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鑑定這一舉世難題已被量子鑑定儀解決?專家斥為鬧劇

2020-12-05 澎湃新聞

量子物理學和藝術品鑑定有什麼關係?普朗克、愛因斯坦等天才物理學家們或許也沒想到,量子物理學可以被「創造性應用」到文物鑑定領域。北京一家公司近日在京發布稱,通過一種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能夠對各種材質,諸如青銅器、金銀器、書畫作品等進行檢測鑑定,並得出被鑑文物藝術品生產、製作精確到「年」的準確結論。令人頭疼的文物鑑定問題真的被解決了?對此,業界資深文博專家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採訪時直斥這實則是一場「鬧劇」,「『國寶幫』確實需要整頓整頓了。」一些科學界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有關部門來管理,這些報導很快會不攻自破的。」

據此前部分媒體報導,11月18日,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中古華通公司總部隆重舉行,部分科學界及文博界的有關專家以及部分媒體出席了發布會。頗有意味的是,去年因捐贈大量瓷器給北師大並被質疑為贗品的邱季端也出現在發布現場並發言。

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新聞發布會

在相關媒體的報導中, 「量子科技發明人」楊建軍表示,他們的科創團隊探索量子科技已經長達二十多年。在量子康復、量子中醫藥、量子農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已經獲得了相關專利100多項。

報導稱,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所利用的科學原理,完全突破、甚至顛覆了經典物理學和化學的理念。因此,它克服了「熱釋光斷代法」和世界通行的各種「比較斷代法」的科技鑑定手段中表現出的弊端,不僅能夠對陶瓷器進行檢測鑑定,而且能夠對各種材質,諸如青銅器、金銀器、書畫作品、翡翠、珠寶玉器、家具等進行檢測鑑定,並得出被鑑文物藝術品生產、製作精確到「年」的準確結論。如果需要,還可以對被鑑器物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予以精確的檢測,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文物藝術品真贗鑑定的瓶頸,將徹底結束文物藝術品鑑定的亂象,從根本上掃除了橫亙在文物藝術品鑑定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如上圖所示,主辦者聲稱通過鑑定儀可以將文物鑑定可以準確到年份

一些與會者認為,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解決了藝術品鑑定只靠人的眼睛判斷而不能斷代的問題,具有裡程碑式的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據有關報導中稱,雷從雲先生作為國家博物館的研究員、從事文物工作已逾半個世紀,他以一位老文物工作者的親身感受在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新聞發布會現場說:三十多年來大規模的動土工程,使得那些原本埋藏於各種墓葬、窖藏、密室裡的隨葬品、陪葬品、秘藏品大量面世了。這些非考古發掘出土的東西,極少部分被國家沒收,一部分流失海外,絕大部分被國內各階層的人士所收藏。由於文物藝術品鑑定手段的嚴重滯後,真假的鑑定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地解決。而真假問題,直接關係到文化傳承和國家、民族利益。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在採訪中發現,雷從雲已從國家博物館退休,而他此前曾力挺收藏大量贗品的「雷人博物館」冀寶齋,其後,冀寶齋因其惡劣的影響被河北省關閉與整改。

「北師大瓷器捐贈事件」的當事人邱季端應邀出席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新聞發布會並發言

據悉,楊建軍、餘洪良、李炳輝、周南泉、李健民、王志華、母智德等專家學者也在會上先後發表意見。值得一提的是,在量子文物鑑定儀新聞發布會上發言的邱季端就是「北師大瓷器捐贈事件」新聞當事人。2016年7月,北京師範大學校友、企業家邱季端將其收藏的6000多件古陶瓷捐贈給母校,有報導稱捐贈藏品數量之大(約6000件)、規格之高,有相關人士估值愈數十億元乃國內甚至國際專業拍賣行、各大博物館難以望其項背,這一報導也因此在其後受到質疑,出席捐贈儀式的個別專家曾因為仿偽品背書而在業界頗受爭議。

現場懸掛的機構祝賀標語

那麼,全世界文物界最為頭疼的鑑定問題,真的被中古華通公司徹底解決了嗎?

