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蒂草書——《盛制帖》

2020-12-04 肖影繪畫

米芾像

米芾(1051-1107),年輕時叫米,字元章,有海嶽外史、襄陽漫士、鬻熊後人、火正後人、溪堂、鹿門居士、淮陽外史等別號。祖籍在太原,後來搬家到了襄陽,後面定居在潤州(就是在現在的江蘇鎮江),因此又稱為吳人。當任太常博士,知無為軍。米芾的朋友蔡肇撰寫的《故南宮舍人米公墓志銘》有明確的記載「享年五十有七」。米芾自己也有寫詩「我生辛卯兩丙連」以及印章「辛卯米芾」,可以證明他自己的生年是宋仁宗皇三年辛卯(1051)。向下推斷就能知道他去世是在徴宗大觀元年丁亥。

寒光帖 北宋 米芾

米芾很擅長鑑賞,家中的收藏相當豐富。他自己創作的書畫論著《寶章待訪錄》《海嶽名言》《書史》《畫史》幾乎成為書畫愛好者必讀的書目。

關於他的書法,宋高宗趙構也有自己的看法為:「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然喜效其法者,不過的外貌,氣韻軒昂,高視闊步,殊未研究其中本六朝妙處,曬醞釀風骨,自然超逸也。

蜀素帖 北宋 米蒂

米芾流傳至今的傳世作品包括題跋和被當作前人書法的臨古帖,大概也有七十多餘件。據專業人士的考證,米芾41歲之前署名是「黻」,到後面改成「帶」。根據米芾傳世作品,暫且將署名為地稱為早年,41歲之後至50歲為中年,此後都是晚年。

盛制帖 北宋 米芾

《寒光帖》《盛別帖》書法體態修長,筆法遒媚,似敲反正,筆勢連綿。「天啟親」是最後第一帖的三個字,忽然放筆改寫成大行草書,風格大變,但不失優雅。《李太師帖》《張季明帖》等帖,用的技法真的是精妙,沉著痛快,但筆入三分,無不暢意。《張季明帖》寬展肥美,《李太師帖》豐腴流暢。

苕溪詩卷 北宋 米芾

《苕溪詩卷》《蜀素帖》是米帶書法中的代表作品,當時他是38歲。前者寫在紙上,筆法遒媚,皶側生姿;後者寫在絹上,轉折肥美,刷掠之妙,變換間之,毫髮畢見,筆鋒轉側。米芾中年以後,流傳下來的真跡就更多了。

新恩帖 北宋 米芾

《河事帖》《丞徒帖》《非オ當劇帖》書法瘦硬,牽連細筋入骨,書寫筆畫真的是力透紙背,非常的縱放,轉換生姿;另一邊的《拜中嶽命詩》《淡墨秋山詩》《伯充帖》卻是筋豐骨健,風格十分的多變;《歲豐帖》《穰侯出關帖》《逃暑帖》又是用險的夷,姿態及其怪異。

