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貢人靠恐龍?

2021-01-13 澎湃新聞

原創 隋唐 青年橫財發展會

自貢,位於四川南部,號稱「千年鹽都」,是一座非常有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古老城市。

此地不僅恐龍時代就已「龍行天下」,熱鬧非凡,古代多朝也留下了燦爛的歷史人文遺產。

即使到了當代,仍能以智取勝,憑藉「自貢三傑」這三位頂流網絡文化名人而名滿賽博世界。

這三傑中,有擅長整合信息的,有擅長激揚文字的,更有了解女性情感的,為絢麗的中文網絡增色不少。

能夠養育出這樣三位「奇人」的自貢,不僅人傑地靈,地下深層還埋藏著海量的恐龍骨化石。巧合的是,這三人都是80後,而自貢的恐龍博物館,也是80年代開館的。

這讓人們不禁心生疑問:「近代人口和經濟都不出眾的自貢,為何能在同一個時代產出這樣三位奇人?難道是因為這三人都在自貢恐龍博物館開館後,前去接受過來自恐龍的遠古智慧,進而一飛沖天的?」

△自貢恐龍博物館

恐龍幫沒幫過他們仨,咱們不知道。但是靠著得天獨厚的「恐龍產業鏈」而奔赴小康,自貢人是實打實地吃到了「恐龍紅利」。

如今,自貢當地的「恐龍產業鏈」早已開枝散葉,日進鬥金。一隻自貢生產的高端仿真恐龍,售價甚至能夠達到近百萬人民幣,並遠銷海外。

除此之外,恐龍遊樂園、恐龍主題節日、恐龍酒店……一切與恐龍有關的東西,都被自貢人民玩出了花。

自貢最早記載發現恐龍是在1915年。那個時候,恐龍化石只有小部分能當藥材,剩下的除了拿去敲鼓別無用處。

把時間拉回1974年3月初,自貢市區裡某個街道正在挖下水道。

某施工小哥吭哧吭哧幹活兒的時候,忽然挖出了一根「龍骨」。習以為常的他將骨頭扔在一邊繼續挖,沒想到挖到的恐龍化石越來越多。折騰到最後,這裡竟然出土了一個「恐龍化石群」,100平方米的範圍內出土了足足10噸恐龍化石。

隨著發掘工作不斷進行,科學家們發現的恐龍化石越來越多,到最後,自貢市獲得了一個「恐龍公墓」的稱號。

自貢恐龍化石群的發現不僅讓自貢人民第一次注意到腳下這片土地「遍地寶藏」,更重要的是,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恐龍熱」。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更打開了人們的眼界。除了沉醉於金庸筆下的刀光劍影武俠世界,隨口來幾句「侏羅紀」「白堊紀」「翼龍」「霸王龍」也是弄潮兒的標籤。

當時,以「恐龍」為噱頭的影視作品長時間「霸屏」。

先是兒童劇《東方龍》的熱播讓「恐龍專家」在小學生「未來理想工作排行榜」上名列前茅;80年代中期,美國動畫片《丹佛,最後一隻恐龍》以科普的方式讓中國孩子對恐龍的興趣又一次加深;而到了80年代末,陝西電視臺譯製引進的《恐龍特急克塞號》讓「80後」的童年徹底與恐龍綁在了一起。

△《丹佛,最後一隻恐龍》

除了影視作品,80年代恐龍化石的出土也達到了一次小高峰。當時全國集中出土了許多恐龍化石堆,而「恐龍城」也在全國遍地開花。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恐龍,讓自貢市政府看到了機會。他們在化石群的基礎上蓋起了一座巨大的博物館。1987年,自貢恐龍博物館開門迎客,一時間,國內外的恐龍愛好者紛至沓來。

這個博物館後來成了這個蔚藍色星球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豐富的場館,沒有之一。它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從此之後,恐龍化石不再是只能入藥或敲鼓的存在,它成了「白色黃金」,帶領自貢人民在康莊大道上一路狂奔。

在「恐龍就是逼格」的80年代,恐龍化石的大量出土給自貢這座西南邊城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也為自貢人民的「改革開放」之路提供了新的思路與載體。

博物館帶來的巨大的人流量讓「恐龍致富」不再是夢。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一個長約25釐米的迷你機械恐龍在自貢亮相。當時人們覺得它新奇、震撼、無與倫比。雖然說不出這個玩意究竟會有什麼用,但自貢人民堅信它就像當年法拉第發明的電磁圈一樣,是一顆蘊含著巨大希望的種子。

