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標準常用字帖,分分鐘讓你成為書法高手,真草書法乾貨帖之三

2020-12-06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毛筆這種書寫工具是中國人發明的,毛筆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由於毛筆這種書寫工具在實際使用時,因書寫者運筆的力度、角度、提按和蘸墨等的不同,其點畫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表現效果,能夠把漢字本書所具有的圖畫美富於意象性地表現出來,給人以多方面的審美享受。

晉人作草,有隸書的基礎,故能得遒勁。唐人離晉人不遠,筆力尚存。宋始而筆力漸弱。宋人及宋以後作草,大多不再是由隸而草,而是由真而草。而真書在宋元幾經變遷,已不存古意,而以兩端形態為美觀,中截則多一帶而過,成了空架子。以這樣的真書寫行草,草自不能中實。故包世臣《藝舟雙楫》提出了著名的「中實」說

草書臨習紀要:

草書是最能體現書法藝術靈性的形體,如果能在草書藝術天地獨得一技,那麼肯定是功封雲端的藝術成就。時下,傾意草書的書者隊伍相當壯大,但是真正能入草書之門的人卻十之一二。然草書貴通暢,下墨易於疾,疾時須令少緩,緩以仿古,疾以出奇,或斂束相抱,或婆嬰四垂,或陰森而高舉,或脫落而參差,勿往復收,乍斷復連,承上生下,戀子顧母,種種筆法,如人坐臥、行立、奔趨、揖讓、歌舞、璧踴、醉狂、顛伏,各盡意態,方為有得。若行行春蚓,字字秋蛇,屬十數字而不斷.縈結

如遊絲一片,乃不善學者之大弊也。古人見蛇鬥與擔夫爭道而悟草書,顏魯公曰:張長史觀孤篷自振、驚沙塵飛與公孫大娘舞劍器,始得低昂迴翔之狀,可見草體無定,必以古人為法,而後能悟生於古法之外也。悟生於古法之外而後能自我作古,以定我法也。草書標準常用字帖欣賞之三

草書筆鋒韻律簡要

筆鋒的轉體運動和豎直運動均不能獨立形成韻律 ,必須同水平運動合成起來才有韻 律 效果。我們這樣規定:有豎直運動參與造成韻律 稱為豎直韻律;有轉體運動參與造成韻律 稱為轉體韻律。先考查豎直韻 律 。豎直韻 律的表象決定於豎直運動的速 度,古人用筆的速度只有勻速 運動和勻變速 運動。勻速 運動是一次函數運動,點畫的邊線表現直線,我們稱為直線韻律;勻變速 運動是二次函數運動,點畫和邊線表現為曲線,我們稱為曲線韻律。

我們再看轉韻 ,筆鋒的轉體運動同水平運動結合起來,就全產生一種翻轉紙條或摺疊紙條的效果。這種效果極具裝飾性,用在點畫起筆或收筆處能收到極佳的審美效果。轉韻是晉人的偉大發現,更為晉人所最愛。我們看二王的行草書,轉韻比比皆是。曲線韻律是最原始的韻 律 ,有意追求曲韻 的是漢人,隸書的波畫就體現了漢人的這種追求。曲韻同樣也為晉 人所鍾愛。善用曲線韻律也是晉書的突出特色。所謂「晉尚韻」,指的就是晉人這種對轉韻 和曲韻的偏好。

