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文:本福特定律對數據進行分析驗證後,沒有發現中國數據造假

2020-12-04 環球網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自從新冠肺炎席捲全球,關於新冠病毒的各種陰謀論不絕於耳。一些西方國家更是刻意抹黑中國付出的抗疫努力。但事實勝於雄辯,這些論調都被科學所逐一擊破。繼「武漢病毒所洩漏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來源於武漢」等謠言被科學證偽後,「中國刻意隱瞞和造假疫情相關信息」的陰謀論也被科學研究所擊破。

當地時間28日,牛津大學商學院學者岡村健(Ken Okamura)與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研究員克里斯多福· 科赫(Chritoffer Koch)共同撰寫了一篇名為《本福特定律和新冠疫情數據報告》 的論文,文中通過利用本福特統計定律(Benford's Law)分析中國報告的新冠疫情數據後發現,中國不存在人為操控數據的情況。

文中得出了三個有關疫情數據的重要結論:

第一,用本福特定律對數據進行分析驗證後,沒有發現中國數據造假;

第二,可以使用中國的疫情數據校準新增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之間的權衡模型;

第三,中國「後隔離」數據可以指導其他國家制定政策。

作者通過不容置喙的統計學規律反駁了無中生有的謠言,他們在文章亮點部分提出,不僅中國政府的疫情數據真實可靠,其他國家採用的模型也可以依據中國數據對疫情趨勢進行修正,此外,中國提供的數據還可以為別國疫情後期的社會恢復政策提供指導。

據悉,本福特定律可用於檢查各種數據是否有造假。文章作者分別從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和義大利官方獲取了中國、美國與義大利三國的新冠疫情數據進行了比較。根據統計分析結果,作者發現,中國報出的數據和美國、義大利的數據在統計學上是類似的,都符合本福特定律。同時,如果想在中國這樣大且人口眾多的國家人為製造符合本福特定律的統計數據是不可能的。因此,完全可以否定中國數據造假的謠言。

同時作者指出,中國政府採取的果斷隔離措施的良好結果反映在了感染人數的變化上。從2月開始,中國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的驟降就反映出了居家隔離對遏制疫情的關鍵作用。作者呼籲,由於中國疫情出現比歐洲至少提前一個月,比美國至少提前六周,因此,其數據不僅應用於校準模型以告知減緩感染的政策措施,目前階段各國還應該利用中國翔實的新冠疫情數據,對本國的疫情預測模型進行修正,以此為依據合理制定防疫政策。

△文章中作者繪製的中國及湖北省確診病例變化圖

作者表示,由於不肯相信中國新冠疫情數據的可靠性,導致許多國家防疫措施緩慢且不嚴謹,已經在疫情起始階段錯過了管控的最佳時機,造成了疫情最終在多國暴發。現在,在中國已經成功控制疫情的事實面前,這些國家應該相信中國提供的數據,在將來的新冠疫情衰退期,為逐步恢復生產生活提供政策制定指導。

△中、美、意三國確診病例數據統計圖

△中、美、意三國死亡病例數據統計圖

作者根據本福特定律研究中、美、意三國確診和死亡病例進行數據統計,證明這三國的數據均符合本福特定律。

△治癒病例的本福特定率統計結果圖

本福特定律是指,一堆從實際生活得出的數據中,以1為首位數字的數的出現概率約為總數的三成,接近直覺得出之期望值1/9的3倍。推廣來說,越大的數,以它為首幾位的數出現的概率就越低。它可用於檢查各種數據是否有造假成分。

