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恐龍地圖

2021-01-08 澎湃新聞
中國是世界上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根據2014年古生物考古統計數據,中國出土的恐龍品種大約是170餘種,第二名的美國是140餘種。《侏羅紀世界》裡那些聰明的、會群體合作的迅猛龍於2007年在內蒙古出土,會噴毒的雙冠龍則於1987年在雲南出土。讓我們按圖索驥找找中華大地上的恐龍吧,下面這些都可以在中國的博物館裡看到完整骨架哦!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馬門溪龍復原

1.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

它可是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鎮館恐龍,脖子是所有恐龍中較長的了,幾乎佔到身長的一半,大部分時間只能依靠水的浮力,在水邊生活。

上海自然博物館;山海關路399號;021-68622000

2.永川龍(Yangchuanosaurus)

中國名氣最響的肉食恐龍,體長10米,有很強的奔跑和跳躍能力,加上巨大的體型,絕對是侏羅紀晚期的頂級殺手。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自貢大安區大山鋪238號;0813-5801235

最新古生物研究成果揭示,很多肉食恐龍身上覆蓋著羽毛。這是一張伶盜龍渾身覆蓋著羽毛的復原圖

3.伶盜龍(Velociraptor)

侏羅紀時期的小型食肉恐龍,另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字是迅猛龍。沒錯,它們就是《侏羅紀世界》裡那些聰明的、會群體合作的恐龍。

北京自然博物館;天橋南大街126號;010-67024431

4.雙冠龍(Dilophosaurus)

高約2.4米,前肢短小,善於奔跑,是侏羅紀早期的食肉恐龍,在《侏羅紀世界》裡,它們就是那個會噴毒的恐龍,是不是很可怕!

北京自然博物館

5.江山龍(Jiangshanosaurus)

我國第一個發現的巨龍科化石(1977年發掘),也是浙江發現的最大恐龍,體長約20米,重約30噸。

浙江自然博物館;杭州下城區西湖文化廣場6號;0571-88050941

6.祿豐龍(Lufengosaurus)

中國人在1941年發現的第一架完整恐龍化石,由中國恐龍研究之父楊鍾健主持挖掘。祿豐龍是侏羅紀早期植食恐龍,體重2噸,身長7米。體型較笨重,看上去是一種比較萌的恐龍。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7.華麗羽王龍(Yutyrannus huali)

這是最新發現的白堊紀暴龍類恐龍,體長8米,體重1.4噸。由於全身披著羽毛,也使得考古學家最近對傳統霸王龍的形象進行了添加羽毛的顛覆性創作。

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濰坊市諸城市密州西路;0536-6215133

8.特暴龍(Tarbosaurus)

中國自己的「霸王龍」。體型比霸王龍小點,但已經是白堊紀亞洲最大的肉食恐龍,體長在10米左右,重3噸,是真正的陸地頂級捕獵者。

山西地質博物館;太原市濱河西路北段;0351-4069643

9.華陽龍(Huayangosaurus)

生活在侏羅紀後期,身長4米,體重1.4噸,是最古老的劍龍類恐龍,眼睛和下顎間有個小孔,這是和其他劍龍不同的地方,應該是其他劍龍的祖宗了。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10. 棘鼻青島龍(Tsintaosaurus)

在青島發現的白堊紀草食恐龍,體重1噸,身長8米,頭部有一個末端分叉的長長突起,看起來十分可愛,有些像外星人的信號接收天線!

青島奧帆中心博物館;0532-66562010

11.蜀龍(Shunosaurus)

在四川發現的蜀龍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之一,蜀龍的尾巴上長了四個硬硬的「棍棒」突起物,當肉食恐龍襲擊時,它們就會甩動尾巴,像狼牙棒一樣,使得肉食恐龍不敢靠近。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12.峨嵋龍(Omeisaurus)

峨眉龍生活在侏羅紀後期,體長16-21米,體重30噸。峨眉龍也叫自貢龍,它們有著長長的脖子,龐大的身軀,鼻孔位於鼻部前端,而非頭頂。由於後肢較長,其背部最高點位在臀部。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13.山東龍(Shantungosaurus)

