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文人墨客筆下的浮來山與銀杏樹

2021-01-13 騰訊網

莒城西,有一山,山上有商周老樹、晉代古剎、隋唐廟庵,這裡古藤繞樹、松柏參天、居谷繁茂,怪石嶙峋,美禽棲枝、奇鳥鳴林,令人心曠神怡,此即浮來山。古往今來,浮來山引多少文人騷客,在此詩興大發,醉在夕陽不肯歸,留下了許多遊記讚美詩詞。

浮來夕照

明·姚鵬

故國要盟事已非,青山猶自帶斜輝。

影浮半壁看仍在,暝入千巖望漸微。

西麓平林群鳥集,東城遠寺一僧歸。

笛聲吹徹牛羊下,幾處人家盡掩扉。

註:姚鵬,明代莒進士。此詩描寫秀美的浮來山在夕陽映照下層林盡染、古剎生輝,使人如臨仙境,樂而忘返。

遊浮來山定林寺

明·何思謹

得意春風信馬蹄,為看山色到郊西。

橋橫野水人爭渡,花落柴門鳥亂啼。

莒子臺邊芳草合,魯公盟處曉煙迷。

登臨倦憩山頭寺,古木陰陰覆院低。

註:何思謹,明莒州人,清嘉靖進士,授海鹽知縣,因性剛直不阿,免官後歸故裡,杜門著書。詩中描繪了浮來山一帶的明媚春色。全詩情景交融,透露出詩人的歡快心境。從首句看,很可能是作者剛舉進士後的作品。

石碑題詩

清·陳全國

浮來山銀杏樹一株,相傳魯公莒子會盟處,蓋至今三千餘年。樹葉扶蘇,繁蔭數畝,自幹至枝並無枯朽,可為奇觀。夏月與僚友偶憩其下,感而賦此:

大樹龍蟠會魯侯,煙雲如蓋籠浮丘。

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比層層螺髻頭。

史載皇王已廿代,人經仙釋幾多流。

看來今古皆成幻,獨子長生伴客遊。

註:此為清順治年間莒州太守陳全國立碑題詩。

浮丘八觀

清·張竹溪

定林寺

蘿磴松泉鎖碧岑,山腰布地尚遺金。

琳宮飄渺煙霞古,鐵佛莊嚴歲月深。

飛閣星寒懸樹影,殘碑苔蝕臥花陰。

蕭梁事業雕龍跡,空聽霜鍾報定林。

註:張竹溪,清莒州人,善詩文。這首詩寫古寺的規模和莊嚴的佛像以及它的幽靜環境,抒發了弔古情懷。

銀杏樹

飽咽星霜歲幾更,拏雲心跡尚分明。

豫章橘李應師友,漢柏秦松或弟兄。

老乾夜深問魈語,虯枝風戛作鸞聲。

參天黛色何年植?巖石無言水自鳴。

註:此詩通過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描述了古樹的氣勢和悠久的歷史。

喌雞巖

浮邱翁舊憩浮邱,列岫曾經控鶴遊。

萬樹雞棲山翠晚,千年人去洞雲留。

素書匣貯仙崖古,丹灶星沉石磴秋。

試上高臺聽喌喌,空餘明月照泉流。

註:喌(zhōu州)雞巖:在浮來山的山崖上。傳說黃帝時的仙人浮丘公曾駕鶴來浮來山,在此呼喚過雞群。喌,呼雞聲。素書:兵書名,舊題黃石公撰,這裡泛指仙書。石磴:山上的石階。

莒子墓

孤家蕭蕭峙澗阿,那尋荊棘問銅陀。

苔生殘鼎無香火,鶴依枯松想玉柯。

城闕煙凝塞翠遠,旌旗影落碧雲多。

景王祠宇常近鄰,一樣銷沉感逝波。

註:這是一首弔古詩。作者面對蕭蕭孤冢,遙想莒子當年,頻繁地參加會盟、徵伐,也是政治風雲中的重要角色,而今苔生殘鼎,鶴依枯松,一片荒涼景象,自然流露出世事無定的感慨。

