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謝帖》是王羲之代表作中的精品,但現已經是日本國寶

2021-01-12 蘭亭書畫專業解讀

王羲之《二謝帖》,是唐代內府的雙鉤填墨摹本,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此帖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視為國寶,為中國書法界所知不過百餘年。 書法研究的歷代名家都認為此帖的章法是研究王羲之書法的最好範本,粗細,快慢,輕重節奏,筆墨韻味等在章法上是王羲之書法中的經典代表,此帖的價值可想而知。

高清放大版局部1 但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現在是日本的國寶,沒辦法回歸中國。中國政府曾交涉過很多次無果,只能享有這電子版本。這也是現在王羲之書法的價值所在,就算不是真跡也好,現在連臨摹版下等真跡也沒有,看來這放大高清的電子版也很不錯了。

高清放大版局部2 此帖用筆挺勁,結體縱長,輕重緩疾極富變化,完全擺脫了隸書和章草的殘餘,成為十分純粹的行草體。書寫時先行後草,時行時草,可見其感情由壓抑至激越的劇烈變化。是研究書法章法的經典範本。

高清放大版局部3

高清放大版局部4

高清放大版局部5

高清放大版局部6

高清放大版局部7

高清放大版局部8

高清放大版局部9

高清放大版局部10

高清放大版局部11

高清放大版局部12

高清放大版局部13

高清放大版局部14

高清放大版局部15

高清放大版局部16

高清放大版局部17

相關焦點

  • 王羲之《雨後帖》、《二謝帖》高清大字
    王羲之《雨後帖》,紙本,行草,25.7×14.9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為五行草書尺櫝,末款「羲之」,本幅有「世南」、「貞觀」二墨印,又有「志東奇玩」、「四代相印」、「紹興」小璽及清內府諸藏印。 書法密碼微店
  • 王羲之《二謝帖》
    法帖簡介《二謝帖》【名稱】二謝帖【作者】王羲之【書體】行草【時代】東晉【材質】白麻紙墨跡【形制】立軸【規格】縱28.7釐米【字勢】5行,36字【收藏】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宣和書譜》卷第十五錄有《二謝帖》帖目。
  •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為喪亂三帖「超清字帖」
    #書法##書法愛好者##書法欣賞##行書愛好者#《喪亂帖》創作於東晉永和年間,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草書。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喪亂帖》是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註解①《二謝帖》「二謝面未比面」句。「二謝」指謝安和謝萬。《袁生帖》有「得袁、二謝書,具為慰」句。王羲之與二謝交好,可從其他尺牘,如「二謝雲,秋末必來。計日遲望」得見。「面」:見面。王羲之有「無緣見君,故悉心而言,以當一面」等尺牘。「比」:近來。王羲之尺牘中多見,如「比見敬祖,小大可耳」。「比面」近來常見面之意,王羲之:「尚書中郎諸人皆佳,比面」。
  • 王羲之珍貴摹本《大報帖》展出 秘藏於日本民間(圖)
    《大報帖》備受關注引發王羲之書法討論熱潮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書聖王羲之」展覽中,尤其受到關注的作品是《大報帖》。日本放送協會(NHK)對該摹本進行大篇幅報導,因王羲之真跡早已不存於世,而存世摹本也少之又少,《大報帖》自然成為備受世人關注的焦點,也引發了王羲之書法的討論熱潮。
  • 王羲之《二謝帖》:一個「靜」字,越看越奇妙...
    2021-01-11 05:29:39 來源: 娛樂有聊沒有料 舉報   王羲之
  • 秘藏日本1300多年 王羲之《喪亂帖》將回國
    中國書法中的瑰寶——王羲之的《喪亂帖》在海外漂泊了1300多年後,將從日本啟程,首度回國「省親」。同時上路的還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這些珍寶將作為上海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書法至寶——日本與中國」大展上最耀眼的「明星」,另有100多件書法名品也將在上海與觀眾見面。
  • 秘藏日本皇宮千年 王羲之《喪亂帖》將回國亮相
    ——王羲之的《喪亂帖》在海外漂泊了一千三百多年後,將從日本啟程,首度回國「省親」。同時上路的還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  王羲之的《喪亂帖》堪稱本次展覽最大亮點。《喪亂帖》是王羲之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因作者無意於書,故書法越見自然。用筆結構與王羲之名作《蘭亭序》相比,略帶古意。有專家推斷此種體式的字應更近王羲之書法的本來面貌,《喪亂帖》成為研究王羲之書風的重要材料。
  • 今日讀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森嚴有法卻流露著逸民情懷
    《逸民帖》內容欣賞:王的逸民情懷以上原帖大意為:我上次東行,略見當時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隱居當逸民的想法已經很久了,您怎麼又同樣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簡直像夢話一般!沒有機緣見面,甚為感嘆,書信中何能盡表我的心意。在《逸民帖》中,王羲之申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其中的逸民,是指古代稱節行超逸、避世隱居的人。
