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草書五律詩軸》筆勢迭宕雄奇,獨創「四寧四毋」書法理論

2020-12-06 騰訊網

傅山的草書整體豪放而又不失章法,非常值得我們書法愛好者臨摹和鑑賞。他的代表作主要有:《草書立軸》、《草書孟浩然詩》、《右軍大醉詩軸》、《草書五律詩軸》等等,今天小編主要介紹傅山先生著名的《草書五律詩軸》的經典創作。

傅山(1607-1684)明清的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

傅山先生畫像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此軸為綾本,縱185.7cm,橫51cm,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幅作品草法純正,運筆蒼勁渾厚而又熱情奔放,造型生動準確而又渾然天成,蒼勁中顯秀潤,飄逸中有沉著,凡是熟悉傅山先生字的朋友,都能發現每一幅作品都是整體一塊,上下左右呼應纏連,想推又推不散,想扯也扯不斷,字字像少女翩翩起舞躍然紙上, 滿是一派鶯歌燕舞的景象, 讓欣賞者有一種極度興奮的觀感。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

《草書五律詩軸》原文:

風磴吹陰雪,雲門吼瀑泉。酒醒思臥簟,衣冷欲裝綿。野老來看客,河魚不取錢。只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

此軸錄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大詩人的五言詩,末識「書為松初先生詞伯教政」,落款為「傅真山」,下鈐印為「傅山印」。此軸無藏印,具體書寫時間也不得而知,專家們從書風來判斷,應當屬於傅山先生中晚期的作品。

傅山在書法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成就。尤其是小楷和草書更是一絕。他特別祟拜顏真卿的人品和書法,很多名家都認為傅山的草書與顏體極為相似,甚至有人說,傅山的草書和顏真卿的書法如出一轍。下面我們來看看放大了的局部作品,是否真的如大家說的一樣。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傅山的書法篆、隸、真、行、草等五種字體無所不精,以草書最富有特色,筆勢迭宕雄奇,筆力恣肆豪放,在創作過程中追求一種生拙而率真的藝術境界,是清初大家公認的書壇大家。

據清代郭尚先在《芳堅館題跋》中記載:「先生學問志節,為國初第一流人物。世爭重其分隸,然行草生氣鬱勃,更為殊觀。」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傅山在書法藝術上創立了一種「四寧四毋」的理論,此理論極其精闢,對整個書法藝術界有著極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四寧四毋」的理論,即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所謂「寧拙毋巧」,是指作書者寧願追求古拙而不該追求華巧,或者說追求一種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藝術境界;「寧醜毋媚」,是指寧可寫得醜些甚或粗頭亂服,也不能有取悅於人、奴顏婢膝的態度,來達到內在的美;「寧支離毋輕滑」是指寧追求鬆散參差、崩崖老樹,也不能有輕佻浮滑、自然瀟疏之趣,或者說有遠勝品性輕浮之相;「寧真率毋安排」,是指寧信筆直書、無需顧慮,也不要描眉畫鬢,裝飾點綴,否則容易引起有搔首弄姿之嫌。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編者的話】

歡迎您閱讀馮彬藏墨文章,馮彬藏墨從入駐此平臺的第一天起,就把「注重書法交流、傳承中華文明」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標。馮彬藏墨不是「鍵盤俠」,從加入中硬協成為會員開始,就筆耕硯田不輟,在各種媒體發表自己寫的行、草書拙作2000餘幅以及書法理論文章1600餘篇。

