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的原來是這裡

2020-12-05 落榜進士

南京秦淮河旁有個著名的烏衣巷,舊時的烏衣巷是上流名士與貴族們聚集的地方,也是詩人頻繁創作的源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劉禹錫那首《烏衣巷》,詩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所指的就是這裡。其實王導和謝安並不是同一代人,但卻同樣受著當時人們的推崇。王導謝安紀念館就位於烏衣巷之中,以紀念東晉時期王導和謝安兩位政治家、書法家,王導謝安紀念館是夫子廟景區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景點。

王導謝安紀念館對於我們緬懷當年偉人們在歷史上做出的功績,以激發愛國情懷、學習歷史文化、豐富精神生活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王導謝安紀念館。

王導是東晉初年的丞相,歷仕過三代皇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王導一度權傾朝野,與其兄內外相合形成王馬共天下的局面。王導宅心仁厚,性情溫和,為人頗有遠識,在諸臣中幾乎鶴立雞群,深得皇上的賞識與重任。除此之外,在書法界他也是當時名列前茅的大人物,擅寫行草,偏好鍾繇的字,一得空就愛提筆練字。

謝安,也稱作安石,是晉朝孝武帝時期的丞相,被人們稱為謝太傅,功勳卓越,十分有威望,一度退隱政界,後又復出執掌大權。謝安任大都督徵討秦符時,從容不迫,調度兵力,最終以弱敵強,打敗敵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在書法方面,謝安是蘭亭集會的成員,常與王羲之切磋書法,在東晉時期極有名氣,知名度僅次於王羲之。

王謝二人作為東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極有威望,在歷史上受到後人的尊敬。東晉時期,烏衣巷是朝廷達官貴人的居住區。巷內華宅高第,鱗次櫛比。六朝時期的世家大族王謝家族的代表人物王導、謝安即居住於此。

一進入紀念館就可以看到在屏門上用真草隸篆四種書體書寫了《金陵懷古·烏衣巷》,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是在六百年後經過此地,感懷曾經繁華巷陌,如今已經淹沒在市井的氣息之中,詩句這樣寫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

王導常教誨王氏族人要尊重書法,時常習之,且王導作為王羲之的叔父,王羲之能有後來的成就,也與他的指點脫不了干係。

史書記載當時王家,除了僕傭之外,有一百多人居住於此,其建築的規模可想而知。園中有建有仿蘭亭的小品式曲水流觴杯渠。今天只不過復建了一小小部分,「曲水流觴」是東晉時期流行文人雅士與山林丘壑之間的一種遊戲,東晉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孫綽、謝安、支遁等共四十三人,集會於會稽山陰的蘭亭,在水邊遊賞嬉戲。他們一起流觴飲酒,感興賦詩,暢敘幽情。事後,將全部詩歌結集成冊,並請王羲之為此寫序。

琅琊王氏始於兩漢時期,在魏晉年間發展到頂峰,南朝以後逐步走向衰落。琅琊王氏出自琅琊郡,是秦朝時期的郡縣,後來漢朝沿襲了秦的郡縣制,琅琊王氏祖輩都生活在如今的山東臨沂一帶。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王氏舉族遷至南京金陵地區,即烏衣巷一帶。由於王氏家族南遷以後始終十分懷念故土,所以一直以北方的地名來稱呼,到東晉政權建立以後,元帝在此處設立一個南琅琊郡。

琅琊王氏的鼎盛時期是東晉年間,此時以王導為首的王氏家族扶持當時的琅琊王司馬睿,王導與司馬睿有交往密切,建議他將藩國移至建鄴,又為他招募南方的士族,並且為其穩定從北方遷移來到南方的士族。司馬睿在琅琊王氏的擁戴下,在南京建康建立了東晉,並從此興盛晉室。自晉元帝起,琅琊王氏在朝廷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名望是其它家族均無可取替的。直到後來謝氏在淝水一戰中崛起,幾乎可以與王族比肩,二家被合稱為王謝。

琅琊王氏中楚國許多歷史名人,除了王導之外,還有王衍、王敦、王儉、王戎、王羲之等等,實在是歷史望族。

東晉早年,王導居住在此處,後來逐漸轉變成王、謝等多戶大家族的住宅區。唐朝的劉禹錫寫出《烏衣巷》這樣的詩句時,他們的舊居早就蕩然無存了。1997年,秦淮區恢復了烏衣巷,大力收集相關資料信息,著手修建了王謝紀念館,以供中外遊客在參觀過程中能夠了解東晉年間關於王導、謝安相關的歷史信息,以緬懷他們在歷史上做出的政治、軍事、文化等多個方面的貢獻。紀念館由多個部分組成,其中包括來燕堂、鑑晉樓以及兩大家族相關的歷史陳列等等。

