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馬宅鎮的路·龍·人
文/陳益林
路
馬宅鎮僻居東陽南鄉,長期以來交通頗不便利,即便進入汽車交通朝代,也因人多車少,像馬宅人自己所說的:上車都像打仗,那個擠和搶的狠猛,難怪人們說馬宅人「野」。
說起「野」,作為60後的我,不禁就想起一個名叫「野塢」(現在改名「月溪」)的村。從我的老家下陳村到馬宅鎮政府所在地有五裡路,必經野塢村西南的野塢嶺。儘管解放後野塢嶺修了公路,但這依然是一條多年讓人望而生畏的山嶺。此嶺一是陡二是彎,尤其是由東南向東北的硬拐大彎,引發的車禍不計其數。兩件事情讓我永生難忘:一件是千祥中學的一位老師周末騎自行車返家,在野塢嶺上對東北方向高嶺下衝的汽車發現過遲避讓不及被撞成重傷,救援人員遲遲不到,其奄奄一息的慘狀,至今想起不寒而慄。另一件是十八九歲的我從馬宅購買了兩袋化肥綁在行李架上,生拉硬拽上野塢嶺,騎上車向嶺下飛駛時,突然從山的拐彎處衝出一輛汽車,嚇得我猛往右拐,自行車一頭栽到路邊的黃沙堆中。
削平野塢嶺,成了許多民眾的熱切呼喚。80年代,野塢嶺被刨低了不少,把黃沙公路改成了水泥公路。但是騎自行車上坡依然吃力,下坡還是危險。
道路越來越寬闊,山村越來越興旺,是進入新世紀後,而今,野塢嶺已被晾在一邊,一條平坦如砥四個車道的東仙公路另闢新址,從馬宅鎮穿境而過。現在回老家,我開著自駕車,跑在寬闊的馬路上,說句俏皮話:哥開的不是車,哥開的是速度和激情。
龍
馬宅鎮是山區鎮,地處偏僻,民國末年稱永昌鄉,可是從50年代到70年代,卻贏得了「中心」的佳名。1950年稱中心鄉,1961年叫中心公社,直到1980年才改名馬宅公社。
不過進入新世紀,馬宅鎮可真當得起「中心」一詞了。她屢次成為新聞聚集中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馬宅與龍的故事。
2009年,馬宅鎮楊巖村村民楊志偉(是我表侄)在平嶺崗發現恐龍化石,經挖掘和鑑定研究,專家們確認該化石為一新的結節龍類甲龍。2013年,市博物館館長陳榮軍撰寫的《浙江東陽發現新種甲龍——楊巖東陽盾龍》一文,在國家《地質學報(英文版)》當年第三期上發表,標誌著全球又一個以東陽為名的恐龍新種——楊巖東陽盾龍,獲得了正式命名。
2018年12月14日下午,《東陽市神龍居旅遊區總體規劃》通過評審。本次規劃範圍為東陽市馬宅鎮與千祥鎮交界區域,規劃總面積約為8.47平方公裡。規劃區域大部都在馬宅鎮境內。不久的將來,這裡將呈現以十裡丹青百崖靈秀為自然基底,以萬年仙蹤億年龍跡為上古烙印,以康體養生旅居度假為特色引領,具備山水觀光、宗教朝聖、中藥理療、自然運動、教育研學、兒童遊樂、小鎮休閒綜合功能,融風景區與度假區為一體的齊聚江南天地精華的旅居養生綜合體。
人
物華天寶,地靈人傑。一篇《送東陽馬生序》,讓東陽馬生蜚聲海內外。要問馬生是
什麼地方人?許多專家傾向於認定馬生是馬宅村的始祖馬達同的後裔。唐懿宗鹹通五年,馬太守之子馬達同從紹興到東陽當縣令。在官滿卸任時發現東陽這個地方挺美,就留了下來。後來馬達同的兒子馬紹先平叛有功,夫人又連生三子。馬紹先就在馬塘塢旁蓋起一百十八間白火牆頭的樓房,皇帝賜封「江南一宅」。從此此處被人簡稱馬宅,意指馬姓住的宅院。
近代馬宅出了個馬文車,是位著名的愛國進步民主人士。曾長期擔任蔣介石的秘書工作,一度任甘肅省代主席,曾以武力收復潮海關,失敗後思想上逐漸傾向國民黨左派。後任民革中央團結委員。
改革開放以來,馬宅鎮出現了以王景遷、張金木為代表的弄潮兒。王景遷創業20年,先後被評為當代中國改革家、浙江省第二屆優秀鄉鎮企業家,金華市「十佳」青年廠長。張金木創建金寶康集團,廣告做上中央電視臺,一曲「人生像太陽,人生像月亮,誰來保護他,唯有金寶康」廣告歌,不知迷醉過多少男女老少。
更值得一說的,自然是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潘建偉小學畢業於馬宅鎮雅坑小學,香鸞山雅澗水滋養了他的童年,馬宅人的勤奮刻苦、誠樸篤厚給他奠定了精神之基。他的每一次科學貢獻,馬宅鎮的父老鄉親格外關注,分外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