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一定要走正路,不要輕信某些「磚家」和「書畫大師」

2021-01-09 書畫相約

#書法#對於剛剛學書法或者學書法不久的你,這些問題可能從來沒有人向你提起,或者你知道並沒有太在意,才阻礙了你成為一個「書法達人」的腳步。今天,東方墨韻就告訴你幾條學書玉律,是綜合了古人學書經驗和當代學院派教學法後歸納出來的,請存好。切記:學書法一定要走正路,而不要輕信社會的某些「磚家」和「書畫大師」!

一、學書法應該從篆書(或楷書)入門,錯!

當代人學書法的條件比古代好的真是太多啦~這麼多的字帖可以學習,這麼多的書法展覽,甚至翻翻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很多名家作品,真是讓古人羨慕死了。但是,這麼好的學書法的環境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煩惱,先學哪個?後學哪個?這麼多字帖都要學一遍麼?如果按照有的老先生說的,先學幾年篆書再學隸書,然後再學幾年楷書,恐怕一輩子的時間還不夠哦!

其實,書法各體都是相通的,所謂「一通百通」,把一個書體寫好,寫其他書體就會更容易。篆書、隸書、楷書都是靜態的書體,叫做「正書」,適合各年齡段人群入門,但是要想學行書、草書,也並不是「正書」寫好了,就一定能寫行、草書,只是說他們是基礎,但「正書」和行、草有不同的用筆規律,需要另外學習。老先生說的話,意思是小孩子學書法,要從「正書」入門,並不完全適用於已經具備控制手掌能力的成年人。建議成年人學書法,如果喜歡行書,不妨直接學,比如王羲之的《聖教序》、《蘭亭序》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學得久了,還是需要再補補楷書、篆隸書,夯實基礎。

二、學書法跟「老先生」學更好,錯!

很多人認為老先生寫字時間長,肯定更有經驗啊!錯!!不否認民國以後到現代,老先生是書法應用人群的主體,但是事實上,除了小學生等肢體控制能力不完全的人群外,書法水平的高低與年齡沒有必然聯繫。相反是很多老先生當時的社會條件不佳,書法的資料並不豐富,買本字帖都是一件難事!嚴重限制了書法視野,因此也有不少人染上了習氣,至今難脫。如果你找的「老先生」,不懂得書法學習之道,很容易走向歧途!

改革開放後,很多學校開始招收書法本科和研究生,開始書法專業教育,書協也頻繁辦展覽,才迎來了書法蓬勃發展的30年。學院派書法走的是書法教育的正路,今天學書法一定要跟科班出身的學習,遠比那些家族式的「書法家」正規得多。

三、我的老師是著名書畫家,作品市場價很高,跟他學肯定沒錯!錯!

當今很多書法協會(中國書協除外)掛著「國際」的名號,實際上都是沽名釣譽而已,寫的字惡俗者不在少數,有的書法家自稱自己的字值幾萬、幾十萬,還有某某協會的認證證書,一查這個協會,都是虛構的,即使是註冊機構,有很多都是商業性的,目的可想而知。目前,還沒有一家權威機構能為書法家的藝術價值做出客觀可信的評估,因為,藝術品價值有不確定性。

扯回來,無論您的書法老師是什麼領導、市場地位如何,還是要看他的實際水平,如果您就覺得他的好,其他人的字都不好,那麼您可能被老師「洗腦」了,需要補補書法史和美學知識了。真的有水平的人,不會自封為「大師」(現在「大師」這個稱呼確實有點「罵人」嫌疑,「大師」哪有那麼容易出?),不會讓學生只學他的字,不會隨意否定其他書法家。他一定會讓您走「正路」,學習古代經典,「學我者死,似我者俗」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學就找真正學識淵博的人,看看他的網上履歷是否虛誇,看看他的字是不是從古人中來,看看他是否有專業的學術和創作背景。

四、學書法應該從摹影(描紅)開始!錯!

