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自貢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骨折過!

2021-01-15 川觀新聞

川報觀察記者 吳曉鈴

自貢恐龍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珍貴恐龍化石而位列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和平永川龍」「四川巨棘龍」「太白華陽龍」等恐龍化石,讓人恍如穿越侏羅紀。

外行在博物館感受它的震憾性視覺效果,專家們的火眼金睛卻尋找著各種蛛絲馬跡。近日,以郝寶鞘副研究館員為首的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課題小組在英國SCI期刊《歷史生物學》在線發表了《恐龍化石骨折的不同類型》科研論文,分析了「和平永川龍」「四川巨棘龍」兩種化石的不同骨折類型。他們是怎樣通過化石發現恐龍本尊曾經骨折過的?一起來看看。

郝寶鞘介紹,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被發現,奇異的化石標本也越來越多,其中「有病」的化石標本因為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徵,易於分辨而受到學者的關注。有病的化石標本是動物受傷後繼續生存,骨骼發生病變現象,例如骨瘤、骨疽、骨痂、骨髓炎、寄生病、脊椎變形等。

古病理狀態主要見於恐龍、哺乳動物化石這樣大型的脊椎動物中。論文主要針對保存在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和平永川龍」和「四川巨棘龍」兩種不同骨折形式的標本進行研究。

骨折,現生醫學上依據骨折前骨組織是否正常分類外傷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外傷性骨折:骨結構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稱之為外傷性骨折。病理性骨折:發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已經有了一定的骨病,骨病造成骨頭的耐受力減弱,從而發生了骨折,這種骨折稱為病理性骨折。

那自貢恐龍博物館的網紅恐龍化石究竟怎麼骨折的呢?

和平永川龍

1985年,和平鄉村民修建房屋時發現幾塊恐龍的尾椎化石,上報自貢恐龍博物館。之後由自貢恐龍博物館採集修理,獲得一具完整的肉食龍骨架,1992年由高玉輝研究命名為和平永川龍。該標本骨架保存完整度高,其中的頭骨保存情況是世界級的。在標本中兩個肩胛骨保存完好,左肩胛骨出現了明顯的骨質增生現象。

四川巨棘龍

1985 年,自貢市沿灘區仲權鄉銀河村四隊村民甘學良、彭久禮在修建水塘時發現化石,自貢恐龍博物館之後採得一具較完整、基本關節的劍龍骨架化石—四川巨棘龍。它保存有世界首例劍龍類的皮膚印痕化石和原位保存的「副肩棘」結構。四川巨棘龍左右股骨保存完整,但左股骨在形態上存在明顯的病理特徵。

針對化石骨病的研究,最初都局限於形態學描述,或者採用骨組織學的方式進行研究,這種研究說服力不足且破壞化石結構。

隨著科技的發展,有學者利用CT掃描來解釋恐龍的病理現象,CT掃描主要特點是可以對化石內部的結構進行觀察,且對化石本身沒有任何損傷。但傳統CT存在精度不高,對研究材料的大小有限制,尤其是對於應用在恐龍股骨、肩胛骨等這類大型的化石標本上存在困難,且相關研究主要依據斷層掃描圖像的觀察,缺乏數據上的證據支持。

此後,課題小組同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馮浩副主任醫師、趙志強主治醫師等醫生合作,利用不會破壞化石的能譜CT掃描化石標本,獲得病理圖像和數據。利用圖像和數據更客觀科學地解釋了恐龍骨骼的病理現象。

郝寶鞘說,課題小組從外部形態、CT圖像和能譜數據三個方面討論了兩者骨病的不同。研究證實:和平永川龍外部具有明顯的蜂窩狀骨痂,符合外傷骨折後癒合時的狀態。

四川巨棘龍骨幹表面光滑,沒有骨痂結構;能譜圖像顯示病變區有很多的陰影囊腔結構,而且能譜數據顯示病變區數值不同於正常的骨髓質和骨皮質。學者推測動脈瘤樣骨囊腫或者骨巨細胞瘤可能是四川巨棘龍所得的骨病。

依據這些,作者認為和平永川龍屬於外傷性骨折,而四川巨棘龍為病理性骨折。

「化石有病」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利用先進的儀器進行病理的研究是一個學科融合的方向。所以下一步,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團隊還將與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與交流,以促進恐龍化石更好地研究與保護。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繫電話028-86968276】

