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為喪亂三帖「超清字帖」

2021-01-12 書於庚子

#書法##書法愛好者##書法欣賞##行書愛好者#

《喪亂帖》創作於東晉永和年間,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草書。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喪亂帖》是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喪亂帖》8行62字,與《二謝帖》和《得示帖》連成一紙,縱28.7釐米,橫58.4釐米。在聖武天皇時期傳入日本。

《喪亂帖》

《二謝帖》用筆爽利,遒勁之力盡顯。風格與之相若的法帖有《頻有哀禍帖》。用筆之難在於筆毫於短距離內作出複雜的鋪毫、調鋒、折轉等書寫動作。在《二謝帖》中,第一個「面」自第一筆開始就以方筆書寫,之後第二筆連接著第三筆為方筆,似用篆刻中的「衝刀法」寫成,勁挺峻拔。連續方筆書寫,需要在發筆處,作翻切動作,左行筆後向右下再次翻切成第三個方筆。兔起鶻落,妙在乾淨利索。王羲之書寫長線條在運動中加力,短點畫則折翻豐富,因此線型外輪廓飽滿遒勁,但羚羊掛角,不著痕跡。「想邰兒」三字全部以頓跳動作寫就:在轉折處用力壓毫,得力後彈跳而行,足行趣驟,因此線條細而挺勁;「尋、左邊」三字則厚重沉雄,兩者造就「輕如蟬翼,厚如沉淵」之氣勢。楊守敬評《二謝帖》云:「《三希堂》所摹絕佳,陰陽向背,轉折起止之妙,宣洩已盡。學者從此尋玩,可悟用筆之法。」陸儼少1955年跋珂羅版王羲之法書《二謝帖》、《喪亂帖》諸帖云:「覽右軍墨跡,其用筆轉折之間益嘆神奇,而石刻遠矣。」《二謝帖》筆致粗細相間,「想耶(邰)兒悉佳」諸字心恬意適,遊曳間馳縱無羈。