校經樓

東陽車下博文名,燔發充歸退院僧。

貝葉手編雲外寺,蓮花心印佛燈前。

高人遁世原無悶,才子談經定上乘。

天為生公留福地,一聲梵唄遠山譍。

註:劉勰拜倒沈約車下呈獻《文心雕龍》,博得了能文的名聲,晚年卻焦發自誓致仕充當了退院僧。在山寺編校經書,禪心和佛燈一樣寂定。超脫世俗之人避世隱居本來就心安自得而無憂悶,才子談論經藏必定是上乘。老天為劉勰準備了定林寺這處寶地,禮佛的讚歌回應著遠山的回聲。

仙書石

名心仙亦愛磨崖,一幅霞光沁碧苔。

飛白雲懸松巘古,殺青蘚泐筆花開。

擘窠造物留神品,題石山靈擅異才。

漫笑僻壤觀感少,空潭滴翠拓巖隈。

註:此詩極力誇讚石上書法的功力和造物者的奇異創造。

清泉峽

山湧流泉山便活,水穿石罅水彌清。

僧疏絕壑魚爭躍,仙渡寒塘鶴有聲。

藥塢曉滋香草秀,松嵐春浸碧雲橫。

澄心坐對淪漣影,滌我塵襟試濯纓。

註:在定林寺南面不遠處,一泓清泉自石罅中湧出,順山峽蜿蜒而下,水質清冽。夾溪松茂槐翠,風景優美。這首詩從各個角度、各個層次描繪了清泉峽的風景,聲色俱美。全詩連續三聯皆講對仗,更增加了詩的格律美。僧疏絕壑:僧人疏通陡峭的澗壑。澗壑、寒塘:均指清泉峽。

怪石峪

天孕靈奇此峪中,胚胎石骨透玲瓏。

泥塗堅抱崢嶸氣,巖壑深藏磊落風。

具體渾成仙佛鬼,一拳縮小岱恆嵩。

定須貢作瓊華島,莫隱嶔崎負化工。

註:怪石峪在浮來山清泉峽的東南側,這裡松槐成林,林間遍布奇巖怪石,千姿百態,為浮來山一大景觀。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怪石峪千姿百態的奇巖怪石並賦予鮮明的性格,雖只詠石,卻無單調呆板之感。瓊華島:在今北京市北海公園內。金、元時期開始挖池築島,明、清時期曾多次修繕和擴建。嶔(qìn欽)崎:超群不凡。

遊浮來山記

清·李煥章

(以下內容請滑動閱讀)

餘少時讀春秋,隱公八年與莒子盟於浮來,其地在莒西二十裡。後閱載記雲,東莞劉勰彥和校經於浮來之定林寺,心竊慕之,皆以緣未契不 果遊。又聞寺鴨腳樹昀大,為山與寺助。餘兩有江南之役,西出沂,東出諸,浮來介其間,青螺一片,竟弗得從百裡外望之。今年春暮遊勞山西還,枉道過莒,乃與文學張君翼宸約遊浮來。出莒南郭折而西十七八裡抵其麓,世舃比邱先期至,以張君屬故也。浮來南北兩峰相向,自東南溜谷中級而登,仁王剎半為翠煙所蔽,即向 所云鴨腳樹也。入禮仁王畢,見鴨腳傑立,外及門,內及殿,勢矗矗參天,大七八人圍。十三幹,幹皆竟丈。幹上枝枝相屬,皆徑二三尺。登其半腰,幹四繞之,中 有隙,可坐數人,人依幹各不相見也。根盤地凡九,皆經五六步,綠影匝地,叢霧彌霄。浮來、定林、鴨腳蓋交相藉也。志雲魯侯與莒子會盟時,鴨腳已巍然大。劉 彥和罷通事舍人,改僧名慧地,翻經其下,著《文心雕龍》,不啻西域菩提樹底諸知識跏趺而談也……頹陽晩霞,山河掩映,沭流明滅,衛足而歸,伸紙磨墨,疾筆書之,以志從前夢想之開,今始克慰焉爾。(——許紹錦纂修,莒州志,卷十四)