相關焦點

  • 三百多本瘦金體、草書、隸書、楷書等古代書法書籍合集約7G
    」全國書法小品邀請展作品選│ 《三字經》簡體毛筆字帖│ 《中國書協會員百人精品展》作品選│ 《千字文》鋼筆七體字帖-顧仲安書│ 《靈飛經》帖鋼筆筆法│ 《百家姓、朱子格言》鋼筆七體字帖-顧仲安│ 《蘭亭序》褚遂良摹本│ 【書法大家】顏真卿│ 【書法欣賞】-人生格言│ 【書法欣賞】匾額書法藝術欣賞│ 【書法欣賞】名家墨寶欣賞│ 【書法欣賞】唐寅(唐伯虎)書法作品《漫興墨跡》│ 【書法欣賞】董其昌·嶽陽樓記
  • 王羲之草書的傳世「心法」,堪稱草書中的教科書,在書壇盛傳不衰
    而對於不同時代,人們所追求的藝術審美是不同,從書體上而言,晉人之前,以篆書、隸書為入門之基,晉人書法則是以隸書和分書為基礎,唐人亦無多大改變,到了中晚唐,由於唐楷的極大盛行,才促使了楷書成為眾人手追心摹的入門基礎。
  • 溫婉女子,卻以磅礴草書數十次入書法大展
    又有學王鐸走豪放一路者,箇中雖不乏高手,但更多是讓人覺得有勉為其難、上氣不接下氣之感。而靳慧慧女士的書法作品,游離於這兩種派別之外,她將書法的技術要素、藝術要素、學養要素,三者融合為一種獨特的形態與韻味,呈現出鮮明的審美特徵,將陰柔細膩之美,化於通達暢婉之中,讓人有面目一新之感。
  • 書法「高考」100題
    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繼承並發展了張芝始創的草書,風格面貌為之新。為了和章草相區別,人們把它稱為今草。 14、什麼是大草? 大草又稱「狂草」,是草書的一種。唐朝張旭、懷素兩位書家在晉代今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為比今草更放縱的草書。
  • 國人學習書法已蔚然成風,書法速成班,是騙局還是真有秘籍
    隨著高考、中考、國考中書法知識題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考試對漢字書寫規範性的要求,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書法」,也越來越受到國民的重視,尤其是學生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在考試中因為字寫得不規範,書法知識欠缺而丟分,學生學習書法熱潮已蔚然成風。
  • 學書法一定要走正路,不要輕信某些「磚家」和「書畫大師」
    #書法#對於剛剛學書法或者學書法不久的你,這些問題可能從來沒有人向你提起,或者你知道並沒有太在意,才阻礙了你成為一個「書法達人」的腳步。今天,東方墨韻就告訴你幾條學書玉律,是綜合了古人學書經驗和當代學院派教學法後歸納出來的,請存好。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3——認識草書3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3——認識草書32.2草書的識勢我說過好幾次,書法是兩步成字,點畫組成筆勢,筆勢裹束為一個完整的字。點畫好壞取決於用筆,無論真書草書,都是這樣。點畫組成筆勢,不是隨便亂湊的,而是要符合使轉。
  • 關於新手學習書法的一些見解分享
    亦無高下之分。2.主流書法流派和代表人物以及經典代表作的認知與了解這個流派從不同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答案,我把我認為兩個比較合理的分類列出來。其一是分為碑學,帖學兩派:從書法審美上講,碑派書風追求的是一種質樸之美、剛健之美、雄強豪放之美。
  • 于右任《標準草書·釋例·附錄》解讀之二:形聯和詞聯
    我試著從三個方面來解讀,請大家耐心看完,會有收穫的!第一,什麼是形聯?于右任先生在《標準草書·釋例·通例》「主部首同一部位不得異式」中,曾指出「凡合體字之組織配合,曰形聯。」熟悉王羲之《十七帖》的朋友,自然會熟悉晉代書信往來的一些常用詞彙,如「頓首」「足下」「再拜」「奈何」。因為這些詞彙寫法約定俗成,書信又是熟人朋友之間的私下交流,彼此知根知底的,所以書聖寫起來比較隨便,通過詞聯一筆寫出,痛快淋漓,神採飛揚(見圖四)。
  • 書法口訣全集,值得收藏
    運筆使墨看造型筆性墨情掌握好個性藝術自然成三、學書九必知動筆以前要注意  初學應該臨楷書明確書法和目的  第六學習寫隸書第一閱讀書法書  臨摹應學乙璜碑基礎文章是根基  第七楷隸過了關第二選帖要對路  行書要學蘭亭序描紅臨摹多練習  第八要學章草書
  •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為喪亂三帖「超清字帖」
    #書法##書法愛好者##書法欣賞##行書愛好者#《喪亂帖》創作於東晉永和年間,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草書。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喪亂帖》是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 何業棟:簡談書法五體兼修
