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珍貴摹本《大報帖》展出 秘藏於日本民間(圖)

2020-11-30 手機鳳凰網

《初月帖》

《快雪時晴帖》

《平安帖》

1月22日,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將推出大型特別展「書聖王羲之」,以紀念該館成立140周年。在該特別展上,參觀者不僅能看到由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宮內廳、國外博物館以及日本民間收藏的王羲之書法作品摹本與仿本,還將有幸一睹唐宋以來歷代書法大家臨摹與變革後的王羲之作品。在關注海外舉行的這一重要書法展覽的同時,我們應當學習國外保護存世中國文物的經驗,在重新認識海外中國文物價值的同時,我們還需強調理性回流。

《大報帖》備受關注

引發王羲之書法討論熱潮

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書聖王羲之」展覽中,尤其受到關注的作品是《大報帖》。日本放送協會(NHK)對該摹本進行大篇幅報導,因王羲之真跡早已不存於世,而存世摹本也少之又少,《大報帖》自然成為備受世人關注的焦點,也引發了王羲之書法的討論熱潮。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陳列科科長、書法史專家福田淳通過文章的內容、書風、拓摹技法、紙本保留狀況等方面對該帖做出鑑定:「該摹本極為精緻,當屬唐代宮中之物,可能是被遣唐使帶回日本的,字跡應接近真跡。」因該帖前幾字有「大報」二字,故將其命名為《大報帖》,該摹本長25.7釐米、寬10釐米,共計3行24字,一直留存於民間,保存狀態良好。該摹本為縱簾紙(紙上存在豎的條紋),帖前附有幕府末至明治時期日本書法鑑定家古筆了仲鑑定的「小野道風朝臣」的紙條。因此,一直以來,日本收藏家都將該作視為日本書法家小野道風的作品。

此消息公布後不久,國內有研究者表示,分別藏於日本民間的《大報帖》與之前曾現身日本的《妹至帖》應為同一書法帖,後被一分為二。研究者將兩件作品圖片進行拼合,拼接的兩件作品紙本上顯示出一致的切斷面相連的紋理,合併之後的兩帖內容如下:「妹至羸,情地難遣,憂之可言,需旦夕營視之。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當由情感如佳,吾日弊,為爾解白耳。」(括號內為字跡缺失或筆畫摹失部分,不同專家對此段文字也有不同斷句、大意解讀和分析。)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在未驗證實物之前,僅憑圖片無法判定二者關係。但就目前所見照片而言,《大報帖》與《妹至帖》二者書風的確相近,皆為草書,而紙質色差較大,二者是否屬於同一紙,在沒有對比原件前不好妄定。《大報帖》一直秘藏於日本民間,直到1973年日本五島美術館舉辦「昭和蘭亭紀念展」才首次公開面世。與其他幾件現存日本的王羲之法帖一樣,《大報帖》也不見於著錄之中,但國內外學者大都表示,這應當是一件比較精緻的王羲之摹本。

摹本、仿本

重構書聖作品原貌

東京國立博物館「書聖王羲之」特展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王羲之書法的實像」,包括《喪亂帖》、《孔侍中帖》、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館藏《行穰帖》、《樂毅論》(越州石氏本)、個人藏王羲之筆《妹至帖》等作品摹本,展覽還將展出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王珣筆《伯遠帖》等作品。第二部分是「各色各樣的蘭亭序」,展品包括收藏於各大博物館自唐代以來的蘭亭序臨本、摩本和拓本,形成了多種流傳譜系,彌足珍貴,其中包括《定武蘭亭序》(許彥先本)、《定武蘭亭序》(獨孤本)、《蘭亭圖卷》(萬曆本)、臺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定武蘭亭序》(韓珠傳本)等。

展覽的第三部分「受容與展開」則是通過後世作品,綜合呈現王羲之書風對後世書法的深遠影響。藏品包括私人藏智永筆《真草千字文》、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米芾筆《行書虹縣詩卷》、趙孟頫筆《行書蘭亭十三跋》、董其昌筆《行草書羅漢贊等書卷》、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趙孟頫筆《行草書與中峰明本尺牘冊》、靜嘉堂文庫藏王鐸筆《臨二王諸帖軸》……這些歷代奉王羲之書法為師的真跡,構成了洋洋大觀的中國書法史。

在中國書法史上,書聖王羲之的影響力無人能及,其書風奠定了中國書法的根本,也是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心慕手追的對象。唐太宗、則天武后、宋徽宗、清乾隆帝、嘉慶帝都是羲之書法的擁躉,日本的聖武天皇和空海大師,也是王羲之書法的膜拜者。

