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遠帖》是《三希堂法帖》中最珍貴的帖,讓我們欣賞單字高清版

2020-12-04 書法名家堂

《伯遠帖》是東晉琅哪王氏唯一傳世的書法佳作,它所內涵的豐富的信息都成為當代書法學習重要的源泉,它那開合有致的結字,生動靈活的點畫,外拓與內撅並存的用筆方法,輕重虛實的節奏變化,稀疏的行距和有塊面感的構圖,清新淡雅的用墨,細緻入微的筆觸,以致帖中所表現出的那志在優遊的心性流露,都成為我們研究和學習的重要範本,當代書法不能離開傳統書法學習,《伯遠帖》對當代書法學習和創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它的研究會將當代書法創作推向更高的境界。

《伯遠帖》是王殉寫的一封信,卷前引首有乾隆御書「江左風華」四個大,上有「乾隆御筆」一璽。並御題:「唐人真跡己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殉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餘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鈴「乾隆震翰」、「涵虛朗鑑」二璽。接下來乾隆又御題:「乾隆丙寅((mab年)春月獲王殉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跡並藏養心殿溫室,中額曰『三希堂』。御筆又識。」

從《伯遠帖》整篇視覺範圍看,全帖共五行,首行十個字,第二行九個字,第三行九個字,第四行十個字,第五行九個字,共計四十七個字。首行前五個字和第二行第三個字字形較為厚重飽滿,給人以較為強烈的塊面感;首行後五個字和第二行除去「從」字之後的其餘各字字形開張有致,筆畫纖細飄逸,結體疏朗,與帖中筆畫厚重、結體寬博的字所形成的塊面感形成鮮明的對比。

因此,王殉《伯遠帖》成為東晉尚韻書風的重要代表作,王殉的真實情感在《伯遠帖》中得到了流露,《伯遠帖》同時也反映了王殉的人文情懷,王殉的情感和《伯遠帖》的神韻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創造了中國書法史上熠熠生輝的書法傑作,其光芒照耀著一代代薪火相傳者。