自貢人民想得沒錯。前方,躺在恐龍身上數錢的日子正在向他們招手。

而到了90年代,史匹柏用一部《侏羅紀公園》,給全世界的恐龍愛好者上了一課。所有人驚呼:「原來恐龍還能這麼玩?」

△《侏羅紀公園》電影片段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同時期的自貢開始用恐龍與國際接軌。那幾年,自貢開始研究建設恐龍園項目,這也是日後在中國大火的「恐龍主題樂園」的原型。

隨著恐龍生意火爆,自貢的「恐龍經濟」全面開花。2002年,自貢舉辦了第一屆「恐龍文化節」,文化節上文有學術討論,武有恐龍遊藝設施,自貢人民靠恐龍發財的決心一天比一天堅定。

與此同時,仿真恐龍的製造逐漸成為自貢人民新的財富密碼。

一開始,當地企業生產的仿真恐龍師從日本。但到了90年代末期,大量經過改良的自貢產仿真恐龍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開疆拓土。

△圖片來源:央廣網

目前在自貢,一隻普通仿真恐龍售價高達1萬~20萬元;如果是智能恐龍,則可賣到100多萬元;而一隻能獨立行走的仿真恐龍甚至賣出過400萬元的天價。

據悉,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是售價1萬~20萬元左右的仿真恐龍,不過售價高達100萬的智能恐龍每年也能賣出三四隻。

△圖片來源:央廣網

正所謂好東西唯一的缺點就是貴,售價越來越高的自貢仿真恐龍正被「調教」得比你家貓都聽話。

對於那些高端款,你甚至可以用語音控制恐龍做出相應的動作,還能通過編程讓恐龍與人對話,讓孤單的你在寒風中不再寂寞。比如「你好」「你叫什麼名字」「你來自哪裡」等等,這些對話都可以輕鬆應對,而且中文、英文均可。當然,這幅畫面在一些外人看來比較奇怪。

截至2010年,自貢某些公司生產的仿真恐龍(包括仿真動物)年銷售額已經超過3000萬元。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又增長到了6000萬元,實現翻番。

從仿真恐龍的規格來看,小到長、高几十釐米,大到長七八十米、高二十米,目前均可生產。

如今,自貢生產的仿真恐龍已經遠銷海外,甚至成了很多外國買家的心頭好。2016年,自貢仿真恐龍亮相美國感恩節,街上的美國人紛紛注目。

2020年7月,法國正被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下。

但疫情的陰霾蓋不住法國人民對恐龍的熱愛。7月,自貢某仿真恐龍廠配合建設的「法國西方龍公園」在艱難險阻中開園,吸引了不少法國人來「拿命觀看」。沒錯,連不是恐龍的「龍」都開始熱賣了。

有市場就有創意。

在仿真恐龍的生產線上,自貢許多廠商將腦瓜子轉得嗡嗡作響。

有的生產廠家在「恐龍搖搖車」領域不斷開疆拓土,發明了「仿真恐龍親子搖搖車」:

除此之外,自貢當地的仿真恐龍場還將快樂毫不吝嗇地分給了成年人。

在許多自貢仿真恐龍公司的官網上,還有非常多的「奇行種」款式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比如這款萬聖節限定款「鬼龍」:

同時,自貢不僅能出土真的恐龍骨架,心靈手巧的自貢人還能製作仿真恐龍骨架。

也就是說,哪怕你本地挖不出真的恐龍骨架,也可以擺出仿真恐龍骨架,提高逼格:

