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一農民熟記英語單詞5萬
www.zjol.com.cn 2004年09月03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核心提示:一名通過國家英語六級的大學生,要求掌握的單詞量是6000左右。而東陽市畫水鎮下街村一名47歲的農民蔣文生,沒文憑,只有一張上海外國語學院的夜大結業證書,卻已掌握4萬多英語單詞,曾為多家企業擔任過翻譯。目前為農藥、化工、機械三家不同性質的公司服務。他把一本5萬多單詞的《實用英漢詞典》背掉了99%。當地人驕傲地稱他「活字典」。
記者昨天採訪他時,他表示,要在今年年底前背下整本詞典,然後去申報吉尼斯紀錄。
為當英語老師而學英語
記者(以下簡稱記):你怎麼會想到去學英語?
蔣文生(以下簡稱蔣):原因挺多的,最主要一條就是希望能跳出農門,幫家裡解決一些困難。我家在農村,下面還有弟弟妹妹,家庭負擔很重。1979年我高考上線了,但因為「政審」不合格,沒學校錄取我。對我打擊很大,我想了幾個晚上,想條出路,那時英語老師挺少的,而且水平普遍不高。我就想去當英語老師,又體面又能養活自己。
冬天用舌頭舔書讀英語
記:你當時怎麼學的?有老師教嗎?
蔣:非常困難。那時沒什麼複讀機、VCD,就連磁帶都沒有。我高中畢業才會26個字母和幾句簡單會話,每天還要下地幹活,收工了,累得只想趴在地上爬。別人去洗澡休息,我就抄記單詞,連洗腳工夫都不想耽誤。冬天他們在外面曬太陽,我在屋子裡看書,有時手凍得不行,我就用舌頭舔書頁翻。沒錢買紙,我就到附近小學的垃圾堆裡撿廢紙用,先用鉛筆寫再用鋼筆寫,直到完全看不出了,才扔掉。
記:光記單詞就能學好了,那也是啞巴英語啊?
蔣:我知道,所以我跑到30多公裡外的縣城買了一套英語廣播講座教材,跟著讀,跟著念。這時又遇到一個新難題,沒有收音機。那時,有些人偷偷到磐安山裡拉木材賣,一次能賺二三十塊。有一天早上6點我就推著獨輪車出發了。走了整整一天,一腳的泡。那趟歷險,我掙了35元,後來買了一臺「紅蕾」收音機。
當了9個月的英語老師13年沒碰英語
記:那學好英語後,你當成老師了嗎?
蔣:當然。經過半年多學習,我英語水平就提高很多。後來在以前母校的英語老師介紹下,我到東陽中學找當時縣城英語老師的權威吳星去問問題。他對我提的問題很吃驚,就讓我做了一套寧波市的英語競賽題,我幾乎得了滿分。他當時還負責全東陽英語老師的招聘,於是就讓我到東陽中學當了英語老師。但後來因為我沒文憑,只幹了八九個月就離開了。
記:夢就這麼破滅了?
蔣:是啊。當時我真的很迷茫,感覺全部希望都沒了!從那時起,我13年沒碰英語。自己想通過學英語「弄碗飯來吃」的夢想破滅了。也許這就是我的命,後來我就回老家當農民,安心種田去了。
半年考出夜大證書
記:後來怎麼又做翻譯了?
蔣:那是在1993年,上海東申製衣廠來東陽招工。他們在招聘中提出最好要有點英語基礎。我老婆是做裁縫的,我經常在旁邊幫忙,也懂一點做衣服,加上學過英語,就很自信地去應聘了。後來被他們招進去做倉庫保管,兼職翻譯。
記:你13年沒碰英語,這時撿起來還能馬上用?
蔣:那倒不是。我知道自己沒文憑會被人看不起,就去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的夜大報了名,學了半年就拿到結業證書,成績我記得很牢,筆試78分,口語80分,在班裡屬於高分了。
記:那後來怎麼又回老家了?
蔣:呵呵,大概我這個人註定要大器晚成吧!後來那個廠倒閉了,我就回金華了,1995年到現在這個江瑩光化工有限公司來做翻譯的。記:你現在主要負責一些什麼工作?蔣:我們集團下面有好幾個分公司,性質各不相同,我現在主要負責農藥、化工、機械3家分公司的日常資料、文件翻譯,接待外賓、外國工程師,貼身口譯,還要經常和技術人員參加國內各種展會,向外商直接推薦我們產品和服務,所以經常要出差。
同事眼中的「活字典」
記:我來的時候,曾聽到你的同事叫你「活字典」,是吧?
蔣:呵呵,這本來是同事一句玩笑話。去年5月14日,東陽電視臺在我們那裡採訪,記者都喊我的名字,這時旁邊一個同事開玩笑說「你們怎麼這樣叫他啊?我們這裡的人都喊他活字典」。後來大家就這樣叫了。
記:那「活字典」肯定有很多人「查」了?
