襯託是指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是一種「烘雲託月」的表現手法。襯託的手法在古詩裡多有使用,往往能讓詩歌的畫面更加形象生動,讓詩意更濃。
01以動襯靜
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從標題可知,這是詩人寫到若耶溪遊玩的。開頭兩句寫詩人乘船入溪遊玩,用一「何」字寫出滿懷的喜悅之情,而「空水」之後用了一個「共」,寫出水天一色,自然交匯之美。用「悠悠」一詞寫出「空水」悠然恬靜之態。
三四句寫在船上看到的山光水色,山峰北面生出層層雲霞,陽光照耀著蜿蜒曲折的水流。詩人用一「生」字寫雲霞從山巔孕育而出,賦予其動態,盡顯生氣。「海日生殘夜」,「海上生明月」等都是用的這樣的寫法。其次,詩人用一「逐」字寫陽光,仿佛陽光也有了生命,有意地追逐著蜿蜒曲折的水波。一切都是那樣地美好而富有生機。
五六句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來渲染山林的幽靜,蟬聲陣陣,林間愈發寂靜,鳥鳴聲聲,山中更顯幽靜。「蟬噪」、「鳥鳴」是因為山林的幽靜才使得這些聲音能給人噪的感覺,但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山林的寂靜就更加凸顯出來了。「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二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被譽為「文外獨絕」。這種用聲響來襯託一種靜的境界,據說正是王籍的首創。
末尾兩句寫詩人面對這若耶溪的美景,不禁厭倦官場宦遊,「此地動歸念」,產生了歸隱此地之意。
全詩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抒寫自然之美便是在抒發自己內心見美景之後的歡喜,情與景十分自然和諧。詩人文辭清婉,以山林間的尋常景物創造出寧靜恬淡的意境,使人聞之忘俗,見而忘憂。如此美景,怎麼不讓人流連忘返?
這樣的以動襯靜的寫法,王維可謂是箇中高手。他多詩歌裡面都是這樣的,動靜結合、以動襯靜,而且往往詩中有畫,美不勝收。來看這首大家很熟悉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對山水田園美景的喜愛,並對隱居生活的滿足。
首聯是寫雨後山中秋景,「空山」寫出這裡人跡罕至,自然空靈。秋雨初歇,空氣、天地都洗刷一新。
頷聯寫天色已晚,卻有皓月當空,盈盈月光穿透松林,映照在潺潺在林間山石上流動的清泉之中。
頸聯中詩人寫到竹林裡傳來陣陣的歡聲笑語,原來是在溪邊浣洗衣物的姑娘們回來了;蓮葉被撥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從荷塘裡駛出來。
尾聯則是詩人對景抒情,他認為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讓人樂意留下來與自然作伴。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但是又是有聲有色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這首詩裡面最有名的兩句,看似靜態的畫像,但是裡面「照」「流」又有動態的美。再加上後面的幾因女子歸來的聲音和漁船搖動的聲音,空山其實顯得沒有那麼空而充滿靈動。
這寧靜閒適的自然之景和山裡人諧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對閒適安然、無憂無慮的山居生活的嚮往,同時也從反面襯託出他對黑暗官場的厭惡。
02景色相襯
絕句(其二)唐·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這是杜甫客居四川時寫的兩首清晰明麗的小詩,這是第二首。詩人在此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景圖,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心中思鄉之情。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第一小句寫江水和水鳥,江水碧綠,襯託出鳥的羽毛更白。「逾」是更加,這是靜態的對比,是顏色上的映襯,借江水的碧綠襯託鳥兒的潔白,色彩明麗而景物生動。第二小句寫山和花,群山蒼翠,山花紅豔。一個「欲」字,讓人感受到這花紅生動、跳躍,仿佛是有溫度的火焰即將點染青山。兩句詩抓住顏色來寫,把「江」、「鳥」、「山」、「花」四種實物塗上一層碧綠、瑩白、青翠、火紅的油彩,可見春天的生機勃勃,萬物煥然一新。
後兩句筆意一轉,抒發感情。這裡春景物雖好,但是今年的春天即將又要過去。由時光的流逝和眼前之景,想到自己已離鄉多年,未曾再看到故鄉的風景。從而哀嘆「何日是歸年」。春歸人未歸,沉沉的傷感,縷縷的鄉愁,從詩人內心湧出來。都說王安石學杜甫,不知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有沒有受到這裡的影響?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全詩開篇便說畢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風光不與其他季節相同,總寫了六月的西湖給人的直接感受。
如何不同呢?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為我們描繪出來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夏日的西湖里,碧綠的荷葉仿佛無窮無盡,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與藍天融合在一起。在這一片碧色的荷葉中,朵朵紅豔的荷花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紅得是那麼嬌豔、那麼炫目。
他告訴林子方,這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
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西湖特有的景象,抓住荷葉荷花的顏色與茂盛極力突出,描繪出一篇絢爛明豔的西湖盛夏荷景圖。
從字面來看,送別友人,全無送別之意。實際上這是委婉地告誡林子方,你到福州任職,雖然是有所升遷,但實際上你被調離皇帝身邊,那裡遠離政治中心,風光不能與京城相比。要想有大作為還是要留在京城,勸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03以景襯情
鄉思宋·李覯gòu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詩的一二句從遠處著筆,寫遊子思鄉望鄉而不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詩人極目遠眺,想要能夠看到自己遠在天涯一方的家鄉。人們說落日消失的地方就是天邊,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見落日,卻仍然看不到故鄉。這兩句,把思鄉而不得見的濃濃鄉愁表現得淋漓盡致。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日落之處見不到家,是因為青山的阻隔。「已恨」句轉折巧妙,既說明「不見家」之由,又緊接下句「碧山還被暮雲遮」,把這樣濃濃的鄉愁,思鄉而不得見的遺憾和苦悶推向另一個高潮。故鄉不可見,不僅因為距離遙遠,還因為路途阻隔,這正是「斷腸人在天涯」的苦。
詩先以落日處即天涯作襯,從而讓望不見故鄉的結局讓人失望更重更深。後兩句,極言障礙重重,恨重重。這樣的襯託和對比,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濃烈、炙熱的思鄉之情。
烏衣巷唐·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但「野草」一詞,讓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給人荒涼之感。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處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景,美中帶著敗落悽涼之意。
鼎盛時代原本熱鬧的朱雀橋和烏衣巷口,應該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而現在,橋邊長滿野草,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澹的夕陽餘暉之中。衰敗、悽涼之感油然而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接下來詩人把目光轉向了烏衣巷築巢的飛燕,這些飛入普通老百姓家築巢的燕子,以往卻是棲息在王、謝兩大門閥家族房簷上的那些燕子。當然,燕子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它們所棲息的舊巢,是原本王謝兩大家族屋簷下的,只是這裡如今換了普通人居住。這就起到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
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通過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物是人非。表達詩人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相比之下,李白的「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就更直接一點,而沒有這裡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那麼含蓄。
喜歡請點個讚,歡迎關注,還有更多好詩和你一起分享。也歡迎留言交流你心中的好詩詞。
前一句平平無奇,後一句驚豔無比的詩詞,有你心中那句嗎?
讀詩|某個瞬間觸動了內心的詩句讀詩|悲秋?我言秋日勝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