  • 火遍全國的《疫情帖》《別來我家帖》作者找到了|「民間聖手」其實...
    非常時期隨手一揮,成就庚子歲首第一帖。《疫情帖》《別來我家帖》前一陣在網上很火。喜歡書法的人都看得出來,這兩幅作品傳統功力深厚,最主要的還是寫得輕鬆隨意。速來看咱村兒裡的《疫情帖》、《別來我家帖》!|裝裱版《疫情帖》▼疫情期間,非本村人員禁止進入本村,本村車子未回的,停在路邊。不許入內,所有人不準搬樹。
  • 中國文物流失至日本360萬件 部分為絕世孤品
    這個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盞,是宋人鬥茶用的,但是這個樣子的,莫說舉世無雙,就連考古發現的大量瓷片中,也沒發現任何一個類似的。她能在一片漆黑中,閃耀著妖異的光芒,而且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的顏色會變幻不定,看著就讓人敬畏莫名,完全不像是人間燒出來的瓷器。日本人形容這個碗,都是用「碗中宇宙」這種詞,說裡面仿佛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
  • 簡談:《二謝帖》與《喪亂帖》的用筆區別
    《二謝帖》整體用筆多變,輕重變化的處理非常明顯,換言之是用筆節奏多變,如從整章看,則呈現一種浪形節奏。如果細化到單字,則單字中又用筆巧變,布白靈動。給人的感覺是像登華山,遠處粗見林壑壯麗,攀登起來處處險絕刺激,下山之後才顯心情愉悅,即便一天累得跟孫子一樣。
  • 秘藏日本達千年《喪亂帖》要回國省親(圖)
    有獎評新聞   央視消息中國書法中的瑰寶——王羲之的《喪亂帖》(如圖)在海外漂泊了1300年後,將從日本啟程,首度回國省親。同時上路的還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3月13日,這些珍寶將成為上海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書法至寶———日本與中國」大展上最耀眼的明星,另有100多件書法名品也將在上海與觀眾見面。  王羲之的《喪亂帖》可以稱得上是本次展覽最大亮點。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對媒體說:「《喪亂帖》是行草墨跡,此帖早在唐朝時期傳入日本。
  • 王羲之兒子王徽之的《新月帖》,寫喪事也有一番悽美詩意
    唐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宰相山東琅琊王方慶獻出包括王羲之在內數代祖先的真跡合集十卷本給武則天。武則天得獻墨寶卻命宮中制摹本後歸還王家。唐內府《萬歲通天帖》十卷摹本現存一卷,是最接近真跡風格的唐摹本。
  • 姚政: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大顯神威——王羲之書法真跡橫空出世
    目前王羲之流傳下來的《十七帖》、《蘭亭序》、《喪亂帖》、《孔待中帖》、《快雪時晴帖》、《奉桔帖》等,相傳均是唐宋摹本,原墨跡早軼。《絲布衣帖》是王羲之《十七帖》中的一部分。從「軟體」上說,王羲之的《絲布衣帖》的藝術性已無需當代專家點評,歷史上早有定論和高度評價。如唐張彥遠在《書法要錄》中曰:「十七貼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內本也,是煊赫著名貼。」宋黃伯思曰:「此帖逸少書中龍也。」朱熹曰:「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所謂從自己胸襟中流出來。」史稱「草書之源」。
  • 王羲之在下雪後做出這幅作品,足以驚豔眾人
    相信很多人都聽聞過王羲之,他的作品備受人們追捧,不過他的作品都是在一些場景下迸發出來靈感而寫的,表達出王羲之當時的心境。他的一個作品《快雪時晴帖》就是如此,裡面表達的大概內容是在大雪初晴的時候的愉悅心情,以及抒發對親朋好友的問候。
  • 看到顏真卿真跡,日本天皇夫婦分別說了句話
    (圖片來源:日本《每日新聞》)記者 陳洋中國國寶、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目前仍在日本東京展出。《每日新聞》消息,日本明仁天皇夫婦20日晚前往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了「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早在去年,黃智賢便在《夜問打權》中多次抨擊,稱「如果在日本展出,寧可這個國寶回到北京去!」
  • 建國初期,戰後中央經濟拮据,仍以重金購回流失海外的二希帖
    乾隆皇帝寶愛晉代法書名跡三希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抗戰時二希流失,剩下一帖被遷往臺灣。三十六年底故宮當局有籌購此二希的構想,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底,故宮的文物開始向臺灣播遷。
  • 《快雪時晴帖》裡的「張侯」
    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一說為唐人)書  《快雪時晴帖》是僅次於《蘭亭序》的一件書法墨寶,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張侯」在《快雪時晴帖》中的意義可以引申一下,就是「我王羲之在山陰把飲酒時射箭的侯已經展開,時刻恭候您的光臨」。  王羲之為何會如此說呢?帖中有「未果為結」一語,「未果」是未能如願也;「結」,乃心情鬱結之義。推測可能是朋友曾拜訪過他,因其外出而沒有如願;也可能是因病而不宜見面錯過了,「知以多疾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