註:李煥章(1613—1688)字象先,號織齋,山東樂安人。與壽光的安致遠、諸城的李澄中、安邱的張貞合稱「青州四大家」。

遊浮來山

清·于湘蘭

青山舊有緣,昔日此中眠。

老樹留荒寺,亂峰鎖碧天。

無人論甲子,有客話雲煙。

泉石成幽興,想看竟忘年。

註:于湘蘭,字香濤,於學謐子。雄才卓越,親炙家學,雄峻古厚,義理醇正,長繪事,精於詩。其遺作有《消夜詩草》及大宗書畫。

浮來山觀銀杏樹作

呂嶽自

相傳魯隱公八年,與莒人會於浮來,即此樹下。其說近鑿,然樹即奇古,我聞在昔,不復深辨云爾。

畫屏新展春山曉,簷鵲聲喧風日好。

浮來大樹久所聞,出郭攜朋事幽討。

沙平草淺馬蹄驕,行過西湖煙雨橋。

尚覺峰巒雲外遠,已疑樹影月中高。

泉流細細通山麓,引我盤旋入巖谷。

梵宇猶存古定林,校經慧地空遺躅。

驀看銀杏勢參天,閱盡滄桑不記年。

漢柏秦松皆後輩,根蟠古佛未生前。

相傳其下敦盤會,此樹亭亭若青蓋。

魯史春秋第一公,再傳方詫恆星悔。

即今長蔭鴿王廬,葉葉枝枝潤不枯。

不礙風霜緣性定,永辭剪伐有神扶。

橫柯直幹摩挲久,斷鰲凝立痴龍走。

為誦坡公句惘然,人生安得如汝壽。

註:呂嶽自,江蘇武進人,生平不詳。

定林寺銀杏

李澄中

嘉樹何年植,空王此舊臺。

秋聲連莒子,山色滿浮來。

枝偃蛟龍蟄,風鳴雷雨帀。

魯公盟會處,事往有餘哀。

註: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號茵田,又號漁村、怡堂,晚號「秋水老人」。山東諸城人。

浮來山銀杏樹歌

黃寶麟

浮來銀杏山之巔,胚胎疑自羲皇前。

吸日月光寂神跱,根蟠九地枝參天。

臥龍偃蹇怒蛟立,扶桑對影相新鮮。

樹下曾傳舊壇坫,莒魯歃血衰局年。

朅來已越二千載,遺碣屹立徵麟編。

同人遊覽屬閒暇,相與環坐烹山泉。

我思此樹歷千劫,樓桑社櫟難隨肩。

若非神護鬼相守,安得石泐柯彌堅。

斜陽晻曖樹西匿,芒鞋欲別仍遷延。

註:黃寶麟,江蘇陽湖(今江蘇武進市一帶)人。生平不詳。

遊浮來觀銀杏

(諸城)張霖

老樹植何年,蒼然見太古。

相對不忍別,蒙蒙來細雨。

又(諸城)張安

老樹杈枒歷劫灰,盤根空谷少人猜。

枝繁葉萬年年綠,自喜天全碧澗隈。

又(諸城)高璿

浮來山寺此登臨,古樹婆娑歲月深。

鐵幹崚嶒留勁骨,虯枝紆曲結層陰。

秦雲漢月通消息,春雨秋風自古今。

應識靈根終不滅,亭亭獨立伴高岑。

註:高 璿,清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三甲18名 。

古莒銀杏賦

範 曾

(以下內容請滑動閱讀)

景星慶雲,有仙山自天外浮來,大木蔥蘢,仰銀杏享無窮之壽。遠古先民護之禩之,秉造化之恩賜,具淳厚之德性,遂使根盤虎踞於地,柯交龍蟠拂天。茂葉蔽陰,可比太古椿櫟。自周而秦,越八百年,群雄並起,兵燹頻仍,而銀杏巋然不動,雖霸主梟雄,且敬且畏者,以有威嚴莊肅儀容也。

歲月修遠,年輪駁蝕,銀杏之齡無法祥考。傳說大禹治水時,已峙立浮來,則四千歲不為上限。信史之載,始於《左傳》,魯隱公八年,魯侯與莒子化幹戈為玉帛,於銀杏樹下杯酒結盟。孔子著《春秋》,始述為隱公元年,其時樹已千歲,越二千五百年至於今,則銀杏之齡計三千五百年至四千年,信不為過。夫大木之命運與地域人文相侔合。厚德載物,君子行健,天地陰陽交會。銀杏真可與蒼昊比壽,與日月奇光矣。