△來源:自貢馳龍科技

在不經意間,自貢的仿真恐龍已經制霸世界市場。有媒體報導,自貢的仿真恐龍遠銷美國、加拿大、英國等70多個國家及地區,佔了全球80%的仿真恐龍市場。

據自貢市商務局統計,全球有70%的仿真恐龍都產自自貢,出口額達到了700萬美元。除此之外,當地大大小小的仿真恐龍場已經有200多家。

都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憑藉著自身的努力和鑽研,自貢打好了恐龍這張「好牌」,

設計/視覺:小李老師

原標題:《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貢人吃起了大恐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靠海吃海」招架不住 這些島礁資源需要我們保護
    資料圖俗說話,「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廣袤的海洋資源,給予了舟山得天獨厚的魚類及貝藻類資源。潮間帶豐富的野生貝藻類,不知給多少人帶來過那些俯拾即是的簡單快樂。近年來,對島礁資源的過度開採,直接導致漁業資源的衰退。藤壺、淡菜、牡蠣、佛手、黃螺……這些原本在露出的礁石上可採的貝類,已沒了蹤影。《舟山市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條例》出臺,在嵊泗馬鞍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普陀中街山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裡進行貝藻類捕撈,需要許可證。
  • 昔日漁民投身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 以前「靠海吃海」 現在「護海養...
    從「靠海吃海」的漁民轉變為保護區工作人員「護海養海」,他參與並見證了江門市在保護海洋生物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點滴,也折射出群眾環保意識的增強。 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近日午後,微風沿著海岸線拂過,海浪徐徐拍打著岸邊的礁石,臺山市赤溪鎮一片安靜祥和。正值南海休漁期,許多漁船靜靜停靠在碼頭邊上,遠處的海運航道上,不時有船隻經過。
  • 技術解析核電池:一塊用半世紀 遨遊宇宙全靠它?
    登月時,美國人把5塊核電池留在了月球表面,另一塊再入地球時,落入太平洋6100米深的海溝裡。  兩相對比,還是留在月球上的好。月球上沒人,等以後月球住滿人時,這些核電池肯定早就衰變得差不多了。  另外,我們還可以暢想一下,下一個最可能載人登月的國家,中國可能性最大。
  • 自貢要拍恐龍動畫片!
    用中國頂尖特效電影製片商完美演繹,自貢恐龍博物館以嚴謹的科學精神傾情奉獻為自貢人打造了一部屬於自貢人的電影!   自貢恐龍拍成的4D電影,你看了嗎?   【視頻】下戳宣傳片   對於自貢恐龍即將出現在電視屏幕上   並獲得更多人的關注   作為自貢人,除了驕傲!還是驕傲!
  • 靠海為生的遊牧民族,族人自小便戳破耳膜,可不帶器具潛下30米
    這個民族因無國籍也無固定居所,又常年以潛海捕魚為生,因此也被世人稱為「海上吉普賽人」。巴瑤族也是一個遊牧民族,只不過他們不像北方遊牧民族那樣,棲息在廣袤的草原上,靠放牧遊獵維持生計,而是靠海吃海,以漁業和海上貿易為生。巴瑤族沒有固定的國家歸屬,他們就像是一群流浪兒,常年生活在幾個東南亞國家邊境的公海上。
  • 自貢恐龍生病的事情登上了英國SCI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秦勇)1月18日,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獲悉,近日,該館課題小組成員郝寶鞘副研究館員、葉勇研究館員和彭光照研究館員與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同行合作的科研論文:「四川盆地晚侏羅世巨棘龍的股骨病變」在英國著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上在線發表。
  • 原來自貢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骨折過!
    川報觀察記者 吳曉鈴自貢恐龍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珍貴恐龍化石而位列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和平永川龍」「四川巨棘龍」「太白華陽龍」等恐龍化石,讓人恍如穿越侏羅紀。外行在博物館感受它的震憾性視覺效果,專家們的火眼金睛卻尋找著各種蛛絲馬跡。
  • 「發現侏羅紀--自貢恐龍博物館大展」亮點紛呈
    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1月29日成都消息 恐龍,這類曾經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漫長時間的古生物,其神奇魅力讓人著迷和探索,其完全絕滅讓人遐想和思考。為了為臺灣同胞展現一個獨具特色的侏羅紀恐龍的奧妙世界,2月5日,薈萃了自貢恐龍博物館館藏的10具恐龍骨架、36件典型化石標本和8具仿真機器恐龍的「發現侏羅紀—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展」即將在臺北開展。其中不乏世界級的珍品。  董氏大山鋪龍(Dashanpusaurus dongi):首次公開對外展出。
  • 自貢:恐龍股骨病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8日電 (劉剛 李毅)記者18日從自貢市恐龍博物館獲悉,近日,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自貢恐龍博物館課題小組成員葉勇研究館員、彭光照研究館員、郝寶鞘副研究館員與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同行合作的科研論文《四川盆地晚侏羅世巨棘龍(恐龍:劍龍目)的股骨病變》在英國著名SCI