相關焦點

  • 本福特|數數就能查假帳?突然碗裡的飯都不香了
    本以為這事就吃瓜結束,沒想到有人很勤快地用本福特定律對美國大選結果進行了驗證,經統計各候選人在某地所有選區的得票數後發現,川普一切正常,而拜登得票不符合「本福特定律」涉嫌選票舞弊。2009年,西班牙數學家的一項素數發現,提供了本福特定律還能應用於欺騙檢測和股票市場分析等領域的新思路。有人曾拿該定律驗證在財報中虛報盈利的美國安然公司,因為安然高層改動過財務數據,他們公布的2001-2002年每股盈利數據的確不符合本福特定律。
  • 假帳殺手:本福特定律Benford's Law
    但在1938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物理學家法蘭克.本福特(Frank Benford)再次發現了這種效應,並提出與紐康相同的定律。然而,班佛更進一步搜集了超過兩萬個數字,這些數字從河流排水區列出的數據,到舊雜誌裡文章出現都有。班佛表示,這些數字都遵循了相同的基本定律:大約有30%的數字以1開始,18%的數字以2開始,依此類推。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對這一批評,林院士回答說,當時他跟黃欣欣之間經常進行溝通,但黃的造假有其特殊性,是屬於「智商很高、很難發現」的例子。「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做這個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覆核過。我叫了一個學生去參加她的工作,但是沒有發現。」林院士說自己剛開始沒想到數據有問題。他打比方說:黃欣欣做了一個杯子,我們想用這個方法做個更大的杯子,就必須重複做一遍,重做時才發現問題。
  • 第一作者嚴重操縱實驗數據;4.8分期刊上13篇中國學者論文被同一人...
    在2019年10月7日,我們意識到文章中的幾張用於生化分析的圖像被有意操縱以產生預期的結果。通過詳細的檢查,我們發現第一位作者Tae-Woo Kim在許多圖中都對數據進行了不當操縱。Tae-Woo Kim已承認這些不當行為。
  • 哈佛大學論文指疫情始於8月武漢,被發現數據造假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團隊在6月份發表了一篇論文,稱他們通過分析後認為武漢在2019年8月份的時候就開始了新冠疫情。他們的分析在邏輯上是不通的,已經被大量的學者及媒體所批判,甚至哈佛大學也已經把這篇文章撤稿。
  • 大數據揭秘:生物醫學領域,中國論文撤稿到底有多嚴重?
    最近生物醫學領域不斷傳出畢克博士查到中國學者論文涉嫌造假的消息,動輒上百篇。生物醫學領域,中國論文撤稿到底有多嚴重?2012年起,中國學者的撤稿數量一直在每年141篇到536篇之間;但2012年後撤稿數量逐年增加。
  • 《知識分子》曝光他人論文PS造假,自己主編饒毅也被人舉報PS造假
    PS的痕跡,本來是武漢大學國家千人教授霍文哲舉報李紅良幾篇論文存在數據造假的情況,結果最後演變成《知識分子》深度盤點李紅良學術生涯的曝光臺。雖然科研圈內都很痛恨科研造假,但是也有人提出質疑,懷疑《知識分子》有專門針對性的陳述,甚至有網友戲稱,《知識分子》這麼容易就發現了李紅良教授論文中的PS痕跡,不會他們也經常這麼做吧?結果不幸被網友言中,2018年快結束的時候,遠在美國,原本和饒毅關係不錯的方舟子突然質疑饒毅的論文存在圖片PS造假。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其中令人尷尬的是,100%都是中國學者的論文涉嫌的問題有:western blot的條帶存在異常切割,自己文章裡的兩張圖的部分條帶存在異常相似,完全沒有任何聯繫的兩個課題組的論文裡面圖片高度相似等等。目前僅有幾篇有通訊作者出來回應,大部分都還沒有得到讓人滿意的解答。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8篇不同領域論文竟用一個數據的一個結果!造假工廠如此「狂妄」?
    近日網上曝出一次學術造假的大案,8篇文章,不同作者,不同單位,不同的癌症種類,不同蛋白表達,結果確完全一樣,令讓大開眼界,可謂是中國科研界的一朵「奇葩」!據消息,論文現在可以說是形成一套「產業鏈」,研究生要論文,教師,醫生,工程師都要評職稱都要論文,可是論文的發表在正常情況下是在某方面有突破才應該發表。現實中很多人沒有研究出有建樹的地方,怎麼辦呢?只有買!但是這幾位可謂是碰到「奸商」了,相同的研究數據被用在不同的研究點上,數據造假,論文也就毫無可以借鑑,學習的價值。
  • 多國科研機構研究結果公布,粉碎美國抹黑中國謠言
