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的草書整體豪放而又不失章法,非常值得我們書法愛好者臨摹和鑑賞。他的代表作主要有:《草書立軸》、《草書孟浩然詩》、《右軍大醉詩軸》、《草書五律詩軸》等等,今天小編主要介紹傅山先生著名的《草書五律詩軸》的經典創作。
傅山(1607-1684)明清的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濁翁、觀化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
傅山先生畫像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此軸為綾本,縱185.7cm,橫51cm,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幅作品草法純正,運筆蒼勁渾厚而又熱情奔放,造型生動準確而又渾然天成,蒼勁中顯秀潤,飄逸中有沉著,凡是熟悉傅山先生字的朋友,都能發現每一幅作品都是整體一塊,上下左右呼應纏連,想推又推不散,想扯也扯不斷,字字像少女翩翩起舞躍然紙上, 滿是一派鶯歌燕舞的景象, 讓欣賞者有一種極度興奮的觀感。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
《草書五律詩軸》原文:
風磴吹陰雪,雲門吼瀑泉。酒醒思臥簟,衣冷欲裝綿。野老來看客,河魚不取錢。只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
此軸錄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大詩人的五言詩,末識「書為松初先生詞伯教政」,落款為「傅真山」,下鈐印為「傅山印」。此軸無藏印,具體書寫時間也不得而知,專家們從書風來判斷,應當屬於傅山先生中晚期的作品。
傅山在書法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成就。尤其是小楷和草書更是一絕。他特別祟拜顏真卿的人品和書法,很多名家都認為傅山的草書與顏體極為相似,甚至有人說,傅山的草書和顏真卿的書法如出一轍。下面我們來看看放大了的局部作品,是否真的如大家說的一樣。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傅山的書法篆、隸、真、行、草等五種字體無所不精,以草書最富有特色,筆勢迭宕雄奇,筆力恣肆豪放,在創作過程中追求一種生拙而率真的藝術境界,是清初大家公認的書壇大家。
據清代郭尚先在《芳堅館題跋》中記載:「先生學問志節,為國初第一流人物。世爭重其分隸,然行草生氣鬱勃,更為殊觀。」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傅山在書法藝術上創立了一種「四寧四毋」的理論,此理論極其精闢,對整個書法藝術界有著極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四寧四毋」的理論,即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所謂「寧拙毋巧」,是指作書者寧願追求古拙而不該追求華巧,或者說追求一種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藝術境界;「寧醜毋媚」,是指寧可寫得醜些甚或粗頭亂服,也不能有取悅於人、奴顏婢膝的態度,來達到內在的美;「寧支離毋輕滑」是指寧追求鬆散參差、崩崖老樹,也不能有輕佻浮滑、自然瀟疏之趣,或者說有遠勝品性輕浮之相;「寧真率毋安排」,是指寧信筆直書、無需顧慮,也不要描眉畫鬢,裝飾點綴,否則容易引起有搔首弄姿之嫌。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傅山的《草書五律詩軸》作品(局部)
【編者的話】
歡迎您閱讀馮彬藏墨文章,馮彬藏墨從入駐此平臺的第一天起,就把「注重書法交流、傳承中華文明」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標。馮彬藏墨不是「鍵盤俠」,從加入中硬協成為會員開始,就筆耕硯田不輟,在各種媒體發表自己寫的行、草書拙作2000餘幅以及書法理論文章1600餘篇。
敬請朋友、師友們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評論小編發表的內容,在此,深表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