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簡介
《二謝帖》
【名稱】二謝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行草
【時代】東晉
【材質】白麻紙墨跡
【形制】立軸
【規格】縱28.7釐米
【字勢】5行,36字
【收藏】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
《宣和書譜》卷第十五錄有《二謝帖》帖目。
《二謝帖》為王羲之書法作品的唐代摹本。行草書,紙本墨跡,5行、36字。《二謝帖》的書法風格為"時草時行,間有近楷者,體勢間雜。用筆的輕重緩疾富有變化,其字勢尚方,頗見骨力"(《中國書法全集》19卷)。《二謝帖》與《喪亂帖》、《得示帖》連成一紙,縱28.7釐米,橫58.9釐米。
法帖內容
釋文
二謝面未比面①,遲諑良不靜②。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③。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④。左邊劇⑤。
大意
與二謝近來未能常會面,(為此我)等待責備並深感不安。我攜女再叩拜。想來邰兒等全都好吧。前些時間憂擔憂的事已妥善。所送事議應當考查並予以省察。(我身體)左部(時而)仍劇烈疼痛。
註解
①《二謝帖》"二謝面未比面"句。"二謝"指謝安
和謝萬。《袁生帖》有"得袁、二謝書,具為慰"句。王羲之與二謝交好,可從其他尺牘,如"二謝雲,秋末必來。計日遲望"得見。"面":見面。王羲之有"無緣見君,故悉心而言,以當一面"等尺牘。"比":近來。王羲之尺牘中多見,如"比見敬祖,小大可耳"。"比面"近來常見面之意,王羲之:"尚書中郎諸人皆佳,比面"。"面未比面",近來不常見面。
②文中"遲諑良不靜"的"遲"謂等待,在王羲之尺牘中習見,如"二謝雲,秋末必來。計日遲望"。"諑"字,《廣雅
》:"訴也,責也"。一作"詠"或"承"。
③句中"邰"字,一作"邵"或"耶"。
④文中"所送議當試尋省"的"議"為古代文體,用以論事說理或陳述意見,如奏議。"試":考查、考試。"尋省":推求省察。
⑤末句"左邊劇",《右軍書記》有"僕左邊大劇,且食少,至虛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