對於有關媒體報導中提到的「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克服了『熱釋光斷代法』和世界通行的各種『比較斷代法』的科技鑑定手段中表現出的弊端,不僅能夠對陶瓷器進行檢測鑑定,而且能夠對各種材質進行檢測鑑定,並得出被鑑定文物藝術品生產、製作精確到年的準確結論」這一說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記者就此聯繫了上海科技界一位專長「熱釋光斷代法」的專家,對方表示這個事情很麻煩,不願跟「國寶幫」過多糾纏,不願對此事過多評論。

另一位專長科技鑑定的教授也表示不想多談:「這是目前國內很亂的一個領域,矛盾非常大。沒有國家有關部門來管理是難以解決問題的。上面的報導很快會不攻自破的。」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還就此採訪了多位文博界資深專家,多位文物鑑定專家直斥此發布會為「鬧劇」,並頗為憤慨:「如此領先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經過合法有效的科學鑑定了嗎?量子科學至今在全世界都還僅是探索試驗階段,『國寶幫』原來在科技上都遠超世界先進水平」。

「這種指鹿為馬的事,非常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出來整頓!」。

相關焦點

  • 量子物理學鑑定文物真假?
    量子物理學和藝術品鑑定有什麼關係?普朗克、愛因斯坦等天才物理學家們或許也沒想到,量子物理學可以被「創造性應用」到文物鑑定領域。北京一家公司近日在京發布稱,通過一種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能夠對各種材質,諸如青銅器、金銀器、書畫作品等進行檢測鑑定,並得出被鑑文物藝術品生產、製作精確到「年」的準確結論。令人頭疼的文物鑑定問題真的被解決了?對此,業界資深文博專家在接受採訪時直斥這實則是一場「鬧劇」,「『國寶幫』確實需要整頓整頓了。」一些科學界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有關部門來管理,這些報導很快會不攻自破的。」
  • 中古華通公司推出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張春莉) 中國文物鑑定領域裡重大突破,文物鑑定可以準確到年份。11月18日,量子文物藝術品鑑定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中古華通公司總部隆重舉行,中科院、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的有關專家,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委的代表以及首都30家新聞單位的記者出席了發布會。
  • 都2020年,還有人相信量子文物鑑定儀!
    竟然還有人相信「量子力學檢測文物」,這些年曝光的的量子科技鬧劇還少嗎?智商稅還沒交夠嗎?啼笑皆非的量子鬧劇2019年3月某公司量子文物檢測儀鑑定五個億的「王羲之《蘭亭序》真跡」,據說這幅「蘭亭序」,是珠三角某藏家的祖傳寶貝,在一場所謂的「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號稱「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被確定為「真跡」。
  • 別讓「量子文物鑑定儀」忽悠了你
    這是記者在新近「走紅」的量子文物鑑定儀宣傳片中看到的。據稱,這款鑑定儀由一家名為中古華通的公司推出,可以用「量子科技」解讀文物年份全信息,無需比對資料庫。  最近,幾種「高科技」儀器相繼亮相收藏界,除了「量子」,還有「能量守恆」「磁共振」,不約而同宣稱實現了文物全品類無損快速檢測,而且,斷代精確到年。  它能讀出文物的「靈魂」?
  • 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