《得示帖》書風遒麗,初不欲草,草不欲放,有張有馳,有緩有疾,運用之妙,自出胸臆。數字草書,流暢縱逸,發揮了字勢的結構美。

《得示帖》、《喪亂帖》與《二謝帖》三帖是王羲之行草書的代表《喪亂三帖》,

忽簡為草,忽繁為行,或連成一片,或字字獨立,興之所致,變化無窮,感情收斂自如,其字群大多是三角形的結體,更能顯出王羲之思緒的起伏跌宕。

相關焦點

  • 王羲之《二謝帖》
    法帖簡介《二謝帖》【名稱】二謝帖【作者】王羲之【書體】行草【時代】東晉【材質】白麻紙墨跡【形制】立軸【規格】縱28.7釐米【字勢】5行,36字【收藏】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宣和書譜》卷第十五錄有《二謝帖》帖目。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二謝帖》是東晉朝王羲之創作的書法作品。法帖內容:釋文:二謝面未比面①,遲諑良不靜②。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③。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④。左邊劇⑤。大意與二謝近來未能常會面,(為此我)等待責備並深感不安。我攜女再叩拜。想來邰兒等全都好吧。前些時間憂擔憂的事已妥善。所送事議應當考查並予以省察。
  • 秘藏日本1300多年 王羲之《喪亂帖》將回國
    中國書法中的瑰寶——王羲之的《喪亂帖》在海外漂泊了1300多年後,將從日本啟程,首度回國「省親」。同時上路的還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這些珍寶將作為上海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書法至寶——日本與中國」大展上最耀眼的「明星」,另有100多件書法名品也將在上海與觀眾見面。
  • 秘藏日本皇宮千年 王羲之《喪亂帖》將回國亮相
    《喪亂帖》在海外漂泊了一千三百多年後,將從日本啟程,首度回國「省親」。同時上路的還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  王羲之的《喪亂帖》堪稱本次展覽最大亮點。《喪亂帖》是王羲之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因作者無意於書,故書法越見自然。用筆結構與王羲之名作《蘭亭序》相比,略帶古意。有專家推斷此種體式的字應更近王羲之書法的本來面貌,《喪亂帖》成為研究王羲之書風的重要材料。
  • 簡談:《二謝帖》與《喪亂帖》的用筆區別
    《二謝帖》整體用筆多變,輕重變化的處理非常明顯,換言之是用筆節奏多變,如從整章看,則呈現一種浪形節奏。如果細化到單字,則單字中又用筆巧變,布白靈動。給人的感覺是像登華山,遠處粗見林壑壯麗,攀登起來處處險絕刺激,下山之後才顯心情愉悅,即便一天累得跟孫子一樣。
  • 秘藏日本達千年《喪亂帖》要回國省親(圖)
    有獎評新聞   央視消息中國書法中的瑰寶——王羲之的《喪亂帖》(如圖)在海外漂泊了1300年後,將從日本啟程,首度回國省親。同時上路的還有王羲之的《孔伺中帖》和《妹至帖》。3月13日,這些珍寶將成為上海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書法至寶———日本與中國」大展上最耀眼的明星,另有100多件書法名品也將在上海與觀眾見面。  王羲之的《喪亂帖》可以稱得上是本次展覽最大亮點。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對媒體說:「《喪亂帖》是行草墨跡,此帖早在唐朝時期傳入日本。
  • 王羲之《雨後帖》、《二謝帖》高清大字
    王羲之《雨後帖》,紙本,行草,25.7×14.9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為五行草書尺櫝,末款「羲之」,本幅有「世南」、「貞觀」二墨印,又有「志東奇玩」、「四代相印」、「紹興」小璽及清內府諸藏印。 書法密碼微店
  • 王羲之珍貴摹本《大報帖》展出 秘藏於日本民間(圖)
    到現在為止,學界普遍認為,王羲之無一真跡倖存,只有數量有限的摹本傳世,其中公認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快雪時晴帖》,日本藏《喪亂帖》、《孔侍中帖》,遼寧省博物館藏《初月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行穰帖》等作品。這次出現的《大報帖》是屈指可數的有關王羲之書法的珍貴資料之一,對研究王羲之書法具有重要意義。
  • 《二謝帖》是王羲之代表作中的精品,但現已經是日本國寶
    王羲之《二謝帖》,是唐代內府的雙鉤填墨摹本,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此帖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視為國寶,為中國書法界所知不過百餘年。書法研究的歷代名家都認為此帖的章法是研究王羲之書法的最好範本,粗細,快慢,輕重節奏,筆墨韻味等在章法上是王羲之書法中的經典代表,此帖的價值可想而知。高清放大版局部1 但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現在是日本的國寶,沒辦法回歸中國。中國政府曾交涉過很多次無果,只能享有這電子版本。
  • 王羲之《二謝帖》:一個「靜」字,越看越奇妙...
    2021-01-11 05:29:39 來源: 娛樂有聊沒有料 舉報   王羲之
  • 今日讀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森嚴有法卻流露著逸民情懷