  • 元旦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恐龍館奇妙夜》如約上演
    1月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三天時間,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賞恐龍化石、看《恐龍館奇妙夜》。
  • 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萬一:博物館教育讓冰冷的石頭「說話」
    目前,我們建立了《青少年體驗活動項目庫》,為學校提供6大類30餘項免費教育體驗項目,其中觸摸化石、恐龍拓片、與恐龍賽跑、模擬發掘、恐龍裝架、闖關侏羅紀、AR體感遊戲等,都深受孩子們喜愛。」自貢恐龍博物館科教部主任徐娟說。主題活動讓博物館更生動有趣
  • 全球第四個,自貢首座恐龍主題樂園即將正式開園!
    自貢恐龍歡樂王國效果圖   美國迪士尼樂園設計師操刀,打造恐龍之鄉「侏羅紀世界」   恐龍,作為自貢「大三絕」之一,自上個世紀大山鋪恐龍化石群被發現時就已馳名海內外。然而自貢對於恐龍資源的開發,尤其是旅遊方面的開發仍顯不足,除自貢恐龍博物館以及部分彩燈、模型公司對恐龍元素的挖掘外,自貢始終沒有一座以恐龍為元素的遊樂園。10月10日,位於自貢大安區大山鋪的自貢恐龍歡樂王國項目已進駐施工半年,地基施工基本結束,將進入地面設施施工階段,並趕在元旦開園。屆時,自貢首座恐龍主題樂園將正式開門迎賓,它也是全國第二、全球第四個恐龍主題樂園。
  • 地球上最後的「海族人」,常年依海生存居住,陸地上行走感覺困難
    這個部落的人們居住依海而建,常年的活動範圍就是位於海裡,由於生活習慣的長期積累,這些人們並不適應陸地上生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神奇的民族。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民族就是位於亞洲大陸東南部的「巴瑤族」。這是目前世界上認證的唯一一支海族部落,而且即將面臨消失的痕跡。
  • 自貢恐龍博物館鎮館之寶曾骨折 研究成果登上英國SCI
    本報記者吳曉鈴  自貢恐龍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珍貴恐龍化石而位列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和平永川龍」「四川巨棘龍」「太白華陽龍」等恐龍化石,讓人恍如穿越侏羅紀。  近日,以郝寶鞘為首的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課題小組在英國SCI期刊《歷史生物學》在線發表了《恐龍化石骨折的不同類型》科研論文,分析了「和平永川龍」「四川巨棘龍」兩種化石的不同骨折類型,還診斷出這兩個龐然大物骨折的原因。  網紅恐龍化石本尊曾遭遇骨折  在自貢恐龍博物館,「和平永川龍」「四川巨棘龍」都屬於網紅級的恐龍化石。
  • 日本大廚處理頂級「鯕鰍魚」,刀功了得,做出來的魚肉更是饞人
    日本大廚處理頂級「鯕鰍魚」,刀功了得,做出來的魚肉更是饞人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其海鮮的種類也是數不勝數,日本人也是以吃海鮮而出名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日本的一種魚:鯕鰍魚。
  • 首部3D恐龍動畫劇首映 向世界講述「自貢故事」
    中華文明五千年,每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獨特鮮明的文化符號,恐龍就是自貢市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文化元素之一。1月12日下午,自貢城市超級IP《時空龍騎士》動畫片首映儀式在成都隆重舉行。為加快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和推動自貢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自貢市委、市政府決定依託城市深厚的恐龍文化資源,把具有世界級名片的「恐龍之鄉」實現城市IP化,開發以恐龍為題材的大型動漫全產業鏈。
  • 自貢恐龍博物館科研論文首登SCI封面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秦勇)4月24日,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獲悉,近日,該館郝寶鞘館員、彭光照研究館員、葉勇研究館員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尤海魯研究員、張茜楠博士合作的科研論文「中國四川晚侏羅世四川巨棘龍的再研究」發表於我國著名SCI期刊《地質學報英文版》2018年第92卷2期封面,這也是自貢恐龍博物館作為第一研究單位發表的學術論文首次登上SCI核心期刊封面。
  • 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小腿骨化石
    來源:央視網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自貢恐龍城市超級IP首播當天爆紅,專訪功夫動漫李竹兵
    是什麼原因決定了以恐龍作為自貢城市超級IP的題材?在取材方面有何決定因素?李竹兵:我們團隊之所以選擇恐龍作為創造自貢城市超級IP的出發點,其實是出於兩點考慮的。第一點:自貢有燈彩,有美食,有恐龍,還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為自貢第161個恐龍化石發現點
    這好像一根恐龍的腿骨化石喲!」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正是一塊恐龍化石。據專家事後考證,這確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前往現場進行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