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報導 南唐第三陵或為懿陵墓
新發現的南京祖堂山3號墓墓主就是大周后?4月1日,這一消息被媒體報導後,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南京民間古代藝術品研究學者盛華傑先生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如果是大周后的獨葬墓,稱為懿陵不合適。而從出土文物多為女性飾品來判斷就是大周后,顯然有些片面。此墓的規格低於皇陵,其主人會不會是李煜其他嬪妃中的一位呢?而且大學問家朱希祖1935年在日記中透露,懿陵在幕府山。對於這些質疑聲,考古專家王志高一一回應,並列舉7大證據,說明墓主是大周后的可能性極大。
民間學者質疑 斷定是懿陵太武斷
疑問1:規模和陪葬似與身份不符
盛華傑說清代朱孔陽編著的《歷代陵寢備考》以及宋代著名詩人陸遊編著的《南唐書》一書只記載,大周后口內含了一塊美玉,請求節儉安葬,死於瑤光殿,埋葬在懿陵。但是並沒有提到懿陵具體地點,也未講述何時修建。
如果李煜為自己和皇后修建的合葬墓懿陵,其規格,就應該與南唐開國皇帝李昪和皇后宋氏合葬的欽陵、中主李景及其皇后鍾氏的順陵大體相當。
而史書稱李煜極為悲傷,親自書寫輓辭刻在石誄上,又親自書寫數千字的悼辭燒掉,把周娥皇喜歡的「金屑檀槽琵琶」用於隨葬。3號墓並沒發現刻有輓辭的石誄,更無「金屑檀槽琵琶」的蹤影,更沒有像欽陵和順陵那樣精美的壁畫。
疑問2:大周后一個人獨葬難解釋
經過兩個多月的考古發掘,當考古人員揭開厚重的「巨石陣」封頂,進入墓室時發現3號墓墓室不是很大,棺床只有一個,也就是說,墓室的設計就是獨葬墓。
那麼如果確定是大周后的獨葬墓,稱為懿陵是否合適?盛華傑認為:值得商榷。「不可忽視的是,李煜與大周后的感情極深,他怎麼會讓大周后獨守空房,於情於理說不通。」「大周后貴為皇后,母儀天下,就算大周后自己提出薄葬,但草草埋葬,絕無道理。」
既然不是合葬墓,規模也不大,難道不可以解釋因戰亂,財力有限,只是臨時葬所?「那就不能稱懿陵。」盛華傑認為,就目前的線索判斷就是懿陵,理由並不充分。
疑問3:會不會是李煜的其他嬪妃
3號墓在搶救性發掘之前就發現了盜洞,出土的文物不是很多,20多件文物多為女性飾品。這些證據不得不讓考古人員往大周后身上聯想。但盛華傑卻認為,如此推測有點武斷。「除大周后外,是否還有其他人?」
盛華傑說,據《歷代陵寢備考》一書也記載,南唐後主李煜身邊的女人,除大周后外,還有小周后等六人。除了小周后、保儀黃氏、宮人喬氏三人隨李煜北上,客死他鄉;還有嬪御流珠、宮人秋水、宮人窅娘三人,不知所終。「此墓的規格低於皇陵,其主人或會是她們中的一位呢?」
疑問4:皇帝和皇后怎會用墓志銘
考古部門稱,在3號墓中發現了墓志銘,但沒有透露具體的尺寸,只介紹說,墓誌嚴重風化,墓志銘文已不清楚。對此,盛華傑指出,史料都有考證記載,我國帝王、皇后的墓葬,通常不用墓志銘,而是用哀冊,或為溢寶。如南唐二陵開國皇帝李昪和皇后宋氏合葬的欽陵、中主李景及其皇后鍾氏的順陵,以及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葬,均出土哀冊,而未見過墓志銘。而且3號墓出土的墓誌,考古人員稱,沒有看見雕琢龍鳳等紋飾,似乎石質也一般。
朱希祖日記:透露懿陵在幕府山
同時南京的朱元曙先生,向記者提供了祖父朱希祖先生的日記。朱希祖先生是我國近代最著名的史學大師之一,治學嚴謹,學貫中西。他在1935年5月4日日記中寫道:「惟山(指幕府山)南有大墳,前有石虎、石羊、石馬、石人、石龜趺各一對,觀其雕刻,必為明以前物,蓋為南唐李後主之周皇后懿陵,《歷代陵寢備考》謂『葬在城北』是也。」記者在朱希祖先生長子朱偰先生所著《金陵古蹟名勝影集》中,發現了朱偰先生當年拍攝的黑白照片,說明文字為「幕府山失名之古墓」,盛華傑認為,這兩幅圖片就是朱希祖先生所指的「大墳」。遺憾的是,記者了解到,這個石刻群,如今已經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