    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全文為:吾前東,粗足作佳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何以方復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嘆,書何能悉。《逸民帖》內容欣賞:王的逸民情懷以上原帖大意為:我上次東行,略見當時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隱居當逸民的想法已經很久了,您怎麼又同樣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簡直像夢話一般!沒有機緣見面,甚為感嘆,書信中何能盡表我的心意。在《逸民帖》中,王羲之申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其中的逸民,是指古代稱節行超逸、避世隱居的人。
  • 王羲之兒子王徽之的《新月帖》,寫喪事也有一番悽美詩意
    唐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宰相山東琅琊王方慶獻出包括王羲之在內數代祖先的真跡合集十卷本給武則天。武則天得獻墨寶卻命宮中制摹本後歸還王家。唐內府《萬歲通天帖》十卷摹本現存一卷,是最接近真跡風格的唐摹本。
  • 《快雪時晴帖》裡的「張侯」
    乾隆皇帝在《快雪時晴帖》題跋「神乎技矣」,又書「神」「妙」二大字,每年瑞雪初降之時即取出賞玩,並留下60多處不同時期的跋語,可見對此「稀世之寶」的喜愛程度。  帖文釋讀為:「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山陰張侯」獨立1行,處於左側偏下位置,應該不是正文內容,多認為是收信人和地址。
  • 火遍全國的《疫情帖》《別來我家帖》作者找到了|「民間聖手」其實...
    非常時期隨手一揮,成就庚子歲首第一帖。《疫情帖》《別來我家帖》前一陣在網上很火。喜歡書法的人都看得出來,這兩幅作品傳統功力深厚,最主要的還是寫得輕鬆隨意。速來看咱村兒裡的《疫情帖》、《別來我家帖》!|裝裱版《疫情帖》▼疫情期間,非本村人員禁止進入本村,本村車子未回的,停在路邊。不許入內,所有人不準搬樹。
  • 姚政: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大顯神威——王羲之書法真跡橫空出世
    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感慨。傾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傾如常,冀來夏秋問,或復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可。足下保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知足下行至吳,念違離不可居,叔當西耶!遲知問。瞻近無緣省苦。但有悲嘆。足下小大悉平安也。雲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羲之書。
  • 韭菜花與《韭花帖》
    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韭花帖》局部○高銘昱公元759年春,杜甫與老友久別重逢,被熱情款待,從而寫下名篇《贈衛八處士》,詩中感人的家常飯菜,體現出淳樸的友情。這封簡訊,就是中國書法史上有名的《韭花帖》。《韭花帖》墨跡麻紙本,高26釐米、寬28釐米, 共7行、63字。該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被稱為天下第五行書。楊凝式書法初學歐、顏,後又習「二王」,深得其妙。《韭花帖》雖與王羲之的《蘭亭序》迥然有別,但其神韻卻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故黃庭堅曾賦詩盛讚:「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
  • 建國初期,戰後中央經濟拮据,仍以重金購回流失海外的二希帖
    乾隆皇帝寶愛晉代法書名跡三希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抗戰時二希流失,剩下一帖被遷往臺灣。三十六年底故宮當局有籌購此二希的構想,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底,故宮的文物開始向臺灣播遷。
  • 米蒂草書——《盛制帖》
    關於他的書法,宋高宗趙構也有自己的看法為:「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然喜效其法者,不過的外貌,氣韻軒昂,高視闊步,殊未研究其中本六朝妙處,曬醞釀風骨,自然超逸也。根據米芾傳世作品,暫且將署名為「黻」地稱為早年,41歲之後至50歲為中年,此後都是晚年。盛制帖 北宋 米芾《寒光帖》《盛別帖》書法體態修長,筆法遒媚,似敲反正,筆勢連綿。
  • 雅昌二玄新版《原色放大法帖選》即將面世
    今天,距離李世民和他的兒孫輩大量摹搨王羲之書跡已經過去了一千三百餘年,唐王朝的統治者們希望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可以通過搨本化身百千、流傳萬世;公元九九二年,宋太宗趙炅命令王著將內府所藏的歷代法書墨跡編次摹勒,定名《淳化閣帖》,此舉拉開了刻帖風靡的序幕,爾後官私摹刻生生不息、相繼不絕。
  • 《伯遠帖》是《三希堂法帖》中最珍貴的帖,讓我們欣賞單字高清版
    ,當代書法不能離開傳統書法學習,《伯遠帖》對當代書法學習和創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它的研究會將當代書法創作推向更高的境界。《伯遠帖》是王殉寫的一封信,卷前引首有乾隆御書「江左風華」四個大,上有「乾隆御筆」一璽。並御題:「唐人真跡己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殉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餘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鈴「乾隆震翰」、「涵虛朗鑑」二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