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聞過王羲之,他的作品備受人們追捧,不過他的作品都是在一些場景下迸發出來靈感而寫的,表達出王羲之當時的心境。他的一個作品《快雪時晴帖》就是如此,裡面表達的大概內容是在大雪初晴的時候的愉悅心情,以及抒發對親朋好友的問候。
這個作品寬有23釐米,有14.8釐米長,雖然只有4行,28個字,但是裡面字字經典,在唐朝的時候就特別受重視,那時候就是非常珍貴的作品。不過遺憾的是,這份作品已經找不到真跡了,現存的也只有臨本。這份作品極為珍貴,現存的臨本也收藏在了臺北博物館裡面。
王羲之的這份作品每一點每一橫,都抒發著非常濃厚的感情,整體來看非常安穩、氣定神閒,那種神態非常唯美,顯得格外平穩。有後人認為它「圓勁古雅,味之深不可測」,而且覺得他受到了趙孟的影響。
不過這兩個人的風格還是有點不一樣的,王羲之的風格比較內斂,不喜歡張揚,而趙孟都可以看出有點鋒芒外露,如果仔細看的話肯定可以看出他們兩個的差別。
這份作品把王羲之的特點給展現了出來,其中的文字體態就非常優美,那一份律動感和結構感比較鮮明,每一個部分都與另一個部分有呼應。每個字的重心都能讓人感覺出特別穩重,而且根據不同質之間的差異來調整各個字的差別。
每個字根據實際情況有連筆和疏散,這些差異使得這份作品顯得非常自然,因此也給了這三行一份比較豐富的美感。對於一份國寶級別的書法作品來說,有很多人都認為其能排在王羲之的第二個位置,甚至認為有不少地方寫的都比《蘭亭集序》精彩。
這幅作品能夠很好的表現王羲之的性格,以及對待事物的態度,做到不偏不躁,以一顆寧靜的心對待生活。換一個角度看,正是王羲之的穩定安寧的性格,才可以有這副偉大的、能夠轟動書法界作品誕生。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書法作品,每一副可以說都是獨一無二的,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也是一樣。相信這副偉大的作品還有很多可供開拓、閱讀的空間,讓後人細細品味,探索出更深層次的味道。你覺得王羲之的這幅書法作品怎樣呢?歡迎留下你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