古莒銀杏,見證我中華民族治亂興亡,宛博雅之聖哲,俯視四千年往來過客,堪稱世界奇蹟。盛世愛人,亦及於物,銀杏壽考,期以萬年,子子孫孫,永護厥美,則中國幸甚,世界幸甚。歌以詠之:

大木擎天,是為至善;

高人處世,當近中和。

歲在乙未(2015)

註:範曾,字十翼,別署抱衝齋主,1938年7月出生於江蘇南通,中國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

華表之木老銀杏

梁 衡

作者手繪老銀杏並題詩

大哉銀杏,華表之木。

雄枝接天,盤根通古。

葉燦如金,果垂銀珠。

天眼長開,俯察萬物。

善惡有報,以身直書。

民族圖騰,國之謗木。

2017年12月20日

註:梁衡,1946年出生於山西霍州,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散文家、學者、記者、新聞理論家、政論家和科普作家。

詳見:梁衡 《華表之木老銀杏》

浮來銀杏王

厲彥林

(以下內容請滑動閱讀)

萬物有靈,樹能成「神」,這樣的樹山東莒縣有一棵。

2018年國慶佳節,我和妻子沒去名山大川,執意去沂蒙山區東部、位於黃海之濱的莒縣浮來山,謁拜那棵被譽為「天下銀杏第一樹」的「銀杏王」。

深秋的沂蒙大地, 秋意漸濃,金風送爽,山川、河流和田野如一幅幅彩色版畫,繽紛斑斕,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我一直在捫心追問:「為什麼中華文明源遠流長5000年,而銀杏王卻頂天立地陪伴4000年?」「為什麼2018年9月28日『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69年,而銀杏王4000年巋然屹立、依然蓬勃鮮活?」「為什麼銀杏王能縱覽『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親眼目睹亙古未有、翻天覆地的滄桑巨變,成為舉世無雙的生命傳奇?」

馬克思在《中國紀事》中早就指出:「中國是一塊活的化石」(《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第545頁),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稱「銀杏樹是『活化石』」。中華文明5000年、近代中國由衰到盛170年、中國共產黨建黨近100年光輝而曲折的歷程,都儲存鐫刻進浩如煙海的歷史教科書中,能和天宇與大地共鳴、高山與大海合唱、歷史與未來交響,真正活在世上作為見證的「活化石」, 「銀杏王」當之無愧!

山不在高,有樹則名。浮來山海拔不足300米,的確不算高,卻因銀杏王蜚聲海內外。站在遠處眺望,整個定林寺被一棵茂盛的銀杏樹所遮掩,它像一把巨型的綠傘,每片樹葉都像小扇子,繁蔭數畝透出深邃與神秘,透出一股仙靈之氣。十時許,我們跨進定林寺的山門。只見銀杏樹周圍石碑林立,詩詞萃集,最顯眼的是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王丙乾題寫的「天下銀杏第一樹」,字體蒼勁渾厚。幾根虯勁粗壯的枝幹已用水泥柱子輔助支撐著。那樹圍、樹齡、高度和氣節,實屬罕見,讓人肅然起敬。樹圍就有「七摟八拃一媳婦」、「大八摟、小八摟」的趣聞。屏息抬頭仰望,只見老銀杏峻拔奇崛,稠密的枝椏遮天蔽日,嶙峋斑駁的樹幹刻滿滄桑,蓬勃而有力的枝條直插蒼穹、蔭覆廟宇。站在老樹下,身心被樹蔭庇護,伸出手掌接一束透過枝葉棲落、雕鏤人心的陽光,感覺特別珍貴與溫暖。閉上眼睛側耳細聽,分明聽到風吹銀杏葉簌簌的聲音。樹下遊人如織,佇立、觀賞、拍照、思考,時而發出驚奇與感慨,流連忘返。攝影愛好者抱著「長槍短炮」紛至沓來,咔!咔!咔!隨手一按快門,眼中的美景被定格成萬千幀永恆。

