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丨山坡上紅褐色的骨頭來自這種東陽獨有的恐龍

2020-11-25 浙江在線

2017-03-20 07:28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錢關鍵 記者 唐夢霞 東陽報導組 王煒權  

每件鎮館之寶背後都有一個悠長的故事,一段鮮活的歷史。第七期,讓我們一起去看一條以浙江東陽命名的龍。

 走進東陽博物館一樓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條「巨龍」。很多人來此,就是為了近距離的看它一眼。

2007年9月1日,幾塊恐龍骨胳化石在東陽白雲街道的一個山崗上被發現,後來經過一系列的發掘和保護,它被還原成了一隻高約5米、長約16米的巨龍類恐龍,安放在東陽博物館。因為它是世界上新發現的恐龍新屬新種,所以被命名為「中國東陽龍」。

「中國東陽龍」生活在距今約8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期,在其被搶救性發掘後,東陽又發現了 「楊巖東陽盾龍」、盔龍、翼龍、鴨嘴龍的骨胳、腳印及恐龍蛋的化石。

那是一個恐龍繁盛的時代。

作為東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東陽龍」自然有很多的擁躉,但它是怎麼被發現的?它的發現具有何種價值?這些恐龍化石的被發現,帶來何種啟示,後來它們又去了哪裡?這些在外人看來依然是未解之謎。

帶著這些疑問,這兩天,記者前往東陽,採訪了參與「中國東陽龍「發掘全過程的東陽博物館館長陳榮軍。

時間回到2007年9月1日下午4點,那天,陳榮軍剛從杭州開完會,與同事一道驅車回單位。路上,他接到了當地派出所民警打來的一個電話,說白雲街道胡公山附近發現幾塊大的「骨頭」,讓他去看看。

當時,他的車子剛開進東陽城區。接到電話後,他馬上掉轉車頭,去了現場。

來到現場,他發現鑲嵌在山坡大石頭中的,是一塊60多釐米長的骨胳化石,它有3節,其中有1節隱沒在石壁之內。

發現這塊石頭的人名叫李永財,他是當地村民。當天下午,李永財在胡公山的地裡種蕎麥時,意外發現山坡上裸露著幾節紅褐色的「骨頭」。

在東陽民間,一直有關於「龍骨」傳說。在老一輩東陽人看來,「龍骨」可以入藥、可以治病,發現「龍骨」的地方定有「龍氣」。不過,傳說歸傳說,誰也沒見過真正的「龍骨」,也不知道它到底長啥樣。李永財揉了揉眼睛,以為自己見到了傳說中的「龍骨」。

考古出身的陳榮軍,馬上判斷出這可能是一塊「恐龍化石」。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重大發現。於是,他一邊將情況上報,一邊要求公安部門對這批「珍貴」化石進行保護。

當天入夜,天空下起了雨。為保護現場不被破壞,陳榮軍就將車子停在了現場,他和博物館保衛科科長駱光明在車裡待了一夜。

9月2日一早,省自然博物館的金幸生副館長等5位專家就趕來了東陽,經在現場比對,確認其為白堊紀恐龍骨架化石,距今約8500萬年。

當天下午,恐龍骨架化石搶救性清理髮掘工作正式開始,發現化石的山坡、周圍道路都拉起了警戒線。

這一次的野外發掘,主要圈定在一個高低落差達六七米、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場地內。

不過,從石頭裡開採化石,卻非易事 。「恐龍化石深埋在紅砂石中,我們叫來了挖掘機、風鑽等設備,但大型機械操作有難度,也怕它們破壞現場,後來就沒用。」陳榮軍說,當時的發掘,他們是邊幹邊摸索,後來主要是用鋤頭、鏟子、刻刀等工具,一點點挖掉泥土,並逐漸確定了化石的實際大小。

發現恐龍骨胳化石是件新鮮事。陳榮軍印象深刻,那段時間,胡公山的山坡上,每天都聚集了數百人的圍觀群眾,永康、縉雲、磐安等周邊地區的人也紛紛前來看熱鬧。好在現場管理井然有序,沒有出現任何岔子。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野外發掘,9月26日下午,重達5噸的恐龍骨架化石整體安全搬入東陽市博物館。