古人說「摹書易忘,臨書易進」,是非常中肯的判斷。描紅把一張透明的紙蒙在字帖上,無異於拄著拐棍走路,會阻礙自己的思考,因此非常容易忘記字形,回過頭自己寫還是寫不好,就是這個道理。

建議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有書法功底的人,都要臨帖,都要對臨,這樣就有了讀帖和背帖兩個過程,因此會事半功倍!即使你覺得自己寫的很爛!堅持下來,會大有改觀!很多書法家也經常要臨帖,以便學習古人之長,臨帖是學書法一輩子不可拋棄的事兒!

五、學書法的正確執筆法只有一種!錯!

最常見的「五指執筆法」,看看古人的執筆方法,我們就笑了!這麼醜?!那你就錯了,古人那麼執筆是因為那時沒有高桌子啊,不能把紙放在桌子上寫。那怎麼辦?拿起來寫唄!於是就有了上圖!

言歸正傳。如果您寫小字,以「五指執筆法」(第一圖)為好,因為小字「運指」和「運腕」為主,不需要很大的動作,因此這種方法能夠保持手臂穩定。如果要寫大字,「五指執筆法」並不實用,很多書法家類似像拿鋼筆那樣捉筆,也未嘗不可,只要方便「運肘」就行了,拿筆也可以高一些!總之,執筆有標準,具體方法要以字的大小為何風格為中心點!

六、學書法講究「苦練」,寫的時間越好。錯!

書法確實需要時間的積累,但是不是寫的越多越好!如果方法正確,「苦練」就會事半功倍,如果方法錯誤,那簡直就是雪上加霜!通過重複養成的錯誤,學了一年,改正它可能需要兩年甚至更長。因此,我們主張小孩子學書法,一定要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可以適當加強練習。成年人,如果有了一些自己的用筆習慣,一定不要整天練習,這樣會讓你的習慣越來越固化,「積習難改」!還是要多看看書法高手的字,多讀讀古人的帖,以理解為主,而不是以練習為主!

當然,對於剛剛學習書法的人,每天能夠堅持1-2小時的臨帖,就已經很不錯了!寫得多了,反而審美疲憊,效益遞減!還不如臨帖之餘欣賞下古人的書法作品,多讀讀書,積累自己的學書眼力和心力!

