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的四要素

2021-01-08 書畫探索

在藝術的領域裡,中國書法,可說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而中國書法之所以成為獨特的藝術,主要是具備有兩項先天的先決條件:第一,因為中國的文字始於象形,在圖畫的基礎上提升而成為一種抽象的藝術造型;第二因為書寫的工具是毛筆,筆毛輕軟,濡墨著紙時,線條的粗、細、曲、直、濃、淡,均可隨意自如,變化多端,表現出美妙的筆法來,蔡邕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正是這個道理。

中國文字,究竟起源於何時,雖未能確切定論,就從商代以甲骨文記事開始,也超過了三千年的歷史了。我們人類,是有一種天賦愛美的本能的,在有利的書寫工具和富於變化的物象圖形的吸引下,經過淵源久遠的年代,無數先民的努力創新,中國書法便成為一種獨特的高極藝術形式。

中國的文字,古今流行的書體,大致可以分為篆、隸、草、楷、行五種,篆以前的文字,還有甲骨文、金文等,我們便統稱之為古文。我們細觀中國文字書體的遞變,一脈相傳,發展自然,層層創新,而歷代以來書家輩出,向著藝術的高峰竟進,作品之豐富多姿,真使我們目不暇接。

經常有朋友都會問及「書法藝術的學習,人人都說無百日功,看來很不容易,可有捷徑可尋嗎?」平心而論,書法藝術的學習,說易不易,說難也不太難,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去研究,進步一定較快,然而也要經過一番努力,才可有所收穫的,反過來說,如果一蹴而就,一學便成,這還算得上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嗎?

事實在,書法藝術的表現,也是有形質可尋的根據,研究和體會,我以為書法藝術的形成,是包括有四種基本要素的,我們要進行研究和分析這四種要素,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這 四種要素是:

一、線條的安排

中國文字的結構,有的筆畫簡單,有的複雜,不論簡單或是複雜的,都是由線條組成的,綜合來說,不外是點、橫、豎、撇、捺、鉤六種方式。這幾種不同方式的筆畫,交互組合和應用,便創造無數的單字來。正如《書譜》說:積其點畫,乃成其字。

筆畫的書寫,既有規律可尋,就以楷書(真書)來說,一個字裡的橫畫,有兩畫以上的,橫畫與橫畫之間要平衡而距離大致相等;直畫要垂直,一個字裡有兩筆長直豎畫的,便要左收右放,字裡的布白,要大致均勻,不可出現太大的空位,這是筆畫的基本法則,當然,基本的法則自然不只這幾項,這只是舉例罷了。

然而,筆畫的安排,又不能只求工整,過分著意於橫平、豎直、方正,便失去了藝術的意味了,正如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說:「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

我們在寫字的時候,把每一筆畫,在字中力求適當的安排,同時,畫與畫之間,又要互相呼應,有適當的聯繫,這種措施,在書法中便稱之為「結字」或「裝字」。這是書法藝術裡的一個大問題,結字不得其法,便不會寫出好看的字來。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更提出了《八十四條大字結構法》由此可知,筆畫的安排在書法藝術中是多麼的重要了。

二、字的造形

書體不同,對於字的造形也不一樣,每種字體,均有其本身藝術的特性,篆書形長,向縱發展,隸書形扁,向橫發展,楷書則歸於方整,楷書的字形,一般雖屬方整,但由於書法家的審美眼光及偏好不同,也會有所分別,鍾繇的字較扁平,王羲之略為方整,歐陽詢尚形長,褚遂良,虞世南歸於方正;到了蘇東坡卻又回復扁平,而且聳肩倚側,黃山谷則中宮謹嚴,四面開張,字形又有所不同。

中國書法既是由圖畫演變而成的一種視覺藝術,則其表現當時肈於自然而本乎人性的了,不同的畫家在繪寫同一的景物時,由於個人的意念不同,技法各異,所繪寫出來的作品,也各有其不同風格。書法藝術也是一樣,同樣的字句,出自不同的書家,便表現出不同的面目來了。這是一種「自我」的表現。這種自我可不簡單;是包括了傳統的形式,加上作者的愛好,性格和修養而形成的,唐代大書法家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舞姿美妙,劍花四射,連綿不絕,於是把這形象運用到草書上去大放光彩;懷素因觀夏雲隨風捲動,而頓悟筆意,便是最好的例子。