蔣:平時來問的大多是些學生,暑假裡特別多。有不少都是通過大學四、六級考試的學生。他們主要問如何記單詞。為此我還和東陽科協聯手辦了幾個培訓班呢!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種,分別針對小學生、中學生和過了四、六級還想深造的人。他們學得都不錯。
《實用英漢詞典》背熟了99%
記:為什麼會去背這麼厚的詞典?
蔣:做翻譯後,要接觸不少專業名詞,我以前的單詞量不夠用,我必須提高。我在《東陽日報》上看到,著名的東陽籍科學院院士嚴濟慈,中學時曾熟背《英漢小詞典》。我想,嚴老背小詞典,那我就背中型詞典吧,就找來一部外研社出版的《實用英漢詞典》,裡面有5萬個單詞,我現在基本上掌握了99%了,爭取在今年春節前全部背下來。
記:什麼時候想到去申請吉尼斯紀錄的?
蔣:(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是去年5月,東陽電視臺要採訪我,想證實我到底英語水平如何,就專門請了6個大學生到現場。有的說英語我翻譯漢語,有的說漢語讓我翻譯英語,總共問了有半小時,我全部答出來了,他們就建議我去申請吉尼斯紀錄。
記:聽說你還糾正過國家郵政局的錯誤?
蔣:那是我的習慣,感覺學英語有些痴迷了。平時生活中,看到有英語單詞的地方,都會多注意一點。1999年,我到郵局把一份技術資料寄到澳大利亞。在辦理郵寄手續時,無意中看到特快專遞郵件詳清單上的一個英語單詞「LABEL」被錯誤地印成「LABLE」,而且有5處這樣的錯誤,據說這份錯誤的詳清單已用了幾十年。後來我就專門寄了一張給國家郵政局,指出錯誤並請求更正。這年10月8日,國家郵政局速遞局專門給我回信表示感謝。
記單詞要學會分組和聯想
記:你英語學得這麼快,有什麼秘訣?
蔣:我想是我的方法比較特殊吧。一般人背單詞都是從頭到尾一頁頁死記硬背,我是打亂來的。我給自己的學習方法起了個名字叫「字典法」!比如記單詞就要會分組和聯想,分組要從英語單詞的結構上分析歸納,比如:book、look、cook、hook、nook歸一組;聯想則是從漢語的意思上去理解,比如一個「好」字,你可以想到good、well、nice、great、fine、splendid等一長串。
記:能給我們學英語的讀者提一些建議嗎?
蔣:提建議談不上,我說幾個記單詞的方法吧:一是不能按找單詞的順序去記,一定要打亂順序;二是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學會分組。比如,中文詞典講究打頭的這個字,比如『電』,牽出電子、電壓、電線、電路等詞,我看到『電子』這個詞,還得想後面這個「子」字怎麼組詞,電子、分子、質子、中子、孢子、兒子、蓮子。一般中學生每次最好按20到30個一組,大學生則可以按50到70個一組,一次就記這麼多,時間長了單詞就記得多了。
●人物連結
■8月15日早報報導了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的機修工翻譯黃建國。平時他是再普通不過的機修工,但在外國工程師跟前就搖身變成了翻譯,無論是禮儀接待還是技術交流,他統統能用英語拿下。
32歲的黃建國,江蘇淮陰人,高中畢業,1996年9月來杭州中萃打工做清潔工,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進了工程部機修班。為跟老外交流,他下了班就抱著科技英語詞典啃,把專業術語硬生生背下來,晚上跟著收音機聽英語節目。一本詞典被他翻破。
黃建國膽大、能說,上天入地什麼都扯,看到老外他就跑過去親切地交談,老外也喜歡找他。後來老外調試機器的時候,就靠他翻譯給工人聽。
黃建國的英語詞彙量很豐富,但因為只有高中文憑,到現在還是個臨時工,正在參加自考大專,以後的工作能轉到英語方面。
■被譽為清華「饅頭神」的張立勇,高中文化,是清華食堂裡的一名臨時工。
1996年6月,張立勇來到清華大學食堂當了切菜工。他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堅持自學七八個小時,有時候學到凌晨一兩點鐘,寒冬酷暑都沒有中斷過。
他隨時隨地學英語,方便麵的包裝袋、調料包上都有中英文對照,比如sugar(糖)、salt(鹽)之類。賣菜的時候,他向各位教授、老師、同學請教菜名的翻譯。不上班的時候,他就到清華課堂裡聽各種講座,參加英語協會。
8年來,他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並在最近一次的託福考試中得了630分的高分。
●點評
送走蔣文生後,記者聯繫了浙江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陳昌義。在他看來,蔣文生、黃建國、張立勇等半路出家的英語人才,能成功主要是靠他們的毅力,其實每個人如果可以像他們這樣用功,也一定可以學好外語,而不必計較學歷高低、受教育程度。「蔣文生的學習方法『字典法』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比如說從『電』聯想到『電子、電壓、電線』等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擺脫了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方式,這也正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不過很多人沒有做到罷了。」另外,蔣文生和黃建國能學好英語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專業特點決定的,他要涉獵不同的職業範圍,必須掌握這些職業的專業術語,無形中也大大增加了他的詞彙量。這些對於我們想要學好英語的人來說,都應該值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