敬請朋友、師友們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評論小編發表的內容,在此,深表謝意。

相關焦點

  • 談傅山書法及拍場真偽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縱觀傅山的書法,無論何種書體,都建立在「真率」和「自然」美學基礎上,正如他「四寧四毋」所提出的,做到了以拙破巧,以醜去媚,少輕滑而多真率。  傅山的草書,筆勢雄奇,連綿纏繞,起伏跌宕,連帶自然,尤得真率之妙。筆者以為,書法能寫得真率,是最難的事,也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在這一點上,傅山要比王鐸高明得多。北京故宮藏的《杜甫船下夔州詩軸》,圓勁沉著,連帶自然。
  • 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傅山在書法上的倔強與回歸
    若不經歷亡國之痛楚,不體味命運之蹉跎,傅山的書法風格,以及書法審美觀也行不會有那麼多的嬗變。如果沒有這種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歷練和探索,可能我們今天看到的傅山作品會是平淡的,淹沒於歷代諸多書者之中。
  • 佛道教給中國書法帶來了什麼
    不寧唯是,唐代書法在實踐上也力求自然,其中以盛唐草書為代表,湧現出一大批如張旭、李白、賀知章等追求浪漫、仙逸、真率、 放達的書家群體。張旭堪稱盛唐草書的領軍人物,他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而和王羲之等魏晉時期的士族人一樣追求放浪不羈的精神狀態。杜甫《飲中八仙歌》有雲:「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 紙如雲煙」。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3——認識草書3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3——認識草書32.2草書的識勢我說過好幾次,書法是兩步成字,點畫組成筆勢,筆勢裹束為一個完整的字。點畫好壞取決於用筆,無論真書草書,都是這樣。點畫組成筆勢,不是隨便亂湊的,而是要符合使轉。
  • 豎筆勢和奮筆勢的運用2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13——豎筆勢和奮筆勢的運用2繼續上一課,上一課講了奮筆勢和豎筆勢,今天深入探討它們的運用。這兩個筆勢應用廣泛,可以寫出很多東西。在草書中用得最多,這裡有一個來回兩次的豎筆勢,再來一個來回兩次的奮筆勢。兩個筆勢加在一起,就裹束出來一個草字。這是王羲之《遠宦帖》草書"念"字。
  • 歷代名家經典草書,大飽眼福!
    草書早在秦漢之際即已產生,是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說文解字》中即有「漢興,有草書」的記載。創造草書為的是「趣急速」,「用以赴急」。(三)東晉王羲之的《豹奴帖》 (四)
  • 他開啟了晚明個性書法的先聲
    陳淳自幼飽學,對於經學、古文、詞章、書法,詩、畫,都有相當造詣。書畫學於文徵明,曾嘗遊文徵明門下,文徵明曾笑著對他說:「吾道復舉業師耳,渠書、畫自有門徑,非吾徒也。」後為文徵明弟子。中年以後,筆墨放縱,詩文書畫均有明顯個性,自立門戶。擅長寫意花卉,與徐渭並稱為「青藤、白陽」。書法以行草書成就最高,是晚明狂草大家。
  • 這篇4000字長文,為你徹底解析王羲之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辯證法的構成王羲之傳世書論有《自論書》、《筆勢論》、《用筆賦》、《草書勢》、《記白雲先生書訣》等,從總體上說,內容相當豐富,遠比以往的要豐滿,體系性較強,跟王羲之接受的書學體系背景是吻合的。當然,王羲之成名之後,特別是在「書聖」的光環下,一些雅士以一種文化人的情結,冒王羲之撰寫書論,也可能存在所謂託偽之作。
  • 書法「高考」100題
    31、「初唐四家」是指哪四位書家? 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32、歐陽詢書法的風格特徵是什麼? 其草書作品《書譜》深得二王筆法,用筆峻利,點畫跳躍,且蘊藏含蓄。 42、張旭書法的風格特徵是什麼? 張旭的草書最為著名,他往往醉後呼走狂嘯,揮毫於壁,有「張顛」之稱。
  • 草書的結構及其技法
    偏旁部首等結構用特定的符號代替 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中說:「草書不難於狂逸,難於狂逸中不違筆意也。」所以,歷來書家都指出,寫草書要有紮實的楷書基本功。草書結體為求簡約,與楷、行書的結字有相當差距,這是草書結字的特點。
  • 中國歷史上十大最貴書法作品,有的一個字值一臺法拉利
    1、砥柱銘(4.368億元)《砥柱銘》是「宋四家」之一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的手書作品,是他散落民間的最重要的書法瑰寶之一。這幅手卷長達11米,畫心長8米,內容是黃庭堅生前最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徵寫的《砥柱銘》,全文600多字。
  • 溫婉女子,卻以磅礴草書數十次入書法大展