陳榮軍說,在室內,經重慶自然博物館、省自然博物館、東陽博物館等多名恐龍和技術專家近半年的辛苦工作,恐龍骨骼內容才得以理清,包括背椎、薦椎、前部尾椎和腰帶,並完成恐龍骨架化石復原、裝架工作。恐龍骨架復原後,高約5米,長15.6米。

發掘和清理過程中,經專家深入研究發現,這是一隻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植食性蜥腳類巨龍。

從恐龍化石被發現時起,研究就沒有停過。

2008年4月,《地質學報》(英文版第二期)發表了《浙江東陽晚白堊世早期一新的巨龍形類恐龍》論文,把這具恐龍標稱為「中國東陽龍」。 這意味著「中國東陽龍」正式命名,也意味著將來世界上其它地方發現同種恐龍化石,都將歸入到這個種類。

「中國東陽龍」的發現,表明中國晚白堊世早期巨龍形類出現了更高程度的分化,也代表蜥腳類巨龍形類恐龍出現了新分支。

5月30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正式命名東陽為「中國恐龍之鄉」。

陳榮軍說,「中國東陽龍」的發現,在學術界引起了轟動,也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館長東洋一博士,從該恐龍骨架挖掘開始就參與了研究,與我國的恐龍研究專家一起對恐龍化石進行鑑定,並撰寫學術論文,為「中國東陽龍」的命名作出了突出貢獻。

之後,德國波恩大學的蜥腳類恐龍研究專家克裡斯蒂安·雷姆斯、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地質系恐龍學教授大衛等不少國際知名專家、學者,都曾專程到東陽來收集相關資料,進行比對研究。

「中國東陽龍」之後,東陽發現恐龍生活痕跡的腳步,也並未停止。

2008年10月,在東陽白雲街道珊瑚裡和吳山一帶,發現了多個恐龍腳印、鳥類腳印和水波紋化石等,這在我省是第一次發現恐龍腳印化石。

2009年10月5日,在東陽馬宅鎮楊巖村山崗上發現了幾塊斷裂的骨骼化石,後經研究,這是新種甲龍恐龍,後被命名為「楊巖東陽盾龍」。

2010年9月23日~10月15日,專家在白雲街道吳山村風車口山先後發現各類恐龍腳印、鳥類腳印90多個,這是浙江省內第一次發現如此大規模的恐龍腳印化石,也是國內第二次、世界第八次發現翼龍腳印化石……

經過搶救性發掘和深入研究,專家得出結論,在晚白堊世早期,恐龍在此活動非常頻繁。

「東陽還發現恐龍喜歡吃的蕨類植物矽化木化石,這也證明,古代東陽水資源豐富、植被茂盛,恐龍在此不是過境遷徙,而是大量繁衍生息。」陳榮軍說。

陳榮軍認為,「中國東陽龍」的發現,為我國乃至全世界研究地球歷史、白堊紀地層變化和古生物繁衍史,提供了又一新的版本和基礎素材,尤其是對於研究我國恐龍的分布、生活習性、繁殖、滅絕等提供了新思路。

如果說東陽曾是恐龍的美麗的家鄉,那麼後來,它們又去了哪裡呢?陳榮軍說,這一直是個謎。不過,按照所發現的東陽恐龍的豐富種類,專家學者推測,在晚白堊世末,地球上可能環境突變,導致了包括「中國東陽龍」在內的大量恐龍消亡。

「科學界的猜想是,『行星撞擊地球』『火山爆發』,導致了氣候惡劣、自然生態被破壞、植物枯萎,恐龍的食物鏈遭到破壞而死亡。當然,也有可能是瘟疫等疾病引發遺傳基因變異,導致恐龍滅絕。」陳榮軍說,不管什麼原因,恐龍留下的足跡,為人們了解遠古歷史打開了一扇窗。

不過,無論恐龍是如何絕跡的,「中國恐龍之鄉」卻逐漸成了東陽的一張新名片。

目前,東陽博物館1400平方米的一樓大廳和展館,已經容不下所有的東陽「恐龍家族」的化石種類。陳榮軍說,一個新的、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融文物收藏、史料研究、科學傳播、教育休閒和綜合文化服務為一體的東陽恐龍文化博物館正在規劃建設中。

