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的內蒙古博物院,於2007年成立,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為國家一級博物院。
入館前需要預約,大家時間充裕的話可以早點去,國慶期間正常開館。
博物院前放置有「民族團結寶鼎」。
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院,一定要有幾件拿得出手的鎮館之寶,比如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國家博物院的司母戊鼎,內蒙古博物院也有自己的鎮館之寶--遠古恐龍化石!
這是目前亞洲已修復裝架起來的白堊紀最大的恐龍,身高26米,約有四層樓高,體重六十噸,相當於1200個成人體重之和。
查幹諾爾龍,1985年發現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查幹諾爾(查幹諾爾的蒙古語意思為白色湖泊),故名。它屬於爬行綱、蜥臀目、圓頂龍科的一個新種。
博物院內的查幹諾爾龍60%的骨骼化石保存良好。它的頭骨後部、牙床、牙齒、部分頸椎,大部分背椎和尾椎;左肩胛骨、左側腰帶、四肢骨骼等化石保存比較完整。從查幹諾爾龍形態可以看出,它呈現出蜥腳類恐龍最顯著的特徵:頭小,牙齒呈勺型,脖子長,尾巴長,身軀龐大,四肢粗壯,四足行走,以植物為食,生活於陸地。
這條恐龍骨骼化石裝架於1987年8月1日,首度亮相,即以其威武的雄姿徵服觀眾,引起轟動,令世人矚目。如此巨大的蜥腳類恐龍目前在世界上也實屬罕見。不管是親子教育,或是開闊眼界,這都將是你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