此樹一年四季,景色各有春秋,美不勝收。尤其是深秋黃葉凋零時,天空猶如無數黃燦燦的蝴蝶飄飛舞動,地面上鋪滿黃葉地毯,唯美驚豔,堪稱奇觀。黝黑粗大的樹幹皮上時常能看到幾葉簇一果,這樹老枝幹上不長枝條,葉子竟然能直接結果,令遊人交口稱奇。萬壽無疆的銀杏樹象徵吉祥平安,因而該樹四周的護欄上掛滿了老少婦孺祈福的紅絲帶。這時風吹落了幾片銀杏葉,竟然被一位年長的遊客小心翼翼地撿起來,當寶貝收藏了。這狹小的空間,儲藏著老銀杏和劉勰這自然與人文兩大世界級國寶,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當地那位傾盡心血研究這棵銀杏樹的老同志興奮地介紹說:「今年這棵樹長得特別茂盛,至今葉子都沒變黃呀」,「此樹每年都碩果纍纍,果實既小又圓,味道特別純正」。我一直在追問:「此樹為什麼生命力這麼旺盛呢?」「從橫空出世的幼苗到長成巨樹,從洪荒蒙昧的遠古時代活到文明開放的新時代,這棵樹到底經歷了什麼?」

莒縣是一片歷史悠久、涵養文明的沃土。這地方大約在四五億年前,還是汪洋大海,後隨地殼抬升成為陸地;是三代古國故都,夏代城邑初見端倪,商為姑幕國,周為莒國。莒國立國近700年,在春秋戰國時曾與齊魯並雄。《左傳》中記載:「魯隱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浮來。」當年會盟就在這株大銀杏樹下,那時這株銀杏已是參天大樹了。遙想當年,狼煙四起,諸侯爭雄,歷史巨輪在亂世浮華中曲折前行。這棵銀杏樹根須深扎沂蒙大地,吸天地靈氣與精華,納大自然神秘之力量,獲得了恆久定力和深厚底氣,個性孤獨且自由高傲。

此樹長的位置就很特別,在浮來山佛來峰、浮來峰、飛來峰三峰鼎峙聚捧的山坳底部,三峰環圍成天然屏障。樹下深土數丈,根扎在石灰巖溶蝕階地上,前臨清泉峽和從不乾涸的臥龍泉,土壤深厚,水肥充足,背風向陽,冬暖夏涼,獨特的氣候和環境,能避免雷電和洪水等自然災害的侵擾,因而能龍蟠虎踞,穩如泰山。清康熙年間山東南部的莒縣等地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地震。莒縣的災情是「官民房屋、寺廟、牌坊、城垣俱倒,周圍百餘裡無一存屋」。而銀杏樹面對這場生死考驗卻安然無恙。

銀杏俗稱公孫樹,意思是爺爺植樹孫子輩才能結果,生長緩慢,壽命極長,具有長壽基因,抗病蟲和防腐能力強。銀杏出現在幾億年前,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後遺留下來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恐龍滅絕後,銀杏卻歷盡滄桑存活下來,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系中國特產。其枝幹挺拔、冠如華蓋,枝繁葉茂,全身是寶,是樹木家族的老壽星。我妻子指著「三教堂」院裡那棵高大挺拔的銀杏興奮地說:「你看,這棵銀杏1300多歲啦!」我說:「是。但它在定林寺只能稱晚輩了,還不知道是『銀杏王』的多少代孫了!」 目前,我國百歲以上的古銀杏樹近十萬株,樹齡過千歲的也不計其數。銀杏樹是具有濃厚人文色彩的古老樹種。千百年來中國人崇拜銀杏樹,形成了崇拜銀杏的獨特文化現象,銀杏廣泛被種植在宅院、祠堂、文廟、行道、名勝古蹟、園林等。浮來山上這棵銀杏,傳說是西周初期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東徵時所栽。三百年前的順治七年,莒知州陳全國立碑云:「此樹至今三千餘年。」中國人把銀杏看成神聖不可侵犯的聖樹,當地人一直把這棵古樹奉若神明,遊人和居民連一枝半葉也不敢攀折,怕得罪神靈惹災禍。新中國建立以來,人民政府採取多項措施,重點保護,更使其避免了各種人為的傷害。守護綠色生長的活標本,詮釋生態文明的恆久答案。