當一個人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必先經過模仿的臨摹階段。在這階段中,要設法掌握書法的原則和特點。次一階段便進而研究其他歷代名家書法,以求融會貫通,有了這個基礎以後,便可以發揮自我了。因此一個書法家在字的造形方面,也是要經過幾個不同的階段的。

三、力的表現

中國書法,素來是著重筆力的表現的,至於怎樣才能表現出這種力道來呢?《筆陣圖》說:「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但是,要怎樣「下筆」,才可以承受這「一身之力」呢?蔡邕說得好:「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這是說:握管書寫的時候,要落筆藏鋒,收筆回鋒,逆起逆收,使筆鋒與紙面接觸時,在屈折之中留駐著一種力量,並使它在字畫中表現出來。就是在書寫小字時也應該懸腕懸肘,這是書法的基本功,每一個立志學好書法的同志,都必須下決心勤學苦練,努力學到手,只有手、腕、肘、臂離開桌面,虛懸在空中,而且筆桿還要向左前方傾斜,才能收到筆力勁健,書勢奔放,風神灑落超邁的藝術效果。

《筆陣圖》又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由此可知,筆力在字畫內的具體表現便是「多骨」「豐筋」。筋骨強健,氣雄力厚,那有不氣宇軒昂和精神百倍呢?梁武帝評王羲之的書法:「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這幾句正式描寫活力充沛的精神表現。

凡是多骨豐筋的字,在用筆方面,多以中鋒為主,歷代研究古法的人,都是主張中鋒用筆的。因為中鋒用筆,確能使筆的骨骼強健,力透紙背。然而全用中鋒,有時則略顯得單調,若輔之以偏鋒,便可增加飄逸之感,大有牡丹綠葉的作用。姜白石說:「筆正則鋒藏,筆偃則鋒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我們細察古代著名書法家的作品,發現王羲之是中鋒、偏鋒互用的,歐陽詢偏鋒多於中鋒,而顏真卿與柳公權則中鋒多於中鋒。顏真卿和柳公權在書法史上有「顏筋柳骨」之稱,他們都是以筆力勁健著名的。

四、氣的連貫

當我們在提筆作書的時候,如果不是篇章太長的話,例如一張中堂、條幅等,應該是一氣呵成的,不該中斷,尤其是寫行書和草書,更要講究流暢和氣勢,如果中斷再寫,氣勢便很難連貫了。

書法家在處理一幅作品時,筆與筆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總要互相呼應的,筆斷意連,大小適宜,即使變化錯綜,也要顧盼有情,映帶有姿,筋脈相連,血氣貫串的。所以我們要欣賞一幅作品時,首先要從整體上去觀察,然後再作細看。如果整體的氣韻甚佳,縱然電話偶有小疵,也可以瑜掩瑕的。觀看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又有如欣賞一首美妙的音樂和舞蹈一樣。書法線條的大小濃淡和輕重緩急,就好比音樂的旋律和舞蹈的姿態,使我們不自覺的投入其間,與物神遊,自得其樂。

自然,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是一幅氣韻生動的、節奏美妙的構圖完美的作品,要達到這樣的藝術境界可不容易,我們非要認真講究上述的四種基本要素不可。畫的安排和字的造形是屬於形的方面,力的表現和氣的連貫是屬於質的方面,這兩方面的學習和研究,還是屬於書法技巧的範疇。「形」與「質」的提高,是要靠我們各自去修養和爭取。到了「形」與「質」的提高,而至融匯結合時,才登入了書法藝術的境界,在書法藝術的境界中,所要講究的是「氣韻」亦即所謂「神採」。

南齊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氣韻」或是「神採」是一種抽象的表現,從優秀的作品的字裡行間看得出來,它是一種可學與不可學,可求與不可求的東西。實際上書法寫到最後,就是寫學問。還是蘇東坡說得好:「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只有多讀書,才可以加強我們對書法的認識和提高我們的藝術境界。

