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是一個漢語詞彙,漢語拼音是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輕聲;粵語:wn3 tn1,音同「雲吞」;山東話:hún dùn;英文名:Wonton、Huntun[1])是起源於中國北方的一道民間傳統麵食,用薄麵皮包肉餡兒,下鍋後煮熟,食用時一般帶湯。
餛飩以餛飩和水餃來比較的話,餛飩皮為邊長約6釐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釐米,底邊長約7釐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釐米的圓形。
餛飩皮較薄,煮熟後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餛飩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餛飩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歷所謂『三沉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餛飩重湯料,而水餃重蘸料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款餛飩餡料
今天去菜市場裡發現新鮮的小蔥上市了,不知道大家的老家到這個季節有吃小蔥的習慣,不管是拌著吃,做餡還是直接蘸醬吃都非常好吃,一點都不辣,而且還有一點淡淡的甜味。
步驟:
小蔥摘乾淨,洗淨,控水,將水空乾淨以後切碎備用。我是在菜市場絞的肉餡,加切碎的蔥姜,鹽,雞精,生抽和老抽,還有香油和食用油,開始打肉餡,始終向著一個方向打,不時的向裡邊加一點水,這樣肉餡會越打越黏糊,包出來的餛飩餡才會更嫩。餛飩皮也是我在市場買的現成的,買的餛飩皮比自己手工的薄,但是包的時候得沾點水。
看著都流口水是不是啊?一切的已經備好了,下面開始包吧!
給大家推薦幾款餛飩的花樣:
1.蓮花式餛飩的包法
2.北方的元寶式餛飩的包法
3.溫州大餛飩的包法
4.花蓮餛飩的包法
5.縐紗大餛飩的包法
6.餛飩的包法
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為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後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古代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為「渾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稱為「餛飩」。在這時候,餛飩與水餃並無區別。千百年來水餃並無明顯改變,但餛飩卻在南方發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至唐朝起,正式區分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正式實施,規定在公共服務領域中,餛飩的標準英文名為Wonton或Huntun。
中國的飲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真是要感謝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這麼好吃,又有藝術氣息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