    ▉何業棟 文/圖按書體出現的時間先後順序,書法五體是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另一順序說是: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秦以前的書體統稱為大篆,秦始皇統一文字稱之為小篆。草書又分章草、今草。草書《唐·韓偓詩一首》作為當代帖學代表性人物之一的李雙陽,提出了「五體兼修」的新型書法教學範式並取得不錯的成果。書法界對書法學習模式一種新的認知,一方面是對過去較為單一模式的總結與反思,另一方面也是當今書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 書法史上公認的書法五體,是這五種字體,書法愛好者速看
    書法是我國漢字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古往今來,書法的字體有很多,在書法界公認的有五體,這五種字體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書法五體之篆書通常,我們把大篆小篆,統一稱為篆體。「隸書」也是秦時產生的字體,有秦隸與漢隸之分,「隸書」有一個專有的形容詞「破圓為方」,改變漢字之前圓形線條的寫法,而為方塊字,講究「蠶頭燕尾」。
  • 唐國強草書像在費力地畫圈,書法估價卻有1500元到2500元!
    唐國強草書像在費力地畫圈,書法估價卻有1500元到2500元!名人書法是不是書法,這個不好說。有的名人,書法修養的確不錯,所以書法自然寫得很有格局,比如梅蘭芳的書法,一般人還真比不上。但並非所有的名人,都能像梅蘭芳這樣,寫一手漂亮的晉韻宋意之書法。
  • 現代新版本草書符號字帖欣賞,吸取百家草書精華,開啟學書新技巧
    草書被很多書友稱之為自由跳動的音符,這個比喻是非常得當的,如果你在欣賞一幅草書作品,那麼你就一定能感受到它墨法濃淡的變化,筆勢調峰的粗細,章法的跌宕起伏,整體的和諧流暢。若是把它換成音符,必定是一首動人心弦的交響曲。當然了構成這些的主要因素還是要具備優秀的書法功底,以及對墨、筆、紙的掌控能力。若是不具備這些,那就是不是音符,而是鎮宅的桃符——俗稱鬼畫符。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想邰兒」三字全部以頓跳動作寫就:在轉折處用力壓毫,得力後彈跳而行,足行趣驟,因此線條細而挺勁;「尋、左邊」三字則厚重沉雄,兩者造就「輕如蟬翼,厚如沉淵」之氣勢。楊守敬評《二謝帖》云:「《三希堂》所摹絕佳,陰陽向背,轉折起止之妙,宣洩已盡。學者從此尋玩,可悟用筆之法。」
  • 今日讀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森嚴有法卻流露著逸民情懷
    《逸民帖》簡介及原字標註《逸民帖》是東晉王羲之《十七帖》第二通尺牘。4行,39字,草書。文意顯見隱逸之志,字勢轉顧多姿。《報殷浩書》雲「吾素自無廊廟之志……自兒娶女嫁,便懷尚子平之志」,便是證明。由於友人來函勸其再次出仕,所以王羲之才在覆信中驚訝地說:「您怎麼又這樣勸說呢?對我來說,這簡直象聽到夢語一般!」《逸民帖》書法欣賞:森嚴有法後人評王書『趣長筆短』、『森嚴有法』、『備八分氣度』,擬其形式為『虎臥鳳闕』,在這類今草作品中體現得最為充分。
  • 聽之無名看之有味——書法家蔡家海藝術作品賞析
    聽之無名看之有味一一潮州人士書法家蔡家海是廣東潮州人,土生土長於"中國瓷都"潮州楓溪,在古城潮州濃厚的藝術文化積澱的薰陶下,他自小就喜愛書法。他不追求虛名,尋求銜頭,以實際功底看書法、學書法。蔡先生在九十年代末就開始參加各種書法展,多次參加全國性、地方性書法賽和書法展並榮獲過銅獎、優秀獎,入展五次、參加三市書法巡展二次,多年來書法作品深受業內外人士的喜愛和讚譽。
  • 他6歲開始寫書法,練習楷書70年,一幅字賣593萬!
    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的書法,還有的網友喜歡鍾繇的楷書,也有的網友喜歡顏真卿的楷書,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書法高手,他們把中國的漢字寫出了藝術美,比如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河北書法家張瑞齡就是一位楷書高手。
  • 米蒂草書——《盛制帖》
    寒光帖 北宋 米芾米芾很擅長鑑賞,家中的收藏相當豐富。他自己創作的書畫論著《寶章待訪錄》《海嶽名言》《書史》《畫史》幾乎成為書畫愛好者必讀的書目。關於他的書法,宋高宗趙構也有自己的看法為:「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然喜效其法者,不過的外貌,氣韻軒昂,高視闊步,殊未研究其中本六朝妙處,曬醞釀風骨,自然超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