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

2020-12-08 驕陽網

近日,經過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傳說1000多年前被唐太宗殉葬的「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了!

這個鑑定是在一場「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進行的,一幅來自珠三角的藏家「祖傳書法」《蘭亭序》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

名為北京天鑑量子科技公司現場為作品提供量子檢測,結果顯示,這幅《蘭亭序》創作於公元367年,紙張生產年代為公元364年。在提供了真跡鑑定結論後,有人當場估值,該《蘭亭序》真跡值5個億,厲害了,我的《蘭亭序》真跡!

那這幅《蘭亭序》的「真跡」長什麼樣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它的卷尾,還有幾位大書法家的「親筆鑑定」。

柳公權:書聖真品,傳世寶藏——公權鑑定。

懷素:醉來信手兩三行,醉後卻書書不得——懷素鑑定。

不久,檢測結果當即遭到很多人的反駁,因為根據已有的事實,王羲之的代表作「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早已流失,目前展示的多是名家臨摹本,如故宮博物院的《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傳唐褚遂良摹本)。

來源:故宮博物院網站

儘管有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之說,但要讓人們相信這樣的鑑定並產生市場值價(有價無市),就得提供科學的解釋,以及獲得專業界的認可,而且,現在這個專業界橫跨多界,至少包括量子物理、文物、書畫藝術及考古收藏界。

目前,所謂量子鑑定《蘭亭序》真跡的科學原理並沒有公布。當人們要求北京天鑑量子科技公司解釋量子科技鑑定古書畫作品的原理時,該公司的員工稱,這個技術的專利還在審查中,現在不能公布。因此,對於網上的質疑,他們暫時不方便發表評論,只能說等專利下來以後,會進行一個解釋。

網友評論

另一方面,該公司的員工也沒有把話說死,稱目前公司只是能通過儀器來測出來它的年代,至於它是不是真品還有待商榷。「我們現在也不敢完全百分之百地、肯定地這麼講。如果說它的年代,我們認為它這個理論上應該是對的。」所謂「真跡」是民間藏家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觀點。

顯然,這個鑑定真跡已經退步為鑑定古書畫的時間和年代了,繞是如此,量子科技就真的能鑑定出古書畫的時間?

2017年11月,量子文物鑑定儀的發明人楊建軍此前曾對量子鑑定文物的原理做過通俗解讀:「自然界的物質存在離不開時空條件,物質原狀態帶有時間信息能量,人類活動改變了物質原狀態,同時改變了物質時間信息能量,通過量子文物鑑定儀捕捉人類活動對物質原狀態時間信息能量的擾動,就是量子文物鑑定儀的工作原理。」

這個說法與提取南極冰芯中的物質來觀察過去的環境狀況有相似之處。通過從冰川(包括冰蓋和冰帽及其他類型的冰川)中鑽取冰樣,破解冰芯中存留的微量物質,可以檢測過去氣候與環境變化的情況,還能監測現代氣候與環境變化、預測未來氣候與環境變化。

但是,物質可以沉積在冰芯中,時間卻不能,只能通過沉積在冰芯中的物質來推算過去的時間,那麼物質原狀態時間信息能量是一種什麼能量,是否能保留在古書畫和文物中呢?至少在目前無法證實。如果不能證實,就只能存疑,並且也難以證明量子文物鑑定儀測定的時間就是文物產生的時間。至於被鑑定的書畫文物是否為真跡,又是另外一回事。

儘管量子這一概念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提出,但人類能對量子進行操縱,還只是最近10多年的事情。現在,量子通信正還沒有到達廣泛應用的階段,而且量子科技應用的領域僅限於量子保密通信相關設備及系統,這些技術並沒有進入尋常百姓家,只是在政府、軍隊、金融機構等使用。普通人要用上量子通信,至少還需要10到15年。

因此,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各種量子科技和產品及其應用,都可以統稱為「量子科技騙局」。當各種產品披上量子馬甲招搖上市之時,種種騙局就層出不窮地出現,例如量子茶杯、量子吊墜、量子香皂、量子鞋墊、量子手機貼、量子能量棒等,而且價格離奇。一雙量子鞋墊賣到幾千元,一隻號稱可產「量子水」的量子茶杯售價過萬元,號稱量子吊墜甚至可以輻射出防癌射線……

現在的量子文物鑑定技術不僅能鑑定王羲之的真品,就連其他更早的真品也都能鑑定,如名醫華佗的書法「真跡」也鑑定出來了。事實上,也需要存疑。當然,至少還可以用學界廣泛認同的其他鑑定方法進行交叉驗證。