    而靳慧慧女士的書法作品,游離於這兩種派別之外,她將書法的技術要素、藝術要素、學養要素,三者融合為一種獨特的形態與韻味,呈現出鮮明的審美特徵,將陰柔細膩之美,化於通達暢婉之中,讓人有面目一新之感。2013年,靳慧慧順利通過招考,進入太倉美術館工作,太倉自古以來就是江南人文薈萃之地,太倉豐厚的文化資源,使她具備充足的條件對書法的理論與創作進行更深入地研究。從陝西到江蘇,從大學到美術館,靳慧慧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在為自己的書法道路作出更深的文化積澱。
  • 書法史上公認的書法五體,是這五種字體,書法愛好者速看
    書法是我國漢字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古往今來,書法的字體有很多,在書法界公認的有五體,這五種字體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書法五體之篆書通常,我們把大篆小篆,統一稱為篆體。他們的書法傑作,被歷朝歷代的書法家爭先模仿,是書法入門,書法初學者的重要選擇。
  • 獲書法大展最高獎的草書,因太雜亂被批不該獲獎,你怎麼看?
    李由憑藉草書,在全國書法大展上屢屢獲獎、入展。比如他在全國第三屆草書作品展上,就獲得了最高獎——優秀獎。李由的作品能夠在全國大展上獲獎,當然有其獲獎的根據,比如其書法的氣勢不凡,再比如其書法的書寫狀態放鬆,再比如其體現出的蕩宕壯闊。寫成這樣,是需要高超的書寫技巧,以及開闊的胸襟的。當然,這是李由書法的長處所在。
  • 草書精英 | 馬亞
    現為江蘇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導,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業建設委員,中國書法名城聯誼會理事、江蘇省書協副主席、民盟江蘇省國風書畫院副院長、徐州市文聯副主席、徐州市書協主席。曾獲全國二屆行草書大展一等獎、全國大字書展銀獎、全國楹聯書展銅獎、中國書法名家工程500家、中國書壇青年百強榜、江蘇省優秀青年書法家。入展全國書展、"蘭亭獎」書展等。《中國書法》、《書法》等作專題介紹。
  • 看了這書法作品,才知道什麼叫「筆勢」!書法愛好者有眼福了!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說到書法文化大家都非常的感興趣,而且也會想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名家,要問小七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小七最喜歡的書法家是書聖王羲之,他的書法作品《蘭亭序》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
  • 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書法被評「神品」與草書之首合稱「鍾張」
    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鍾繇是蔡邕書法的第二代傳人。其實,鍾繇的書法藝術之所以取得巨大藝術成就,並不限於一家之學。宋代陳思《書苑菁華·秦漢魏四朝用筆法》就記述了鍾繇的書法成功經過,說他少年時就跟隨一個叫劉勝的人學習過三年書法,後來又學習曹喜、劉德升等人的書法。因此,鍾繇與任何有成就的學者一樣,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學習的結果。
  • 書法藝術的四要素
    這種自我可不簡單;是包括了傳統的形式,加上作者的愛好,性格和修養而形成的,唐代大書法家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舞姿美妙,劍花四射,連綿不絕,於是把這形象運用到草書上去大放光彩;懷素因觀夏雲隨風捲動,而頓悟筆意,便是最好的例子。當一個人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必先經過模仿的臨摹階段。在這階段中,要設法掌握書法的原則和特點。
  • 元初三大家之一,趙子昂的好基友鮮于樞,一幅草書賣到4000萬
    元代書法璀璨的兩個星就此交相輝映。當時號稱「北喬峰、南慕容」,哦錯了錯了,是「北趙南鮮」。鮮于樞和趙孟是一對惺惺相惜的藝術知己,他們之間的親密程度用趙子昂的原話來說是「契合無間言,一見同宿昔」、「書記往來間,彼此各有得」。這哥倆「奇文既同賞,疑義或共析」,而且「絕妙晉唐帖」、「最後得玉鉤」也一起「握手傳玩餘,歡喜見顏色。」
  • 張永基:書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要師古不泥
    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給了張永基書畫藝術創作的靈感,特別是在甘肅出土的大量的秦漢簡牘、敦煌經卷、碑刻藝術等等,不僅成為張永基書畫藝術創作實踐中的範本,還成為他書畫藝術理論研究上的瑰寶,正是對這些浩瀚歷史中的簡牘、經卷、碑刻藝術的探索和追尋,一方面,形成他書法創作上「簡約而張弛有度、飄逸而跌宕遒麗」的風格,另一方面,理論研究上著就了「甘肅省首部有頭有尾、書法發展歷史脈絡清楚且厚重大氣的書法史志《甘肅書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