極少用繁複字,基本上全文無一生僻字,往往只是數十個字,就能將我們引入那美如畫的詩卷中。
  • 李白最寂寞的一場酒
    李白有「詩仙」之譽,是一個天才的詩人,是一個天才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贊他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同時,李白生性孤傲,嫉惡如仇。他從不肯與當朝的權奸同流合汙,因此,在官場便受到汙濁勢力的排斥和打擊。這也使得李白在政治上有深深的孤獨感,常常以酒澆愁,沉飲市井。有「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中酒家眠。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裡的一山一水,處處寫滿了禪意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樹一葉,一杯一盞,一石一水,一窗一門。乃至一柱燈光,一串梵音,處處寫滿了禪意,處處寫滿了真意,這難道不是我們想要追求的生活嗎?只有來到這裡才能讓人靜下心來細細的品味,耐心的聆聽,它的一磚一瓦,一山一石都是經過了獨具匠心的設計,悠閒漫步在小鎮的街道上,路過那一間間古樸的店鋪,仿佛回到了久遠唐宋時期,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是隱約能聽見遠處傳來悠揚的古箏的聲音,深沉的梵音,能讓自己慢下來,靜下來、留下來、住下來、並且樂起來。難道這不是你夢中的世外桃源嗎?
  • 李白這些詩我是跪著看的,看完我確信他是天才!李白經典欣賞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王和尚說:這首是李白年輕時候名作,不須多言。地名多而不嫌累贅,寫景簡略而生動,文辭流暢至極。贈汪倫題註: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五千隱士藏身終南山 請莫去驚擾這些"世外仙人"
    三年來,35歲的西安市民張劍峰頻繁進出秦嶺,從華山到終南山到寶雞龍門洞,一個山谷挨一個山谷走遍,橫跨400公裡,目的是尋訪居住在其中的修行者,行至今天,他拜訪了600多位山中隱士,自己則從一個糾纏於情愛的青春文學編輯變成了半個隱士。  他承認,自己是因為讀了美國人比爾·波特的書《空谷幽蘭》,誕生了去尋訪隱士的想法。
  • 為什麼李白說對影成三人 不是我和影子二人麼
    前言前幾天回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李白說「對影成三人」?不是二人麼?我+影子?李白的這首詩我們先讀一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二、李白化用了陶淵明的詩意傅庚生先生 (1910~1984) 寫過《中國文學欣賞舉隅》,關於這首詩,他解釋到:「花間有酒,獨酌無親;雖則無親,邀月與影,乃如三人;雖如三人,月不解飲,影徒隨身;其實也不需要解釋,李白說的真是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