 

1489966120000

相關焦點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薩爾貢大帝(Sargon of Akkad)的青銅頭像。  姜松評寶:4300年前的青銅像,塑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有歷史記載的君王阿卡德的薩爾貢,橫跨中亞的大帝國阿卡德王國和中央集權制度的締造者。
  • 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
    #禮遇中國濟南行#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2010年開館後沒幾年,有關「山東情婦館」、「山東情婦報」及「心系情婦坡」等調侃成為民間網絡一段趣彈,官方並未理之,而山東博物館除了領銜全國省級博物館中「規模最大」,選鎮館之寶也是被眾博物館羨慕不已——這一選就是「十大鎮館之寶」!今日隨禮·遇中國文化交流活動各位專家進館參觀,在細觀這「十大鎮館之寶」之後,惟對排名第二的紅陶獸形壺喜愛有加。
  • 原來自貢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骨折過!
    古病理狀態主要見於恐龍、哺乳動物化石這樣大型的脊椎動物中。論文主要針對保存在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和平永川龍」和「四川巨棘龍」兩種不同骨折形式的標本進行研究。骨折,現生醫學上依據骨折前骨組織是否正常分類外傷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外傷性骨折:骨結構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稱之為外傷性骨折。
  • 中國木雕博物館開館 鎮館之寶千年木雕羅漢吸睛
    中國木雕博物館開館 鎮館之寶千年木雕羅漢吸睛 2015-01-30 13:32: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國木雕館鎮館之寶:五代木雕羅漢 東陽市委宣傳部 攝   中新網金華1月30日電(奚金燕)門對東峴峰脈,窗裱湖光山色……歷時三年建造,海納刀功春秋,1月30日,中國木雕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
  • 細數山東六個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下)
    山東一共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上篇文章談了前3家的鎮館之寶,今天我們來看看另外的3家。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一為東平漢墓壁畫2007年發現於山東泰安東平縣,是山東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填補了我省漢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國極為罕見。
  • 雲觀展|為自閉症兒童講解上博鎮館之寶
    雲觀展|為自閉症兒童講解上博鎮館之寶
  •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聚先秦文明之精華」
    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文明印記。依託如此豐厚的歷史資源,山東博物館所藏文物,包羅萬千,陶器、青銅、竹簡、書畫等等不一而足。八角星紋彩陶豆(大汶口文化)2011年的時候,山東博物館進行了一次「鎮館之寶」的評選活動
  • 內蒙古博物院鎮館之寶—遠古恐龍,身高四層樓26米,體重六十噸
    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院,一定要有幾件拿得出手的鎮館之寶,比如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國家博物院的司母戊鼎,內蒙古博物院也有自己的鎮館之寶--遠古恐龍化石!這是目前亞洲已修復裝架起來的白堊紀最大的恐龍,身高26米,約有四層樓高,體重六十噸,相當於1200個成人體重之和。
  • 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臺北故宮所藏文物,來自1933年故宮為避日本戰火轉藏於南京的文物中的22%,當時轉移了13491箱文物,最後為臺灣保存的為2972箱。對於故宮缺乏「鎮館之寶」的說法,單霽翔認為,故宮的藏品規模龐大、品類豐富,形成了結構嚴謹的文物脈絡,不可孤立而存,故不突出特定文物,「打造」所謂的「鎮館之寶」。
  • 這種鳥骨頭比象牙還貴!東陽有人賣這個被抓了...
    呂某是東陽人,開了一家精雕工藝品商行,每周周四、五,東陽木雕城樓下都會有一些古玩的地攤,呂某也經常去光顧。2015年3月,呂某在木雕城2號門附近的地攤上,看到一個盔犀鳥頭的毛料,他知道利用這種鳥的頭蓋骨和鳥嘴,可以加工出精美的工藝品。
  • 倫敦國家畫廊的鎮館之寶,梵谷的向日葵,線條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
