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著一定經驗的書法人來講,當他看到一件作品的,往往能敏銳地察覺到這件作品的年代,這是因為每一個人的書法氣息,往往會受到一個時代文化環境的影響,在書法作品當中,所體現出來的感覺也有所不同。
而對於不同時代,人們所追求的藝術審美是不同,從書體上而言,晉人之前,以篆書、隸書為入門之基,晉人書法則是以隸書和分書為基礎,唐人亦無多大改變,到了中晚唐,由於唐楷的極大盛行,才促使了楷書成為眾人手追心摹的入門基礎。

而對於當代人來講,從小接觸到的書法字跡乃是書本上的「印刷體」,這種對於「印刷體」的審美,逐漸建立了起來,而對於真正高明的書法,則缺乏一定的審美意識,從這一點來講,跟古人相去甚遠。
所以書法要想追求古人,需要建立基本的技法基礎和審美素養,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於草書的練習和應用。判斷一個書法人真正的書法境界,往往看的是他的草書格調,草書沒有足夠的境界,那麼是缺乏對於書法藝術的審美天分,當然,這也可以通過後天的練習來塑造。

晉人學習草書不是刻意的,草書乃是他們的日常書寫,跟今天的印刷體一樣,所以草書的創造和應用,在晉人那裡便不存在較大的障礙。而對於唐以後的書法人來講,草書則失去了應用的基礎,所以需要「從新學起」。
古人學習草書是有一定之規的,一般先從識記開始,只有真正掌握了草書的造字原則和基本寫法,才能夠在創作的時候遊刃有餘。

古人學習草書有一部重要的草書「心法」,這件「草書心法」,據傳乃是王羲之留給後人的一部「法典」,通篇總計1000餘字,採用「歌訣」的行書,將草書中的常用規律和寫法闡述得極為明白,並且這些「歌訣」能夠朗朗上口,便於記誦與應用,可以說,當你熟讀了這些「歌訣」,在草書的書寫和創作當中,就不會出現不認識字的問題了。
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草訣百韻歌》。
這本帖堪稱古人學習草書的一部「字典」,所有關於草書的識讀和需要記憶的要點,都在這本書當中,有過明確講解。

比如我們摘錄其中的一些段落:
有點方為水,空挑卻是言(草書中「言字旁」與「三點水」的草法最容易記混,歌訣說道,一點加豎鉤便是「三點水」的草法,沒有點,豎筆直接帶出則是「言字旁」的寫法)。
長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草書中「知」和「去」的最後一筆,長的是「知」,短的是「去」,「每」跟「安」的草法很容易弄混,要記得區分明白)

這本帖乃是以標準的草書寫出,並且在每一個草書後面都附有一個宋人寫的小楷,能夠讓所有人識讀方面。
在草書上,這本帖可以作為草書標準字的練字範本,從內容上來講,可以幫助你建立草書的語言系統,當你將這本帖熟練精透,你對於草書的領悟,將更上一層樓!此作也堪稱草書中的一部字典,是教科書式的存在!

如今,我們將這件《草訣百韻歌》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超高清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無二。
欲購此王羲之《草訣百韻歌》,請點擊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