當然這古銀杏樹的主幹較矮,自小就不被伐木者窺見覬覦,樹又遵循自然天道的法則生長,修煉、修復和保護了自己。

莒縣文化底蘊深厚,為銀杏王提供了豐富的生命營養。莒縣是我國第一批千年古縣,文化燦爛,鐫刻著歷史文化的恆久年輪。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已愈百歲的宋平曾題詞:「莒國文化源遠流長」。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並稱山東三大文化。浮來山屬莒文化的發源地,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評論家劉勰的校經樓就聞名遐邇。郭沫若親題「教經樓」和「文心亭」。劉勰所著《文心雕龍》,與這棵歷經滄桑的古銀杏同輝共榮。銀杏樹端直、剛勁、生命力強,象徵著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據傳,當年孔子過莒之南隅,路遇孩童在路中用土築城牆,孔子主動下車避讓,並說:「孩子築的土城也是城呀,理應避讓」。坐北朝南、朱門紅牆的「三教堂」香火興旺,殿堂內供著儒、道、佛三教始祖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塑像,不同宗教信仰的教徒同堂禮拜,任何人的願望都能在這裡寄託。1929年,中共莒縣第一個黨支部在浮來山校經樓上成立,點燃紅色革命的火種。據了解,當地人把「銀杏王」神靈一樣仰慕敬奉,精心呵護與保護,使其免受天旱、蟲災、雷擊、火燒、人為破壞等天災人禍。抗日戰爭時期有西方商人,曾想花巨資購買回國展覽。被僧人和翻譯巧妙勸止。「文革」時期沒有誰敢動大樹一根毫毛。樹下上演的故事與傳奇無計其數……

銀杏王,是傳承民族血脈的圖騰樹,是中華文明的「活化石」,是美麗中國的靚名片。

銀杏的果、葉、材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經濟、生態、藥用和社會效益,銀杏產業正風生水起。當下,身歷古今、名譽中外的銀杏王更是子孫滿堂,青春蓬髮。每年的冬春季節,高速公路和鄉村道路上常有大貨車,把銀杏樹苗送到祖國四面八方、適合生長的地方。為保成活率,樹苗都帶著一個草繩綑紮的樹根土墩,俗稱「老娘土」。全國各地的銀杏林、銀杏園、銀杏大道、銀杏鄉方興未艾、星羅棋布。

銀杏王有傲骨,有定力,有神韻,彰顯君子之風、國樹之威。莒縣正在修復莒國古城,銀杏王被尊崇為核心元素和眼睛。這株老態龍鍾但枝繁葉茂的銀杏樹,站立成中華文明的坐標,坦然訴說輝煌與榮耀、歷史與傳奇,可謂絕仰千古。

「銀杏王」沐浴天光、吸納地氣、凝守元氣,踏上生命新長徵……

註:厲彥林,1959年5月出生於山東莒南,著名詩人,散文家。該文發表於2019年4月6日《 人民日報 》 08 版時有刪減。

莒縣遊記

莫 言

作者手書《莒縣遊記》(部分)

莒為古縣,文明之邦。

玉璨珠曜,虎紋龍章。

大木參天,萬壽無疆。

碩果纍纍,子孫滿堂。

奇書傳世,辭採飛揚。

雕龍有術,儀態萬方。

2020年8月27日

註: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作家。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誌發表小說《紅高粱》引起文壇轟動。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6年,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