相關焦點

  • 自貢恐龍博物館鎮館之寶曾骨折 研究成果登上英國SCI
    本報記者吳曉鈴  自貢恐龍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珍貴恐龍化石而位列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和平永川龍」「四川巨棘龍」「太白華陽龍」等恐龍化石,讓人恍如穿越侏羅紀。  近日,以郝寶鞘為首的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課題小組在英國SCI期刊《歷史生物學》在線發表了《恐龍化石骨折的不同類型》科研論文,分析了「和平永川龍」「四川巨棘龍」兩種化石的不同骨折類型,還診斷出這兩個龐然大物骨折的原因。  網紅恐龍化石本尊曾遭遇骨折  在自貢恐龍博物館,「和平永川龍」「四川巨棘龍」都屬於網紅級的恐龍化石。
  • 「發現侏羅紀--自貢恐龍博物館大展」亮點紛呈
    為了為臺灣同胞展現一個獨具特色的侏羅紀恐龍的奧妙世界,2月5日,薈萃了自貢恐龍博物館館藏的10具恐龍骨架、36件典型化石標本和8具仿真機器恐龍的「發現侏羅紀—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展」即將在臺北開展。其中不乏世界級的珍品。  董氏大山鋪龍(Dashanpusaurus dongi):首次公開對外展出。
  • 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
    #禮遇中國濟南行#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穀子山東博物館這幾年因館名書法被調侃而增加了太多的關注流量,這也許是個好事,畢竟有太多人來濟南有了到山東博物館打卡的動力。「山東博物館」五個字原來是郭沫若的手書,那是上世紀60年代的事。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文/姜松  [題記]有許多人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到當地的博物館看看。而有的博物館。那我們為什麼要逛博物館呢?第一,對於一個國家,對於一個城市,沒有比博物館更能貼近這個國家、這座城市的原始脈搏,博物館裡有這個國家或這座城市的基因;第二,博物館裡的文物是歷史最具象的體現,文物跨越時空,是我們存在過的唯一證據。第三,博物館可以提升人的品位。蔣勳先生在《美的沉思》中說:這些瑩潤斑駁的玉石,這些滿是鏽綠的青銅器,這些夭矯蜿蜒的書法,這些縹緲空靈的山水畫,卻逐漸使我開始思考起它們形式的意義。
  • 自貢恐龍生病的事情登上了英國SCI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秦勇)1月18日,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獲悉,近日,該館課題小組成員郝寶鞘副研究館員、葉勇研究館員和彭光照研究館員與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同行合作的科研論文:「四川盆地晚侏羅世巨棘龍的股骨病變」在英國著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上在線發表。
  • 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萬一:博物館教育讓冰冷的石頭「說話」
    「博物館知識傳播的主體對象是青少年和兒童,而這一群體的天性,就是喜歡動手直接體驗。目前,我們建立了《青少年體驗活動項目庫》,為學校提供6大類30餘項免費教育體驗項目,其中觸摸化石、恐龍拓片、與恐龍賽跑、模擬發掘、恐龍裝架、闖關侏羅紀、AR體感遊戲等,都深受孩子們喜愛。」自貢恐龍博物館科教部主任徐娟說。
  • 自貢:恐龍股骨病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8日電 (劉剛 李毅)記者18日從自貢市恐龍博物館獲悉,近日,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自貢恐龍博物館課題小組成員葉勇研究館員、彭光照研究館員、郝寶鞘副研究館員與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同行合作的科研論文《四川盆地晚侏羅世巨棘龍(恐龍:劍龍目)的股骨病變》在英國著名SCI
  • 細數山東六個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下)
    山東一共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上篇文章談了前3家的鎮館之寶,今天我們來看看另外的3家。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一為東平漢墓壁畫2007年發現於山東泰安東平縣,是山東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填補了我省漢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國極為罕見。
  • 鎮館之寶丨山坡上紅褐色的骨頭來自這種東陽獨有的恐龍
    每件鎮館之寶背後都有一個悠長的故事
  •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聚先秦文明之精華」
    依託如此豐厚的歷史資源,山東博物館所藏文物,包羅萬千,陶器、青銅、竹簡、書畫等等不一而足。八角星紋彩陶豆(大汶口文化)2011年的時候,山東博物館進行了一次「鎮館之寶」的評選活動,從當時館藏的150餘萬件藏品中,通過層層的評選,最終確定了10件文物作為「鎮館之寶」。
  • 天津博物館建館百年 三大鎮館之寶齊亮相