相關焦點

  • 書法藝術是生命力交織的網絡空間
    宗白華先生在《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中說:「中國書法所引起的空間感,我名之為力線律動所構成的空間境,如現代物理學所說的電磁野」。簡而言之是,書法藝術是一個力場空間。漢蔡邕《九勢》說「力在字中」。兩位智者,相隔二千年,視書法為力場空間的論述,卻驚人的一致。因為「力在字中」對於書法而言實在是第一重要之事,它是漢字書寫成為藝術的根本原因。字中有力,猶如人體有骨,古今書論中「骨」與「力」實為一體。衛夫人說「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微骨之書尚稱墨豬,何況無骨之書?現代,「骨力」已經成為書法藝術重要的審美標誌之一。
  • 書法「空白」的藝術
    清代蔣和在《學畫雜記》中說:「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如字中空白,有封閉空白,鏤空空白、圍合空白和外圍空白,都講究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這些空白的藝術處理,一定使一個字的筆畫、結體也達到一種富有變化的美,比如書寫「團圓」二字,外圍空白很容易相同或相似,其實如果一字外圍空白是圓形的,一字外圍空白是梯形的,並使方匡內的空白由封閉空白,變為鏤空空白,就有了一種多姿多彩的感覺
  • 王樂同書法藝術研討會暨王樂同書法藝術研究院大名院址揭牌儀式在...
    王樂同書法藝術研討會暨王樂同書法藝術研究院大名院址揭牌儀式在我縣舉行 2020-12-08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篇4000字長文,為你徹底解析王羲之書法藝術
    作為「天師道」世家之子的王羲之,以這種潛在的哲學思想構成他的書學體系,充滿了一系列具有藝術辯證法意味的書法美學概念。其中有些源於蔡邕和衛夫人,但如此豐富的一一互相對應的書法美學概念,較為集中地出現在王羲之書論中,不能不說是一種帶有體系性的構成。以後的中國書法美學構成的發展,其最主要的以成雙結伴形式出現的審美概念,幾乎都可以在他的書論中找到淵源。
  • 書法筆畫藝術形象的空間特徵
    書法的筆畫明明是點線的形狀,為什麼不是線條藝術?最簡明的回答是,筆畫最本質的特徵是非線性的。既然是非線性,那其藝術形體特徵到底是什麼,這的確是一個有趣而新穎的問題。顏真卿對於橫豎平直之論的可貴之處在於開啟了對於筆畫認識的新思路,用現代語言說是藝術空間意識的萌動。空間意識對於當今的書法理論而言是重要的出發點,也正因為空間意識的存在,討論筆畫的形體特徵才有了立足點。那麼,問題來了,書法藝術空間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呢?對這一問題的回答至關重要。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時序性等連續空間形象
    本文乃作者姜瑩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書法藝術的創造離不開對漢字書體(字形)、字勢和字義的整體把握,是整合了漢字形、勢、義的抽象造型藝術
  • 多元汲取 卓然一家——孫玉田書法藝術解析
    晉唐書法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源頭,始終引領 後世書法的發展,其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和精湛程度,後 世無能及之者。晉人書法呈現出平和自然、含蓄蘊藉的 境界,強調情理統一,崇尚剛柔相濟、骨肉相稱、骨勢 與韻味和諧統一的「中和」之美,以「尚韻」著稱,玉 田先生由此得到書法的精髓。最後,玉田先生法涉宋元。
  • 《書法美學》之四——書法的空間美、有力美
    書法的空間美書法的空間美指欣賞作品時所獲得的藝術空間感受。書法裡線條的枯溼濃淡,長短粗細、正斜俯仰以及結體、布局,給人以立體、深度、流動、虛靈之感,造成一種東方情調的空間之美。確切地說就是一種書法的空間創造。又《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由舞蹈動作伸延,展示出來的虛靈的空間,是構成中國繪畫書法戲劇,建築裡的空間感和空間表現的共同特徵,而造成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特殊風格。《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黑因白出,白隨黑留,虛起實結,實起虛結,互為制約而又相得益彰,方可形成顧盼多姿,讓就傳情,黑白對應,虛實相生的藝術妙趣。
  • 馮世平書法作品欣賞
    看過馮世平先生書法或接觸過馮先生的書法愛好者,都會說先生的書法字如其人、立品為先、書法清高。一件上乘書法作品要從三個方面去考慮, 即書法藝術的美學三要素:用筆、結字、章法。當然從更高層次的美學要素是氣,是神,是韻,是情,是整體的格調,意境。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法精神與禪宗思想美學
    智永、懷素等是以印度佛禪式的苦行、戒律禁慾禪定的過程排除七情六慾,在刻苦的書法實踐中,來求揮寫與自然規律契合的漸悟,它直接影響了學書的人們從現實、從書法實踐中領悟客觀規律。自有書史以來,還不曾有過一位書家、書法理論家這麼深刻地看到這一點,這麼直截了當地從書法發展規律上指出這一點,而「一死生,解外膠」的禪僧卻一下悟到了,說破了。僅僅就這一點,就可以說,禪宗對書法發展的規律的認識有多麼深刻!