相關焦點

  • 江湖書畫大師不斷湧現,已經是書畫市場的毒瘤,一定要避而遠之
    如何分辨這些所謂的書畫大師,其實也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因為他們大多都是半路出家的緣故,因而並沒有太深的藝術基礎知識,有些甚至文化水平都很低。對於大家來說,遇到這樣的藝術大師,一定要避而遠之。01江湖書法大師的特點在大家的印象當中,江湖書法大師創作的書畫作品,看上去既不像字也不像畫,給人一種信筆塗鴉的感覺。不過他們卻敢於故弄玄虛,一邊創作一邊大講特講,恨不得將自己所有的知識通通擺出來,以便說服在場的每一個人。
  • 為什麼要掛書畫?這是最好的答案|字畫|書法|山水畫|書法作品|行書...
    ,同樣具有五行之氣,是有一定氣場的,更能起到一定的風水補償作用。  4、書法  書法在風水上最常見用處是擋"門煞",例如大門正對著臥室,在堪輿學上房被門正對著有不利,因為大門開閉所形成的急速氣流會直"衝"入房,遇上這種情況就可以在房門上掛墨寶。
  • 古甓新輝——聚焦磚銘書法之美
    磚銘書法無論從哪方面看,都契合衍生「金石氣」的條件,且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美感,故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若深悟其中三昧,磚銘的「金石氣」將成其刻骨銘心的無悔追求。晚清和近年浙江湖州出過一種「既壽考宜孫子」的東漢銘文磚,我僅得殘存「既壽考」三字磚銘的拓片,字體正由篆字的圓轉逐漸趨向隸書的方正平直,線條潤朗,氣息高古醇厚。
  • 書畫鑑賞與書畫收藏的含義
    鑑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偽,應屬鑑定學的範疇,欣賞,主要指品評作品的優劣,屬藝術批評學的範疇。鑑定與欣賞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鑑定建立在欣賞的基礎上,只有懂得欣賞才能判斷作品的真偽:欣賞又是鑑定的演進,高明的鑑定家必定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然而,判斷真偽與優劣有時又是兩回事。藝術水準好的書畫作品並不一定是真跡,如有些代筆的作品;而有些藝術水準較差的作品,也不一定是偽作,如一些不善書畫藝術的名人墨跡。
  • 中國古代書畫的起源及鑑賞
    ④明代書家,大都長於行書,對正楷和草書寫得較少,有時還往往在楷書、草書中雜有行書。⑤明清之際的書法家以行草見長的。⑥清代的書法,尤其是行書,由於趙董影響頗深,大都重視帖學,形成了「臺閣體」,人們稱為帖學時期。楷、行書都不例外。
  • 書畫進校園 教室翰墨香
    據統計,在這個常住人口不足10萬的小縣城,光裝裱店就有100多家。也正是依託「中國書法之鄉」的地域優勢,通渭縣把書法教育作為構建「墨香校園」的突破點和著力點,大力推廣。走進位於縣城的文廟街小學,在墨香階梯、書畫展覽室、書畫長廊、墨香櫥窗、書法功能教室裡,師生的每一幅書畫作品、每一項成果都被陳列展現,讓這所百年學校由內而外散發出獨特的書法魅力。
  • 張永基:書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要師古不泥
    書法創作是一種線條上的筆墨之舞,只有在盡情揮灑的筆墨舞動中,才能真正體會到書法之美,而這種舞動要摒棄誇張怪誕,講究勢與力的完美結合,所以,他在臨習古帖時,不斷揣摩每個字的結體和筆勢,正是對筆勢的把控把握,形成了張永基書畫藝術的創作觀——主張新意而不怪誕。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法精神與禪宗思想美學
    南宗禪出現後來它影響越來越大,成為南北統一的禪宗一反原先「戒一定一 慧" 式的苦修,認為只要直指本心,獲得頓悟,就可以立地成佛。這是佛門事,書事是否可以不經苦練就能深明書理,這是盡人皆知的事。但這不要緊,重要的是:受禪宗思想影響的書家,確實沒有因經世致用而恪守千祿書勢,而是各本所悟,從客觀自然獲取對書理的認識。
  • 「藏藝網」2020年重點推薦書畫名家—朱義忠
    不忘初心 永遠跟黨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新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唯獨人民群眾對黨的深厚感情沒有變,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沒有變。這信念,必將伴隨著我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圖偉業。「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民國108位書家精品書法作品合集