    新華社天津6月1日電(記者 周潤健)天津博物館1日迎來建館100周年。為慶祝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推出四大展覽,其中,西周太保鼎、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這三大鎮館之寶真跡真品齊亮相。
  • 美國媒體稱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四川自貢有一座侏羅紀公園
    我笑了起來,快步朝劍龍走去,「自貢恐龍博物館」的行楷大字映入視野。這座形仿生活在距今1.55億至1.45億年前,侏羅紀晚期最具代表性之一的鳥臀目巨獸的建築正是我國第一座專業恐龍博物館的大門。1986年,自貢恐龍博物館在化石群上建成,這座佔地七萬平方米的博物館與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加拿大皇家泰勒古生物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也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盛讚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 在著名的山東博物館,你知道第一「鎮館之寶」是什麼嗎
    山東作為孔孟之鄉,曾見證了無數文明的興盛與衰落,文藝瑰寶、歷史古典乃至人文盛景,興起於斯,流傳於此,山東博物館便是集大成者。現如今,各種省級市級的博物館不在少數,但要說像山東博物館這樣歷史悠久、藏品豐富的,還真是不多見。
  • 元旦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恐龍館奇妙夜》如約上演
    1月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三天時間,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賞恐龍化石、看《恐龍館奇妙夜》。
  • 自貢恐龍博物館科研論文首登SCI封面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秦勇)4月24日,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獲悉,近日,該館郝寶鞘館員、彭光照研究館員、葉勇研究館員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尤海魯研究員、張茜楠博士合作的科研論文「中國四川晚侏羅世四川巨棘龍的再研究」發表於我國著名SCI期刊《地質學報英文版》2018年第92卷2期封面,這也是自貢恐龍博物館作為第一研究單位發表的學術論文首次登上SCI核心期刊封面。
  •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卡通形象設計大賽頒獎 12件作品獲獎
    中國旅遊新聞網訊(王月婷 趙蝶) 記者從四川有關部門獲悉,為促進自貢文化建設,普及自然科學知識,燃放莘莘學子心中「熱愛自貢、建設自貢」的激情,並配合自貢恐龍博物館吉祥物徵集活動,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與四川理工學院藝術學院聯合舉辦了「我心中的自貢恐龍代言人」 卡通形象設計大賽活動。
  •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貢人靠恐龍?
    能夠養育出這樣三位「奇人」的自貢,不僅人傑地靈,地下深層還埋藏著海量的恐龍骨化石。巧合的是,這三人都是80後,而自貢的恐龍博物館,也是80年代開館的。這讓人們不禁心生疑問:「近代人口和經濟都不出眾的自貢,為何能在同一個時代產出這樣三位奇人?難道是因為這三人都在自貢恐龍博物館開館後,前去接受過來自恐龍的遠古智慧,進而一飛沖天的?」
  • 自貢恐龍博物館文化志願科普活動進校園 給小學生講史前恐龍故事
    李毅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11月5日上午,自貢恐龍博物館科普工作者和志願者走進內江市威遠縣新店鎮中心小學,開展了「展史前印跡,述恐龍故事」2019自貢恐龍博物館文化志願主題活動。新店鎮中心小學的全體師生參觀了流動展覽,對什麼是恐龍、恐龍的發現、恐龍的演化有了一定了解。科普課堂上,同學們饒有興致地聽「飛哥聊恐龍」。生動的故事、豐富的圖片、有趣的動畫片,同學們看到和聽到了很多課本外的古生物和科學知識。被稱為「飛哥」的科普專家李飛不時問同學們:「如果霸王龍是你們的同學,他會害怕什麼呢?」「投影上面有幾條龍?」
  • 美國人喜歡侏羅紀公園的電影,而這裡有一個真正的侏羅紀恐龍王國
    在那裡,人們發現了數量龐大的恐龍化石及其他遠古生物化石。於是,在恐龍化石的挖掘現場,興建了遺址類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這是中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又一大型現場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大門很有特色,遠看就像一隻長頸龍。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全球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
    近期逛了逛山東博物館,趕緊補上斷更許久的「博物館鎮館之寶」系列文章,本期跟大家要聊的是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周裸人青銅方奩[lián]!在西遊記中,孫悟空騙取了妖怪的法寶後經常會說一句:「你的寶貝是雌的,我的是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