到現在為止,學界普遍認為,王羲之無一真跡倖存,只有數量有限的摹本傳世,其中公認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快雪時晴帖》,日本藏《喪亂帖》、《孔侍中帖》,遼寧省博物館藏《初月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行穰帖》等作品。這次出現的《大報帖》是屈指可數的有關王羲之書法的珍貴資料之一,對研究王羲之書法具有重要意義。這些珍貴的摹本增加了我們認識王羲之的實物資料,為後世留下了最真實的「魏晉筆法」「二王書法」的形態,他們一起重構書聖王羲之作品的原貌。

王羲之存世作品

知多少

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館所藏的王羲之作品其實均以唐宋的精摹本為主,即便是精摹本,存世的也不過十幾件。王羲之的作品歷來被視為珍品,價值連城,筆者對主要的存世王羲之精摹本狀況及流傳稍作梳理。

《快雪時晴帖》

為目前已知最為重要的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疑為唐代摹本,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縱23釐米、橫14.8釐米,4行28字,為一封書札,內容為作者在大雪初晴時,表達雪後愉快的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快雪時晴帖》曾經宋代宣和內府收藏,後入米芾「寶晉齋」,元代又入御府,帖上有趙孟頫題跋,明時為朱成國、王稚登所藏,延至清代為馮銓、馮源濟父子所有,其後,馮源濟進獻康熙帝,入清內府,1949年,與其他文物南遷臺灣。

《行穰帖》

王羲之的《行穰帖》原跡已失傳,現藏本為初唐時期的雙鉤填墨摹本,傳為米芾再臨本,縱24.4釐米、橫8.9釐米,兩行15字。上有宋徽宗金泥題籤和宣和之印,曾被董其昌友人吳廷所藏,董其昌有多處題跋,後入清宮,有乾隆帝題詩及鑑賞印。八國聯軍侵華時,《行穰帖》從圓明園流落民間,後為張大千收藏,後輾轉至美國,現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號稱「美國藏中國書法第一名品」。

《喪亂帖》

為現存著名的唐摹王羲之法帖之一,傳為中唐時期流入日本,現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該帖與《二謝帖》和《得示帖》連成一紙,縱28.7釐米、橫63釐米,共8行,計62字。2006年3月,曾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中日書法珍品展」上展出。

《孔侍中帖》

為唐代摹拓墨跡,是王羲之作品雙鉤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與《頻有哀禍帖》、《憂懸帖》合裝,總稱為《孔侍中帖》。縱24.8釐米、寬41.8釐米,共計3行25字。在其空白處鈐「延曆敕定」朱文御璽3處,為日本桓武天皇年號,其元年為公元782年,作品在日本遞傳至今,現由前田育德會收藏。2006年3月,《孔侍中帖》曾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中日書法珍品展」上展出。

《姨母帖》

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姨母帖》與《初月帖》均為唐摹本。《姨母帖》縱26.3釐米、橫32釐米,6行42字,為公元696年由唐代武則天命人雙鉤廓填;《初月帖》8行61字。兩帖合裝於《萬歲通天帖》中。

《寒切帖》

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的《寒切帖》為王羲之中晚年所書寫,紙本墨跡,唐代勾填摹本,先勾再填以淡墨。縱26釐米、橫21.5釐米,5行50字。通過該帖所鈐各家收藏印,可看出其收藏曆程。南宋時藏於紹興內府,在明代,曾被韓宗伯、王錫爵、王衡等人遞藏,後轉為清初畫家王時敏祖孫三代所藏,之後又輾轉歸順治時期進士李霨等人收藏。《寒切帖》於20世紀60年代被劉光啟發現,為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收藏。2004年12月20日,由天津市歷史博物館與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合併而成的天津博物館落成開放,《寒切帖》成為其館藏重要作品之一。 

《上虞帖》

《上虞帖》縱23.5釐米、橫26釐米,7行58字,現藏於上海博物館。《上虞帖》為《宣和書譜》所載《得書》三帖之一。《上虞帖》北宋內府的原裝尚完好無損,最早為南唐集賢院收藏,後入宋徽宗內府,明代為晉王府所藏,旋歸韓逢禧,清初為保和殿大學士梁清標所藏,清嘉慶時為翰林商載所收,後又歸大興程定夷。1969年10月,《上虞帖》移上海博物館,被定為贗品。1975年,經謝稚柳鑑定和上海博物館科學實驗室的軟X光透拍,顯現出南唐內府收藏印「內合同印」和「集賢院御書印」兩印,於是斷定為唐摹本。

「平安三帖」

「平安三帖」因《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合裱於一卷而得名,今存墨跡本為唐代雙鉤摹拓,縱24.7釐米、橫46.8釐米,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該帖有「政和」「宣和」「紹興」及項元汴、笪重光等人收藏印,以及清帝鑑藏印多方,系流傳有序的唐摹本。