    曾煕 曾熙(1861-1930),字季子,湖南衡永(今湖南衡陽市)人,中國傑出的書法家、畫家、教育家,海派書畫領軍人物,書法自稱南宗,與李瑞清的北宗頡頏。 符 鑄 符鑄 (1886-1947),字鐵年,祖籍湖南清泉,生於廣東潮州,能詩擅文,書畫尤具功力,書法融合禇、米,字形端正,行筆硬朗,頗見法度。
  • 書畫篆刻家 古泥訪談實錄
    古泥 ,原名馬丹青,當代傑出的書畫篆刻家,1964年生於河北 遷安 。古泥起步很早,是文革後第一批出來的書法新人,但真正讓人們記住古泥的還是他的封泥創作。1986年他的一批封泥作品在《書法報》的「黃鶴獎」書法篆刻比賽中榮獲金獎,而後又在西泠印社首屆全國篆刻作品評展中獲獎,獲獎作品還被放大印在了封面上。 兩次獲獎就讓書法界記住了「古泥」這個名字。就連臺灣和日本的書法界都有了關注。
  • 「寧靜致遠」書法欣賞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 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寧靜致遠」意思是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實現)遠大的目標。或: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 有所作為。寧靜不是平淡,更非平庸,它是一種情調,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充滿內涵的幽遠。
  • 張文錦:在浩瀚無垠的書法天地間辛勤耕耘
    系從「中國書法之鄉」鎮原走出來一代書家。 張文錦深受甘肅慶陽書畫文化薰陶、陝西西安歷史文化影響,歷經數十年潛心凝練,其書法作品形成「情融形神、儒雅老辣」的藝術風格。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改琴評價其書法作品「寬薄渾厚、清秀俊朗」。
  • 家裡為什麼要掛書畫?一幅好的書畫能帶來好的運氣
    ,更能起到一定的風水補償作用。 3、書法 書法在風水上最常見用處是擋"門煞",例如大門正對著臥室,在堪輿學上房被門正對著有不利,因為大門開閉所形成的急速氣流會直"衝"入房,遇上這種情況就可以在房門上掛墨寶。
  • 我的書法打破吉尼斯記錄,現在一平尺5萬!網友:你洗洗睡吧!
    老人自稱「書法家」,國家級書法評委,作品一平尺5萬,書法書寫工具全球獨創,書法曾打破金氏世界紀錄。但是,當看到作品時,網友一片唏噓,到底是怎麼回事,下面我們來看看。現場主持人:張老師你的這幅字多少錢?書法張大師:我的字5萬一平尺,主持人你要是喜歡,我寫一張送你。
  • 何業棟:簡談書法五體兼修
    過去很長一個時期似乎是帖學一統天下的局面,但近些年來,中書協先後舉辦了篆書展、隸書展、楷書展、行書展、草書展,國展也將五體分展,因而也有的作者在十二屆國展獲取兩種以上書體入展。這固然有提升單項書體創作水平的指向性,同時也間接地對書家五體兼善提升創作能力提供新的切入點。
  • 陝西省老年書畫學會長安郭杜詩書畫學會創作基地落地航天城地鐵口...
    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訊    2021年1月6日下午,陝西省老年書畫學會長安郭杜詩書畫學會創作基地,在位於西安長安區韋曲街道2號線航天城地鐵口、漢庭優家六樓的陝西六六順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立,並舉辦了簡單的設立儀式。
  • 空舟載雪——池長慶書畫作品展
    一個書家要主動進行多樣化的書寫試驗,但目標仍是尋找與自己性情最契合的筆墨方式,而不是疊加多多益善的技術能力。技術之「術」與藝術之「術」的區別在於:前者可以保障生產的高效,而後者則追求人性表達的豐富。表達人性的無限豐富不必要求一個書家來承擔,但一個書家可以也應該把自己至愛的書法藝術實踐與自己性情的培育同步同頻起來,一旦「尋找」到最個別的性情以及與此相應的最個別的書寫方式,那就是書家的大幸事了。
  • 「我善烹調,畫藝之上」:張大千的「食單書法現象」
    被稱為「五百年來一大千」的書畫大師張大千,一直把美食烹飪看作大雅之事,他所書寫的菜單,筆墨精湛,法度嚴謹。因此,張大千在臺北的「摩耶精舍」中掛有「賓宴食帖」之匾。即張大千所寫的菜單完全達到了書法藝術「帖」學的標準,成為他書法創作中的精品力作。因而在國際拍賣上屢創高價。但當代書法界卻對此是忽略了,從未進行研究或關注。
  • 啟功鋼筆書作《心經》鑑賞,三分行書七分楷書,行楷相彰,好書法
    啟功的書法講究乾淨利落,蒼勁有力,飄逸秀美,書卷氣濃厚,有皇家氣派。在書壇大家公認啟功是中國近代以來排在前十的大書法家之一。啟功的字三分行,七分楷,行楷相彰,筆法流暢,啟功先生不只是書好、畫好,詩也好。學術方面,在古典文學、文獻學、語言文字學、佛學、敦煌學、文物鑑定學上都卓有建樹無愧於一代大師!啟功老師的字今人評價是瓦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