    一些西方國家更是刻意抹黑中國付出的抗疫努力。此前,以蓬佩奧為首的部分美國政客多次利用「中國隱瞞疫情消息」,將導致疫情在全球暴發「甩鍋」給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甚至1月初,有關「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的言論遭到主流媒體和科學家駁斥後,在上個月,這一陰謀論再次復活,且在美國主流媒體上站穩腳跟,美國官員輪番上場,將矛頭指向中國。
  • 高校理工科論文數據造假導致博士學位被撤銷
    論文數據造假導致博士學位被撤銷2007年7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位評定委員會發布的一則消息曾引來廣泛關注。該消息聲稱,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一名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黃姓女博士,發表在化學學術界公認的權威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上的論文中存在數據造假的行為。
  • 哈佛論文竟捏造數據造謠疫情始於武漢,中國研究人員重新分析...
    當時被爆造假後,哈佛這幾十年來在中國人民心裡的地位也「險些」跌落神壇, 名校擁有深厚的底蘊和資源不假,但名校在關鍵時候的論文數據也會造假。 這篇論文雖然看似可笑但已經發表並造成了嚴重的反面影響, 如何徹底駁斥哈佛大學的這篇論文非常重要。 於是一幫中國研究人員聚在一起,稱中國武漢8月就有新冠疫情的哈佛論文中的數據進行了重新分析。
  • 科研大佬背後的學術不端,高產教授背後的幾種科研論文造假的行為
    ,失去了對科研發現開始的初衷,各種的學術不端給違背了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也讓很多期刊雜誌失去了權威性,因此為了應對各類的學術不端行為,科研圈內開始淨化行為,對於學術有問題的教授進行批判,對於有問題的論文進行退稿,學術不端不僅造成學術界的混亂,同時也會浪費很多科學家的時間,例如著名韓春雨事件,因為韓春雨的科研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刊登,科研影響力巨大,造成全球無數科學家進行試驗重複,結果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後
  • 發表的論文造假的後果,中國學術造假從來不缺例子
    即將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會以畢業論文的形式來進行結業的主要條件,這不僅僅是大學生,研究生,碩士生也均有所情況。同時還要痛苦的進行論文查重,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論文不僅出現在教育事業中,就是在社會學術上也所有體現。如此多行業的論文寫作需求,難免會出現論文造假的情況,尤其是在學生的畢業論文裡,這是無所不有,無所不奇。
  • 論文數據丨營養科SCI論文大數據分析「2021」
    導言:2020年,我們已經對醫院的大部分科室做了大數據分析;剩下的一些科室會在2021年的上半年完成。今天發送的是營養科發表的SCI論文大數據分析;並會總結2020年中國醫院營養科發表的SCI論文數量。1,營養科論文概況營養科領域已經發表了245,351篇Medline收錄文獻。
  • 又見一群中國醫生被「圍獵」,「零號」抄襲造假論文被發現
    近5年來,SCI論文抄襲屢見不鮮、造假花樣層出不窮,中國科學似乎已然成為了國外學術打假人士的「重點照顧對象」。近日,又一群中國醫生「甘願」被圍獵,8篇相互抄襲造假論文被國外學者發現,且經艾普蕾系統檢測和人工核實。
  • 畢業論文數據分析:四個步驟讓你掌握論文研究方法
    確定數據分析方法首先,針對實證性論文而言,在開始撰寫論文之前,必須要提前確定好數據研究方法。而數據研究方法的確定與選擇需要根據大家畢業論文的研究課題來確定。 另外,大家也可以跟自己的的論文指導老師多多交流,儘可能多的了解更多關於研究方法的知識,以供自己選擇。
  • 論文造假生意依舊 中國亟需打造自己的SCI
    這並非第一次出現論文造假被曝光的情形,2015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物集團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為中國大陸作者);同年8月,斯普林格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64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大陸作者;同年10月,荷蘭愛思唯爾出版社集團撤銷旗下5本雜誌9篇論文,作者亦全部來自中國大陸。雖然,輿論高度關注,然而造假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