山東龍是白堊紀食草恐龍,體重7噸,身長16米。山東龍的嘴巴有些像鴨子的嘴,長長的尾巴十分厚重結實,它是鴨嘴龍當中體型最為巨大的一種。

山東省博物館;濟南市經十路11899號;0531-5058201

14.鐮刀龍 (Therizinosaurus)

它們的前肢很長,指上有鋒利的爪子,同時還有粗壯的下肢,寬大的腳趾上也長著爪子。這使的鐮刀龍外表看起來像可怕的死神,但其實它們只是溫和的植食恐龍而已。

北京自然博物館

15.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

中華龍鳥在遼西被發現後,命名為鳥類,可實際上它們是白堊紀肉食恐龍。中華龍鳥的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後腿較長,適宜奔跑,全身還披覆著原始絨毛。

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市西四羊肉胡同15號;010-66557858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華恐龍地圖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中國是世界上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根據2014年古生物考古統計數據,中國出土的恐龍品種大約是170餘種,第二名的美國是140餘種。《侏羅紀世界》裡那些聰明的、會群體合作的迅猛龍於2007年在內蒙古出土,會噴毒的雙冠龍則於1987年在雲南出土。讓我們按圖索驥找找中華大地上的恐龍吧,下面這些都可以在中國的博物館裡看到完整骨架哦!
  • 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恐龍,在這本書裡可以直接按地圖探秘
    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在中華文化中,龍是尊貴、祥瑞、正義、力量的化身。如果一套恐龍科普書能像電影《侏羅紀公園》那樣,將恐龍誰和誰做鄰居、誰會吃掉誰講得、恐龍怎麼在一個地方生活講得清清楚楚,恐龍不再是一個個割裂的詞條,那就太好了!《恐龍探秘地圖》到底是一套什麼樣的書?現在的童書市場上,恐龍科普書可以說是一大熱門板塊,百科書式的、繪本式的、翻翻書式的、立體書式的……五花八門。
  • 中華恐龍園第七屆恐龍文化節 科技魔幻讓恐龍「活」起來
    中國江蘇網訊 中華恐龍園第七屆恐龍文化節已正式啟動,此次活動將延續至6月10日。今年的恐龍文化節在傳統的遊樂體驗的基礎上結合了科技、魔幻、藝術等元素,做到了讓恐龍「活」起來。  回到過去,海外追繳國寶級恐龍化石特展  在恐龍園核心場館中華恐龍館的二樓,一場國寶級的化石特展正在與大家見面。
  • 中華龍鳥---恐龍身上的第一縷毛髮
    中華龍鳥的命名者季強細細端詳化石,這個生物體態很小,長度大約70釐米,寬大約50釐米,樣子就像是一隻奔跑中的野雞。與雞不同,化石中保存的動物外形更像恐龍,它的嘴中長有銳利的小牙齒,前肢短小,後肢長而粗壯。化石中動物的尾巴特別長,共有50多節尾椎骨組成,長度甚至超過了全身的一半。在季強眼力,最吸引他的是化石中從頭部到尾披覆的一層像毛髮一樣的皮膚衍生物。
  • 國內第五的大型恐龍主題公園——常州中華恐龍園
    恐龍,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時期某類爬行動物的統稱,具有十分久遠甚至不可考究的宇宙歷史文化價值。然而在中國江蘇省常州新區,就存在一個現今在國內位列第五的當代大型恐龍主題公園——常州中華恐龍園。常州中華恐龍園都有哪些令人期待的遊玩項目呢?接下來小編將為你一一解答。
  • 全球最知名的10種恐龍:中華鳥龍驚豔白堊紀
    第1頁:細數全球最知名的10種恐龍 第2頁:細數全球最知名的10種恐龍 第3頁:細數全球最知名的10種恐龍  如果我要列出恐龍的所有種類的話,那估計有數萬種,這個已經滅絕了的陸地爬行動物王國裡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我們常常會設想這種生物如果又回到地球上會如何,我們大概都不知道這個答案吧。