詳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莒縣遊記

相關焦點

  • 莒縣浮來山天下第一銀杏樹的神話傳說(組圖)
    莒縣浮來山天下第一銀杏樹的神話傳說莒縣浮來山天下第一銀杏樹的神話傳說莒縣浮來山天下第一銀杏樹的神話傳說  中國網山東日照6月5日訊(韓潔如 通訊員孫緒民 張安慶 王世鋒)凡是到莒縣浮來山定林寺見過樹齡4000餘年的「天下銀杏第一樹」的遊客,都會驚嘆於大自然的造化,這棵古銀杏樹之所以能長壽不衰
  • 【日照推薦】起底浮來山,大有來頭
    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浮來山地處沂沐斷裂帶的中部,其東西兩側,分布著昌邑——大店、安丘——莒縣、沂水——湯頭、 唐阝吾阝——葛溝等四條地質大斷裂。浮來山所在的汞丹山隆起區,是膠南隆起區和魯東隆起區的分界線。構成浮來山山體的巖石,主要是石灰巖和砂、頁巖。如果在灰巖發育的地區,浮來山的石灰巖根本不足掛齒,但在這一地區卻成為稀有現象。
  • 「銀杏樹下」的呂劇味道
    □ 於國鵬    10月10日晚,日照市藝術劇院排演的呂劇《銀杏樹下》在梨園大戲院上演。這是參加第十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新創作優秀劇目展演的十八臺大戲之一。看完這臺戲,有點意外,是那種比預想中好的意外。
  • 4000年的歷史滄桑,日照莒縣天下第一銀杏樹,中國最美古樹之一
    去年從頭條上知道了日照莒縣有一棵4000餘年的「天下第一銀杏樹」,心裡就一直蠢蠢欲動想去看看。今年國慶假期機會終於來了,特意跑日照莒縣,就為了浮來山上定林寺裡這棵古銀杏樹,已經入選了中國最美古樹之一。有的說它3000多年,有的說它4000多年,具體咱也不清楚,不管哪個準確,它也屹立在那幾千年了!就是可惜去的有點早,銀杏葉還沒黃,沒遇見它最美最靚的時候!
  • 銀杏樹,讓我喜歡讓我愁
    在我國,超過千年以上的銀杏樹有近百棵。山東莒縣浮來山就有一棵4000年樹齡的銀杏樹,它被譽為「銀杏之祖」、「天下銀杏第一樹」,還入選「中國最美古樹」,它枝繁葉茂,粗壯健碩,每年都吸引無數遊人前來觀賞朝拜。關於這棵銀杏樹民間還有「七摟八拃一媳婦」的說法,這是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的一個小故事,雖然只是一個傳說,足見這棵樹歷史的厚重。溝壑縱橫的樹幹,滿滿的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片片葉子都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 七律·詠銀杏樹|連天一樹黃金葉,笑看文人詠拙詩
    久久站在銀杏樹下不願離開,聽著鳥兒的啁啾聲,純淨亮麗、深情宛轉,似乎在訴說著它與銀杏樹的故事……銀杏樹的黃,與世間任何的黃顏色都不同,它黃得是那麼金光閃閃,那麼驚心動魄,我想寫下一首詩,來記錄這一樹的金黃,但怎麼都不能完美表達它的美。不知道這樣的拙詩,會不會被這它笑話呢?七律·詠銀杏樹古寺名園寒露滋,群賢仰面口稱奇。
  • 滿世界都是銀杏樹,怎麼就成瀕危物種了?
    活化石銀杏樹,這我們從上小學起就知道這個梗了!現在的道路兩邊還有公園都有不少銀杏樹,每年秋天那金色銀杏葉都是攝影愛好者追求的目標。當然還有一個副產品就是銀杏果,不過這銀杏果的外皮卻又微毒,如果用手直接處理的話,搞不好弄到蛻皮,各位可要注意了!
  • 中國十大古銀杏樹,樹齡最短的也有兩千年!
    銀杏樹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高等植物之一,具有極高的經濟、生態、觀賞和科研價值,有著「植物大熊貓」、「金色活化石」之稱。銀杏樹也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因而被稱為中國的「國樹」。立春則豆蔻含苞,至夏則蔥綠欲滴,仲秋尤金黃可掬、璀璨炫目,冬季則玉骨瓊枝,一季一景,四季四美,被譽為「生命藝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我國樹齡最長的十大古銀杏樹的風採吧!
  • 精品自駕路書|追隨人文墨客的足跡,感受詩情畫意的繁華