《平安帖》

2010年11月20日,在中國嘉德秋拍「秋光萬華——清代宮廷藝術集萃」專場中,41個字的王羲之草書《平安帖》摹本經多輪激烈競價,以3.08億元的天價成交,自宋代以來,該件作品就有著錄記載,其最早見於宋代的《宣和書譜》,最早圖像記載則是在宋代潘師旦摹刻的名帖《絳帖》上,當時還是9行,但是到明代文徴明手中就已經變為現在的4行41個字了,應該是原帖被一分為二了,著錄於清《石渠寶笈·續編》,還經乾隆皇帝御題兩次,現存部分為原帖前半部分。

《妹至帖》

2007年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出現在日本流傳的唐摹王羲之書法《妹至帖》。《妹至帖》長25.3釐米、寬5.3釐米,共兩行17字,創作於7世紀或8世紀,1973年發現於日本某名家流傳下來的手鑑中。1973年,《妹至帖》首次亮相日本五島美術館舉辦的「昭和蘭亭紀念展」。2006年,曾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中日書法珍品展」上展出。       (楊桂思)

相關焦點

  • 秘藏日本1300多年 王羲之《喪亂帖》將回國
    中國書法中的瑰寶——王羲之的《喪亂帖》在海外漂泊了1300多年後,將從日本啟程,首度回國「省親」。同時上路的還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這些珍寶將作為上海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書法至寶——日本與中國」大展上最耀眼的「明星」,另有100多件書法名品也將在上海與觀眾見面。
  • 秘藏日本皇宮千年 王羲之《喪亂帖》將回國亮相
    《喪亂帖》在海外漂泊了一千三百多年後,將從日本啟程,首度回國「省親」。同時上路的還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大展上最耀眼的「明星」,另有一百多件書法名品也將在上海與觀眾見面。  王羲之的《喪亂帖》堪稱本次展覽最大亮點。《喪亂帖》是王羲之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因作者無意於書,故書法越見自然。用筆結構與王羲之名作《蘭亭序》相比,略帶古意。有專家推斷此種體式的字應更近王羲之書法的本來面貌,《喪亂帖》成為研究王羲之書風的重要材料。
  • 秘藏日本達千年《喪亂帖》要回國省親(圖)
    有獎評新聞   央視消息中國書法中的瑰寶——王羲之的《喪亂帖》(如圖)在海外漂泊了1300年後,將從日本啟程,首度回國省親。同時上路的還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3月13日,這些珍寶將成為上海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書法至寶———日本與中國」大展上最耀眼的明星,另有100多件書法名品也將在上海與觀眾見面。  王羲之的《喪亂帖》可以稱得上是本次展覽最大亮點。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對媒體說:「《喪亂帖》是行草墨跡,此帖早在唐朝時期傳入日本。
  • 王羲之《二謝帖》
    法帖簡介《二謝帖》【名稱】二謝帖【作者】王羲之【書體】行草【時代】東晉【材質】白麻紙墨跡【形制】立軸【規格】縱28.7釐米【字勢】5行,36字【收藏】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宣和書譜》卷第十五錄有《二謝帖》帖目。
  • 王羲之《雨後帖》、《二謝帖》高清大字
    王羲之《雨後帖》,紙本,行草,25.7×14.9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為五行草書尺櫝,末款「羲之」,本幅有「世南」、「貞觀」二墨印,又有「志東奇玩」、「四代相印」、「紹興」小璽及清內府諸藏印。 書法密碼微店
  • 《二謝帖》是王羲之代表作中的精品,但現已經是日本國寶
    王羲之《二謝帖》,是唐代內府的雙鉤填墨摹本,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此帖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視為國寶,為中國書法界所知不過百餘年。書法研究的歷代名家都認為此帖的章法是研究王羲之書法的最好範本,粗細,快慢,輕重節奏,筆墨韻味等在章法上是王羲之書法中的經典代表,此帖的價值可想而知。高清放大版局部1 但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現在是日本的國寶,沒辦法回歸中國。中國政府曾交涉過很多次無果,只能享有這電子版本。
  • 王羲之兒子王徽之的《新月帖》,寫喪事也有一番悽美詩意
    唐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宰相山東琅琊王方慶獻出包括王羲之在內數代祖先的真跡合集十卷本給武則天。武則天得獻墨寶卻命宮中制摹本後歸還王家。唐內府《萬歲通天帖》十卷摹本現存一卷,是最接近真跡風格的唐摹本。
  • 姚政: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大顯神威——王羲之書法真跡橫空出世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雲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羲之書。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檢測王羲之書法創作時年為公元363年。王羲之,字逸少,生於晉懷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卒於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⑤末句「左邊劇」,《右軍書記》有「僕左邊大劇,且食少,至虛乏」句。藝術鑑賞:用筆《二謝帖》用筆爽利,遒勁之力盡顯。風格與之相若的法帖有《頻有哀禍帖》。用筆之難在於筆毫於短距離內作出複雜的鋪毫、調鋒、折轉等書寫動作。在《二謝帖》中,第一個「面」自第一筆開始就以方筆書寫,之後第二筆連接著第三筆為方筆,似用篆刻中的「衝刀法」寫成,勁挺峻拔。