    近日,經過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傳說1000多年前被唐太宗殉葬的「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了!這個鑑定是在一場「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上進行的,一幅來自珠三角的藏家「祖傳書法」《蘭亭序》通過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檢測。
  • 「量子文物鑑定儀」還在忽悠人!你中招了沒?!
    早在3年以前,新華網、人民日報、光明網等多家媒體就已揭秘了「量子量子文物鑑定儀」這一騙局。萬萬沒想到,「量子鑑定」這一偽概念至今仍在騙人。近日,不少客戶和我反映自己中招了,每每看到,我都感到十分痛心!今日,就由我來揭開「量子鑑定」的醜陋面具!據受害者描述「量子鑑定」的鑑定方法,「不管什麼物件,放到儀器上兩三分鐘,電腦就能顯示具體年份。儀器只有手提密碼箱大小,一頭連儀器,另一頭搭古玩上。」我聽到這裡,真是啼笑兼非,簡直就是無稽之談!自古以來,對於古董和文物的鑑定用的是傳統鑑定方法。
  • 「量子鑑定」引收藏界熱議 亮點何在?
    在近一個月裡,「量子鑑定」這一新概念橫空出世,迅速成為收藏界熱議的焦點話題。但是,圍繞著該儀器是否可以準確地為中國歷代古物精準斷代,又形成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調。讚賞者認為,量子文物鑑定儀的面世,解決了運用科學儀器為各種文物客觀斷代的世界性考古難題;而質疑者則認為技術發明人對該儀器的技術原理、檢測模式和鑑定準確率,並沒有從理論上闡釋清楚。
  • 文物收藏十大奇葩事出爐 比如地下的歸國家那天上的隕石呢
    在辦案警方的一句「件件都是國寶」後面,上千件被追回的文物裡,除了100餘件青銅編鐘、漢代陶俑等,還有一句讓文物收藏界充滿想像和期待的話:其餘的正等待專家鑑定。 這一攜有高科技概念的鑑寶儀器之說所帶來的聽覺衝擊力不可謂不大,用發明人的話說:它克服了「熱釋光斷代法」和世界通行的各種「比較斷代法」的科技鑑定手段中表現出的弊端,不僅能夠對陶瓷器進行檢測鑑定,而且能夠對各種材質,諸如青銅器、金銀器、書畫作品、翡翠、珠寶玉器、家具等進行檢測鑑定,並得出被鑑文物藝術品生產、製作精確到
  • 中國文物造假調查:河南制假村眾多騙倒不少專家
    在保利撤拍的3封信中,有兩封被通信人、上海古籍出版社前社長魏同賢指為偽造,對此保利方面表示:「相關拍品已撤拍,不予回應。」這為近年來文物和藝術品拍賣市場亂象又添一新例。「20年時間,從零到現在的幾百億,市場發展迅猛勢必帶來很多問題,比如人才問題,對這個行業特性的認知問題等,都存在著缺陷。」
  • 期待有更好技術應用於藝術品鑑定—量子檢測學術初探側記之一
    時下隨著科技的發展,檢測儀器也已成為非常重要手段,即文博業界人士一直期待能有更好的技術應用於古代藝術品的鑑定。在此背景下,近年來,有關使用量子檢測儀器鑑定古代藝術品的信息不斷見諸各大網站與新媒體平臺。量子物理學和古代藝術品鑑定有什麼關係?它所依據的原理以及當前的市場檢測情況如何?量子檢測古代藝術品的意義以及未來前景怎樣?
  • 一女子拿家中供奉菩薩鑑寶,關燈後,專家說:無需鑑定了
    現在我們國家對於古董和文物也都是非常重視的,我們國家為了去宣傳一些古董和文物的知識,同時也為了去鑑定一些真正的古董,就出現了許多的鑑寶類節目。在鑑寶類的節目推出之後,便吸引了許多前來鑑寶的人,這些前來鑑寶的人,有許多都是家中所收藏的古董,也有許多是通過各種渠道所購買來的。他們都會拿著手中的古董來到節目現場,讓專家去鑑定古董的真假。
  • 官方:連夜組織專家鑑定
    甘肅省文物局:已報警立案 連夜組織專家鑑定  近日,有微博網友發布視頻稱,甘肅天水修建高速公路時發現一處晚唐時期古墓,疑因工程施工破壞嚴重,引發廣大文物保護者關注。視頻發布者稱,已將情況上報至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0月20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甘肅省文物局了解到,文物局已於19日派專家連夜趕往現場,「從視頻上看初步確定(是唐代的)」。
  • 姚政: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大顯神威——王羲之書法真跡橫空出世