    倫敦國家畫廊的鎮館之寶,梵谷的向日葵,線條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凡·高的向日葵博物館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這個民族心態與思想的真實反映。這一點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設置上體現得格外鮮眀。英國人一方面向外看(尤其是在大英帝國的鼎盛時期),廣泛關注世界各大文明遺蹟,一方面又自認為西歐文化圈的一員,對自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歐藝術更為讚賞。
  • 天津博物館建館百年 三大鎮館之寶齊亮相
    為慶祝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推出四大展覽,其中,西周太保鼎、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這三大鎮館之寶真跡真品齊亮相。天津博物館副館長張玲介紹說,這四大展覽分別是《守望文明 百年榮光——天津博物館1918-2018》大型特展、《清代中期繪畫特展》《文海擷珍——天津博物館藏近代文獻展》和《琉光溢彩——王桐發梁世平夫婦捐贈西洋玻璃器展》。
  • 在著名的山東博物館,你知道第一「鎮館之寶」是什麼嗎
    當然,一個博物館的層次高低、水平高下,絕不僅僅是藏品數量亦或是建築風格所能決定的,關鍵還在於藏品的質量,也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有沒有拿得出手的鎮館之寶。接下來,咱就來聊一聊山東博物館的那些「鎮館之寶」。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全球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
    近期逛了逛山東博物館,趕緊補上斷更許久的「博物館鎮館之寶」系列文章,本期跟大家要聊的是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周裸人青銅方奩[lián]!在西遊記中,孫悟空騙取了妖怪的法寶後經常會說一句:「你的寶貝是雌的,我的是雄的!
  • 鳶都龍城 諸城恐龍之旅遊記:暴龍館+恐龍公園
    驅車從龍骨澗哪裡出來,五分鐘不到的功夫就到了臧家莊暴龍館,這裡也是一處原址搭起來的恐龍館,這樣既保護了原址,又能進行科普,可謂一舉兩得。館並不大,半小時左右即可逛完。同樣也是諸城諸多恐龍挖掘現場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處。外觀貌似個天文臺。
  • 恐龍變成了會飛的鳥?
    早報文娛專訊 恐龍沒有滅絕,而是進化成鳥?上世紀60年代,「恐龍文藝復興」提出了鳥類演化自恐龍的觀點。如今,島城市民可以「親眼」看到這一演化的生命證據——恐龍化石。中科院「鎮館之寶」現島城    1996年,遼寧省一位叫李蔭芳的農民發現了一種帶毛的恐龍化石,後來古生物學家季強將其命名為「原始中華龍鳥」。這種原始的鳥代表了由小型恐龍向鳥類進化的過渡類型。遼寧還相繼發現了孔子鳥、中國鳥龍等珍稀化石。 1998年,季強等人在《自然》雜誌發文,描述了原始祖鳥和尾羽龍兩種帶羽毛的獸腳類恐龍。第一次,人們看到了帶羽毛的恐龍。
  • 這些恐龍曾活躍在山西地界
    ☆「擇義王氏鱷」化石有望成為又一鎮館之寶主龍形類,是一個包括恐龍類、鱷型動物以及很多已滅絕爬行動物的生物類群。山西的主龍形類主要指生存在三疊紀時期,比恐龍和鱷型動物更加原始的爬行動物,也就是過去被稱為「假鱷類」的爬行動物。現在,有關種類分別屬於基幹主龍形類和基幹形鱷類。
  • 來看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你有沒有被震撼到?
    如果還沒有也沒關係,今天,小新就帶你看看,這些精美的「鎮館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  朝代:商  大小:上口最大徑44.4釐米、高58.6釐米、重34.6千克四羊方尊。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四羊方尊在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之中體型最大。
  • 驚奇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骨頭化石被發現
    據估計,這頭恐龍生前長達40米,高20米,體重超過77噸。更讓人驚訝的是,這頭恐龍在臨死的時候還沒有停止發育。比世界最大恐龍紀錄保持者「阿根廷龍」要重7噸,震驚了整個科學界。根據恐龍化石推算,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龍。
  • 「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 」雲博這件鎮館之寶大有來歷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很高興在#百家文瀾:博物館探秘#活動中給大家接著分享一些博物館館藏國寶的故事,今天是第七期,今天我們聊一下雲南省博物館館藏的鎮館之寶,也是雲南古文明的代表之作--牛虎銅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