  • 今日讀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森嚴有法卻流露著逸民情懷
    《逸民帖》簡介及原字標註《逸民帖》是東晉王羲之《十七帖》第二通尺牘。4行,39字,草書。文意顯見隱逸之志,字勢轉顧多姿。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報殷浩書》雲「吾素自無廊廟之志……自兒娶女嫁,便懷尚子平之志」,便是證明。由於友人來函勸其再次出仕,所以王羲之才在覆信中驚訝地說:「您怎麼又這樣勸說呢?對我來說,這簡直象聽到夢語一般!」《逸民帖》書法欣賞:森嚴有法後人評王書『趣長筆短』、『森嚴有法』、『備八分氣度』,擬其形式為『虎臥鳳闕』,在這類今草作品中體現得最為充分。
  •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為喪亂三帖「超清字帖」
    #書法##書法愛好者##書法欣賞##行書愛好者#《喪亂帖》創作於東晉永和年間,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草書。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喪亂帖》是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 真假藝術沉浸式戲劇/王羲之摹本/海洋插畫/維也納行動派?由你決定
    本期竟然兩大新欄目!為了互動(zan)和討論(yuedu)。 spRachel 懶搞直播,還是更愛圖文。 王羲之摹本 王羲之《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少長群賢」共41人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 看到顏真卿真跡,日本天皇夫婦分別說了句話
    (圖片來源:日本《每日新聞》)記者 陳洋中國國寶、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目前仍在日本東京展出。《每日新聞》消息,日本明仁天皇夫婦20日晚前往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了「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有聲音提出,《祭侄文稿》去日本是正常的文化交流,為什麼網上這麼義憤填膺?還有人好奇這件國寶的珍貴程度。但這從爆料者@黃昏的復活之藥 的簡單回覆中就可略窺一二:「《蘭亭集序》正本失傳已久現在只有複製品,所以現在來看可以說是最珍貴的行書手稿。」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上海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英文名Shanghai 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每周一閉館,除國定假日外每日限流8000人上海博物館內景部分珍貴藏品
  • 韭菜花與《韭花帖》
    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韭花帖》局部○高銘昱公元759年春,杜甫與老友久別重逢,被熱情款待,從而寫下名篇《贈衛八處士》,詩中感人的家常飯菜,體現出淳樸的友情。這封簡訊,就是中國書法史上有名的《韭花帖》。《韭花帖》墨跡麻紙本,高26釐米、寬28釐米, 共7行、63字。該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被稱為天下第五行書。楊凝式書法初學歐、顏,後又習「二王」,深得其妙。《韭花帖》雖與王羲之的《蘭亭序》迥然有別,但其神韻卻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故黃庭堅曾賦詩盛讚:「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
  • 火遍全國的《疫情帖》《別來我家帖》作者找到了|「民間聖手」其實...
    非常時期隨手一揮,成就庚子歲首第一帖。《疫情帖》《別來我家帖》前一陣在網上很火。喜歡書法的人都看得出來,這兩幅作品傳統功力深厚,最主要的還是寫得輕鬆隨意。速來看咱村兒裡的《疫情帖》、《別來我家帖》!|裝裱版《疫情帖》▼疫情期間,非本村人員禁止進入本村,本村車子未回的,停在路邊。不許入內,所有人不準搬樹。
  • 中國文物流失至日本360萬件 部分為絕世孤品
    《喪亂帖》  等級:御物  價值:最接近書聖原本的摹本  年代:唐  質地:紙  流入日本時間:唐代  >  唐模本《喪亂帖》,這可是被認為最接近於王羲之真跡的唐模本了,相傳是鑑真大師東渡時候帶到日本的。
  • 上海博物館董其昌大展開門迎客!
    12月7日,上海博物館「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面向公眾開放,這是大陸舉辦規模最大的董其昌藝術大展。為期三月的展覽以上博館藏為主,同時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海內外15家重要收藏機構商借藏品,遴選董其昌及相關作品共計154 件(組)。
  • 王羲之《二謝帖》:一個「靜」字,越看越奇妙...
    2021-01-11 05:29:39 來源: 娛樂有聊沒有料 舉報   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