相關焦點

  • 歷代名家經典草書,大飽眼福!
    草書早在秦漢之際即已產生,是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說文解字》中即有「漢興,有草書」的記載。創造草書為的是「趣急速」,「用以赴急」。狂草形成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至此,草書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
  • 王羲之草書的傳世「心法」,堪稱草書中的教科書,在書壇盛傳不衰
    所以書法要想追求古人,需要建立基本的技法基礎和審美素養,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於草書的練習和應用。判斷一個書法人真正的書法境界,往往看的是他的草書格調,草書沒有足夠的境界,那麼是缺乏對於書法藝術的審美天分,當然,這也可以通過後天的練習來塑造。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3——認識草書3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3——認識草書32.2草書的識勢我說過好幾次,書法是兩步成字,點畫組成筆勢,筆勢裹束為一個完整的字。點畫好壞取決於用筆,無論真書草書,都是這樣。點畫組成筆勢,不是隨便亂湊的,而是要符合使轉。
  • 今日讀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森嚴有法卻流露著逸民情懷
    《逸民帖》簡介及原字標註《逸民帖》是東晉王羲之《十七帖》第二通尺牘。4行,39字,草書。文意顯見隱逸之志,字勢轉顧多姿。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逸民帖》書法欣賞:森嚴有法後人評王書『趣長筆短』、『森嚴有法』、『備八分氣度』,擬其形式為『虎臥鳳闕』,在這類今草作品中體現得最為充分。大家都知道,草書的第一個字很重要,要有統領全局的氣勢。《逸民帖》中的首字「吾」與尾字「悉」字前呼後應,一氣貫注,顧盼生姿,給人予餘韻蕩漾的視覺欣賞。
  • 草書的三種書寫方式,你更喜歡哪種字體?
    草書主要有章草、今草、狂草三種。草書是在戰國秦文隸變以後各種新舊草化寫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草書形成的契機是為求實用而將隸書書寫速度加快,從而「解散隸體」,出現用筆連綿、點畫省簡、偏旁假借等筆法、結構特徵。
  • 盛唐若論草書,他稱第二,無人可稱第一!
    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還有他的草書,被並稱為唐代的「三絕」,此人便是是唐代的大書法家——張旭。張旭的草書代表了盛唐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後來的懷素,亦是繼張旭而起。盛唐的草書亦越出二王規範,在章法上變今草為狂草,在用筆上極盡變化,氣脈飛動,剛柔相濟,以豪放縱逸的新面目顯現了盛唐氣象。
  • 這幅草書一字一字看,爽!
    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聖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內容記述的是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既吸收了王獻之的神採、張旭的肥筆,又兼容了漢代草隸之筆於一爐,是懷素的裡程碑之作。
  • 諸上座是黃山谷草書的代表作?
    論書帖意之所到,輒能用筆」《論書》。正是這種不懈的追求,使他的書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山谷筆法極講,合有致,字勢由中心向四方輻射,長槍大戟,給人一種森然的感覺。書法展示《宋史》本傳說他「善草書」,宋李之儀《姑溪居士集》說他「草第一,行次之,正又次,篆又次之」。
  • 三百多本瘦金體、草書、隸書、楷書等古代書法書籍合集約7G
    」全國書法小品邀請展作品選│ 《三字經》簡體毛筆字帖│ 《中國書協會員百人精品展》作品選│ 《千字文》鋼筆七體字帖-顧仲安書│ 《靈飛經》帖鋼筆筆法│ 《百家姓、朱子格言》鋼筆七體字帖-顧仲安│ 《蘭亭序》褚遂良摹本│ 【書法大家】顏真卿│ 【書法欣賞】-人生格言│ 【書法欣賞】匾額書法藝術欣賞│ 【書法欣賞】名家墨寶欣賞│ 【書法欣賞】唐寅(唐伯虎)書法作品《漫興墨跡》│ 【書法欣賞】董其昌·嶽陽樓記
  • 于右任《標準草書·釋例·附錄》解讀之二:形聯和詞聯
    于右任先生在《標準草書·釋例·通例》「主部首同一部位不得異式」中,曾指出「凡合體字之組織配合,曰形聯。」在標準草書·釋例·附錄》裡,於先生再次重申,「聯部首而成字曰形聯」,更清楚地解釋了什麼是「形聯」。按照通俗說法,形聯就是草書單個字的連接方式。或者說是在草書中,單個字內的各個部首如何連接成一體。
  •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為喪亂三帖「超清字帖」
    #書法##書法愛好者##書法欣賞##行書愛好者#《喪亂帖》創作於東晉永和年間,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草書。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喪亂帖》是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 溫婉女子,卻以磅礴草書數十次入書法大展
    大草之難,難在氣息暢通,難在風馳電掣的速度下對於結構的精確把握,尤其難在大幅空間中依舊保持神完氣足,在這一點上,靳慧慧已經克服最為關鍵的瓶頸:她的草書簡潔靈動、品格純正,以誇張、寫意、多變的表現手法,而做到體勢融通、意蘊豐富,這是極為難得的。
  • 草書符號:夫、火、立、去、走、矢6字偏旁,寫法相同你認識嗎?
    在學習草書過程中,我們會碰到很多草書符號,難於記憶。如何有效地記住草書符號呢?可以進行一些歸類整理,例如,今天要說的「夫、火、立、去、走、矢」6個字,他們的楷書寫法大相逕庭,但是當它們作為偏旁時,草書寫法卻是相同的,也就是它們的草書符號是一樣的。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藝術鑑賞:用筆《二謝帖》用筆爽利,遒勁之力盡顯。風格與之相若的法帖有《頻有哀禍帖》。用筆之難在於筆毫於短距離內作出複雜的鋪毫、調鋒、折轉等書寫動作。在《二謝帖》中,第一個「面」自第一筆開始就以方筆書寫,之後第二筆連接著第三筆為方筆,似用篆刻中的「衝刀法」寫成,勁挺峻拔。連續方筆書寫,需要在發筆處,作翻切動作,左行筆後向右下再次翻切成第三個方筆。
  • 草書的我字寫法有什麼來歷?正確寫法是那個字
    漢字的書法有一個演變的過程,草書也是相對而言的。例如,隸書相對而言就是篆書的草書,在隸書之中又產生了章草,章草又是隸書的草書。在產生章草的時候也產生了楷書、行書和今草。例如三國時代東吳的書法家皇象,他的草書就叫章草。下面這個《文武帖》就是皇象的書法,章草的書法就是這樣。
  • 唐國強草書像在費力地畫圈,書法估價卻有1500元到2500元!
    就站在本人的角度來講,感覺唐國強的這件草書作品,與書法藝術稍稍沾著一點邊稍,但要是說這是一件有品位有高度的書法藝術作品,可能顯得有些誇大。暫且認為是書法,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畢竟市場給出出1500元到2500元的不低估價。看來,市場上還是把這件草書作品,當成了書法藝術品去對待的。
  • 草書標準常用字帖,分分鐘讓你成為書法高手,真草書法乾貨帖之三
    故包世臣《藝舟雙楫》提出了著名的「中實」說草書臨習紀要:草書是最能體現書法藝術靈性的形體,如果能在草書藝術天地獨得一技,那麼肯定是功封雲端的藝術成就。時下,傾意草書的書者隊伍相當壯大,但是真正能入草書之門的人卻十之一二。
  • 隱居不仕的大書法家宋曹 臨懷素《自敘帖》(蕭平題跋)鑑賞
    清 宋曹 臨懷素自敘帖 南京十竹齋2015秋拍 成交價23萬元作品鑑賞宋曹(1620~1701),明末清初大書法家。字彬臣,一字邠臣,號射陵、耕海潛夫、湯村逸史,室名會秋堂、蔬枰草堂等,江蘇鹽城人。明時官中書,入清後隱居不仕。工詩文,尤精書法,有名於時。
  • 勞光平撰文《中國圖草》 揭示草書中的圖案美
    舉例如下:《懷素自敘帖》(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5月的一版)(1)第12頁,第2行「於吳」如圖:,也就是具有畫意的草書,也稱畫草(具有畫意的草書)、美草(具有美術意味的草書)、繪草(具有繪畫意味的草書)等。
  • 草書三大基本法則
    原標題:草書三大基本法則總第943期;歡迎關注。 一 | 簡約為本 若以楷書的結構點畫為標準,則草書的首要特點是簡約,筆畫省而又省、簡而又簡。孫過庭曰:「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也即是草書的結體以使轉為主,字之體勢一筆而成,「草乖使轉,不能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