「來燕堂」也就是堂前燕之燕,喻指當年傳聞謝安用飛燕來傳書送信,該牌匾由沙曼翁題字,蒼勁有力,象徵王謝大宅的風範。

王羲之的半身塑像,王羲之是王導的侄子比謝安大17歲,有書聖之稱,其書法師承衛夫人、鍾繇。王羲之無真跡傳世。著名的《蘭亭集序》等帖,皆為後人臨摹。

紀念館中陳列了珍貴的六朝時期文物。

這是一個大型的闢邪(麒麟)。闢邪是南京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代表,也是當今南京的象徵。闢邪形象來源於南朝(宋齊梁陳)王陵的鎮墓神獸。今天的南京,以闢邪為象徵,在南京市的入城處,有一座闢邪的巨大現代仿製銅雕,在南京到處都能看見以闢邪為裝飾的商標、紋樣和仿製石雕,甚至南京市的市徽就是以闢邪為主的圖案。

展出的東晉瓷器。

這裡曾是東吳都城建鄴禁軍的營房所在地,因當時士兵身著黑色服裝,故以「烏衣」為巷名,至今巷內還遺有「烏衣井」一眼。

相關焦點

  • 讀詩|古詩中常見的幾種襯託手法解讀
    襯託的手法在古詩裡多有使用,往往能讓詩歌的畫面更加形象生動,讓詩意更濃。這裡春景物雖好,但是今年的春天即將又要過去。由時光的流逝和眼前之景,想到自己已離鄉多年,未曾再看到故鄉的風景。從而哀嘆「何日是歸年」。春歸人未歸,沉沉的傷感,縷縷的鄉愁,從詩人內心湧出來。都說王安石學杜甫,不知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有沒有受到這裡的影響?
  • 點翠,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果說燒藍是一種高溫燒制的熱琺瑯工藝,那滴油屬於冷琺瑯工藝,就是用樹脂代替傳統釉料進行填充,樹脂凝固後就能形成類似高溫琺瑯的視覺效果。這樣做的產品色彩豔麗、美觀,收藏性極強,這種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工藝,產品也更加接地氣。滴油工藝更多的被用於胸針、耳環等飾品中。綠色的葉片,金色的蜜蜂,水鑽的露珠。
  • 「尋常」原來是個長度單位?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在現代漢語的頻繁使用之中,尋常就是普通、平常的意思。《左傳·成公十二年》:「及其亂也,諸侯貪冒,侵欲不忌,爭尋常以盡其民。」 魏晉時期著名學者杜預這樣解釋「尋常」:「言爭尺丈之地,以相攻伐。」 近現代語言文學家楊伯峻則更直接寫明:「尋常意謂尺寸之地。」「尺寸之地」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個熟詞,蘇洵在《六國論》裡寫到過「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可見,尺寸之地是個很小的封地,那尋常是尺寸之地的大小,究竟是多大呢?
  • 農村俗語「宅子現四喜,家中出能人」是什麼意思?說得對嗎?
    農村俗語「宅子現四喜,家中出能人」,指的是哪四喜呢?這句俗語流傳還是比較廣的,在我小時候就聽過。在農村,人們都是聚集居住,誰家出了什麼事情,不出半天全村人都能知道了。以前大人們聊天的時候經常聽說誰家出了什麼不一樣的事,他們家肯定要有好事發生了。那麼,所謂的家有四喜,一般是指什麼呢?
  • 白蟻飛入尋常百姓家,該如何是好?
    正好遇到白蟻繁殖婚飛季,在傍晚的時候19:00——21:00就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3—6月份白蟻婚飛季節,家中的門窗都要設置沙門紗窗,防止白蟻飛入室內,因為一旦有分飛蟻飛入室內,只要配對成功就會尋找合適的地方築巢危害。方法 :對付這種通過「爬、飛、帶」進來不久的分飛蟻,很好滅殺,只需關掉燈,在室內放盆水,然後用手電筒照向水中,這樣室內的分飛蟻都會接二連三的趨光飛入水中,並淹死。
  • 俗語「宅子現四喜,家中出能人」,蜘蛛也是喜象?古人經驗之談
    ,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們也不惜筆墨以喜鵲入詩、入詞,以傳後世。 二、燕子築窩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雖然詩人是在描繪時事
  • 2020年高考複習|古詩鑑賞知識點:意象
    這就要求我們在鑑賞古詩意象時須立足文本,有所甄別,切忌先入為主,生搬硬套。立足文本 有所甄別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 遊《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