  • 讓人著迷的十大恐龍:中華鳥龍色彩繽紛(組圖)
    原標題  最讓人著迷的十大恐龍:中華鳥龍色彩繽紛(圖)  如果我要列出恐龍的所有種類的話,那估計有數萬種,這個已經滅絕了的陸地爬行動物王國裡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我們常常會設想這種生物如果又回到地球上會如何,我們大概都不知道這個答案吧。
  • 常州中華恐龍園推「恐龍寶貝」有新意[圖]
    以此為鑑,常州中華恐龍園立足自身恐龍特色,積極尋求恐龍主題衍生產品的全新發展。Q版系列  新形象——2009年年初,中華恐龍園有限公司、恐龍園文化創意公司會同上海綠網,共同對動漫卡通形象三角龍蛋蛋、霸王龍暴暴、雷龍可拉、翼龍飛天通在品牌形象定位、外觀色彩造型等方面進行全新的設計,誕生了恐龍園及動畫片《恐龍寶貝之龍神勇士》主題卡通形象——「恐龍寶貝
  • 中華恐龍園深耕恐龍文化 用心做好科普大文章
    精益求精,打造系列科普活動品牌  中華恐龍園既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又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充分挖掘「恐龍文化」核心,以廣泛的研學遊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全國科技活動周、世界地球日、全國科普日等為抓手,探索專題展覽、專家講座等相結合的活動模式,逐步打造了每年不同主題、覆蓋數百萬遊客的「恐龍文化節」、「博物館奇妙夜」等一系列連續性、有影響力的科普品牌活動
  • 除了常州中華恐龍園,國內恐龍主題樂園、公園、恐龍館還有哪些?
    常州中華恐龍園。 常州中華恐龍園,是國家AAAAA景區,創立於2000年,佔地600餘畝,位居全國主題公園第5位。 著名景點有:中華恐龍館、4D過山龍、夢幻莊園 、庫克蘇克大峽谷等。 門票價格:230元雲南祿豐世界恐龍谷。 位於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2008年4月18日建成開放。
  • 世界十大最著名恐龍排名,中華鳥龍全身顏色最多、滑齒龍生活在海洋裡
    1、中華鳥龍 中華鳥龍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化石中帶有羽毛的恐龍,它是現在發現的恐龍中全身顏色最多的恐龍。 中華龍鳥生存於距今1.4億年的早白堊世。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它的化石。開始以為是一種原始鳥類,定名為「中華龍鳥」,後經科學家證實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
  • 韓國舉辦棒球賽再出烏龍中華臺北隊印成泰國地圖
    韓國舉辦的世界棒球經典賽秩序冊上,「中華臺北隊」被印成泰國地圖。(來源:臺灣PTT論壇)此前,臺灣網友發現2017世界經典棒球賽的門票上竟然將「中華臺北」印成「臺灣」。(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海外網3月10日電據臺媒報導,在韓國舉辦的第四屆世界棒球經典賽(WBC),9日晚間進行中華臺北隊對陣韓國隊的比賽,卻有臺灣網友發現,主辦單位所製作的秩序冊中,「中華臺北」下面地圖竟然印成泰國。對此,臺灣親綠媒體稱這是「韓國人的陰謀」?臺灣網友則怒酸「韓國人英文和地理是要多爛」,還有網友諷道,「這有什麼稀奇,蔡英文同樣也搞不清泰國的國名。」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中國地質博物館抖音直播揭秘「中華神鳥」化石