  • 古代歷史上,書法藝術的形成和發展,經過了這4個時期!
    當然,說到文化,音律、詩詞和書法是必不可少的幾個方面,它們的存在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讓很多人有了追求文化藝術的想法和行動。而在古代歷史上,書法藝術的形成和發展,經過了這4個時期!分別是什麼呢?一,萌芽期。
  • 第四屆廣州市中青年書法藝術雙年展
    紀念廣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成立四十周年第四屆廣州市中青年書法藝術雙年展藝術指導 廣州市書法家協會指導單位(廣州市天河區匯彩北路8號)開幕時間2020年8月29日(星期六)下午15 :30第四屆廣州市中青年書法藝術雙年展作者名單
  • 張永基:書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要師古不泥
    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給了張永基書畫藝術創作的靈感,特別是在甘肅出土的大量的秦漢簡牘、敦煌經卷、碑刻藝術等等,不僅成為張永基書畫藝術創作實踐中的範本,還成為他書畫藝術理論研究上的瑰寶,正是對這些浩瀚歷史中的簡牘、經卷、碑刻藝術的探索和追尋,一方面,形成他書法創作上「簡約而張弛有度、飄逸而跌宕遒麗」的風格,另一方面,理論研究上著就了「甘肅省首部有頭有尾、書法發展歷史脈絡清楚且厚重大氣的書法史志《甘肅書法史
  • 漢字的書寫藝術——淺議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一般認為,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或者漢字的藝術書寫,是漢字書寫的秩序化和美化行為,即以符合書寫規律的技巧,通過筆墨線條展現漢字方形結構和點線分布特點,藝術地安排漢字筆畫、結構和章法,表達認知對象的本質和美感,展現人的氣質、品格和情操。同任何藝術一樣,書法作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中華民族先祖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漢字和書法產生和發展的源泉。漢字是中國書法的根,書寫美是書法的魂。
  • 古樸典雅,秀美圓融:評李陽冰的書法藝術
    李陽冰(字少溫)是唐代著名的文字學家和書法家,他的仕途平坦,在篆書藝術領域成就非常顯著,復興了小篆,並且對唐代篆書藝術領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具體分析李陽冰學書思想之前,了解和梳理李陽冰的書學背景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 率真散逸 樸拙自然 ——程崇正書法作品欣賞
    現任開封市文聯黨組書記,開封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河南大學宋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名城聯誼會常務理事,中國書協會員,《大觀·書畫家》雜誌編委會主任,《民國書法》叢書編委,其書法作品曾赴日本、加拿大、泰國、印尼、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交流展出。其大篆,真率散逸;其行楷,樸拙自然。出版有《程崇正書法藝術》和《程崇正楹聯書法集》。
  • 【龍靈書道】墨法,在書法中為什麼如此重要
    原題:書法墨法與其它形式要素間的關係 作者:範薈(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中國書法以漢字為載體,作字之初
  • 傳承書法藝術 讓墨香浸潤校園
    本報訊11月20日下午,雅安市書法家協會成員走進雨城區大興街道中心小學書香龍溪留守兒童之家,開展書法志願服務活動
  • 書法作品是怎麼辯分的,普通人怎麼辨識書法的優劣?標準是什麼?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自認為,書法作品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雅俗之分。那麼,普通人(熱愛書法的人,懂書法的人)如何識別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識別:第一,從書法作品的內容識別。判定一幅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與劣,先看書法作品的內容,一幅高雅的書法,其內容須健康向上,且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第二,從筆法上識別。
  • 「國藝創意·聚焦美院」諦視「藝術思想科學——山水畫與書法研究...
    他說,藝術與科學之間其實沒有嚴格的鴻溝,藝術家關心的基本要素——顏色、構形、線條對比、形狀、運動等,恰恰是神經科學家研究的東西,他們要研究背後視覺顏色是怎麼回事,機制是什麼,線條怎麼組成,大腦怎麼組成,運動由大腦哪塊支撐,他們的研究對象是相同的。非常有趣的是,夏海寧先生用幾張圖片的正看和倒看作比較,非常直觀地說明了信息與識別信息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