    從浙江杭州出發,探尋唐詩之路,追隨人文墨客的足跡,感受詩情畫意的繁華。在這條路上,可以看到詩意般的山與水,或坐船賞景,或登山望遠,或入寺行走,一路行走在浙東人文之域,一路感受唐詩詩意的繁華。自駕線路:杭州—紹興—餘姚—寧波—嵊州—天台—臨海—杭州總裡程:714公裡時間:4日 DAY1:杭州—紹興—餘姚—寧波主要行程:自駕遊第一天,上午9點從杭州出發,途徑機場公路和杭州灣環線高速到達紹興市,兩地相隔53公裡,自駕需花費1小時23分,約10點半前後到達紹興,之後前往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筆下的《蘭亭序》創作地蘭亭,在這裡賞蘭亭流水潺潺
  • 李文海 | 銀杏樹的味道
    家屬樓竣工後,我力主栽兩排銀杏樹。當時的銀杏樹不像現在這麼多,人們剛開始認識。如今曲周四疃的千畝銀杏林,已成氣候,一到葉黃時節,遊人如織,成了一個觀賞、拍照的好去處,愛美的人們,穿上紅色的外罩,或裹上一條紅色的圍巾之類,藍天白雲之下,簡直是一種絕配。當年我們種的銀杏樹苗,就是從那個林子挖來的。當然當時的那個林子還默默無聞。
  • 站在校園的銀杏樹前
    如果你剛從梧桐大街或者是白楊樹林邊走來,踩著沙沙的綠黃相間的落葉,猛然看到眼前的銀杏樹,你一定會被那些金黃所驚嘆;如果你剛從遍野的紅葉遊覽中歸來,撿拾了些許黃、些許紅、些許枯,猛抬頭看到眼前的銀杏樹,你一定會被那純粹的細膩的金黃所驚嘆。銀杏那絢爛的光芒,給人滿目的高貴,讓人瞬間覺得,這個世界不再蕭瑟,這個秋冬不再枯頹。
  • 動人心扉白石峪之二 罕見一公一母銀杏樹
    我們在村中看到歷經600多年歲月,被市政府掛牌為古樹名木、被村民樂稱「一公一母」的大銀杏樹。這兩棵夫妻般的銀杏樹較之茅盾筆下的白楊樹,同樣頑強不屈,積極向上。不同的是它倆生命力更強,壽命更長。更讓人欣喜的是母銀杏樹還能抱病結果,老來生子,不斷繁衍生息。
  • 抒當代文人熾熱情懷 擔傳統文化傳播重任——訪書畫名家張舜
    抒當代文人熾熱情懷,擔傳統文化傳播重任——訪書畫名家張舜文圖/謝欣書畫名家張舜擅長寫意蘭竹文人畫和全景構圖傳統山水畫,作品富於抒情性和書卷氣。張舜筆下的山水,崇尚自然,氣象古韻,遠追宋元古風,融匯傳統筆意,文雅的書卷氣息撲面而來。師古而不泥古,他的書畫藝術風採,在現今社會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觀感。張舜自號「望之」,有朋友問他為何叫「望之」?張舜笑說自己是「傍聖賢」。東坡先生一直是他仰望的人,無論文學,還是書法。
  • 銀杏樹是瀕危植物,為什麼銀杏樹隨處可見?
    銀杏,裸子植物,種子可食用,藥用,為瀕危植物,但是,銀杏樹卻隨處可見。上圖為道路邊隨處可見的銀杏樹在自然環境中,銀杏樹少之又少,很少有銀杏樹可以發芽後生長。但是,道路兩邊,房前屋後隨處可見銀杏樹,都是 扦插 ( 無性生殖 )而來的,對自然環境變化以及疾病的對抗能力非常弱,並且,在野外沒有人為幹預下發芽生長能力非常弱,雖然現在銀杏樹的數量非常多,但還是瀕臨滅絕。
  • 何謂文人畫
    中國文人畫的緣起、脈絡和格調美國學者卜壽珊的文人畫研究專著《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正是呼應了這一脈絡,這本書的英文名為Chinese Literati on Painting,直譯為「中國文人論畫」,這本專著並不以畫面本身為研究對象,而是從文人的畫論入手研究文人畫,歷史流變中,中國文人的畫論就如揚蹄高驤、形神各具的駿馬在卜壽珊的筆下閱過,駿馬在開闊的視角前得以展示自我的形象特質
  • 銀杏樹也是有性別的,不結果子的銀杏樹原因在這裡
    現在很多花友都喜歡在庭院中種上一棵銀杏樹,本人也很喜歡銀杏樹,銀杏樹的葉子太漂亮了,並且還具有藥用價值。種上一棵賞心悅目,看著心情就好。銀杏結的果子白果也是一味藥材。這裡就和大家聊聊銀杏結果的問題。1、銀杏如何結果想要銀杏樹結果首先你得了解銀杏樹的特點,銀杏樹和動物一樣是分雌雄的,也就是你如果種下了一棵雄性銀杏樹,那麼恭喜你,這棵樹是永遠不會結果子的。如果你中的是一棵雌性銀杏樹,那麼有你就需要等待了。還有就是大家都知道銀杏樹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公孫樹」,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因為銀杏樹非常的長壽,活上上百年的大有樹在,一般種上20年左右才能夠少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