單字放大

相關焦點

  •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為喪亂三帖「超清字帖」
    #書法##書法愛好者##書法欣賞##行書愛好者#《喪亂帖》創作於東晉永和年間,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草書。收藏於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喪亂帖》是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 高清!雅昌二玄新版《原色放大法帖選》即將面世
    在遵循各書體原有審美軌範不改變的大前提下,以最合適的放大倍率幫助讀者探尋古人毫端未傳之秘,才是放大法帖出版的題中之義。這種「適度」,需要出版人不斷的調校與測試。△放大法帖《般若心經》(左)與原大《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右)對比因此,滑鼠滾輪控制下小大由心的電子字帖,是難以與法帖出版的嚴肅謹慎同日而語的。
  • 王羲之珍貴摹本《大報帖》展出 秘藏於日本民間(圖)
    在關注海外舉行的這一重要書法展覽的同時,我們應當學習國外保護存世中國文物的經驗,在重新認識海外中國文物價值的同時,我們還需強調理性回流。《大報帖》備受關注引發王羲之書法討論熱潮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書聖王羲之」展覽中,尤其受到關注的作品是《大報帖》。
  • 《快雪時晴帖》裡的「張侯」
    作者:宋戰利(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    語言是不斷變化的,去古愈遠,語義變化愈大。因晉人文集散佚,清代嚴可均輯錄《全晉文》多從《太平御覽》等類書和《淳化閣帖》等刻帖中而來。就所收晉人書札而言,書帖用語有別於當時的散文創作,語義晦澀。錢鍾書先生在批閱王羲之《雜帖》時說:「按六朝法帖,有煞費解處。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註解①《二謝帖》「二謝面未比面」句。「二謝」指謝安和謝萬。《袁生帖》有「得袁、二謝書,具為慰」句。王羲之與二謝交好,可從其他尺牘,如「二謝雲,秋末必來。計日遲望」得見。「面」:見面。王羲之有「無緣見君,故悉心而言,以當一面」等尺牘。「比」:近來。王羲之尺牘中多見,如「比見敬祖,小大可耳」。「比面」近來常見面之意,王羲之:「尚書中郎諸人皆佳,比面」。
  • 建國初期,戰後中央經濟拮据,仍以重金購回流失海外的二希帖
    乾隆皇帝寶愛晉代法書名跡三希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抗戰時二希流失,剩下一帖被遷往臺灣。三十六年底故宮當局有籌購此二希的構想,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底,故宮的文物開始向臺灣播遷。
  • 王羲之《二謝帖》
    法帖簡介《二謝帖》【名稱】二謝帖【作者】王羲之【書體】行草【時代】東晉【材質】白麻紙墨跡【形制】立軸【規格】縱28.7釐米【字勢】5行,36字【收藏】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宣和書譜》卷第十五錄有《二謝帖》帖目。
  • 簡談:《二謝帖》與《喪亂帖》的用筆區別
    《二謝帖》整體用筆多變,輕重變化的處理非常明顯,換言之是用筆節奏多變,如從整章看,則呈現一種浪形節奏。如果細化到單字,則單字中又用筆巧變,布白靈動。給人的感覺是像登華山,遠處粗見林壑壯麗,攀登起來處處險絕刺激,下山之後才顯心情愉悅,即便一天累得跟孫子一樣。
  • 上博研究員論文:拓本對比結合蘇軾筆性,《功甫帖》非真
    昨天,上博書畫部研究員鍾銀蘭、凌利中的《「從法帖中雙鉤」——析〈劉錫敕〉〈功甫帖〉墨跡鉤摹的性質》、研究員單國霖《蘇富比拍品〈功甫帖〉辨析》兩篇學術報告刊發於《中國文物報》。  報告:結合拓本對比與東坡書風  此次報告共分兩篇文章,鍾銀蘭、凌利中合作的文章《「從法帖中雙鉤」 ——析 〈劉錫敕〉〈功甫帖〉墨跡鉤摹的性質》主要通過研究上海博物館館藏的《劉錫敕》,發現系偽本,鉤摹自乾隆十一子成親王永瑆(1752-1823年)的《詒晉齋摹古帖》,而通過對比研究,研究者發現拍賣本《功甫帖》與《安素軒石刻》的關係,和《劉錫敕》偽本與《詒晉齋摹古帖》的關係竟如出一轍
  • 《二謝帖》是王羲之代表作中的精品,但現已經是日本國寶
    王羲之《二謝帖》,是唐代內府的雙鉤填墨摹本,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此帖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視為國寶,為中國書法界所知不過百餘年。書法研究的歷代名家都認為此帖的章法是研究王羲之書法的最好範本,粗細,快慢,輕重節奏,筆墨韻味等在章法上是王羲之書法中的經典代表,此帖的價值可想而知。高清放大版局部1 但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現在是日本的國寶,沒辦法回歸中國。中國政府曾交涉過很多次無果,只能享有這電子版本。
  • 今日讀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森嚴有法卻流露著逸民情懷
    《逸民帖》內容欣賞:王的逸民情懷以上原帖大意為:我上次東行,略見當時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隱居當逸民的想法已經很久了,您怎麼又同樣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簡直像夢話一般!沒有機緣見面,甚為感嘆,書信中何能盡表我的心意。在《逸民帖》中,王羲之申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其中的逸民,是指古代稱節行超逸、避世隱居的人。
  • 王羲之《雨後帖》、《二謝帖》高清大字
    王羲之《雨後帖》,紙本,行草,25.7×14.9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為五行草書尺櫝,末款「羲之」,本幅有「世南」、「貞觀」二墨印,又有「志東奇玩」、「四代相印」、「紹興」小璽及清內府諸藏印。 書法密碼微店
  • 米蒂草書——《盛制帖》
    盛制帖 北宋 米芾《寒光帖》《盛別帖》書法體態修長,筆法遒媚,似敲反正,筆勢連綿。「天啟親」是最後第一帖的三個字,忽然放筆改寫成大行草書,風格大變,但不失優雅。《李太師帖》《張季明帖》等帖,用的技法真的是精妙,沉著痛快,但筆入三分,無不暢意。《張季明帖》寬展肥美,《李太師帖》豐腴流暢。
  • 火遍全國的《疫情帖》《別來我家帖》作者找到了|「民間聖手」其實...
    非常時期隨手一揮,成就庚子歲首第一帖。《疫情帖》《別來我家帖》前一陣在網上很火。喜歡書法的人都看得出來,這兩幅作品傳統功力深厚,最主要的還是寫得輕鬆隨意。速來看咱村兒裡的《疫情帖》、《別來我家帖》!|裝裱版《疫情帖》▼疫情期間,非本村人員禁止進入本村,本村車子未回的,停在路邊。不許入內,所有人不準搬樹。
  • 王羲之兒子王徽之的《新月帖》,寫喪事也有一番悽美詩意
    唐內府《萬歲通天帖》十卷摹本現存一卷,是最接近真跡風格的唐摹本。王獻之寫信欣賞哥哥,說王徽之「蕭索寡會,遇酒則酣暢望返,乃自可衿。」王徽之是孤獨不喜歡應酬的,但一有酒,就喝得忘了回家。我喜歡獻之形容哥哥「乃自可衿」,「衿」像是自憐,又有點自負,是潔癖與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