現在文物和書畫鑑定能借用的傳統可靠手段有目鑑、考訂、人物、流派、著錄、印章、題跋等,還有被各領域跨界公認的碳14檢測。

目前在量子技術鑑定尚未解釋清楚原理的情況下,其實是可以採用多種學界公認的方法來交叉認定文物的真假和產生年代,這也是科學鑑定和實證的一種基本方法,可重複和多種手段交叉鑑定,如此才有可能真正鑑定出文物和書畫的年代,甚至真跡。

因此,量子科技鑑定文物的真跡和年代,其實需要讓量子物理學家、文物鑑定專家和考古學家等來參與認定,如果能獲得他們的普遍認可,量子科技鑑定文物或許可以成為一種新方法、新標準。

相關焦點

  • 姚政: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大顯神威——王羲之書法真跡橫空出世
    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檢測王羲之書法創作時年為公元363年。王羲之,字逸少,生於晉懷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卒於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 都2020年,還有人相信量子文物鑑定儀!
    竟然還有人相信「量子力學檢測文物」,這些年曝光的的量子科技鬧劇還少嗎?智商稅還沒交夠嗎?啼笑皆非的量子鬧劇2019年3月某公司量子文物檢測儀鑑定五個億的「王羲之《蘭亭序》真跡」,據說這幅「蘭亭序」,是珠三角某藏家的祖傳寶貝,在一場所謂的「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號稱「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被確定為「真跡」。
  • 長知識丨《蘭亭序》到底是什麼序
    雅集當日,不僅有王羲之所作序,存世的還有與會諸人所作「蘭亭詩」41首及孫綽序1篇。仔細研讀、梳理這些詩文,會發現他們同王羲之《蘭亭序》在思想和內容方面存在高度一致性,可從另一角度證明《蘭亭序》確真無疑。
  • 王羲之銅像在書聖祖籍即墨皋虞落成
    11月14日上午,王羲之銅像落成典禮暨青島皋虞羲之祖居文化研究會揭牌儀式在青島市即墨區溫泉街道東皋虞羲之文化廣場舉行,即墨區政協副主席遲建珉出席活動,並為青島皋虞羲之祖居文化研究會揭牌。現場還舉行了青島皋虞羲之祖居文化研究會首屆書畫作品展。據了解,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 王羲之珍貴摹本《大報帖》展出 秘藏於日本民間(圖)
    在該特別展上,參觀者不僅能看到由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宮內廳、國外博物館以及日本民間收藏的王羲之書法作品摹本與仿本,還將有幸一睹唐宋以來歷代書法大家臨摹與變革後的王羲之作品。在關注海外舉行的這一重要書法展覽的同時,我們應當學習國外保護存世中國文物的經驗,在重新認識海外中國文物價值的同時,我們還需強調理性回流。
  • 別讓「量子文物鑑定儀」忽悠了你
    儀器只有手提密碼箱大小,檢測大物品要用配套的探測棒,一頭連儀器,另一頭搭古玩上。這是記者在新近「走紅」的量子文物鑑定儀宣傳片中看到的。據稱,這款鑑定儀由一家名為中古華通的公司推出,可以用「量子科技」解讀文物年份全信息,無需比對資料庫。  最近,幾種「高科技」儀器相繼亮相收藏界,除了「量子」,還有「能量守恆」「磁共振」,不約而同宣稱實現了文物全品類無損快速檢測,而且,斷代精確到年。
  • 王羲之真跡值多少錢難以估量 一字值八千二百萬億人民幣
    我們臨沂歷史上有過一個最著名的書法家,那就是王羲之,可能很多人想到王羲之會想到王羲之的真跡值多少錢,遺憾的是王羲之沒有真跡流傳,如果有的話,能賣多少錢呢?   王羲之有著「書聖」的稱號,可見王羲之書法功力之深。王羲之書法在當時便已經非常地受推崇,那麼到了現在,王羲之書法值多少錢呢?
  • 《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同是千古名篇,誰的功力更勝一籌?
    《蘭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就出生在這樣的「大家族」。他的伯父王導是東晉元勳,官居丞相一職,是魏晉名門「琅琊王氏」之後,父親也是官居淮南太守,可以說,王羲之的家族是名副其實的「門閥世家」。這樣的名門世家對王羲之的影響自然很大,父輩除開教他書法之外,還給他引薦了許多名士,優越的家庭背景給王羲之提供了很好的成長環境。
  • 中古華通公司推出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張春莉) 中國文物鑑定領域裡重大突破,文物鑑定可以準確到年份。11月18日,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中古華通公司總部隆重舉行,中科院、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的有關專家,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委的代表以及首都30家新聞單位的記者出席了發布會。
  • 文物鑑定這一舉世難題已被量子鑑定儀解決?專家斥為鬧劇
    北京一家公司近日在京發布稱,通過一種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能夠對各種材質,諸如青銅器、金銀器、書畫作品等進行檢測鑑定,並得出被鑑文物藝術品生產、製作精確到「年」的準確結論。令人頭疼的文物鑑定問題真的被解決了?對此,業界資深文博專家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採訪時直斥這實則是一場「鬧劇」,「『國寶幫』確實需要整頓整頓了。」