    經楊建軍先生發明的量子文物藝術品檢測儀檢測為真跡:從「硬體」上說,《絲布帖》創作時年為公元363年;房玄齡題跋時年為公元624年;文同題跋時年為公元1062年;嶽柯題跋時年為1221年;虞世南題首時年為公元632年;乾隆皇帝鈐印時年為1760年。所有的年代都與作者的生卒年相符。這是世界最先進的量子科技採集物件自身信息形成的一個完整的證據鏈。
  • 蘇州出土一文物,專家:中國證明早在1600多年前就出現了這一技術
    然而,江蘇出土的一件文物,證實中國技術領先了世界1600年。1992年5月,距離江蘇省揚州市西北8公裡的邗江縣甘泉鄉,專家在曾是兩漢諸侯王、貴族墓群的叢葬區域中,成功清理了一座東漢早期的磚室墓。在墓中,專家發現了一把青銅卡尺。經專家鑑定,這是漢代王莽時期的產物。它由固定尺和活動尺等部件構成,與現代的遊標卡尺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 文物考古「總是跟在盜墓者身後」,打擊文物犯罪如何跳出「怪圈」?
    「我們感覺最難的就是鑑定方面。」淮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黃升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行文物犯罪法律仍為1997年對文物犯罪的法典化構造,已不適應當前打擊犯罪的需要,如在文物鑑定方面,存在鑑定機構少,且重新鑑定難的現象。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可見,碳-14斷代技術在不少人眼中簡直就是文物考古中的萬能法器,無所不能其及。一旦用上它,文物的真偽立馬就能見個分曉了。然而,這類相信科學技術的初衷值得肯定,普通公眾能知道這項技術已實屬不易,文物考古受人關注的程度,也由此可見一斑。但不了解任何科技手段都有其局限性的想法,卻是要糾偏的,更是要科普的。
  • 四川一老人上山挖竹筍,挖到2顆血紅色雞蛋,專家鑑定後提了要求
    四川一老人上山挖竹筍,挖到2顆血紅色雞蛋,專家鑑定後提了要求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國家也是有著長達千年的歷史底蘊的國家,所以我們國家歷史文化厚重,歷史遺蹟也非常之多、非常之廣。因為封建王朝的隕落,各種歷史文化遺產遭到了破壞,甚至很多作品流入了海外,如果不是有心人花高價買回來歸還給國家的話,恐怕短時間內是收不回來的,所以這也讓人感到深深地悲痛。除了那些被保護好的文物、文獻,還有一些文物被埋在地底下,需要文物專家長時期的探索,才能最終追尋到它們的足跡。
  • 東北老漢得到一塊破布,拿它抹油擋煙17年,專家:這是國寶級文物
    東北老漢得到一塊破布,拿它抹油擋煙17年,專家:這是國寶級文物文/觀心通史眾所周知,我國有著非常深遠的文化歷史,同時先人們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古董,這些文物古董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傳承中,有的至今保存完好,有的在戰火中遭到破壞,還有的則因為人們的無知,造成了不必要損壞
  • 婦女拿「家傳菩薩」鑑寶,關燈後手電燈一照,專家:不想鑑定了
    關於這尊家傳菩薩,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其實,關於這位山西婦女的一切,還要從她的家傳菩薩開始說起。一、盲目跟風,家傳菩薩橫空出世如今的中華大地,到處都是古玩、文物市場,越來越多的珍貴文物出現在這些市場之中。由於如今的文物市場混亂,使得鑑寶節目出現。漸漸的,很多人都將自己手裡的奇珍異寶拿到鑑寶節目中請專家評定。
  • 花季少女拿祖傳「狼皮」鑑寶,專家情緒失控:拒絕估價,拒絕鑑定
    引言 文物是歷史人文的見證者,《左傳》中記載:「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在人類活動中文物就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文物有兩個特徵,一是由人類創造而成,還有就是文物無法重新塑造。