    抖音與中國地質博物館獨家合作,推出《館長聊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重磅在線》,在這場直播中,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劉樹臣與講解員雷明月對話,將北京猿人頭蓋骨和中華龍鳥的故事娓娓道來。以下為對話內容整理:抖音:這次展覽選擇了北京人頭蓋骨和恐龍展區,為什麼選擇這些展區跟抖音用戶交流?嘉賓:我們中國地質博物館最有特色藏品之一,就是古生物和古人類化石。這次跟大家展示的藏品,一部分是公眾感興趣的,比如恐龍;一部分是社會非常關注的,比如北京猿人頭蓋骨。
  • 在現代「發現」恐龍——讀《邢立達恐龍手記》
    原標題:在現代「發現」恐龍——讀《邢立達恐龍手記》恐龍的魅力超乎尋常,它們能勾起一些小朋友的好奇心,讓他們從此萌發成為古生物學家的理想。邢立達就是其中一員,長大後,他成了一名專門追蹤恐龍的「獵人」。《邢立達恐龍手記》系列包括3部作品——足跡篇、琥珀篇和特別篇,是邢立達十數年研究生涯,一路成長、發現、探索的全記錄。
  • 重返侏羅紀時代,來看恐龍啦!
    聯繫到小編,告訴小編,在昌平有一個恐龍展覽,真實還原了恐龍家族在不同時期繁衍生息的場景,1:1高仿真形式,有霸王龍、甲龍、三角龍……勸說小編一定要告訴大家。作為一個有情懷的公眾號,小編欣然答應了~恐龍統治地球長達三個地質時期,一共一億六千五百萬年,突然覺得中華上下五千年變得很小很小啊!在侏羅紀末期,恐龍的全盛時期到來,然後到了6300萬年前的新生代古近古新世,恐龍徹底滅絕了。
  • 揭秘:翼龍不是恐龍 只能算恐龍「親戚」(圖)
    有四個翅膀的顧氏小盜龍復原圖中華龍鳥馮偉民介紹說,我國有世界上最早長羽毛的恐龍——近鳥龍;世界上最古老的角龍——晚侏羅世隱龍;像鳥一樣睡覺的恐龍——早白堊世寂龍;世界上脖子最長的恐龍——馬門溪龍;最早發現的帶羽毛的恐龍——中華龍鳥;長有四翼的恐龍——小盜龍等等。前幾年,我國古生物學家在內蒙古臨河市附近發現了世界上唯一的單指恐龍,叫做「單指臨河爪龍」,體長僅40釐米、重450克。它的前肢僅有一個指頭,專門用來掘取地上的昆蟲為食。
  • 最大淡水魚中華白鱘正式宣布滅絕:戰勝了恐龍卻輸給了人類
    中華白鱘,別名中國劍魚,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白鱘為大型兇猛性魚類,在南京曾捕獲一尾7米長重一噸的個體,四川漁民也有「千斤臘子(中華鱘)萬斤象(白鱘)」的說法。中華白鱘最早出現於恐龍茂盛的白堊紀,目前唯一剩下的親戚是美國的明輪魚,發現於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中華白鱘的長度可達3-7 米,重達300-500千克,明輪魚也已 85%瀕臨滅絕,使它們成為全球最瀕危的物種。
  • 想養只恐龍當寵物?最全的恐龍百科都在這裡!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手機上的策略遊戲——《我的恐龍》。《我的恐龍》是一款全新AR恐龍養成策略手遊,用清新明快的卡通風格描摹全新的恐龍世界。通過探索及AR攝像頭,玩家要捕捉的不再是小精靈,而是早已滅絕的史前生物。養成收集、建造家園、構築防線、組建部落,更能向自己身邊的人發起緊張刺激的部落掠奪戰。
  • 學習恐龍冷知識,小學生用石膏粉「復原」恐龍
    長江網12月20日訊(記者郭可瀅 通訊員吳利霞)恐龍有沒有可能擁有彩色的皮膚呢?20日,15個親子家庭走進武漢中華奇石館恐龍化石展區,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講解隊隊長王嘉坤、地球科學俱樂部任龍覺、李建威一起,學習恐龍的冷知識、用石膏粉和顏料「復活」恐龍。
  • 被怪獸大暴走的恐龍虐了?瘋狂模式的攻略來了,吊打大恐龍
    這個副本的遊戲規則也相當簡單,就是小夥伴們可以擁有兩個隊友一起來對抗副本裡面的大恐龍,小夥伴們在和恐龍對抗的過程中,還要阻止恐龍繼續破壞地圖中的建築物,如果小夥伴們在打恐龍,破壞王地圖中的所有建築物的時候還沒有把大恐龍擊倒,那麼系統就會判定小夥伴們遊戲失敗。另外,小夥伴的這一邊陣營的所有人都被擊敗的話,也算遊戲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