  • 交響詩《王羲之》詠「書聖」之音
    《王羲之》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由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樂團演奏,攜手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教授、竹笛演奏家高雅、童聲獨唱孫嘉憶共同演繹,順利完成「一演」。葉國輝教授創作的《王羲之》是上音最早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項目之一,該作品以魏晉文人王羲之為中心展開相關的人文敘事,節選《墨池記》和《蘭亭序》為歌詞,以極盡水墨韻致的交響化語言俯仰天地、暢敘幽情,講述中國故事,凸顯以「書聖」王羲之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之深刻內涵。
  • 讓王羲之來教你
    上圖是王羲之《蘭亭序》局部一首先我們來說說處理難度在哪。上圖是王羲之《蘭亭序》局部二下面我們就通過王羲之《蘭亭序》中的三個字,來看看王羲之遇到這種問題是怎麼處理的。上圖是王羲之《蘭亭序》中三個「三點」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發現,接連的三個字,右邊都是「三點水」,這種情況如果處理不好,寫出來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不過書聖不愧為書聖,這點小問題怎麼能難倒王羲之呢。
  • 「量子文物鑑定儀」還在忽悠人!你中招了沒?!
    早在3年以前,新華網、人民日報、光明網等多家媒體就已揭秘了「量子量子文物鑑定儀」這一騙局。萬萬沒想到,「量子鑑定」這一偽概念至今仍在騙人。近日,不少客戶和我反映自己中招了,每每看到,我都感到十分痛心!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就要摒棄科學檢測方法。然而這個「量子文物鑑定儀」我真是不敢苟同!何為量子?通俗地說,量子是能表現出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量子」在文物鑑定領域不是時髦詞。但國家職能部門沒有官方授權過,簡單而言,這是不被國家所肯定的! 實際上,量子技術的實用化產品非常有限。目前僅限於量子保密通信相關設備及系統。
  • 看到顏真卿真跡,日本天皇夫婦分別說了句話
    (圖片來源:日本《每日新聞》)記者 陳洋中國國寶、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目前仍在日本東京展出。《每日新聞》消息,日本明仁天皇夫婦20日晚前往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了「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由於現存的顏真卿的真跡數量有限,所以明仁天皇在看到《祭侄文稿》後,感慨道「很好地保留下了」,美智子皇后則讚賞「珍貴的東西啊。」另據報導,截至2月8日,此次「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參觀人數已突破10萬。此前相關報導原標題:我們質問日本如何保護顏真卿真跡,對方改口再改口!
  • 《蘭亭序》集字對聯:還有書法的美感嗎
    《蘭亭序》集字對聯:還有書法的美感嗎?蘭亭序可謂千古書法傑作,喜歡蘭亭序的人無以計數。人們喜歡《蘭亭序》書法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收藏拓本,有的一遍一遍地賞閱,有的不斷臨寫。也有的書法愛好者會從《蘭亭序》裡間隔取字,集字成對聯。
  • 普查發現馬王堆文物、《蘭亭序》拓本 北京珍貴文物全國最多
    2016年5月10日訊,昨天,市文物局發布了北京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截至4月1日,北京市申報的普查可移動文物6383254件/套,其中珍貴文物439388件/套。可移動文物數佔全國的18.93%,珍貴文物數佔全國的22.76%,北京擁有全國最多的可移動文物和珍貴文物。此外,在此次文物普查過程中,北京市新發現了許多十分重要的文物。
  • 《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同為千古名篇,誰的功力更勝一籌?
    而「蘭亭雅集」上的人,基本上就是這一群人。 王勃生在初唐,他想要出頭,通過滕王閣盛宴出名,還是大有機會當官的。因此王勃在創作《滕王閣序》時,遠比王羲之寫《蘭亭集序》來得「認真」。 王勃的目的,就是通過展現自己的創作「功力」,而得到名流們的認可。
  • 王羲之《蘭亭序》逐字解讀,深入揭示每個字的奧秘,字字珠璣
    今天起嘉強以自己的觀點逐字解讀王羲之的《蘭亭序》,因為這裡是圖文,所以沒有視頻,這裡主要以單字的意義及結體解釋,包括一些重點和難點的提醒,假如仔細看,對寫好這個字應該是有幫助的,以後開通專欄時再在專欄裡進行視頻解讀和示範。今天先解讀前面八個字,後續估計每天更新十字個左右,直至講完。請持續關注。
  • 書法小故事——王羲之與「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後人稱為「書聖」。(王羲之作品《蘭亭序》欣賞)成語「入木三分」出自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